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9700000014

第14章 军用直升机(1)

直升机是靠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和推进力,能在空中垂直起降、悬停、定点回转、前飞、后飞和侧飞等可控飞行的飞行器。直斗机按照旋翼数量的多少和布局形式可分为三大类:单旋翼带尾浆式直升机、双旋翼直升机(包括共轴式、纵列式、横列式)以及新概念苴升机(如美国的倾转旋翼机V-22)。

直升机在军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武装直升机在军事上更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直升机速度低、载荷小、航程短、振动大、噪音高等弱点也非常明显,这正是当代航空科学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章重点介绍几种主要的武装直升机。

(第一节)直升机的诞生及发展

直升机的发展历史漫长而又艰难。在人们为了实现升天梦想的探索过程中,它是最早被人们想到的一种升天方式。然而,直升机却像是一个难产的婴儿一样,就是迟迟不肯降生人世。当固定翼飞机已经升上天空自由翱翔时,直升机的探索者们还处于模型的研制阶段。

早在4000多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就懂得了利用风力,并相继创造出了风车和风扇。此后,又发展出了一种由一根竹棒和几个竹片构成的“竹蜻蜓”。如果用双手夹住竹棒使劲一搓,“竹蜻蜓”就会发出“嗖嗖”的响声,飞向高高的天空,当它的惯性减弱以后,再慢慢地向地面降下。

虽然这种“竹蜻蜒”没有连续提供动力的装置,在与空气的摩擦过程中会越转越慢,当它飞到空中一定高度后便会慢慢地下降到地面,但它却给那些做升天梦的“发烧友”们以很大的启示。如果给这种“竹蜻蜓”装上一个适当的动力装置,连续不断地给它提供动力,那么它不就可以克服空气的摩擦力,在空中长时间地飞行了吗?但这又谈何容易。

大约到了明代的时候,中国的“竹蜻蜒”传到了欧洲,被称作“中国的飞行陀螺”。

15世纪,欧洲的一些人已经开始探索直升机的发展道路。最先设想直升飞行器,并画出了草图的人是意大利的一位著名画家达·芬奇。他在此之前曾提出过扑翼机的设想,虽然他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但他的设想却为后人提供了帮助。后来,达·芬奇又画了一张直升飞行器的草图,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直升飞行器草图同他的扑翼机草图一样,当时并没有发表。直到1893年,达·芬奇的这两种有关人类飞行探索的飞行器草图才出版发表。

虽然达·芬奇的这些设想都没有能够得以实现,但他的设计思想却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为了说明直升机探索的艰苦过程,后人根据他的草图仿制了一个直升飞行器的模型,并将它摆放在纽约的一个博物馆里,供人参观。

19世纪中叶,英国发明家乔治·凯利制作了一架直升机模型,它的头部尖如鸟嘴,机身就像海鸥一样呈流线型,上面装有两副向相反方向旋转的旋翼,旋翼为横向布局,尾部有垂直方向舵,并装有一台蒸汽机为其提供动力。虽然这个模型制作得相当完美,但它并没有飞起来,只是停留在模型阶段。

30余年后,意大利的一个土木工程师恩里科·弗拉尼尼又研制出了一架直升机模型。这个模型的重量仅3.6千克,采用双桨共轴式旋翼,装有一台0.184千瓦(0.25马力)的蒸汽机。恩里科·弗拉尼尼的这个模型比乔治.凯利的模型前进了一步,它在试飞中最高曾飞到了12.2米的高度,并在空中停留了20秒钟的时间。

2.直升机诞生的重重障碍

飞向天空的梦想,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投身到发展飞机的科技领域中来,一部分人致力于固定翼飞机的发展,一部分人致力于直升机的发展。到20世纪初,直升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美国、俄国等国家的许多科学家,都在为直升机的研制而奋斗。这一阶段,诞生了许多直升机模型。

