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7300000016

第16章 墨子(1)

(第一章)

墨子略传

墨子名翟姓墨。有人说他是宋人,有人说他是鲁人。今依孙诒让说,定他为鲁国人。

欲知一家学说传授沿革的次序,不可不先考定这一家学说产生和发达的时代。如今讲墨子的学说,当先知墨子生于何时。这个问题,古今人多未能确定。有人说墨子“并孔子时”(《史记·孟荀列传》),有人说他是“六国时人,至周末犹存”(毕沅《墨子序》),这两说相差二百多年,若不详细考定,易于使人误会。毕沅的话已被孙诒让驳倒了(《墨子间诂·非攻中》),不用再辨。孙诒让又说:

窃以今五十三篇之书推校之,墨子前及与公输般、鲁阳文子相问答,而后及见齐太公和(见《鲁问》篇,田和为诸侯,在周安王十六年),与齐康公兴乐(见《非乐上》。康公卒于安王二十年),与楚吴起之死(见《亲士》篇,在安王二十一年)。上距孔子之卒(敬王四十一年),几及百年。则墨子之后孔子益信。审核前后,约略计之墨子当与子思同时,而生年,尚在其后(子思生于鲁哀公二年,周敬王二十七年也)。盖生于周定王之初年,而卒于安王之季,盖八九十岁。(《墨子年表序》)

我以为孙诒让所考不如汪中考的精确。汪中说:

墨子实与楚惠王同时(《耕柱》篇、《鲁问》篇、《贵义》篇)……其年于孔子差后,或犹及见孔子矣。……《非攻》中篇言知伯以好战亡,事在“春秋”后二十七年。又言蔡亡,则为楚惠王四十二年。墨子并当时,及见其事。《非攻》下篇言:“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又言:“唐叔、吕尚邦齐晋今与楚越四分天下。”《节葬》下篇言:“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北有齐晋之君。”明在勾践称霸之后(《鲁问》篇越王请裂故吴地方五百里以封墨子,亦一证),秦献公未得志之前,全晋之时,三家未分,齐未为陈氏也。

《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公输般请以机封。”此事不得其年。季康子之卒在哀公二十七年。楚惠王以哀公七年即位。般固逮事惠王。《公输》篇:“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公输子自鲁南游楚作钩强以备越。”亦吴亡后楚与越为邻国事。惠王在位五十七年,本书既载其以老辞墨子,则墨子亦寿孝人欤?(《墨子序》)

汪中所考都很可靠。如今且先说孙诒让所考的错处。

第一,孙氏所据的三篇书,《亲士》、《鲁问》、《非乐》上,都是靠不住的书。《鲁问》篇乃是后人所辑。其中说的“齐大王”,未必便是田和。即使是田和,也未必可信。例如《庄子》中说庄周见鲁哀公,难道我们便说庄周和孔丘同时么?《非乐》篇乃是后人补做的。其中屡用“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一句,可见其中引的历史事实,未必都是墨子亲见的。《亲士》篇和《修身》篇同是假书。内中说的全是儒家的常谈,哪有一句墨家的话。

第二,墨子决不会见吴起之死。(《吕氏春秋·上德》篇)说吴起死时,阳城君得罪逃走了,楚国派兵来收他的国。那时“墨者钜子孟胜”替阳城君守城,遂和他的弟子一百八十三人都死在城内。孟胜将死之前,还先派两个弟子把“钜子”的职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免得把墨家的学派断绝了。

照这条看来,吴起死时,墨学久已成了一种宗教。那时“墨者钜子”传授的法子,也已经成为定制了。那时的“墨者”已有了新立的领袖。孟胜的弟子劝他不要死,说:“绝墨者于世,不可。”要是墨子还没有死,谁能说这话呢?可见吴起死时,墨子已死了许多年了。

依以上所举各种证据,我们可定墨子大概生在周敬王二十年与三十年之间(西历纪元前五○○至前四九○年),死在周威烈王元年与十年之间(西历纪元前四二五至前四一六年)。墨子生时约当孔子五十岁六十岁之间(孔子生西历纪元前五五一年)。到吴起死时,墨子已死了差不多四十年了。

