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200000003

第3章 少年人生多磨难(2)

那么李敖是1941年的什么时候跟爸爸去太原的呢?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难题需要解决。第一个难题,是去太原跟这一年得了一场大病并在北平医治相矛盾。《李敖回忆录》说:“我六岁时候,得了慢性盲肠炎。一开始是肚子痛,家里人以为是普通毛病,替我用热水袋去敷,结果愈敷愈严重,脓化开了,成了腹膜炎。爸爸感到情况不对,请关颂韬大夫来看,关大夫是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主任,是中国第一名医,他断定是盲肠炎,必须开刀…我住进东华医院,开刀那天,医生用哥罗仿按住我的鼻孔,叫我跟他数数字,我跟他数到30多,才麻醉过去。开刀打开一看,盲肠已烂,割下后为了清脓,插入两条皮管,不能封口,拖了二十多天,才能下床,下床时已经腿软得不能走路了。”李敖明确说他是六岁时得病做手术的,所以只能是父亲去太原担任禁烟分局局长的这一年。第二个难题,是李敖本人和他二姐李殉就此所做的回忆,有一个细节跟患病时间矛盾。李敖说:“病好后,温茂林陪我到关大夫家谢谢他。”二姐李殉说:“当名医关颂韬诊断敖弟患阑尾炎须动手术治疗的时候,温茂林向爸爸说不能开刀。”这个温茂林是父亲李鼎彝在太原时雇的佣人,后来带回北平,而且李敖到太原以后是由温茂林照顾的,即先有李敖在太原受温茂林的照顾后有在北平患病,怎么现在两人都把他拉出来呢?

让我们从情理上推测。李敖在六岁时患病大约不会错,他几次都这样说。还有一个在什么地方患病的问题,是在北平患病还是在太原患病?如果是在北平患病,那他就不会是在爸爸“去太原上任”时“随”爸爸去太原,只能是在病好以后;而且在患病以后又把爸爸叫回北平,送往医院,在爸爸照料下请关颂韬大夫做手术。如果是在太原患病,那就是跟爸爸一起回北平治病的。因此在太原患病的可能性大一些。这样几个难题都可以勉强得到解决。情况可能是这样:1941年初太原禁烟分局成立之时(即新春刚过之后),父亲去太原“上任”,李敖跟了去,当然还有妈妈和六妹(前引李殉说“开学前爸爸妈妈原打算送我、敖弟和六妹回北京”,又说“那个时候最小的六妹总是跟着妈妈爸爸去上任”,领会其意,是妈妈并不跟“我”同行,而是有较长时间住在太原,甚至可能是在分局成立之初就去了太原)。到太原以后,温茂林来了,“负责照顾”李敖的一切。不久李敖患病。李敖患病的时间有两个:一是到太原不几天,爸爸送李敖回北平看病,温茂林随行,看好后再到太原,一直“住了一年”;李敖说的“闻返北京”,是否指此而言?二是冬天患病,回北平治疗后再没有去太原住,直到第二年暑期才跟二姐等一并去太原度假,这样差不多够了在太原“住了一年”的时间。前一个患病时间似乎更符合情理一些。这只是根据几个人的回忆所做的推测,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当事人再做回忆。

李敖说,他在太原一年间印象难忘的有六件事:一是在禁烟局的大操场上看到“一块块砖头大小,排列成阵鸦片场面,像去了砖窑似的”;二是参加局里一个同事的婚礼时“第一次看到‘女招待’”;三是看“日本的国宝——相扑团到太原来表演”,是由俞秘书带着去看的;四是“到太原最高点玩过一次”,“后来这地方发生过争夺战,阎锡山的许多干部纷纷自杀于此”;五是“参观过一家做香的工厂”;六是“在太原公园里还看过一头怪胎牛,这牛有五只脚,一只脚从脖子下伸出来”。