1907年8月24日,法国工程师布雷盖驾驶着他自己设计制造的一架直升机飞离了地面。这是世界上第一架由人驾驶着飞离地面的直升机。布雷盖的直升机模型成了直升机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

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布雷盖直升机与现代直升机相比,看起来相当笨重。它装有四副旋翼,每副旋翼由八个巨大的双层桨叶组成,上面装有一台36.7千瓦(50马力)的发动机,可乘载一人。

布雷盖直升机的严重不足之处,那就是没有飞行操纵系统,这就使得布雷盖直升机的飞行稳定性极差,不能在天空自由飞行,为了制造更加完善的直升机,布雷盖又于第二年制造了第二架直升机,仍然没有解决飞行操纵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困扰下,布雷盖于1909年制造了第三架直升机,因为他仍然没有解决直升机的飞行操纵问题,便暂时放弃了垂直飞行试验,等待时机成熟时再重操旧业。

虽然布雷盖放弃了垂直飞行试验,但许多不屈不挠的人们仍在这个领域里进行着艰苦的探索。在法国,有一个名叫保罗。科尔尼的人,他在布雷盖直升机飞行后不久,也制造了一架直升机。他是布雷盖的同乡。他制造的这架直升机采用双旋翼,旋翼直径约6米,纵向安装在旋翼支架上。这架直升机的动力装置为1台约18.3千瓦(25马力)的发动机,起落架很简单,是用四个自行车轮子制造的。保罗·科尔尼的直升机在多次试飞中,最高只飞了几十厘米(几英尺),留空时间也仅有20秒。这架直升机的问题同布雷盖直升机的问题一样,也是操纵性能很差。

1910年,在尤里耶夫的领导下,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的大学生们成立了一个直升机科研小组,经过两年的努力,制造出了一架与实物大小相当的单旋翼式直升机模型。这架直升机在1912年举行的国际浮空器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尤里耶夫是前苏联气体动力学家,前苏联直升机制造的创始人。1910年,他就发明了自动倾斜装置,并成功地应用在直升机模型的设计制造上。

移居美国的俄国科学家德保泰扎特在垂直飞行方面的研究成就使其成了一个垂直飞行专家。他在1961年发表的一篇关于垂直飞行理论的论文中,详细地论述了直升机的设计问题,并给出了比较完整、准确的设计数据。德保泰扎特的论文对于直升机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后来被刑登在美国的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的报告上,引起了美国陆军的极大重视。

1912年,美国陆军与德保泰扎特签订了一项合同,为美国陆军研制一种直升机。经过一年的努力,德保泰扎特的直升机终于研制成功,并决定于1922年11月18日进行首次试飞。上午9时左右,美国陆军的试飞员坐上了早已停放在试飞场上的直升机。随着发动机轰鸣声的响起,直升机的四副大旋翼就像巨大的风车转动了起来,只见直升机慢慢地飞离了地面,十分稳定。直升机的试飞成功,赢得了现场观众一阵阵的欢呼声。

德保泰扎特制造的这架直升机重达1626千克,其动力装置为一台132千瓦(180马力)的发动机,旋翼的转速为90转/分。为了控制旋翼的转速,德保泰扎特在发动机上安装了一个油门调节器。这架直升机的飞行操纵系统与普通飞机的飞行操纵系统相似,但机械操纵系统比普通飞机的要复杂,因此,驾驶起来比较困难。鉴于这种情况,美国陆军提出了对第一架直升机进行改进的要求,主要有:重新设计中机身,提高结构强度,减小振动;重新设计旋翼,并减小尺寸。虽然德保泰扎特进行了种种努力,但后来试飞的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由于德保泰扎特设计的这种直升机的机身结构超重,实用升限太低,不能满足美国陆军的要求,美国陆军便于1924年放弃了这项长达三年之久的发展计划。

