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评价
《庄子》是一部奇书,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诏号庄周为南华真人,《庄子》亦称《南华真经》、《南华经》,被列为道教经典,在道教中的地位仅次于老子。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同样深深影响了后世很多的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自宋玉、贾宜、司马迁以来,历代大作家几乎无一不受到它的熏陶,陶渊明、李白、苏轼等,都从《庄子》那里吸取了许多营养。近现代的一些思想家都对《庄子》有很高的评价。例如,鲁迅就说《庄子》一书,“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晚周”指春秋战国时代,“晚周诸子”,就是现在常说的“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作品没有超过《庄子》的。顾颉刚说:“在战国时代里,《庄子》是最高的哲学表现,《楚辞》是最高的文学表现。”
作家风采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做过蒙城漆园,史称“漆园傲吏”,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当时诸侯混战,天下大乱,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所以不久便辞官隐居。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潜心研究道学。庄子家境贫寒,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来到漆园,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但为庄子所拒。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涡水,游于濠梁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
背景链接
春秋时代,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而统治者却荒淫无道,残酷压榨百姓,阶级对立异常严重。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的诸侯卿大夫养士之风,到战国时期更加盛行,大批文人墨客汇聚到各国都城,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
战争使得奴隶大量逃亡,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周就正处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当时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冶铁,炼钢技术有了改进,新的工具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由此带动了商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庄子》的形成,同其他诸子书一样,也是这个变动时期的产物。
简介赏析
《庄子》各篇之间没有联系,而是独立成篇,《庄子》常假托于故事人物来阐述道理和主张,寓言的方法是《庄子》语言表达上的一大特色。《庄子》共52篇,现存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内篇》7篇文字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它反映了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11篇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总的说来,全书各篇的思想大体一致,风格相似。
庄子在书中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是自足的和永恒的。他提出“天地固有常,日月固有明”的自然自身运行论,指出宇宙万物从根本上说是齐一的、等同的,事物之间的差别只是相对的,辨析事物的各种言论说到底是不符合客观事理的,要么不如忘言,要么随顺而言不留成见,日日变化更新。庄子的人生观,同他的宇宙观相对应,他提倡“自然无为”的人生观,主张保持个人身心自由,追求一种无拘无束、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书中论述了“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的思辨哲学,又有像“庄子妻死,鼓盆而歌”这样对待生死的人生哲学。
精彩浏览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