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6200000013

第13章 伊拉克将科威特并入版图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战争的直接起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历史上,伊、科两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1958年被废除的伊拉克费萨尔王朝一直认为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部分。1961年科威特独立不久,伊拉克在科威特边界部署军队,重提对科威特主权和领土要求,由于英国出兵保护,阿盟紧急调解和要求,伊拉克撤兵,并答应不再使用武力夺取科威特领土。1963年伊拉克承认了科威特的独立和主权,两国建交,但有160公里的沙漠边界始终未划定。1973年,两国曾发生过边界冲突。

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1990年7月中旬,伊拉克指责科威特趁两伊战争之际蚕食了伊拉克领土,并在其上修建军事和石油设施,偷采了伊拉克价值24亿美元的原油。科威特否认伊拉克的指责,反而指控伊拉克在其边境地区控制油井、偷采科威特的原油。科伊关系日益恶化。为解决科伊争端,两国于1990年7月31日在沙特阿拉伯港口城市吉达举行直接谈判。谈判中,伊拉克向科威特提出的要求是:免付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欠科威特的150亿美元的外债,让科威特赔偿偷采伊原油使其遭受的24亿美元的损失等。这些要求被科威特拒绝,8月1日谈判破裂。伊拉克在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伊拉克动用14个师、团的精锐部队,以坦克为先导,在航空兵的掩护下,对科威特发动了闪电式突袭。科军猝不及防,没能及时组织有效的抵抗,致使伊军10万人长驱直入,直逼科威特首都。2日11时35分,伊军先头部队350辆坦克开进了科威特城,占领了电台、电视台,包围了王宫,关闭了科威特国际机场。下午2时35分,伊军攻占了王宫,控制了科威特市。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法赫亲王和一些王室成员阵亡,科威特国家元首贾比尔埃米尔仓皇出逃至沙特阿拉伯。

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先是宣布成立“科威特人民军”,组建“科威特临时政府”,不久又宣布科伊货币统一,科伊“两国永久合并”,科威特为伊拉克第19个省,限期外国驻科外交代表机构迁往巴格达。

伊拉克的侵略行径,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联合国安理会作出决议,要求伊无条件撤军,不承认科伊合并,并对伊进行严厉的制裁。美、英、法、土、日等20多个国家对伊实行经济封锁。

萨达姆·侯赛因拒绝执行联合国决议,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海湾多国部队,对其动武,海湾战争爆发。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触动一些国家的利益,也同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和西方进口石油的生命线,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资源,从经济和军事上打垮伊拉克,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势力均衡,并显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国便打着“解放科威特”的旗号,积极迅速出兵,重返中东地区。

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2时30分(北京时间17日7时30分),美国空军飞临巴格达上空,并实施首次空袭,“沙漠风暴”行动开始。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空袭首先是战略空袭,从1月17日开始多国部队出动各型飞机约3万架次,主要对伊军统帅机构、通信中心、机场、飞机、雷达、电站、导弹基地和核生化设施等战略目标实施摧毁性轰炸,以削弱伊方战争潜力,夺取并确保制空权,为后续阶段的作战创造有利的战争环境。然后是战术轰炸,对伊拉克在科威特及伊南部的地面部队及其防御阵地、坦克和装甲车集群、交通枢纽、桥梁、铁路和公路运输线、燃料和弹药储存设施、后勤补给基地等目标,进行猛烈轰炸,以消灭伊军有生力量,切断其供应线,削弱其战争实力。最后是支援地面作战,重点空袭伊、科境内的伊军前沿阵地、重兵集团、坦克装甲目标和运输车队,直接配合地面部队作战。1月17日,在多国部队空袭巴格达4个小时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战斗之母”行动开始。在反空袭作战中,伊拉克空军只零星地打了几仗,向多国部队发射了81枚“飞毛腿”导弹,其中向沙特发射41枚,向以色列发射38枚,向卡塔尔和巴林各发射1枚。