这一切都说明李敖对太原有着很深的感情,太原的一切让他终生难忘。

季赦说:“山西对我的最大影响不是地,而是人。是一个山西人,名叫温茂林。他是我家的男佣人。他长得两眼有神,两腮无肉,中等身材,中年岁数,穿着裤脚缠绸带的黑棉裤,留平头,一派典型中国淳朴农民的打扮。我到山西以后,茂林就来了,负责照顾我的一切,整天同我形影不离。茂林的话不多,粗识文字,脾气很憨,我做错了事,他会怒目指责我,可是我很喜欢他。我日后的一些耿直的脾气,深受他的影响。”温茂林这个人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山西人,除了活在李敖姐弟二人的笔下以外,没有人会记得他。

李敖接着说:

茂林后来跟我们到北京,有一天。爸爸把几只中国旧式茶碗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我跑过去看。发现茶碗四周都画着光着身子的男人女人,这时茂林走过来,声色俱厉地向我说:“这种东西,不准看!”弄得我莫名其妙。十多年后,回想起来。原来我看到的是瓷器上的春宫画。

茂林喜欢鸟,我也大受影响,养起鸟来。北京旧家的纨绔子弟,常常出门卷着白袖子、提着鸟笼子、叨着烟、迈着八字脚走路,一派腐败堕落的模样。我那时太小,还不到这种水准,不过鸟倒也养过几只,有一只百灵,老老的,会学十一种动物的声音,可惜其中包括学猫叫,百灵一学猫叫,就被认为误入歧途了,身价也就大跌了。茂林套画一笔鸟,就是一笔下来,不间断,连成一线,画出鸟来。我大为佩服,也就全套学到。我把它们画在墙上。左右对称。左边写上“温鸟”,右边写上“李鸟”。

温茂林对小李敖的一片赤心,二姐李殉也写到了。她说:“茂林眼中只有敖弟,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憨直到不讲理的程度。经常两眼瞪得老大,自以为是地指责别人或乱发谬论。最可恨的是清早他要睡懒觉,门从里面锁着。我们上学怕迟到敲门的时候,从窗户玻璃看到他慢腾腾地起来,将袜子甩了又甩,然后像慢镜头一样一点点地往脚上套,愈急得敲门,他就愈拖时间,令人哭笑不得。对小少爷李敖那可是忠心耿耿。当名医关颂韬诊断敖弟患阑尾炎须动手术治疗的时候,温茂林向爸爸苦谏不能开刀。他说:‘动刀开艟还了得?’等爸爸信任关大夫的诊治方案,同意手术切除敖弟的阑尾时,茂林蹲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比任何人都动真情……

温茂林作为一个山西佬,李敖姐弟所写他的性格,是符合山西人的特点的。山西人敦厚憨直,古书中多有记载。《诗传·唐风》:“土瘠民贫,勤俭质朴,忧思深远,有尧之遗风焉。”《山西通志》:“阳曲,民敦质朴”;“徐沟,其民悖朴”;“和顺,俗尚朴质”;“交城,人性朴实,农末相资”;“汾阳,人民繁庶,强毅质朴,农务耕收,士习弦诵,有忠厚之风”;“孝义,民性敦厚,婚丧周济不吝”。山西人又多经商或给人服役,而轻视读书。《雍正朱批谕旨》第四十七册:“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人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这些特征在温茂林身上都表现得很清楚。山西人的憨厚又常常跟倔强融合在一起,成为执拗和傻而蛮,有时甚至耍赖,像温茂林早晨起来穿袜子一节即可说明。总之,这是一个地道的典型的山西人。李敖说他:“日后的一些耿直的脾气,深受他的影响”,这除了说明两人关系亲密之外,还使我们知道了李敖性格的一个侧面。

四、父亲坐牢,逆反心理萌生

1943年(时间据二姐李珣的说法)暑期将满,李敖随父母姐妹离开太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父亲被捕了。《李敖自传与回忆》一书中写道:

爸爸的禁烟局局长位置,后来卷入政治纷争里。原来日本华谷中将很跋扈,找当时“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的麻烦,于是脑筋就动到太原禁烟局上面。王克敏是浙江杭州人,清朝举人,做过清朝留日学生副监督。民国以后,三度出任财政总长。卢沟桥事变后,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又做“新民会”会长。成了“前汉”,(前期汉奸)。到了1940年,跟“后汉”(后期汉奸)汪精卫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合并,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为“华北政务委员会”,王克敏做委员长兼内政总署督办,名义上归汪精卫管,事实上自成体系。王克敏因为老资格,也有个性,对目本鬼子并不惟命是从,惹起日本军人的嫉恨,华谷中将于是掀起“太原禁烟局贪污案”,给王克敏好看,于是首当其冲的被害人,就是爸爸。(此案掀起,当然也与爸爸被疑做地下工作有关。)

