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9900000012

第12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探要(4)

从秦至五代的近1200年间,重要人物的管理思想,除上述外,还有秦时李斯的中央集权管理思想,西汉贾谊的行仁政、抑奢侈、重均衡的管理思想,西汉晁错的重农薄赋思想,汜胜之的农业综合经营思想,王莽的“五均六管法”,东汉王符的明选考功与省役爱日思想,崔寔的家庭经营管理思想,曹魏时傅玄的社会分工、精简官吏及进步的税役思想,南朝宋时周朗的德、才、能、识标准的选才思想,北魏孝文帝的行政管理思想,西魏时苏绰的强国富民思想,唐时刘晏的“取人不怨”、“以养为先”及经济效益思想,唐时杨炎的简化税制、量入为出的财政管理思想,唐时陆贽的“安富恤贫”及奖励移民思想,韩愈的“伯乐识千里马”的人才管理思想,白居易的平税、恤民、薄赋、节用、求贤、顺民、精官等富国安民思想,等等。

(第三节)宋元明清时期的管理思想

从宋朝建立(公元960年)至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的历史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虽然继续发展,但到了清朝后期已逐渐衰落,在明朝的中、后期曾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范仲淹的人才管理思想

范仲淹(989——1052年)。曾任北宋参知政事(副宰相),是北宋的政治家,他正直敢言,关心民间疾苦,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他写下的千古名句。

他认为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亡:“王者得贤杰而天下治,失贤杰而天下乱。”他对当时边境不宁、民不聊生的残乱局面深怀不安:“若不急于求人,早革其弊,诫国家之深忧”。

他深刻地揭露了北宋用人的弊病:“才与不才,一途并进”,“虽愚暗鄙猥人莫齿之,而三年一迁,坐至卿监丞郎者,历历皆是”,“能政者十无二、三,谬政者十有七、八”,“耄者、懦者、贫者、虐者、轻而无法者、堕而无政者”纷纷占据要职。这些人“有尚迎送之劳,有贪燕射之逸,或急急于富贵之援,而孜孜于子孙之计,志不在政,功焉及民?”不仅如此,这些平庸之辈还想方设法排挤有才之士,“贤杰之才,谗嫉者众”。

范仲淹提出了任用人才的如下标准;1.不能用夸夸其谈,言而无实的人;而应用不作浮言,专干实事的人。专干实事的人“发必危言,立必危行”,有益于治理国家。2.不用唯唯诺诺、报喜不报忧的人;而用敢于直谏利于革弊除害的人。他希望朝廷“不以柔讷为行,如以柔讷为行而宠之,则四海英雄无望于时矣”。3.要用人之专长,不求全责箭。怎样发现人才,他主张改革科举考试,建议在考试取仕时“先策论以观其大要,以诗赋以观其全才,以大要定其存留,以全才升其等级。”他的这种主张对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何发挥人才的作用,他认为人君和人臣之间要明确职权,“庶务委于下,而柄归于上”。也就是放手让各级行政人员管理自己职权范围的事务,让他们有职有权,各司其事。

范仲淹非常重视人材的培养:“夫善国者莫先育材,育材之方,莫先劝学”,要“崇学校,立师资,聚群材,陈正道”。他主张在教育内容上应“教以经济之业”。在人才管理上,他提出如下改革措施:1.以政绩(如在经济、法律方面的实际成果)作为提拔官吏的主要依据;2.对各级官僚子弟靠“恩荫”做官的特权进行一些限制;3.罢免不称职的旧官吏,“委天下按察使,省视官吏,老耄者罢之,贫浊者劾之,昏懦者逐之”。

另外,范仲淹针对当时积贫积弱的形势,提出了以下十方面的改革措施:1.明黜陟;2.抑侥幸;3.精贡举;4择官长;5.场公田;6.厚农桑;7.修武备;8.减徭役;9.覃恩信;10.重命令。这些好的主张,由于受到贵族官僚的强烈反对而难以实行。

苏洵的义利结合思想

苏洵(公元1009——1066年)和其儿苏轼,苏辙都以文章著名,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中,三苏占了三家。苏淘虽久为布衣,但“皇皇有忧天下心”。

