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5700000007

第7章 受命“管天”的一代宗师竺可桢(5)

极为关注中国科学院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大革命以来,中国科学院的正常科研秩序被完全打乱,研究方向游移不定。他认为科学院的研究方向不应该像个“门诊部”,在研究工作中应该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而且应不断提高。科学院在文化大革命中有许多研究所在体制上几经变动,一些科研单位划归国防系统;另一部分研究所则下放地方,使得中国科学院这个全国自然科学研究中心的综合研究实力大大下降。例如地理研究所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收集并研究来自自然界的第一手资料,却是为了应付当时的需要,花了很大力量去做外国地理和边疆地理的汇编工作。竺可桢对科学院当时的方向任务缺乏明确重点,犹如一个“杂货铺”和“门诊部”深表忧虑。竺可桢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理论研究,我国科学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会丧失后劲,我国的经济实力必然提高不快,与世界科学水平的差距必将越来越大。竺可桢曾就中国科学院总的研究方向上书周恩来、郭沫若,并向科学院当时实际负责人刘西尧当面表示了他的上述看法。1972年1月31日,他写信给郭沫若,认为科学院究竟坚持什么研究方向,至今尚在“彷徨歧途”,必须强调基础研究这个大方向,对原子物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日地关系,以至于大陆海洋起源等问题,都应有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研究。他在和刘西尧谈话中,希望科学院要保持理化方面的研究实力,不能将大部分化学研究所转交给国防系统和地方,因为这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基础”。地质、地球物理和海洋等研究所都是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应当面向全国,不宜划给生产部门或地方;就是承担生产任务时,也要了解全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1972年2月24日,他和地理研究所左大康等四人谈话时,强调地理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院一部分,必须注重于理论研究的提高,要把重点放在影响全局的战略问题上。当时左大康介绍说:地理所拟在黄淮海地区开展以水热平衡和循环为中心做抑制蒸发的实验研究,作为该所当时的研究重点之一。竺可桢则认为,这项任务虽然重要,但它不能根本解决黄淮海地区的水源问题,只能作为黄淮海地区的战术问题来考虑,希望地理研究所抓住战略问题,即在黄淮海地区的水源问题上多下功夫。竺可桢这一提示,一直指导着地理学界紧紧把握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竺可桢还在各个场合,提醒科学院当时的实际负责人,要重视西藏地区的综合考察、蟹状星云和中子星的研究等等。这些意见虽未被当时科学院当权者接受,但对保留一部分研究力量,促使一些研究所(如海洋研究所)迅速回归中国科学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竺可桢密切注视着国际上科学发展的动向。1966年动乱开始后他主要通过阅读英文的《科学》和《自然》两本周刊来了解国际动向,发现我国原来已经领先的研究领域,由于“文革”动荡停顿下来,已经落后了。例如胰岛素晶体结构的人工合成及其晶体结构研究,如果能继续研究,不仅可以完全保持我领先地位,甚至可以为国家争取到最高学术荣誉,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断了研究而被英国赶上来。又例如,我国早在公元1054年宋代即对超新星有详细的观察和记录。从60年代开始,国际天文学界对超新星爆炸后形成的蟹状星云的研究报告日益增多,然而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却无所作为。随着板块学说的兴起,有关大陆飘移对地质构造的特征,特别是海洋地质及各种矿产资源生成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在国际上可谓日新月异,但在我国却几无动静。竺可桢了解到这些动向以后,通过各种渠道提出建议,希望推动有关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