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和我,搭上自太原回北平的火车,车开到榆次,上来两上日奉宪兵,同爸爸说了几句,就把我们带下车了。走在又黑又泥泞的路上,日本宪兵轮流抱着我,很久以后,到了日本宪兵队,我不久就睡了。第二天醒来,看到的是一间旧式的平房,中间院子不大。到了下午,妈妈和我被释放,爸爸就失掉自由了。

华谷中将的做案方法是:由商人咬太原禁烟局的信科长、俞秘书等贪污,再牵连到爸爸。信科长长得人高马大,在宪兵队,被日本鬼子打得皮开内绽后,再在打破的内上,揉上成盐来整他;俞秘书也被三上吊、灌凉水等,可是他们都不肯诬陷爸爸。所以爸爸没吃苦头。他被关了半年多,最后无罪开释。

爸爸坐的日本式牢,规矩很严,白天曲须盘膝挺腰,正襟危坐。由日本宪兵做禁子牢头。整整六个多月,他挨过一个耳光,他的手表,被日本宪兵要求对换,最后他到北平时,戴的是个东洋烂表。

爸爸最后无罪释放,王克敏时爸爸的清白。极为欣慰。他把爸爸请去,把华北禁烟总局局长的职位给了爸爸,但是爸爸决心不干、决心脱离官场、决心埋下头来,研究一点问题。

关于李鼎彝做地下工作之事,李教书中引述“前东北四省抗敌协会常务理事、现兴安省政府主席”吴焕章给国民党中央调统局副局长紫峻的一封证明函,称:“查李季恒同志,字玑衡,于九一八事变后。即与焕章商定潜在哈尔滨策动抗敌工作,组织黑龙江省青年抗敌会,并利用吉大同学数十人,散在各地中学,作抗敌工作。二十五年春,敌人对东北知识阶级大事残杀,李同志逃来北平,初在中山中学教书,继去南京,由焕章与吉林省党委刘守光(刘党委曾在哈与李同志共同工作)同志商定,仍请李同志在平负责工作。七七事变后,又商得焕章等同意,由李同志参加敌伪组织,做掩护与策动各工作。继由东北四省抗敌协会付以委员名义,负责平津区抗敌工作,招致东北青年至后方求学,并掩护敌后工作人员活动,与后方工作人员在平眷属赡护等。李同志初在伪组织内充任法部科员,后做平津工作被敌人严密监视,而后方之经济上补给又时感不足,李同志遂转任太原禁烟分局长,局面即较扩大,抗敌工作自易进行,被掩护之同志亦较多。(河北省工作人员尹金寿、王敬之、王馨阁等数部工作人员,均在掩护之列。)当时李同志一面完成焕章付与之工作,一面利用职务上之便利,做禁烟禁毒之宣传工作。后敌人侦知李同志行为可疑,遂以贪污为名,举行二百余人之大检举,幸李同志事前有所闻,将抗敌工作痕迹完全毁灭。使敌人无由发现。至所诬之贪污,虽经敌人半载之详密调查,与酷烈刑讯,竟未发现丝毫污浊之处,即当时伪华北组织亦认李同志为清白。故此冤狱,虽经半载之久,而对伪太原禁烟分局长之职,终未派人。李同志出狱后,认为太原抗敌工作不能进行,遂托病辞职,辗转传递消息,拟去后方服务。焕章以抗战日亟,勉使仍在华北相机做抗敌工作,李同志遂闲居北平(二年),但仍继续推动抗敌工作,直至敌人投降时为止。”李敖在引述之前,是这样说的:“爸爸在沦陷区背‘汉奸’之名、做地下工作,为了安全,他并不澄清他的形象,我那时太小,也不清楚细节,我对他也一直有所误会,1961年10月10日,我写信给胡适,提到爸爸做地下工作,‘可是我颇怀疑他对工作认真的成绩’。后来吴焕章签署了一封他证明爸爸清白的密件,转到我手中,我才明白了真相。”按李敖的说法,他于1961年10月10日写信给胡适提及父亲做地下工作之事,“后来”吴焕章“签署”了一封证明信,他才得以明白真相。即吴的上引证明材料“签署”于1961年10月10日之后。可是吴的证明函前署头衔是“现任兴安省政府主席”,而兴安作为一个省区,是40年代后期即解放战争时期的事。又,文中有李同志逃“来”北平的话,似此文系于北平写成。《李敖回忆录》中写道:“吴焕章这封密件,最后使爸爸在抗战胜利之后,总算免掉了牢狱之灾。”说明“这封密件”写于抗战胜利之后,并不是在台湾写的。李敖的前述回忆说得不够精确,尤其用“后来”一词不够妥当。粗读,会以为是60年代写的。

