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5500000004

第4章 刚柔鉴附录(3)

当年八月,斗争到了最紧要关头。远相陈平与太尉周勃详审时势,全面权衡朝中人物,酌定了一条计策。当时,曲周侯郦商抱病在家,其子郦寄与赵王吕禄交谊甚厚。据此,陈平、周勃速派心腹劫持郦商,以此要挟郦寄去计赚权臣吕禄,劝他将兵权交予太尉周勃,快到自己的封国就任。吕禄身为上将军,受吕太后委任主持北军,驻防未央宫(皇宫),掌握中央的基本军事力量。但此人无勇无谋。他见刘氏诸王和灌婴等将欲发兵讨伐诸吕,便轻信郦寄,自解上将军印,把北军交予周勃。

九月,周勃入主北军。此时,军心倾向刘氏。周勃当即行令军中:“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袓!”如此一呼,军中皆左袒,愿刘氏效命。这样,一将一相顺利地把持了北军,控制住封建政府的中枢——未央宫。为击败吕氏打开了最关键的一环。

中央军的另一支骨干力量是南军,受相国吕产节制。吕产不知北军变故,欲人未央宫,约会吕禄共同发难,捕杀刘氏宗室和朝臣。陈平侦知吕产阴谋,速召刘氏宗室中反对诸吕最坚定又最勇武的朱虚侯刘章,命他佐助周勃,监守北军军门;还转告卫尉(未央宫门侍卫长),设法阻止吕产人宫。刘章见吕产在宫门外徘徊,乘机袭杀了这个独夫。随后,分头捕斩吕禄、吕通等人,将吕氏一族诛杀殆尽。

同年后九月,群臣拥立刘邦长子、代王刘恒即位,是为汉文帝。刘、吕之争,以吕氏势力的彻底崩溃而告终。从此,西汉转人大治时期。

本书所引用大量史例中,可以看出,以屈求伸,矛盾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果时机来到,不具备一定的条件,矛盾也不会转化,所以,屈伸之术乃根植于物极必反这一哲理。它的含义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军事、政治乃至为人处事。

在政治与军事斗争中,当形势对我不利时,我应该实行战略退却,保存自己,以屈求伸,等待时机,再次战斗。中国古代经典着作《周易》提出“潜龙勿用”的思想。即在一定条件下,等待时机,卷土重来。孔子在《易系辞》中,则以尺蠖爬行与龙蛇冬眠作比喻,进一步解释什么叫“潜龙勿用”,他说:“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宋朝的朱熹则进一步发挥这一思想,认为“屈伸消长”是“万古不易之理”。他提出,在时机未到之际,要“退自循养,与时皆晦”,要学会“遵养时晦”,即隐居待时。

明代冯梦龙在其着作《智囊》中,认为人与动物一样,当其形势不利时,应当暂时退却,以屈求伸,否则,必将倾覆以至灭亡。他说:智是术的源泉;术是智的转化。如果一个人不智而言术,那他就会像傀儡一样,百变无常,只知道嘻笑,却无益于事,终究不能成功事业。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无术而言智,那他就像御人舟子,自我吹嘘运揖如风,无论什么港湾险道,他都能通行,但实际上真的遇有危滩骇浪,他便束手无策,呼天求地,如此行舟,不翻船丧命才怪呢!蠖会缩身体,鸷会伏在地上,射会自己决脐,以及冉的示创行为,都是术的表现。动物都有这样的智慧,以此来保全自身,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吗?

当然不是。人更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以期发展自己。

古时候,李耳比胡,禹人裸国而解衣,孔尼猎较,散宜生行贿,仲雍断发文身,裸以为饰,不知其中道理的人说:“圣贤之智,也有其用尽的时候”。知其缘由的人却说;“圣贤之术,从来也没贫乏的时候。”温和但不顺从,叫做委蛇;隐藏而不显露,叫做缪数;心有诡计但不冒失,叫做权奇。不会温和,干事总会遇到阻碍,不可能顺当;不会隐敝,便会将自己暴露无遗,四面受敌,什么事也干不成;不会用诡计,就难免碰上厄运。所以说,术,使人神灵;智,则使人理智克制。

冯梦龙的屈伸之术说,通俗易懂,古今结合,事理结合,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纵观历史,很多历史人物,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必要的时候,大多使用屈伸之术,以保存自己,等待时机,以求东山再起,或另立山头。历史同时也说明,善于使用屈伸之术,该屈则屈,该伸则伸,较好地掌握并运用屈伸辩证法,是许多历史人物成功的重要途径。