坚持学术研究。竺可桢在动乱岁月中,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继续专心致志地进行气候变迁和物候学的研究,撰写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和《物候学》修订稿。把这两方面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作为凝聚着科学家毕生之力的代表作留在人间。前者是竺可桢研究了近五十年的重要课题,积累了作者几十年的深思,开创了这个研究领域的先河。这篇文章最早完成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原文用英文写成,作为作者参加罗马尼亚科学院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礼物,但是并未公开发表。作者又用了四、五年时间,继续在我国古籍中猎涉了许多描述我国气候变迁的资料,同时注视国外同类研究,经过融合提炼,得出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趋势,竟和西欧国家采用新技术方法所得到的结论大致相符。《物候学》是在1963年出版的一本知识性读物,问世以后即得到热烈欢迎,经作者修订后原拟立即再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书稿被出版社一小伙人焚烧,竺可桢不得已又重撰其稿,吸收了近几年新观察所得的资料,同时注意到当时环境污染给物候所带来的影响。另外,又增加了《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一章,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物候的变化,不尽是受外部气候的影响,必须通过生物内部机制变化才能起作用。《物候学》虽然是一本科普性读物,却耗费了作者大量心血,是他进行物候观测几十年的科学总结,也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竺可桢当时除著述以外,还以大自然作为实验室,以科学家的科学敏锐,捕捉大自然环境变化的信息。他守着寓所附近极其有限的小天地,精心观测几种植物的物候变化,观察各种候鸟寒暑迁徙和数量的变化,使他积累了几十年的物候记录得以继续延伸。他亲自操作,对金银花的叶面施以不同农药,从中观察药效和不同环境下虫害的发展情况。他甚至亲自打扫院落,精心地实测尘埃的单位面积重量。通过这些十分平凡但又有重要意义的科学实验,他不但感到当时自然生态环境已经“鸦雀无声”,而且预感到由于过度开垦,可能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进而引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积极参与外事活动。1972年前后,中美关系出现转机,中断了20多年的两国交往逐渐恢复,而科学家的来往是其中先行的重要方面。1971年8月著名华人学者杨振宁首先回国省亲、访问,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会见,也见到阔别多年的师辈与同窗,以及中国科学院领导人。由此开始,众多的美籍华人学者不断回国访问,中国科学院的对外交往开始复苏。竺可桢作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际上有相当知名度的学者,又是许多著名华人学者的师长或老朋友、老同事,在这种形势下,他担负了许多接待工作。他们中间有李政道、赵元任、陈省身、任之恭以及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霍奇金爵士、著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等。竺可桢向他们介绍建国以来中国科技事业的巨大成就,中国科学院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向,探讨双边合作的可能与具体内容。当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体制很不健全,一些领导人不便对外,竺可桢与吴有训副院长一起,承担了大量其他人无可替代的工作,为发展当时民间外交和沟通对外科技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接待“内查外调”中认真保护干部和知识分子。竺可桢在文化大革命中另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他的特别贡献,就是他曾接待了全国各地几百批审干调查来访来函。他都认真谨慎、实事求是地翻阅了他自己几十年来的日记,有理有据地回答了所提出的问题,缓冲或解脱了这些同志所遭到的非法审查和冲击,从而保护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和干部。

来向竺可桢进行这种调查的,大体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在所谓“清理阶级队伍”前后,在打倒一切,怀疑一切思潮的影响下,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成了怀疑对象;另一类是在“三结合”的过程中,两派人员对某人持有不同意见而进行有某种倾向性的调查。因此有不少被调查人由不同人来调查好几次,使得竺可桢大有应接不暇之感。据1968年不完全的统计,全年共接待了183批。据此估算,在动乱中前后几年共接待了500批左右。竺可桢对这类调查除了认真查阅自己的日记以外,还要客观地加以分析,有一次为了查清一个人某一具体问题,他竟花上两天时间去翻阅他前后许多年的日记。

浙江大学西迁以后,日军从广西攻打贵州,贵州形势告急。浙江大学有92位青年学生投笔从戎,参加了当时组织的“青年远征军”,竺可桢当时在日记上记下了这批爱国学生的名单。二十年后,因为他们当时参加的是国民党军队,这些人就成了“清理阶级队伍”时的整肃对象。面对调查人员,竺可桢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理直气壮地为他们辩护,充分肯定了这批同学爱国抗日的行动,从而为这批干部澄清了历史真相,免受更多的政治迫害。

竺可桢十分关心对翻译家和作家叶君健的处理。叶在1947年作为留英研究生,为当时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任翻译。竺可桢是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在此期间和叶君健有较多接触。但是这段经历却成为十年动乱中确定叶君健政治历史的关键,外文出版局中国文学杂志社的“造反派”多次派人来调查了解。竺可桢认为一个普通翻译人员在当时国际活动中做了积极有益的工作,不能作为参加国民党组织活动的根据。当这些人仍然对此抓住不放时,他毅然提出反问:“我是代表团正式成员况且不予追究,要如此对待一个翻译人员岂不缺乏政策根据?”竺可桢的仗义执言,使调查者哑口无言。

竺可桢更证明了曾呈奎等一大批科学家,为了献身科学研究事业,与美国政府和有关科学组织正常来往的经过,断然否定一些人诬指他们“从事特务活动”或“卖国主义”的不实之词。