不过,从吴焕章的证明材料看,李敖“怀疑”父亲做地下工作(包括在太原的两年)的“认真”程度,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李敖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李敖对日本人的愤慨之情,这表明李敖从小就埋下了爱国种子,同时。也养成他逆反的心理。

五、勇敢、刁钻的小淘气

李敖一家住在东城灯市口附近的内务部街甲四十四号。

那座房子很旧。老鼠太多,家里养一只老猫捕鼠。一天晚上,飞来一只受伤的鸽子,几个小孩高兴极了,就把它包扎起来,放在一只小纸箱里。那鸽子养好伤以后,不再飞走了,成了家里的一个成员。不料,一天老猫看见了,猛扑上去,一口咬死了那只可爱的小鸽子,大家都很伤心。这事给小李敖留下了最早的记忆,永远难忘。李敖到底是男孩子,胆子大。有一次客厅里飞进一只马蜂,姐妹们吓得乱叫,小李敖正赤脚坐在沙发上,他一声不响地跳下地,先用手掌把落在窗户上的马蜂拍下地,又用赤脚丫子一踩。——这样的事太平凡了,李敖没有记住,他的二姐却记下来了。

二姐李珣还写下如下一段生动的故事:

敖弟不太喜欢大喊大叫,常是闷声不响地调皮。有一天他将两个小青杏儿塞进自己的两个鼻孔里拿不出来。跑来找我帮忙,我真费了好大劲儿,在他鼻子上又是推又是捏的,才好不容易将青杏弄出来。另有一天我们捉迷藏,教弟藏好后无论如何真的找不到他了,最后惊动得大人们慌了手脚。原来他躺在盖着丝绒台布的麻将桌下两把椅子上,任凭大家声嘶力竭地喊“小敖”,他就是不吭声。谁也没想到他藏到那么刁钻的地方。还有一农大人们在北海公园茶座喝茶,我们几个孩子爬上一个小土坡,看到很多非常大的蚂蚱,敖弟抓一只放在自己手臂上看它爬,结果手臂肿起好太一片红疙瘩。

二姐李珣记的这几个故事,使我们看到了李敖幼时聪明过人和勇敢、“刁钻”的一面。

同类推荐
  •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传记并没有十分完整地描绘出比尔·盖茨的全貌,却是尽量全面地写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才经历。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漫长的,充满荆棘的。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功,文字可以记下这些事件、却不能表达个中辛酸。他成长中的挑战,他创业过程中的波折,这一切都造就了一个活生生的英雄形象,也同样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近比尔·盖茨,来了解这个伟大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吧!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林语堂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蜚声世界文坛的中国作家林语堂》由厉向君所著,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阅读。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 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 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单人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自传,以生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独家披露其成长经历、追梦历程、环球故事和航海日志。他曾是一名被哮喘折磨的儿童,苦苦与疾病斗争寻找自信;他曾是影视圈中成功的广告制作人,与众多明星合作,制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广告片;他曾是艺术圈内的知名画家,在法国、新西兰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热门推荐
  • 假面

    假面

    学期中,小区搬来一对特殊的母女,女儿叫莫雅子,来自一个母亲有着病史的单亲家庭。雅子因优异的成绩成为学校重点补助的对象,但是她并不知道这所学校里学生的游戏规则——新生必须被管制。
  • 绯闻偶像八卦团