德保泰扎特的失败,竟使直升机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停滞不前的时期。虽然不甘寂寞的布雷盖在此期间又制造了一架共轴式直升机,但在1922年到1936年问的15年中,直升机在技术上没有取得惊人的进展,在性能上也没有什么重大突破。

令人不可想象的是,从直升机模型向实用型直升机的过渡竟然如此艰难。但世上却又有一些人,就是不向困难低头,敢于向困难发起挑战。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本世纪30年代后期,直升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并迅速地向实用型迈进。

3.直升机的诞生

1937年,德国的福克·沃尔夫公司研制成功了一架直升机。这架直升机的研制成功,不仅打破了直升机发展多年停滞不前的局面,而且它的试飞成功震动了全世界的航空界。

这架被称为FW-61的直升机袭用了普通飞机的机身和方向舵,采用双桨横列式旋翼,安装有一台121千瓦(165马力)的发动机,发动机安装在机身的前部,起落架为三轮式,看起来样子十分古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架直升机打破了垂直飞行器的全部记录。这个样子古怪的飞机,就是世界上第一架能够在空中盘旋的真正的直升机。

1937年的一天,一个名叫汉娜·里特斯的女子,驾驶着这个样子古怪的飞机,从德国的柏林起飞,以68千米/小时的速度慢慢地飞到了英国的伦敦。进行这种长距离的飞行,在当时,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FW-61直升机诞生不久,就赶上了希特勒发动的世界大战。虽然法西斯德国于1940年将其作为FA-233型战斗机投入了生产,但却因为德国官方的意见分歧和战时的生产困难,预定计划未能实现,直到1945年仅生产出三架飞行性能良好的样机。

就在德国人生产直升机样机的同时,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名叫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的人,于1939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架实用型的代号为VS-300的直升机,并成功地进行了试飞。

早在20世纪初,西科尔斯基就曾从事过直升飞机的设计制造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设计的“格兰德”、“俄国勇士”和“伊里亚·穆罗梅茨”三种飞机,均以航程远而著称,并为多发动机飞机奠定了基础。前苏联十月革命后,西科尔斯基于1919年移居美国,不久在美国开办了一家航空公司。1939年后,西科尔斯基再次转回到直升机的设计制造中来。

西科尔斯基设计的VS-300是一种比较成功的直升机,在最初的设计中,他采用了一副主旋翼和三副尾桨,经过多次的试飞,他发现只要有一副尾桨就足以产生所需的偏转力矩,便将三副尾桨拆除了两副。这样,西科尔斯基就为实用型直升机制定了一种比较完美的外形,为后来直升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经过400多年的发展,直升机从一个莫名其妙的旋锥体,到具有现代直升机初步功能的FW-61、C-8LII、VS-300和R-4,形成了最初样式的实用型直升机。但对于有巨大发展前途的直升机来说,这仅仅是解决了直升机升空与飞行的最必要的技术,其工艺水平也还停留在较为粗糙的原始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直升机在人类几百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发动机从活塞式发展为喷气涡轮轴式;旋翼由木料加麻布结构、金属木翼结合结构、全金属结构、玻璃纤维结构,发展到新型材料结构;材料和制作工艺的进步,也使直升机的性能和用途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自VS-300直升机之后,1942年,第一架生产型直升机VS-361、军用编号为R-4的直升机进入定型生产。这种可供两名驾驶员并排而坐的R-4直升机于1942年作了首次飞行。飞行实践表明,R-4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有发展前途的直升机。继R-4后,直升机被逐步运用于专用航空,军方则逐步将其用于一定的军事目的。至此,直升机才真正走上了服务于人类的坦途。