苏洵主张要治理国家,必须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一方面不能没有“义”,但又不能片面地强调“义”。他说:“义者,所以宜天下,而亦所以拂天下之心。”他并举例说,伯夷、叔齐为了“义”而不食周粟,以致于饿死,但他俩的大义行为与“天下之人”并无实际利益关系,人们眼见其饿死而毫不悲哀。他认为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不是“义之罪”,而是“徒义之罪”,是片面讲义的恶果。他说:“利在则义存,利亡则义丧。”另一方面,不能没有“利”,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利”。他说,所谓“君子耻言利”,并不是不言利,而是耻盲“徒利”。他举周武王为例,认为周武王伐殷是“揭大义而行”,但他同时又“发粟散财”以“恤天下之人”,因而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可见“虽武王亦不能以徒义加天下”。苏洵很赞同《易·乾传》中的“义者,利之和也”,“刊物足以和义”的说法。他提出:凡讲义时,要充分注意到利,这叫“利义”;讲利时,要充分注意到义,这叫“义利”。“义利、利义相为用,而天下运渚掌矣。”

苏洵说:“利之所在,天下趋之”,实际上是把利看作人们的内在要求,而把义看作人们的道德规范。这种义、利相结合的思想,虽对治国是一种重要原则,但在充满了阶级矛盾的封建社会,那是很难做到的。

曾巩的节用裕民思想

曾巩(公元1019——1083年),北宋进士,任知州多年,北宋著名文学家,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赞成荀子的“节用裕民”主张。曾巩说:“所谓裕民者,取之有制,使之优厚之谓也。所谓节用者,使之出入有度,足以相掩之谓也。”他分析裕民的意义说:“夫古以来可质也,未有民富且安而乱者也。其乱者,率常民贫而且不安也。”

他主张节约国家的财政开支,减轻赋税,这样就可“裕民”。他通过不同时期官员数与郊(祭天)费的大幅度增加的统计数字,建议冲宗皇帝减少官员和费用开支。当时,财政年开支十亿以上,如果每年节省十分之三,就是三亿。他认为通过节省开支,不难实现富国的目的,改变积贫局面,他要求神宗“变因循苟简之敝”,“大修法度之政”,大力缩减财政开支,“以幸天下,诒万世”。

公元1086——1087年,河北先后发生水灾和地震,按救灾常法是发给灾民救济粮,曾巩认为这种消极的救灾办法不好,百姓不干别的,每日专门等待领救济粮,而且发粮数量很大。他主张少发些粮,每户再发些钱,这样做有好处。他说:“彼得钱以完其居,得粟以给其食,则农得修其畎亩,商得治其货贿,工得利其器用,闲民得转移执事,一切得复其业,而不失其常生之计”。曾巩的救灾措施使生产得到恢复,财政收入也相应增加,这也体现了他的“裕民”思想。

他极力反对用通货贬值的政策去解决财政困难,并列举汉武帝铸白金币、王莽行宝货制以及孙权、唐幺宗时铸大钱所造成的严重祸害的事实,来说明通货贬值政策是不可实行的。

司马光的“养本徐取”和“减冗节用”主张

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时曾任宰相,政治家,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所写《资治通鉴》为我国最伟大著作之一。

司马光坚决反对封建国家对百姓进行竭泽而渔地搜刮。他土张“养其根本而徐取之”。他指出:“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马光认为封建国家的财源来自老百姓,他说:“农工商贾。财之所自来也。”因此,他主张推动他们的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足够的财源。“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还说:“将取之,必予之;将敛之,必散之。”

司马光斥责竭泽而渔的理财者“冻馁其民而丰积聚”,“扫土市禄位而不恤后人”,是“捃拾麻麦而丧邱山”,“不操白刃而为寇攘。”他不仅主张保护农业生产力,而且提出必须设法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绝不可用各种名义加重农民负担。他还提出“减损浮冗而省用之。”他说:“国用所以不足者,在于用度太奢、赏赐不节、宗室繁多、官职冗滥、军旅不精。”司马光的这些话在900余年后的今天,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在北宋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司马光主张财政收支集中统一管理,改变多元化现象是适当的。他主张,理财官员“随材用人而久任之”和“有功则进,无功则退”,是有利于财政管理的。

王安石的陶冶人才之法

王安石(1021——1086年),曾任北宋宰相,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为实现国家的富强,在神宗的支持下,实行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均输法和市场法等一系列新法。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新法虽几乎全部废除,但王安石不愧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王安石十分重视人才,他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人才,他把陶冶人才的方法分为教之、养之、取之、任之四个方面,在这四方面做到“有其道”。其主要内容,叶世昌做了如下归纳:

