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5600000001

第1章 神骨鉴附录(1)

浅。金世宗发现他很有才干,便破格将他提拔为转运使,后来又任命他为宰相。又一次,金世宗去上京,了解到北京留守刘焕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也很有政绩,就直接将他任命为辽东路转运使。

大定十七年(1177),金世宗对他的宰相说:“朕今年已55岁了,若过60虽欲有为,也无能为力了。为此,他规定,所有官员,只要到了60岁,便允许其辞去官职。大定二十九年(1189)正月二十四日,金世宗病死于中都福安殿,享年67岁,庙号世宗。

《元史·耶律楚材传》中记载,耶律楚材(1190一1244),字晋卿,契丹人。三岁时,父亲溘然长逝,由母亲杨氏教他读书。他博学多才,既有安邦定国的谋略,又十分通晓天文、地理、律历、数学以及医药卫生、占星卜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善写文章,下笔如神。元太祖成吉思汗平定燕京时,听说耶律楚材是个人才,立即召见并起用了他,后来官至宰相。

元朝以马上得天下,重武功,轻文治。成吉思汗在攻伐西夏时,得到一个名叫常八斤的制弓匠,此人以善造良弓颇得成吉思汗的赏识。常八斤非常爱夸耀自己,他常说国家方用武,要耶律楚材这样的人有啥用?”耶律楚材听到后说到:“治弓尚且要弓匠,治理天下岂不更需要治理天下的巧匠吗?”楚材这句富有寓意的话语,受到了成吉思汗的称赞,以后并逐步得到重用。

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域时,对于中原的治理无暇光顾,官员们忙于为自己搜刮钱财,致使国库空虚。成吉思汗的亲信别达对成吉思汗说:“汉人对国家没有用处,不如把他们统统杀掉,把中原一带变为牧场。”耶律楚材极力反对这种做法,并说:“陛下将要南下作战,需要筹备大批军需粮草,如果增加中原的各种税收每年可得白银50万两,布8万匹,粮食40万石,这怎么能说汉人对国家没有用处呢?”成吉思汗非常赞赏这一看法,并让耶律楚材负责办理。于是,耶律楚材为了加征各种税收,奏请设立了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全部由有才能的人担任。结果征收课税按照预定的计划完成,成吉思汗非常高兴,并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丞相),无论大小事情,都事先征求人的意见后方行实施。

元太祖九年,耶律楚材奏请皇帝开科取士。他说:

“制器都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元太祖准奏并令开科取士。于是,耶律楚材派宣德州负责教育的官员刘中到全国各地去监考。开考内容为经义、词赋、论三科。规定被俘沦为奴隶的知识分子也令参加考试,如果有人隐藏不让他们去考者,就处以死刑。经过开科取士,选拔了400名知识分子充任各级官吏。

耶律楚材担任丞相多年,除了将自己的俸禄分送给他的亲属外,从未任用过一个私亲做官。行省官员刘敏曾经问他:“你为什么不用私亲做官呢?”耶律楚材回答说睦亲之义,但当资以金帛。若使从政而违法,吾不能徇私恩也。”就是说,对亲友和睦,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物资上帮助他们就行了。如果派他们做官而违犯法令,这种徇求私恩的事情我是不能做的。

淳佑四年(1244)五月,耶律楚材去世,时年55岁。他死后,有人诬告他“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太后乃马真氏派其左右亲近的官员亲到耶律楚材家中察看,其家中只有古琴、古今书画,金石和遗文数千卷,而别无其他。

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宪宗蒙哥的弟弟,拖雷第四子),出生于1215年,卒于1294年,史称其雄才大略,度量宽宏,知人善任,推崇儒术,他改蒙古国号为元,是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即皇帝位后,平定李、海都之敌,南下灭宋;统一全国后,又远征日本、安南,扩大版图;重视征边扶边,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为元朝的昌盛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建树。他之所以能够建树这样大的丰功伟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十分重视人才。