在到处批判所谓修正主义路线和黑线专政的鼓噪声中,竺可桢本着独立思考,尊重历史事实的精神,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充分肯定了建国以来我国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进步,特别是科技事业飞速发展的事实。1968年2月,在科学院造反派策划的一次会议上,他顶住政治压力,力排众议,以具体事实批驳了所谓科学院17年来“执行了修正主义路线”的谬论,充分表现出这位科学老人一贯坚持“求是”精神的高尚情操。

竺可桢于1974年2月7日因病逝世。

同类推荐
  •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松下幸之助(1894—1989),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无论见了谁都点头哈腰,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你想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日本式管理的精髓,那么最好的入门书就是阅读松下幸之助的教诲和哲学。松下幸之助一生共出版了60多种著作,累计达数百万字。他的著作被译成英、法、德、中等20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书中那些令亿万人为之倾倒叹服的经营秘诀,为人们打开了一道通往经营成功的大门。
  • 丘吉尔大传

    丘吉尔大传

    没人怀疑丘吉尔是20世纪英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超群的政治家、雄辩的演说家、杰出的外交家、天才的画家、“现代坦克”的发明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费油传奇色彩的战争英雄。一生傲视群雄的斯大林由衷地这样评价他的盟友兼对手丘吉尔:“他是人类一百年才会诞生的一位大人物!”美国总统肯尼迪更是把丘吉尔视为心中的英雄,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效仿丘吉尔。本书不仅介绍了丘吉尔一生的传奇经历,更有他为人处世、领军治国的技巧和谋略,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评价客观,值得一读。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从米店老板到台湾经营之神(1916-2008)读透王永庆这个人,学做人做事做生意。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他从一家米店起家,创办了世界化工50强的台塑企业集团,他的投资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人眼中成功者的代名词,被誉为“经营之神”。任何人只要从王永庆成功因素之中学到王永庆做事的理念、方法与毅力,也必定会有一番成就。
  • 中国古代宦官传

    中国古代宦官传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宦官传》本书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东汉宦官张让、唐代宦官李辅国”等等一些宦官的故事。
  • 追思文化大师

    追思文化大师

    现在,一个新的世纪已经毫不迟疑地来到了我们的面前。经过差不多一百年的努力,中国终于赶上了世界前进的步伐,从积贫积弱中崛起,成为我们人类大家庭中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国度。就人类的发展历程来说,一百年的时间不算长,而对于中国来说,二十世纪的一百年却是非常之关键、非常之重要的。没有这一百年的努力变革,中国将仍然像沉睡的病狮一样,不能振作,难以进步。
热门推荐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律师刑事辩护典型案例评析

    律师刑事辩护典型案例评析

    对于刑事辩护典型案例的深入评析,无论是对于司法实务操作还是对于刑法理论研究,乃至对于推动立法改革而言,目前都具有重大意义。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人之初

    人之初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战胜青春的敌人: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之道

    战胜青春的敌人: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之道

    本书通过对现实中困扰青少年成长的具体事实的深度分析,结合大量翔实的资料和统计数据,生动而具体地向您展现青少年“青春的敌人”之成因、发展、预防和应对方法。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情王爷下堂妃

    冷情王爷下堂妃

    “第一条,不许和别的男人眉来眼去;第二条,不许在我的面前提到他;第三条、、”“傲天,你太霸道了!”“霸道!没错!我就是霸道!谁叫你是一名下堂的妃!”心在跳,情已销,妒火在燃烧!
  •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治学方面的讲演,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 史上第一祖师爷

    史上第一祖师爷

    穿越了,也有了一个系统,但林锋压力山大。系统主线任务:林锋开山立派,建立史上第一大宗门,林锋本人成为第一祖师。于是为了成为史上第一祖师爷,林锋开始奋斗。“你叫石天昊?天生至尊,却被族兄谋夺,现在被生父寄养在一个小山村里?来来来,跟为师走,咱们让那些人知道一下,欠下的公道,必须还!”“你叫萧焱?昔日天才,现在废柴,你的未婚妻还上门打脸退婚?来来来,跟为师走,咱们让那丫头知道一下,什么叫莫欺少年穷!”“你叫朱易?侯府庶子,被父亲压制,母亲是昔日圣女却被人害死了?来来来,跟为师走,咱们让你爹知道一下,什么叫天大地大,拳头最……不对,是道理最大!”新书《史上最强师兄》已发布,欢迎移步阅读!
  • 陶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