以上所说墨子的生地和生时,很可注意。他生当鲁国,又当孔门正盛之时。所以他的学说,处处和儒家有关系。《淮南要略》说: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

墨子究竟曾否“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我们虽不能决定,但是墨子所受的儒家的影响,一定不少(《吕氏春秋·当染篇》说史角之后在于鲁,墨子学焉。可见墨子在鲁国受过教育)。我想儒家自孔子死后,那一班孔门弟子不能传孔子学说的大端,都去讲究那丧葬小节。请看《礼记·檀弓》篇所记孔门大弟子子游、曾子的种种故事,那一桩不是争一个极小极琐碎的礼节?(“如曾子吊于负夏”及“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诸条。)再看一部《仪礼》,那种繁琐的礼仪,真可令今人骇怪。墨子生在鲁国,眼见这种种怪现状,怪不得他要反对儒家,自创一种新学派。墨子攻击儒家的坏处,约有四端:

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又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然后起,杖然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又以命为有,贫富,寿夭,治乱,安危,有极矣,不可损益也。为上者行之,必不听治矣,为下者行之,必不从事矣。此足以丧天下。(《墨子·公孟》篇)

这个儒墨的关系是极重要不可忽略的。因为儒家不信鬼(孔子言“未知生,焉生死”,“未能事神,焉能事鬼”。又说:“敬鬼神而远之”。《说苑》十八记子贡问死人有知无知,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耶,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死者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亲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此犹是怀疑主义〔Agnosticism〕。后来的儒家直说无鬼神,故《墨子·公孟》篇的公孟子曰:“无鬼神”,此直是无神主义〔Atheism〕,所以墨子倡“明鬼”论。因为儒家厚葬久丧,所以墨子倡“节葬”论。因为儒家重礼乐,所以墨子倡“非乐”论。因为儒家信天命(《伦语》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孔子自己也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说:“道之将行也欤,命也。道之将废也欤,命也”),所以墨子倡“非命”论。

墨子是一个极热心救世的人,他看见当时各国征战的惨祸,心中不忍,所以倡为“非攻”论。他以为从前那种“弭兵”政策(如向戍的弭兵会),都不是根本之计。根本的“弭兵”,要使人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就是墨子的“兼爱”论。

但是墨子并不是一个空谈弭兵的人,他是一个实行非攻主义的救世家。那时公输般替楚国造了一种云梯,将要攻宋。墨子听见这消息,从鲁国起程,走了十日十夜,赶到郢都去见公输般。公输般被他一说说服了,便送他去见楚王,楚王也被他说服了,就不攻宋了(参看《墨子·公输》篇)。公输般对墨子说:“我不曾见你的时候,我想得宋国。自从我见了你之后,就是有人把宋国送给我,要是有一毫不义,我都不要了。”墨子说:“……那样说来,仿佛是我已经把宋国给了你了。你若能努力行义,我还要把天下送给你咧。”(《鲁问篇》)

看他这一件事,可以想见他一生的慷慨好义,有一个朋友劝他道:“如今天下的人都不肯做义气的事,你何苦这样尽力去做呢?我劝你不如罢了。”墨子说:“譬如一个人有十个儿子,九个儿子好吃懒做,只有一个儿子尽力耕田。吃饭的人那么多,耕田的人那么少,那一个耕田的儿子便该格外努力耕田才好。如今天下的人都不肯做义气的事,你正该劝我多做些才好。为什么反来劝我莫做呢?”(《贵义篇》)这是何等精神!何等人格!那反对墨家最利害的孟轲道:“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这话本有责备墨子之意,其实是极恭维他的话。试问中国历史上,可曾有第二个“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人么?