如西藏首领萨班的侄儿八思巴(出生于1239年),从小聪明伶俐,7岁能熟读经文,并明其意,藏民都称他为“圣童”。“八思巴”是藏语,就是“圣童”的意思,后来便成了这个圣童的名字。八思巴在15岁那年,作为萨班的继承人,到六盘山去拜见忽必烈。忽必烈见到他聪明伶俐,将他留在身边。有一次,八思巴向忽必烈传授佛法,忽必烈听得津津有味,突然问道:“那么应该怎样修行呢?”八思巴告诉忽必烈说:“要口念真言(指念咒),手结契印(做各种不同的手式),心作观象(想象),没有任何邪念,就能成佛。”不久,忽必烈正式接受佛戒,成了佛教徒。忽必烈经过多次与八思巴接触,见其确有才干,即位不久,便封八思巴为国师。至元元年(1264),为加强对西藏的行政管理,忽必烈在西藏设立了总制院,由八思巴为首脑,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的军政要务。八思巴以他卓越的才能,实现了元朝对西藏“政教合一”的领导,从而结束了西藏割据和分裂的局面,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外,八思巴又奉命制订了“八思巴字”即蒙古新字,至元六年(1269),由忽必烈作为新的蒙古文字在全国正式分布使用,为中华各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思巴去世。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忽必烈在全国各地为他塑像,供奉在寺庙里,让人们瞻仰。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洪武三年(1;70)封为燕王,十三年(1;80)就藩北平。他自幼聪慧机敏,深有城府,深受太祖喜爱。靖难之役之后,4;岁的朱棣登上大明皇帝宝座,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是继朱元璋之后明朝又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借以巩固皇权;建立东厂(特务机构名称),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派遣郑和下西洋,实际暗中寻找惠帝踪迹,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治理运河,畅通漕运,有利于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编纂《永乐大典》,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成祖朱棣对于大明帝国多有建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资贤重直。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治理好,必须要有人才,特别是还要有敢于直言谏诤的人才。他曾多次告诉吏部君子为了国家不计个人得失,所以敢于直言,不怕丢官丧命;小人为了个人不考虑国家,所以溜须拍马,只想升官发财。”他还对其文武百官说道每个人的才识都不同,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因此,我如果有了什么过错,你们就要敢于明确提出来,我决不会责怪你们。”永乐初年,浙江义乌县县吏上表,直述战乱之后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治理意见。明成祖看后十分高兴,一一采纳。不仅对其直言相谏进行通令嘉奖,而且将其奏折拿给六部大臣传阅,并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远在下面的官员都能如此关心国家大事,你们在我左右,更应如此。”原工部尚书郑锡,早年曾为明成祖的部下,后又曾为惠帝督师阻扼燕军。

成祖即位后,有人将他列入奸臣的名单中,并建议成祖将郑锡治罪。成祖朱棣深知郑锡才能过人,不忍将其杀死,便将其召来责问道:“你为何背叛我?”郑锡回答朱棣说我不过是对皇上竭尽臣职而已。”成祖听后不一278一仅不怪,反而笑着将其释放,并任命他为工部尚书。由于明成祖重视人才,不计旧隙,使得惠帝手下一大批有才之士,都归服了他。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明成祖在第五次亲征蒙古的归途中,率师到达榆木川(今蒙古乌珠穆泌附近)时,一病不起,七月十七日死去,时年65岁,在位22年。

清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生于1592年,卒于164;年)是在开国创业中成长起来的一位政治家。由于他深于实践,经验丰富,不仅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而且富有远见。他把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作为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这一点,在大清河围城战中使他得到十分深刻的启示。他亲眼看见,明军长期被围,粮草断绝,杀马为食,马吃完了,就吃树皮挖野菜,尽管如此,仍不肯投降。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中原汉人读书多,是非界限明确,每个人都把当亡国奴视为最大的耻辱。从这件事使清太宗认识到,马上可以得天下,但是不能长久治天下;要做到长治久安,就必须精于韬略,有一大批贤能志士辅佐朝政,这就是文治的道理。所以,从此以后,清太宗便十分重视读书,大力振兴文化教育,提高满族人的文化素质,他并作出规定,诸王臣的子弟,凡年在8岁以上,15岁以下者,都必须读书,如果子弟不读书,就责罚他们的父母。在提倡读书的同时,清太宗便开科取士,录取满、汉、蒙古族中学习优秀的人为官。