教之之道。教育人才要通过学校,应广置和严选合格的教官,敦给士子以“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的学问。无用的学问不教。

养之之道。保养人才要做到“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他说:“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即官吏的俸禄要足以维持一家的生活,以便使他们“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但“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故又必须用礼来约束他们。对于少数违法的,则要用刑法来制裁。

取之之道。选取人才不能“私听于一人之口”,而要根据众人的意见。众人认为贤能的人,才能按照他们的德和才,授以适当的官职。授官职还要“试之以事”,作进一步的考察。考察人才不能只靠皇帝个人,也不能只凭一、二日之间的考试。

同类推荐
  • 提高执行力的23个关键

    提高执行力的23个关键

    关于执行力,有人曾经打了这么一个比方:一项任务有十个环节,假如每一个环节都只完成90%,则最后任务的完成情况只能达到31%。这个比方让人很直观地感受执行力对我们工作绩效的影响。执行力现常常被当作提高绩效的灵丹妙药,本书就为您解答一切关于执行力遇到的问题。
  •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本书从金融学名词货币信用、银行利率、资本运作、金融机构、金融热点等方面系统讲述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图表和方程式,也没有艰深晦涩的金融学行话,而是以金融学的基本结构作为骨架,以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为血肉,将金融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金融学的全貌,并学会用金融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 创业细节全书

    创业细节全书

    创业并不容易,它需要承担义务、做出决策和努力工作。即使你具备这些素质,创业仍然不是毫不费力的!企业家们经常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成功的企业家是那些不管有多少困难仍继续前进的人。
  • 顶尖管理九工具

    顶尖管理九工具

    探讨的是世界级工商领袖和管理大师们所推崇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顶尖且极具适用性的一些成功经验,以及在今后管理中必须掌握的一些管理技巧。它们都源于世界顶级企业经营管理中所总结出来的实际经验,多数可以被运用到管理实践中。
  • 李彦宏·百度在试错中前行

    李彦宏·百度在试错中前行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百度的LOGO是熊猫爪,那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虽然我只拥有百度20%的股权.但是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百度在中国人的控制中:人生是可以走直线的,这条“直线”在自己心中。但我们的妥协分心和屈从让我们往往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浪费了很多时间:百度致力于拉近人和信息之间的距离:不管你是高端人才还是大学教授,不管你是小镇的农民还是残障人士,每个人通过百度,离信息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百度永远离破产只有30天,让我们更坚强,更勇敢地共同战斗。让那一天永远不要来,这样才能让我们老去的时候仍能对孩子们说:“有问题,百度一下”。
热门推荐
  • 最狂野的都市婚姻:合同夫妻

    最狂野的都市婚姻:合同夫妻

    快节奏的都市时代,让人来不及思考,就步入了婚姻。为结婚而结婚的人大有人在,貌合神离的婚姻比比皆是,当我们猛然醒悟。却发现。孩子的牵绊,让我们已无法回头。中国式都市婚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已婚女苗苗在网上邂逅了同处一座城市的杰瑞,相似的境遇。让两人迅速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考虑到孩子和各方面的压力,苗苗与杰瑞都征得各自伴侣的同意。表面上维持着原来的婚姻,私下里却签订了《合同夫妻协议》。周一到周五,苗苗和杰瑞享受着甜蜜的二人世界;周六和周日,跟丈夫、儿子过着一家三口的温馨生活。苗苗很庆幸,似乎找到了“一妻两夫”的最佳生活方式……
  •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多年以来,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教化体系,在道德价值上是不主张非正义告发的,但只要有专制政治存在,统治者就鼓励告密。整个封建王朝,从秦到清,告密始终贯穿其中,成为帝制历史的一个带有污垢的眉批,而告密者就是那块污垢。这块污垢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实超乎我们想象。它不仅介入你的私生活,而且还要控制你的灵魂。中国古代的告密史就是一部统治者控制他人灵魂的历史。而各个时代的告密者们,各显其能,通过告密这种见不得人的伎俩,改变历史者有之,遗臭万年者有之,飞黄腾达者有之,他们或成功或失败,或可气或可悲,无非都是专制统治下的一枚棋子。
  • 残夫惹娇妻