墨子是一个宗教家。他最恨那些儒家一面不信鬼神,一面却讲究祭礼丧礼。他说:“不信鬼神,却要学祭礼,这不是没有客却行客礼么?这不是没有鱼却下网么?”(《公孟》篇)所以墨子虽不重丧葬祭祀,却极信鬼神,还更信天。他的“天”却不是老子的“自然”,也不是孔子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的天。墨子的天,是有意志的。天的“志”就是要人兼爱。凡事都应该以“天志”为标准。

墨子是一个实行的宗教家。他主张节用,又主张废乐,所以他教人要吃苦修行。要使后世的墨者,都要“以裘褐为衣,以崎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这是“墨教”的特色。《庄子·天下篇》批评墨家的行为,说:

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胈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

又却不得不称赞墨子道:

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可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认得这个墨子,才可讲墨子的哲学。

《墨子》书今本有五十三篇,依我看来,可分作五组:

第一组自《亲士》到《三辩》,凡七篇,皆后人假造的(黄震、宋濂所见别本,此七篇题曰经)。前三篇全无墨家口气,后四篇乃根据墨家的余论所作的。

第二组《尚贤》三篇,《尚同》三篇,《兼爱》三篇,《非攻》三篇,《节用》两篇,《节葬》一篇,《天志》三篇,《明鬼》一篇,《非乐》一篇,《非命》三篇,《非儒》一篇,凡二十四篇。大抵皆墨者演墨子的学说所作的。其中也有许多后人加入的材料。《非乐》、《非儒》两篇更可疑。

第三组《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不是墨子的书,也不是墨者记墨子学说的书。我以为这六篇就是《庄子·天下篇》所说的“别墨”做的。这六篇中的学问,决不是墨子时代所能发生的。况且其中所说和惠施、公孙龙的话最为接近。惠施、公孙龙的学说,差不多全在这六篇里面。所以我以为这六篇是惠施、公孙龙时代的“别墨”做的。我从来讲墨学,把这六篇提出,等到后来讲“别墨”的时候才讲他们。

第四组《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这五篇,乃是墨家后人把墨子一生的言行辑聚来做的,就同儒家的《论语》一般。其中有许多材料比第二组还更为重要。

第五组自《备城门》以下到《杂守》凡十一篇。所记都是墨家守城备敌的方法,于哲学没甚么关系。

研究墨学的,可先读第二组和第四组,后读第三组,其余二组,可以不必细读。

(第二章)

墨子的哲学方法

儒墨两家根本上不同之处,在于两家哲学的方法不同,在于两家的“逻辑”不同。《墨子·耕柱》篇有一条最形容得出这种不同之处。

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曰:“善为政者若之何?”仲尼对曰:“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论语》作“近者悦,远者来。”)

子墨子闻之曰:“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叶公子高岂不知善为政者之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哉?问所以为之若之何也。……”

这就是儒墨的大区别,孔子所说是一种理想的目的,墨子所要的是一个“所以为之若之何”的进行方法。孔子说的是一个“什么”,墨子说的是一个“怎样”,这是一个大分别。《公孟》篇又说:

子墨子问于儒者,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子墨子曰:“子未我应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也。’则子告我为室之故矣。今我问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是犹曰:‘何故为室?’曰:‘室以为室也。’”

儒者说的还是一个“什么”,墨子说的是一个“为什么”。这又是一个大分别。

这两种区别,皆极重要。儒家最爱提出一个极高的理想的标准,作为人生的目的,如论政治,定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或说“近者悦,远者来”;这都是理想的目的,却不是进行的方法。如人生哲学则高悬一个“止于至善”的目的,却不讲怎样能使人止于至善。所说细目,如“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交,止于信。”全不问为什么为人子的要孝,为什么为人臣的要敬;只说理想中的父子君臣朋友是该如此如此的。所以儒家的议论,总要偏向“动机”一方面。“动机”如俗话的“居心”。

孟子说的“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存心是行为的动机。《大学》说的诚意,也是动机。儒家只注意行为的动机,不注意行为的效果。推到了极端,便成董仲舒说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只说这事应该如此做,不问为什么应该如此做。