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对伊拉克进行持续空袭作战的同时,积极准备对驻科伊军发起地面进攻。集结地面部队近60万人,在“萨达姆防线”多处打开缺口。多国部队采取声东击西战法,以部分兵力从沙科边界作正面进攻,而主力则从沙伊边界突破,快速向伊纵深推进,战略迂回切断科战区伊军部队退路,尔后对其进行围歼。1991年2月24日,多国部队的先头部队相继跨过科伊边界和沙伊边界。开战后4小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突破伊军设在科威特境内55公里处的第二道防线。与此同时,沙特阿拉伯部队沿海夫吉以北的科威特海岸向北推进。美国空降军和法国轻装甲师也从拉夫哈地区越过边界,向伊拉克战役纵深实施陆空机动。美军派出300架攻击直升机,排成6路纵队,由“阿帕奇”直升机充当先导,实施直升机进攻。先头部队的进攻进展顺利。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决定提前14小时发动主攻。多国部队全线出击,在500公里战线上,11路大军相继突破伊军防线,进入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

但就在战争临近结束时,伊军在匆忙撤退前点燃了科威特1000余口油井中的720多口。一时间,大漠里烈焰腾卷,黑烟蔽日,燃烧了9个月的大火不仅吞灭了科威特10多亿桶原油,还烧毁了主要的原油生产和加工设施,给科威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

在3天内,多国部队完成了对伊军的分割包围。沙特特遣队和美军在科威特境内向北冲击,英国、埃及和叙利亚部队向东推进,美军主力部队则直扑幼发拉底河,切断了伊军撤向巴格达的退路。27日晨,科威特军队开进科威特城,9时11分在市中心国际和平广场举行了科威特国旗升旗仪式。1991年2月27日,伊拉克致函联合国安理会,表示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关于伊拉克的12项决议,并宣布伊拉克全部撤出科威特。当晚多国部队决定停火。至此,历时42天的海湾战争结束。3月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确定长期停火条件的686号决议。1991年4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正式宣布海湾战争结束。

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海湾地区对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一方进行的现代高技术战争。多国部队以较小的损失赢得了战争,使伊拉克不仅全部丧失其侵占的科威特领土,而且使其在军事上、经济上都受到严重损失,严重地削弱了伊拉克的战争能力。1991年的那场海湾战争,给许多无辜的国家以沉重打击,它使前苏联、法国和中国在海湾地区战略上丧失了立足点,经济上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他们数百亿美元的巨额债务成为烂账,经济上损失惨重。美国则在政治和军事上一举重新牢牢控制了盛产石油的海湾地区,严重削弱了前苏联和法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使美国能够牵制包括日本和欧洲在内的整个世界。

同类推荐
  • 子弹之血色荣光

    子弹之血色荣光

    精湛的格斗技术,华丽的魔术技巧,洞悉一切的最强瞳力,神奇的印记之力。主人公一次次的在战斗中累计这些力量。面对爱人香消玉殒,挚友长眠地下,最信任的人的背叛,我们的英雄又该何去何从。
  • 碧血红花

    碧血红花

    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后,留下来的复员人员遭到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迫害,在广东省临委书记、原东江纵政委林平及蓝天的领导下,叶原率先在坪山建立了敌后武工队,重新拿起枪杆与国民党保安团徐东海部展开斗争。不料,由于叛陡出卖,叶原不小心被保安团徐东海抓获,得到消息后,李远方召集旧部林文雄、罗征等冲破重重阻力,立即从香港赶回坪山,在老战友刘成、李海涛等的配合下,潜入敌人团部,救出了政委叶原,从此展开了与反民党反动派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打响了沙鱼涌战斗、山子吓战斗、红花岭战斗,最后迎接南下归来的两广纵队(原东江纵队),解放惠州,夺取了广东战场的最后胜利
  • 大决战:淮海战役

