在元朝真定这个地方,有一位叫朱显的人。
元世祖至元年间,朱显的祖父卧病在床,想到自己随时都会撒手人寰,于是他决定在弥留之际,将家产按等份分好,还立下了字据,把后事交代得非常妥当。
英宗至治年间,朱显的哥哥不幸过世了,留下了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家里一片萧瑟凄凉,令人分外感伤。看到侄子们孤苦无依,朱显非常难过,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他对侄儿彦防等人有着特别的照顾,把他们看做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
看到侄子们年纪这么小,还没有能力自立。如果就这样把财产均分,各奔前程的话,有谁能够关心这些孩子的教育?又有谁能在身边料理他们想象不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撑起这个家的话,往后的情形将会怎样?放下他们不管的话,于心何忍?想到这里,道义之情油然而生。
于是,朱显就对他的弟弟朱耀说:“父子兄弟,本就同气连枝,不可分离。现在,哥哥已经离开我们了,他的孩子那么小,无论是情理还是道义上,我们都需要代替哥哥,来履行长辈应有的责任,把侄子的生活安顿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此外,如果没有长辈在他们品行上,日日督导的话,又怎能培养他们的厚道善良的品质?所以我们是不是不要分家,全心全力来看护和照顾他们?”
平日,哥哥总是在默默地关怀年幼的侄子们,那么真诚无私,弟弟被他深重的情义所感动。而今,哥哥又为了侄子,而决定放下这笔丰厚的遗产,让整个大家庭共同来分享。对哥哥无私的心怀,他由衷地佩服与敬爱。
于是,他们一同来到祖父的墓前,把祖父留下来的分产证明,全部焚毁。从此之后,这一家继续其乐融融地,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关怀照顾,和睦温馨。
年少就失去父母,这真是人间的至痛。如果没有亲情的力量来维持家庭的温暖,那孩子如何心智健全地成长呢?在侄子们最为艰难的时候,如果还分家分财产,情何以堪?朱显焚券,不但是尽了兄弟应有的手足情义,也是对父母尽了最大的孝心。纵观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形,这种浑朴厚道的品行,已经被一些人丢弃了。甚至有些人,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就很想得到父母的财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道义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