墨子的方法,恰与此相反。墨子处处要问一个“为什么”。例如造一所房子,先要问为什么要造房子。知道了“为什么”,方才可知道“怎样做”。知道房子的用处是“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方才可以知道怎样布置构造始能避风雨寒暑,始能分别男女内外。人生的一切行为,都是如此。如今人讲教育,上官下属都说应该兴教育,于是大家都去开学堂,招学生。大家都以为兴教育就是办学堂,办学堂就是兴教育,从不去问为什么该兴教育。因为不研究教育是为什么的,所以办学和视学的人也无从考究教育的优劣,更无从考究改良教育的方法。我去年回到内地,有人来说,我们村里,该开一个学堂。我问他为什么我们村里该办学堂呢?他说:某村某村都有学堂了,所以我们这里也该开一个。这就是墨子说的“是犹曰:何故为室?曰:室以为室也”的理论。

墨子以为无论何种事物、制度、学说、观念,都有一个“为什么”。换言之,事事物物都有一个用处。知道那事物的用处,方才可以知道他的是非善恶。为什么呢?因为事事物物既是为应用的,若不能应用,便失了那事那物的原意了,便应该改良了。例如墨子讲“兼爱”,便说:

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兼爱下》)

这是说能应“用”的便是“善”的;“善”的便是能应“用”的。譬如我说这笔“好”,为什么“好”呢?因为能中写,所以“好”。又如我说这会场“好”,为什么“好”呢?因为他能最合开会讲演的用,所以“好”。这便是墨子的“应用主义”。

应用主义又可叫做“实利主义”。儒家说:“义也者,宜也。”宜即是“应该”。凡是应该如此做的,便是“义”。墨家说:“义。利也。”(《经上》篇。参看《非攻》下首段)便进一层说,说凡事如此做去便可有利的即是“义的”。因为如此做才有利,所以“应该”如此做。义所以为“宜”,正因其为“利”。

墨子的应用主义,所以容易被人误会,都因为人把这“利”字“用”字解错了。这“利”字并不是“财利”的利,这“用”也不是“财用”的用。墨子的“用”和“利”都只指人生行为而言。如今且让他自己下应用主义的界说:

子墨子曰:“言足以迁行者常之,不足以迁行者勿常。不足以迁行而常之,是荡口也。”(《贵义》篇)

子墨子曰:“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耕柱》篇)

这两条同一意思,迁字和举字同意。《说文》说:“迁,登也。”《诗经》有“迁于乔木”,《易》有“君子以见善则迁”,皆是“升高”、“进步”之意,和“举”字“抬高”的意思正相同(后人不解“举”字之义,故把“举行”两字连读,作一个动词解。于是又误改上一“举”字为“复”字)。六个“行”字,都该读去声,是名词,不是动词。六个“常”字,都与“尚”字通用(俞樾解《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一章说如此),“常”是“尊尚”的意思。这两章的意思,是说无论什么理论,什么学说,须要能改良人生的行为,始可推尚。若不能增进人生的行为,便不值得推尚了。

墨子又说:

今瞽者曰:“钜者,白也(俞云,钜当作岂。岂者皑之假字)。黔者,黑也。”虽明目者无以易之。兼白黑,使瞽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

今天下之君子之名仁也,虽禹汤无以易之。兼仁与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贵义》篇)

同类推荐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末世之精神病院团

    末世之精神病院团

    小布:这位丧尸兄弟,我看你印堂发黑,今日恐有血光之灾,听我一言,务必不要在街上晃荡。阿九一刀砍过去。暖暖:咦,这不是隔壁的李大哥嘛,李大哥你不是吃素嘛,来片大白菜吧!阿九又一刀砍过去。黄上:侍卫!快来护驾!阿九默默地继续砍。大力:不要过来!不要过来!发抖着轻轻一推,丧尸撞在墙壁上,阿九补上一刀。暖暖低头掰手指:1、2、3、4……为什么是4不是5!啊!好难受!一群蛇精的末日之旅!
  • 三年契约:总裁前妻要外遇