4.直升机在军事上的应用

在旋翼航空器的分类上,旋翼机与直升机尽管在外形上有相似的地方,但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航空器。旋翼机是一种利用前飞时的相对气流吹动旋翼自转以产生升力的旋翼航空器,全称自转旋翼机。直升机则是以动力驱动的旋翼作为主要升力来源,能垂直起落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从外型看,旋翼机同单旋翼直升机非常相似,都装有一副巨大的旋翼。但是,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是由其发动机驱动,使其在空气中运动产生升力的,所以空气对它有反作用力矩。为了平衡掉这个反作用力矩,才需在机尾装一抗扭螺旋桨。旋翼机则不需要装尾桨。因为它的旋翼是靠迎面气流吹动的。其气流的产生是靠装在前部或后部的螺旋桨牵引(推进)旋翼机前进,旋翼机与空气相对运动的结果,就会有气流吹动旋翼。旋翼机出现于19世纪20年代,而旋翼机与直升机是有本质不同的。现代直升机要发展,必须告别旋翼机型,向动力旋翼机型发展。40年代后,直升机的兴起基本完全取代了旋翼机。但早期的旋翼机也曾发挥过一定作用。如1942年,美国凯雷特公司制造的Y-60旋翼机曾被美国陆军用于观察。2名空勤人员串置于封闭座舱内。该机装有1台210.5千瓦的星型活塞式发动机。

1943年,由弗兰克.皮阿赛基设计的PV-2单座单旋翼直升机问世。这种直升机的旋翼有三桨叶,可折叠旋翼放在普通的汽车内。Pv-2曾进行过多次公开表演,观众为之轰动。

1944年,美国制造的第一架共轴反转双旋直升机,是由小斯坦利·希勒设计的,经试飞获得成功。

1944年,英国谢尔瓦(亦译西尔瓦)公司用w·9单旋翼直升机进行了一项试验,这是该公司最后一批研究项目之一。这架直升机的旋翼有三片桨叶。试验目的是用机身尾段装的空气喷气系统来抵销空气对旋翼的反作用力矩。

在这一阶段,军用直升机还基本是处于最初级的探索阶段。设计师们的主要精力不是解决军事用途问题,而是进一步解决直升机的基本性能问题。但就在这一时期,即1944年,德国在“龙”式运输直升机上加装了一挺7.92毫米的机枪,从而使Fa-223“龙”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装有武器的直升机,“武装直升机”的帷幕也由此被拉开。

二、军用直升机及其分类

1.军用直升机

直升机买际上严格地说小算是飞机,它是一种航空器。直升机是依靠发动机带动旋翼产生升力和推动力的航空器。它能够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原地转弯并能随意向各个方向飞行,是军队的重要技术装备。

直升机主要由机体和升力(含旋翼和尾桨)、动力、传动三大系统以及机载飞行设备等组成。旋翼一般由涡轮轴发动机或活塞式发动机通过由传动轴及减速器等组成的机械传动系统来驱动,也可由桨尖喷气产生的反作用力来驱动。

同类推荐
  • 小银,我可爱的憨驴

    小银,我可爱的憨驴

    《小银,我可爱的憨驴》娓娓道来的是作者与一头毛驴(小银)齿唇相依的真挚的情感。小银是作者的兄弟,朋友,或者孩子,他们亲密无间。在作者眼里,毛茸茸的小银玲珑而温顺,外表是那样的柔软,软的就像一腔纯净的棉絮,没有一根骨头,唯有一双宝石般发亮的眼珠,坚硬得像两颗精美明净的黑水晶……
  •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与火星来客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与火星来客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澳大利亚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澳大利亚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莱恩和他的伙伴们来到了美丽的澳大利亚,他们先是来到了库克船长的小屋,后又碰到了神秘的无面人,澳大利亚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国家?他们心中充满了疑问。登上了企鹅岛却又遭遇了黑暗兵团,经历了鲸豚自杀案,又演绎了一曲沙漠悲歌……
  • 星上天,弹着地