为了广选治国人才,清太宗经常对他的大臣们宣传注重人才的重要性,他说:“金银财物是宝贵的,但终归是有数的,总有用完的时候,而人的才能却不是能用金钱去衡量的。如果能得到一两个真正有才能的人为国效力,国家就会得到无穷无尽的利益。”他还告诫大臣们说我治理国家,以人才为根本,而你们这些做大臣的,也应该以推荐人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否则,就是失职。”在用人的实践中,清太宗一贯坚持不问资历长短,不问身份贵贱,只问才学能力和品德,坚持唯才使用。如宁完我原是太宗侄儿萨哈嶙的奴隶,太宗发现他是一个人才,立即提升他为参将。后来,宁完我竟一举成为清初的一位治国有方的名臣。汉官范文程原是明朝名臣,富有治国才能,太宗将其收降后,敬若’

神明,凡事都要征求范文程的意见后,才下诏去办。洪承畴是明朝一位能征善战、有勇有谋的战将,在几次战斗中,都是由于洪承畴的指挥,明军力战清太宗所率领的清军,并使其连连失利。因此,清太宗对于洪承畴这样一个有才之将十分敬慕,并决心将其弄到自己的身边,为清廷出力。1641年,洪承畴率军13万、马4万去解锦州之围。当时,洪承畴认为自己尚未准备就序,一时没有出战。然而祟祯帝却一天几次下诏催战,洪承畴认为圣命难违,被逼仓促出击,结果大败,洪承畴被俘。清太宗听到俘获洪承畴的消息十分高兴,急忙下令将其解到盛京,并让明将范文程劝降,洪承畴不仅坚持不降,而且骂不绝口。清太宗对于洪承畴这种忠贞不二的崇高品质便更加敬佩,于是便亲自前去探望,将自己身上穿的貂皮大衣脱下以赐。面对此种景况,洪承畴沉思良久,深感清太宗为有识之君,于是便叩头请降(也是史书记载,清太宗以其宠爱的妃子相许诱降成功的)。洪承畴降清后,清太宗非常高兴,曾陈百戏以表庆贺。对此,清廷诸将非常不满,说道洪一羁囚,为何待他这样重?”清太宗闻言笑着对他们说:“我们这些人顶风冒雨进行征战是为了什么?”众人臣道:“欲得中原。”太宗说既然如此,我们有了明朝这员勇敢有谋之将,就像一些瞎子在到处乱撞的时候,忽然得到了一个领路的向导,难道不值得大贺特庆吗?”文武百官听后,认为太宗讲得很有道理,个个心悦诚服。后来,洪承畴在清军人关、挺进中原、荡平江南等战斗中,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尧舜禅位用贤能的史实。记载如下: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灌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曰:“磋!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恭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育者子。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蒸蒸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

尧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升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预荐禹于天。诸修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有一天,尧向大臣们问道:“将来谁可以继承我的帝位呢?”大臣放齐答道:“你的儿子聪明达理,可以继承。”尧说唉!这个孩子品德不好,不能用。”兜说道共工功劳很大,可以提拔。”尧说:“共工能言善辩,夸夸其谈,阿谀逢迎,貌似恭敬,心地不正,不可重用。”接着说:“哎,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诸侯中有贤明的人能奉命继承我的帝位吗?”四岳回答说:“臣等无德无能,有辱于尊贵的帝位,我们不能胜任。”尧说道:“既然如此,请你们为我寻找贤才,不分贵贱亲疏,在位不在位的都要替我推荐上来。”大家异口同声地对尧说道:“民间有一个死了妻子的人,他的名字叫虞舜,非常贤能。”尧说道唔,我听说过,此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一个瞎老头的儿子,父亲很顽固,后母凶狠泼辣,弟弟骄横傲慢,舜却能够孝顺父母,关心弟弟,使家庭和谐。”尧说道我要考验考验他。”尧自知儿子丹朱不争气,不足以托大任,决定把天下重任交给舜。把重任交给舜,对国家对人民有利,对丹朱不利;如果把重任交给了丹朱,则对国家不利而对丹朱有利。权衡利弊后尧说道终不能置天下于不利而利一人。”最后才把管理天下的重任交给了舜。