    三年契约:总裁前妻要外遇

    新文连接:《豪门炽焰:总裁的夺爱游戏》http://m.pgsk.com/a/264567/结婚三年,夫妻间该做的事他们一样没少,她以为他的心里有他,幸福的生活让她快要忘记曾经的三年之约—这三年她替她占住楼太太的位置。直到那天,三周年结婚纪念日上,他送给了她毕生难忘的结婚纪念物——离婚协议书一封。“夏颜夕,她回来了,我们离婚吧!”冰冷的一句话,他无情的将她驱逐出他的世界。她输了,输了他的爱,更输了自己的自由。——————当再相遇时……“她是我的……”“她是我的……”两个气势相当的男人,豪不相让的叫着劲。“小夕,你不会离开我的,对不对……”“你不要忘了你曾经的誓言,你说你爱我一个的。”——————“你想要我签字吗?”“是的。”“那么晚上809见!”“你想做什么?”“陪我一夜,这项目就是你们公司的。”邪佞的笑容,霸道的语气,让人逃不开。————————“过来,回到我身边。”恶魔的话语萦绕耳边……
  • 果香飘飘

    果香飘飘

    林果香在20岁的时候通过爷爷给的传家古玉穿回了前世,一醒来却发现:大嫂吵,婆婆闹,大姑一家看热闹。秀才软弱,大伯木讷,还有一堆极品邻居时不时的跑来添油加醋,一家子好不热闹。这些都不怕,咱会功夫,大不了一棍打之。可是为什么自己这个未婚人士不但成了两个孩子的妈而且肚子里那个还未出生便不幸夭折?算了,既然成了人家的妈那就要尽到该尽的责任,且看她与恶婆婆和大嫂等一切阻碍她过幸福小日子的恶势力作斗争。
  • 一眼看透人心

    一眼看透人心

    本书内容涉及广泛,从人的外在形象,生活习惯,穿着喜好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从而看透人的内心世界。读完此书,读者会从中学到很多看人技巧,这些识人技巧,将如清亮的河水,洗亮你的眼睛,使你具有一双雪亮的、能一眼看透人内心深处的眼睛,为广大的读者朋友在识别人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 网游之终极盾皇

    网游之终极盾皇

    穷小子兼倒霉蛋进入游戏,竟然幸运的被神秘智能模块附身,从此拥有了神奇的各种能力。依靠超高的亲和力,他在游戏中能和美女NPC随意搭讪。能与BOSS谈理想,能和小怪聊未来,在这魔幻般的乱世里,李旭上演了一场激情四射的彪悍人生。手持巨盾,不动如山,扫平全球各战场。君临天下,乱世盾皇,开创网游新世纪。
  • 重生农家小媳妇

    重生农家小媳妇

    小媳妇儿孟朵重生到十三岁那年。依旧是人人惦记的能掐出水的童养媳,却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小绵羊。帮助大伯发家致富,督促小叔进学高中,教养小姑温柔识礼!坑害拐骗的,拍飞!算计房田的,抽死!她的愿望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地过平淡而富足的生活,奈何桃花朵朵开,一众人物粉墨登场。一不要命,二不要脸,狗皮膏药似的黏在身上,活神仙都没辙。最缠人的爷们霸气十足,对外放话:谁惹自个媳妇儿,一个字,抽!【男主语录】媳妇儿,我给你笑一个,别生气了,行吗?媳妇儿,大伯甩脸子给我瞧,咋办?媳妇儿,小叔竟然敢打我的脸,毁容了怎么办?媳妇儿,小姑子的婚事你可满意?
  • 妖王的亲亲妖妃