    大决战:淮海战役

    该书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情况。淮海战役正式开始的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我华东野战军以7个纵队的强大优势兵力在徐州附近的新安镇对黄百韬兵团实施包围,切断黄百韬兵团与李弥兵团等国民党军队的联系,实施重点打击,各个歼灭。结束的时间以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为标志。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就是中国兵家的必争之地。在解放战争的大决战中,中原地区也成为国共双方志在必得的主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打的第一仗,就是围攻我中原解放军李先念部。从此以后,中原大地上两军作战一直是此起彼伏,彼伏此起,战场越来越宽,规模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国共双方都有在调兵遣将,都有在筹划这场大战,最终以中共领导的军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 军旅生涯之班长

    军旅生涯之班长

    班长带领新兵,新兵成为士兵;士兵成为班长,班长带领新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任时光流逝,军魂仍代代相传。没人能取代记忆中的你,和那段青春岁月。(本故事纯属虚构。)
  • 百战奇法

    百战奇法

    社会的本质是对抗和竞争,古兵法所揭示的正是如何在对抗和竞争中获胜的方法和手段,这是它之所以在众多的领域备受推崇的根本原因。《百战奇法》是我国古代一部颇具特色的兵书,自从产生以来一再刊行,广为流传,为后世兵家所重视和推崇,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百战奇法》共十卷,3万余字,每卷10战,合为百战。现存世有明弘治、嘉靖、万历刻本及多种清刻本、《百战奇法》将战争诸方面概括归纳为100个题目,即“百战”,其与《武经七书》特圳是与《孙子兵法》关系密切引用百条古兵法警句,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
热门推荐
  • 每天懂点买房风水学·居家装修学·生活创意学

    每天懂点买房风水学·居家装修学·生活创意学

    如果你手里有2000万以上,买房前可以不看这本书;如果你不介意装修后处处都是遗憾,装修前可以不看这本书;如果你家里有保姆为你收拾得窗明几净,你可以不看这本书!否则,这是你的必读书!
  • 一路悲伤一路歌

    一路悲伤一路歌

    一个爱与拯救的故事。<br/><br/>只要一天,只要他们晚相遇一天,他的生命就如天空中滑过的弧线缓缓消逝。<br/>烟花生命短暂却有着绚烂的美丽,而他的生命,只有遗憾。<br/>她,十八年的生命中只有快乐,茁壮的生活着,直到遇到他,才体会了生命的晦涩、难过、悲伤、心痛……<br/>终于,她成长了,她成熟了,她蜕变成了真正的女人。<br/><br/>两个完全不同的生命交叉,两个不同的生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拯救

    拯救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凌晨四点半:哈佛最受欢迎的50种思维方法

    凌晨四点半:哈佛最受欢迎的50种思维方法

    本书以极其有趣的方式,向您讲解了50种吸取哈佛精髓又非常实用的自我提升思维方法。从哈佛所特有的精神和气质出发,以培养读者的品质为基础,从理想、志向、习惯、性格、情商等方面引导读者如何从平凡走向卓越!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七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七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 一百个理由

    一百个理由

    在当今的世界环境里,对于中国来说,面对如一只海龟般趴在太平洋风涛里、总是令人难以琢磨的日本,需要警惕,需要谴责,也需要和平共处。《一百个理由》中,作者引用丰富例证想要说明的是:中国有一百个理由谴责日本,也有一百个理由与日本和平相处。中国欲一扫近代以来的耻辱与颓唐,走向民族的全面复兴,非得通过日本这道心理门槛;在很大程度上,这道门槛将考验中国能否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与此同时,日本要洗去孤独与暧昧,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更是绕不过中国这道道义门槛;在某种意义上,这道门槛成了判断日本能否重铸为一个政治诚信国家的试金石。所以,这一百个理由,给中国,也给日本。
  • 岁月觅踪

    岁月觅踪

    全书分我的人生、诗词选录、近期文辑、方志文摘等四个部分,记述了从抗日战争时期至改革开放时期的人生履痕和社会变迁:抒发了对亲情故土喝国家发展的情怀:探索和总结了十余年编纂方志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