    绯闻偶像八卦团

    炫音少女撞见了行窃完毕正光明正大进餐的“神偷”少年,一时的正义感使得二人定下限期一年的终极挑战。少女动用关系进入北之国的皇家学院——北帝学院,在这里争取每一次可以与北之国总统景柏见面的机会,从而伺机完成挑战游戏。而风流花美男莲初的介入,更令三人的关系走入迷雾。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猜谜俱乐部(超级智商训练营)

    猜谜俱乐部(超级智商训练营)

    本书适合3至8岁!用谜语对游戏,父母问孩子答,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动脑能力。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小朋友的谜语。看到最后,一切才恍然大悟,掩卷顿思,意犹未尽。独特的视角,零距离的进入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独特的编排体例,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阅读习惯。
  • 异界之冥府军团

    异界之冥府军团

    明争暗斗的国之政治,哪怕面对的是整个大陆,泯灭的人性。生命的价值何在,得到的友情,也会扞卫!,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我不愿意失去,一场车祸,造就了实力强悍的死灵君主
  • 这样记忆最高效

    这样记忆最高效

    有的人,大段文章看一两遍便能背诵,考前随便翻翻书就能拿到好成绩——这让我们既羡慕又嫉妒,从而怀疑自己的智商:“为什么我的记忆力这么差?为什么我没有这种超能力?”其实,归根到底,这是记忆方法的问题。没有方法,记忆就不快、不准、不牢。为了帮助广大中学生改变这种记忆现状,充分发掘自己的记忆潜能,轻松掌握高效的记忆方法,《这样记忆最高效》从兴趣、情绪、习惯、方法、环境等九个方面,归纳整理了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多种记忆方法,把学生从遗忘的痛苦中解救出来,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 无非是想要为皇

    无非是想要为皇

    这是一个欢快的故事,这是一个不忍心让人难过的故事。故事中没有生离死别,也没有太多尔虞我诈,只是单纯地想让大家看着看着就露出会心一笑。虽然很喜欢两个主角,可是更喜欢那个拥有湛蓝色眸子的家伙,因为他啊,是个傻瓜。混蛋户殊书是女的女的女的!!!本来是想留个惊喜,结果几乎快成惊吓了。俗话说得好,东华国都产三宝,贤皇、雅官、浣熊遍地跑。又有俗话说,东华朝堂有三书,尚书、秘书、户殊书。前二为官职,后一为人名。至于这户殊书——年岁十三状元及第?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年岁十六官拜尚书?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身为男儿却对同僚情有独钟?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昭告天下对吾皇的爱慕?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 一朝颂

    一朝颂

    多年以后我问他:“你到底是不是对我一见钟情?”当时春风湿意,桃花醉人,他半阖着眼睛,嗯了一声。虽然我与此人也算是经历了生死伤病,然而亲耳听到他承认仍是惹了一身鸡皮疙瘩。片刻后,我喜滋滋道:“你那时看中我什么?”“天真无忧吧。”他倏然睁眼,灿若星河,将我上下一打量,“你那时才七岁,能有什么?”一句话文案:我追你,没有城府。
  • 涩女不剩

    涩女不剩

    她为了救白血病晚期的双胞胎妹妹,与素不相识的他,有了共同的孩子。签订了那份价值千万的合约,出卖的是身体?是灵魂?是生命?收获的是亲情?是爱情?还是耻辱?当唯一的亲人远行,当一直守护在身边的人离去……失去了生活目的和动力的她,能否在越陷越深的红尘里拔身而起,找回迷失的自己?曾经的他和他,还有他,谁才是她的归宿?推荐好友的文《舞场妖精》为了揭开早年给她心里留下重创的死亡秘密,她孤身一人,化身“舞场妖精”,穿梭在豪门子弟之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贞操。从一个“有人生没人养”贱女子,摇身变成了身份尊贵的楚氏集团继承人——在那场明争暗斗的家族权力争夺中,她才是最大的赢家?酷似初恋情人的花心大少爷,被誉为音乐界天才的钢琴王子,十八般武艺深藏不露的“贴身保镖”?——在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中,是谁,一直相伴,风雨无悔、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