    妖王的亲亲妖妃

    此乃男强女强宠文她乃现代金牌杀手,因在执行任务时,却被一直嫉妒自己的银牌杀手暗杀。一朝穿越,成赫兰国丞相之女,爹不疼娘不爱。姐妹丫鬟仆人欺负她。搞笑,从来都是她欺负别人,何来你们欺负她?妹妹安排杀手杀自己?很好,有胆量,那你就等着痛不欲生吧?让人死不可怕,等死才可怕。哥哥也想杀自己?那就将他身败名裂,再送去要饭。公主嫉妒自己,想毁自己的容?好,那就让蜜蜂蛰她。因得罪公主,而被迫嫁给传说中的妖王?说他残忍,绝情,鬼魅。是个妖?为啥见了后,这人绝美如斯,不似凡人呢?他好像跟传说中不一样啊。他乃影歆国妖王,因出生时皇宫内所以的喂养的动物狂躁不堪。搞得皇宫恐吓不堪,便被人说成是妖。于是刚出生的他便被封为妖王,赶出皇宫。片段一:“王爷,王妃差点被首富家大少爷调戏了。”云逸说道“什么?派绝顶杀手,灭了他全家。”正在书房画自己王妃画相貌的妖王说道。竟敢调戏自己小女人,注定被灭门。片段二:“王爷,王妃把皇上赐来的夜明珠,全都当石头扔水里玩了。”云逸说道。他可是好心疼哎,多么珍贵的夜明珠啊。“是吗?既然她喜欢,把国库里的夜明珠偷来给她玩。”妖王毫不在意的说道。只要自己女人能开心,即使把月亮摘下来都行。云逸擦汗,这王爷实在是太宠他家王妃了。片段三:“王爷,王妃说她想看看皇上的玉玺是什么样。”云逸对这些已见怪不怪了。“派人把皇上的玉玺偷来给她看。告诉她,玩坏了都没关系。”妖王毫不在意的说道。别说一个玉玺,就是她要天下都没关系。云逸听到,当场吓个半死,那可是皇上的玉玺啊。。。不过谁让她家王妃喜欢呢。片段四:“王爷,夏禹国皇帝送给王妃,黄金万两,要娶王妃为皇后,并且今生只王妃一人,而且王妃已经收下了。”云逸怕怕的说,要知道他家王爷很宝贝自己王妃的,王妃也是的,竟然收下了。“什么?”一向淡定的妖王,此时不淡定了。只见一个身影后,妖王已不见了。
  • 化蛹成蝶

    化蛹成蝶

    《化蛹成蝶》本书作者于茗用左手食指这惟一一根灵活的手指历时6年完成的14万字长篇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是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讲述了一个脑瘫女孩成长的心路历程,是千千万万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 神秘首席:撒旦的错嫁新娘

    神秘首席:撒旦的错嫁新娘

    上部:为了任务,她只身潜入,奋身步入虎穴大婚当日,新郎远赴法国救治,独留新娘,看似跨世纪的奢华婚礼,却处处透着诡异的画面,别人的婚礼都是热热闹闹,而她方菁的婚礼却是安安静静。新婚之夜,她轻灵如猫夜行,只因豪华的别墅内似乎深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引人勘察。却不想,她的一切行动只不过是他人眼中玩物不知死活的举动。既然她如此不乖,那么,猫戏老鼠的游戏他也不在乎多玩几天。★☆★☆★☆★☆★☆★☆★☆★☆下部:当她沉入海底的那一刻,所有的一切开始逆转。千年前的记忆,千年前的情深,以及千年前的伤痛席卷而来。而当他再遇她,他惊喜,他彷徨,他失措。千年后那个会令他再次怦然心动的女人竟然是千年来他魂牵梦萦的那个人。而她却是心冷,情更怯。究竟他该如何弥补自己曾经所犯下的错误,又该如何挽回那颗被他伤得体无完肤的心灵。放手与禁锢,只在刹那之间。片段:“妈咪!那男人在看你。”宝宝说“他是看妈咪的美色,谁叫你的妈咪太过迷人啦!”某女眼皮也不抬,非常自恋道。“妈咪,那男人看你的眼神好像要吃了你。”宝宝继续说。“那当然,男人都是下半身动物,要是他没有吃妈咪的眼神,那就怪了!”某女解释道。“妈咪,那男人走过来了!”宝宝持续说某男走过来道:“小姐你胸前的扣子掉了”某女捂脸四处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