舜登位39年,到南方视察死于苍梧的郊外。舜的儿子商均也无才能,因此,舜在死前就预先选定了治水有功而又贤能的禹做他的继承人。禹受到诸侯的拥护,后来登上了天子位。尧、舜都是古代传说中的明君,当时还在氏族公社的后期,部落首领老了,不让无能的儿子继位,而是“禅让”给德才兼备的人,这就是古代的“禅让”制度。尧、舜选择继承人都做详细考察,不分亲疏贵贱,胜任不胜任,实际广泛推选荐举,尔后进行考验,如果合格,才把管理天下的重任交给他。这种在选拔人才问题上,“终不能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的精神,值得从政者借鉴。

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有的人不是立党为公,而是不讲原则,分亲疏,图私利,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无能或品质不好的也被重用,相反,再有才能也不予重用,甚至排挤、打击、陷害。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历史的实践证明,这样只能危害国家,危害民族,危害事业。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大臣叫淳于髡,赘婿出身,身高不满七尺,滑稽多辩但是,却很有智慧,又善于识别人才。齐戚王在稷下招揽学者,任他为大夫他曾用“一鸣惊人”的隐语进谏齐王戒淫乐和长夜之饮,亲理政事,振作图强。又与邹忌论政,支持其改革。楚攻齐,他求援于赵,使楚王主动撤退。后至魏游说,魏王欲任为卿相,他辞谢而去。

齐宣王执政后,为了巩固其政权,加强统治,期望得到大批人才为其出力,因此,就让淳于髡为其推荐。结果,淳于髡接受任务后,在一天之内就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个贤士。对此,齐宣王十分不理解,就向淳于髡说:“我听说人才十分难得,千里之内能选拔一个贤士就是相当多的了;百年之中,出现一个圣人就是很难的了;你怎么竟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向我推荐七个贤士呢?看来贤士太多了。”

同类推荐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热门推荐
  • 灭天之路

    灭天之路

    《灭天诀》一本绝世的功法。杨宇,《灭天诀》的拥有者。当他要走上逆天之路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是谁布置下了这场惊天的棋局?又是谁在这惊天的棋局上厮杀?弱肉强食,这个世界亘古不变的最高法则。究竟是做弱肉还是强食?是做棋子还是棋手?亦或是超脱这场棋局,做一名旁观者?
  • 我们的医生2

    我们的医生2

    第二本《我们的医生》终与读者见面了。第一本《我们的医生》是2005年年底出版的。两本书是同样的38万字,同样的体例和厚薄,堪称孪生姊妹。那是2002年的一天,香港爱国华侨、联邦制药董事局主席蔡金乐先生正式委托我完成他的一桩多年未了的心愿——“写写我们优秀的医生”。这么多年我始终忘不掉那双恳请的眼睛,那里面装着半个世纪的秋凉,凝重的没有一丝飘忽不定。就在那一刻我深信这双眼睛里看到的事情一定是大事情。
  • 总裁,不要扯上我