    星上天,弹着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满目疮痍!一穷二白!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扼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摇篮之中,美、法、德几个核大国,手里挥舞着核大棒,威胁中国和全人类和平。那时的中国,也想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来遏制西方核恐吓。可是,刚刚从国民党反动派手里夺回的红色政权,第一缺少的就是人才!第二缺少的还是人才!就在共和国最需要的时候,以钱学森为首的一批海外学子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他们放弃了海外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决然回到祖国。
  • 山海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山海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国民阅读文库”之“国学启蒙书系列”由权威教育专家及国学大师联袂编撰而成,为适应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采用了双色注音的方式;书中精美的插图帮助青少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精彩的故事,让青少年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说,这是一套为青少年读者倾力打造的国学启蒙经典读物。《山海经(双色注音版)》为该系列其中一册,丛书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热门推荐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极为深厚。汉语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一脉相承地记载下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风起云涌,而成语则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精练、准确……
  • 斗剑

    斗剑

    这世间,何曾有永生不灭的魂灵,唯有斩不断的人心。今日之因,必有明日之果,而今日之果,亦起于昔日之因。一把剑,在十三岁时开启他的纵横之路,前方却是迷雾重重……人世间,充满着杀戮,要想不被人踩在脚下,那就拿起剑,将他人的头颅斩下!
  •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地震的相关知识,重点包括发生地震时如何避险、逃生及救助,震后的防疫、心理重建等。《地震应急防护手册》基本上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强调实用性、普及性。
  • 重生田园地主婆

    重生田园地主婆

    遭遇车祸,重生在农家。为毛身染重病,奄奄一息?老天爷也太不给力了吧!重病也就罢了,一群极品爷奶叔婶和包子爹妈竟然要将自己扔进土窑自生自灭!锦曦表示鸭梨山大……作为一位光荣的穿越者,锦曦要自救,要用自己的双手改造包子爹娘,种出一个富贵荣华出来,做一个坐拥万顷良田,坐看闲庭落花的田园地主婆!
  • 冰山大人的豪门妻

    冰山大人的豪门妻

    立志要当商界女强人,一毕业却被老爸忙不迭地打包相亲送人,安雅欣不能忍。相亲的对象还是个冷心冷肺还情商低的面瘫男,她爸这是打算让两个工作机器人在家里两两相望?抵死不从还是被算计联姻,她本以为自己能冷漠对待这段婚姻,但还是落得一身伤痕。江逸辰,娶了我你还敢招惹别的女人,那就不要怪我狠。
  • 第一商女

    第一商女

    阳春三月,艳阳高照。兵部尚书府的后花园里,花家独女花朩蕾将一本兵法书扣在脸上,懒洋洋的躺在后院里,任由丫环小绿,有一下没一下的给她捶着腿。“小姐,表少爷说的那个什么诗友会,你真要去参加啊?”在花朩蕾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时,小绿冷不丁的一句问话,惊着了她,脸上的书“啪”的一声掉了下来。花朩蕾不悦的看了小绿一眼,“怎么还是这么毛躁?说话前就不能给个提示?”“噢!小姐,下次……
  • 蒙田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 校园里的17岁

    校园里的17岁

    校园里的青春,就像一首钢琴曲的最后一个音符那样,无论用上多么高亢的调,结局都是消失与离开。
  • 80后小夫妻的房事

    80后小夫妻的房事

    80后小夫妻购房记。人生两件大事,毕业两年就买房,一是工作,二是房子,热恋中的季明和乔罂大学刚毕业。他们想拥有一套房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然而职场无情,房价高昂,季明和乔罂同时遭遇了人生两大难题。听说做业务能迅速完成财富积累,季明选择了做保险,但业务没来,情感困惑骚扰却来了;乔罂为买房向老板借钱,钱没借来,却来了桃花……居无定所,心无所依。房子是家?家是房子?现实而辛酸的买房那点事儿
  • 蜜三刀

    蜜三刀

    付秀莹,女,河北无极人,1976年生,现居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毕业。知名作家。代表作品有《爱情到处流传》、《旧院》。曾获首届中国作家出版奖等多种奖项。供职于《小说选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