    残夫惹娇妻

    《残夫惹娇妻》:“娘,为什么他们都说爹是磨,磨是什么?”。稚嫩的言语,透着浓浓的不解。“…”。是魔,不是磨。她的儿子已经四岁,她的丈夫是夜魔展狂,无极堡的人她却只识子不识夫——那个与她有着最亲密关系的男人,她甚至连他的长相为何也不知道展狂是魔,是残魔,身残,心残,一张鬼脸——无极堡的人娶了她,那一夜,他的残暴,让她心惊,那一夜,她如展家人的愿,怀上了他的种——五年,除了儿子身上流着他们共同的血,他们不曾有任何交集五年,多少个日月,多少的冷眼,多少的闲言碎语——她以为,她的日子会一直这样过下去如果,他不来招惹她的话——《残王丑妃》:他是北容王朝的靖王,世人称其为残王,拥有一身绝世才华,却瞎了双眼,与皇位就此无缘。她是北容王朝宰相家的六女,从出生起就未曾受过重受,人称燕家丑六儿圣上指婚,将丑女指给残王,真是天生一对普天之下也唯有残王能娶丑六儿,瞎了双眼,母猪也是美女温于意震怒于圣上的恶意,燕水若却感念于皇上的圣恩,让她得以逃离宰相府“王爷,我帮你捶背吧,”“……,”王爷不语。结果小手敲过他的背,颈,直接敲上他的脑袋。-----------------------------------------------------------------------------------某依作品推荐:《后娘嫁到》:《美厨前妻》:《总裁的前妻》:《极恶夫君》:《狂君惹娇妻》:
  • 闪光的龙

    闪光的龙

    两个社会上的小混混,一次偶然的山洞探宝经历,引出了一个离奇和诡异的故事请跟随主人公一起穿越大漠戈壁,高山峡谷,体验古墓石洞的诡异;史前文明的神奇。发现真相,揭露大国阴谋,从不断的历险中体会远古的震撼;透视神秘宗教的迷雾。
  • 佛陀,逆境中的自在

    佛陀,逆境中的自在

    幸福是靠感觉,而痛苦则是来自和他人的比较。当我们用一颗善良而包容的心去海纳百川的时候,当我们还原生命的本质的时候,当我们再次找回纯真的时候,那时,我们才感悟到原来生命是如此斑斓多彩,是如此生动活泼。
  • 笑话中的心理学

    笑话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往往布满了偏僻的专业术语,导致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们被拒之门外,无法享受其中的奥妙。本书则正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一本以笑话之名,化繁为简地讲述心理学知识的书籍。希望它可以实现的使命——有助于读者离开懵懂之门,进入自我体察与社会认知的大门——哪怕它只是提供了微小的帮助。
  • 傲世界神

    傲世界神

    盗墓者穿越异世界,获得界珠,学得绝世神功,掌握超绝丹术,这使他在武道之路春风得意……无聊的时候在小世界泡泡妞,找找资源,调戏高高在上的公主,无聊时在那些高人面前装装逼,累的时候让身边的娇妻们按摩按摩……
  • 极品帝妃:废材庶女太嚣张

    极品帝妃:废材庶女太嚣张

    前世新婚夜被情敌剔骨而亡,每世活不过二十,有仇必报的她王者归来,灭渣男渣女。当废材觉醒,身负上古神女之力,锋芒无人能敌。天界太子“要么进地狱,要么屈服”战神帝君:“一路杀戮,弃尽我所有扭转你的天命。”鬼君:“十万冤魂只为祭奠你”昔日惊艳六界的龙公主华丽归来,引动天上地下翻云覆雨,长达千年的阴谋渐渐浮出水面。
  • 怎样一眼把人看透

    怎样一眼把人看透

    从别人的举手投足之间看透其心意,从别人的小习惯、小细节中识别其才干和为人,从眼神和话语中判断出隐含的动机。本书教会你如何看人、识人,还告诉你如何随机应变,相机行事,让有才能的人为你所用,并可轻松绕过人生路上的陷阱。
  • 前尘:民国遗事

    前尘:民国遗事

    这也是已故作家汪曾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表《受戒》、《大淖纪事》等小说,其实任何时代都有,意在勾沉扶奇的动机。只不过,文学对既往的书写,大时代的火车轰轰隆隆过后,着眼点不同;文学对人物的书写,路边的野菊花狗尾巴草之类,标准照似的行止,而是被大时代话语遗忘的栩栩如生的个性。,尤看重的并非其端正的思想。那种率见性情、俯仰自由、我行我素、癖好不遮、胸臆无碍的面目,要么零落,与历史教科书的臧否扬抑,要么被遗弃与遗忘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