    总裁,不要扯上我

    当她为丈夫为孩子为这个家失去自我的时候,却看到丈夫用深情的眼光去看着另外一个女人,告诉她,他们的婚姻已经到头了,希望她能给他和自己自由,她的眼里不再有泪水,带着孩子毅然走了出来。没想到却意外地被扯进了一场复杂的豪门婚姻中,那个痴情的复员军官让她的无比挣扎……当初就是想远离这充满硝烟的商场才毅然走进军营的,更不想为了所谓的利益牺牲掉自己婚姻,当他荣归故里时早已到成家立业的年龄,从军营里带出来的那种英姿飒爽的气质加上凯威集团总裁的身份,让无数富家千金迷恋上他,可当他看到那张与世无争的脸时,他的心有种痛的感觉,不由地想要去保护她,给她依靠,却没想到家人的反对让她受到无比的屈辱………亲们打个广告支持下依然的新坑:《追讨:总裁的断掌妻》http://m.pgsk.com/a/229278/
  •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家徒弟很嚣张

    我家徒弟很嚣张

    推荐新书《媳妇撒个娇呀》妖孽到人神共愤的师傅,嚣张到神魔惧怕的徒弟,搅起满天下的风起云涌:“师傅,有人喜欢我!”“灭了!”“师傅,有人想娶我!”“爆了!”还有九幽魔族来抢亲?“乖徒儿,废了他,为师带着亿万嫁妆嫁给你!”
  • 塔木德商训: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与做人艺术

    塔木德商训: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与做人艺术

    本书重点萃取了《塔木德》中有关犹太人如何经商和处世的200多条箴言,分成契约经、财富经、信息经、成本经、营销经。买卖经、数字经、诚佶经、博弈经、风险经。理财经、顾客经、谈判经,管理经等方面内容。以大量生动的事例进行阐发,揭示了犹太人独特的金钱观念。经营技巧和处世法则,从中可以窥见犹太人之所以卓越的秘密。
  • 琴瑟

    琴瑟

    一对在城市中打工的夫妇,尽管小说也写了他们在城市中生活的不易,围绕着一日三餐、夫妻二人各种生活而来,萦绕着驳杂的烟气,湿气和人气。但这些还只是背景,小说重心在于写妻子的一次精神出轨,她看见城市中成功的男子引起了一系列心理的变化,并显诸梦中……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外星老公,情商很低

    外星老公,情商很低

    她亿万身家,却被逼结婚。气冲冲找上门,错认他为未婚夫。他对她的评论是:“泼妇,不适合当老婆。”一朝身亡,她的魂魄不安飘荡。他来自异星球,冷漠寡言。明明听得她的诉求,却无动于衷。她开始缠上他。他洗澡,她看着;他睡觉,她干脆睡在他身上...***月色下,婴儿眼眸发红,两颗小小的獠牙染着蓝色的液体。彼时,两人的反应是————为什么他的血是蓝色的,可是……太美味了。——原来是个吸血鬼宝宝,养着吧。【身为鬼魂时】她躺在他身上,闭眸,睡觉。他睁眼将她整个人提起丢了出去。良久,她囧囧地看着他,“末年,你这里......”他扣住她,差点让她魂飞魄散。【身为吸血鬼时】她霸占他的床,抱着他的被子,“吸血鬼体温太低,需要中和。”他将被子拿回手中,淡淡地道:“好。”只是为什么眼里尽是红果果的威胁···明天的“早餐”没有了。***整个人被压在墙上,腹部承受他重重的两拳。下腹鲜血流淌,她才知道自己怀孕了。只是这个孩子,他不要。【再后来】食髓知味的他,霸占她的床,抱着她的被子,凝着她。她轻轻拿过被子,“脖子洗干净等我。”他嘴角僵硬,墨绿色的眸子却闪着异常璀璨的光。***——老公,你说我们的宝宝会正常地生下来么?——你是吸血鬼,我是异星球人,小孩会是正常人吗?——负负得正,老公真聪明。末年默然。可是为毛宝宝的獠牙总是对着末年。难道是来跟她抢末年的?不行,末年的血只有她能吸。于是某宝宝华丽丽地被丢走。宝宝长大,獠牙终于可以解放了,谁知道末年捏着他的獠牙道:“收起你的獠牙,我是你妈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