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用语言或行动,掩饰自己,以应付突如其来的事变。这种人,善于伪装,随机应变,以逃避敌人的耳目。三国时,刘备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被授于安喜尉。不久,便投靠了公孙瓒,代领豫、徐两州牧。用兵失败后,他投奔于曹操,想借曹操的势力来保存自己,以图自己的宏志。他虽归附曹操,但心思却是另外一番,他并不是真心实意归附曹操的,而是不得已的一种策略。但他又怕曹操识破自己的心思,便采取了示弱法,终日种菜,忙于田圃之间。不问国家大事,以此向曹操表示自己胸无大志,只是平庸之辈,从而想避开曹操的注意力,好让自己更好地存在与发展。

刘备虽然不止一次的寄人篱下,但他绝不是等闲之辈,而是胸怀大志之人。也正是从这点出发,曹操才收留了刘备。即使刘备整日种菜,装着不闻不问政治与军事,曹操也没看轻他。请他一起进餐共饮,正是这种看法的表现。应该说,曹操的看法是对的。但刘备却在思考问题的另一面:他胸有大志,但是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时机还不成熟,如果过早地暴露或是被人察觉,政治抱负很可能就会成为泡影。因此,隐藏自己,不暴露自己的志向,是刘备的主要计策,他归附曹操,只是为了寻找一个暂时的立脚点。曹操请他一起进餐同饮,他便自然地想到怎样更好地保护自己,以求更好地立足发展。

一天,曹操请刘备喝酒,曹操酒兴正浓,举杯痛饮,同刘备纵谈天下哪些人是英雄,刘备故意列举了一些平庸之辈,以掩饰自己,曹操指着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我耳”。刘备一听说他是英雄,惊恐万状,连吃饭的筷子都掉到了地上。此时恰好雷声大作,众人又抬头看天。曹操见刘备的脸上变色,筷子落地,忙问何故。刘备灵机一动,说自己胆小。“闻雷迅速应变”,巧妙地掩饰自己,瞒过曹操。《三国演义》中有诗以赞刘备:“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2)该忍耐的要暂时忍耐。历史上不少人物在其斗争失利时,为了保全自己,总是装死躺下,忍痛牺牲,克制自己,不露声色,以此麻痹敌人,乘机溜走,如刘秀之对刘玄即是此种屈伸之典型。新莽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南阳蔡阳(今湖北省枣阳西南)人刘演、刘秀兄弟乘机起兵,以重建汉朝为口号,招兵买马。后来加入了绿林军。其同族人刘玄,初入平林兵,被推为更始将军,后来也与绿林军合并。公元23年称帝,年号更始。新莽王朝灭亡后,他迁都长安,很快便背叛起义。调转矛头杀戮农民军将领。刘秀之兄长刘演,便被刘玄所杀。

按常理,刘秀肯定不会饶过刘玄,一定要找他算帐,以报杀兄之仇。但是,刘秀有自己的考虑。他非但没有找刘玄算帐,反而却在表面上不动声色,若无其事。朝见刘玄,仍然是和颜悦色,低声相应,根本就不主动提兄长被杀一事。他孝服不穿,丧事不举,言谈饮食犹如平时。难道他对刘玄加害其兄真的无动于衷吗?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兄长本是有功之臣,因争权被杀,他的内心当然是愤愤不平,他为兄长难过,虽然白天表面上淡如平常,但夜晚枕席之上却常流着眼泪。他一定要完成兄长未完成的事业。可是,眼下他毕竟是刘玄的下属。如果他不能克制,质问刘玄,很可能就被杀害,与其兄一样下场。那还有什么宏图大志可言呢?为兄报仇的目的又怎能实现呢?况且自己也是有功之臣。在昆阳大战中,他率13骑突围求援,建立奇功。刘玄很清楚这一点。此时如果述说一下光荣历史,或许会讨好刘玄,增强他对自己的相信度。但刘秀却只字不提,自有他的高招。

刘玄见刘秀如此宽洪大量,良知发现,深感惭愧,使命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候。公元23年,刘秀到河北一带活动,废除王莽苛政,释放囚徒。赢得民心。他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取得当地官僚、地主的支持,势力越来越壮大。刘秀觉得实现自己宏图大志的时机已到,便与刘玄决裂。镇压并收编铜马等农民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经过长期斗争,终于打败刘玄,取得天下。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建立起东汉政权。至公元37年,统一全国。在位32年问,他先后9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并多次下诏书,免罪徒为庶民,减轻租税徭役,发放赈济,兴修水利。并减四百余县,精简官吏,节省开支,抑制豪强,巩固中央集权,对稳定和繁荣社会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3)利用别人的怜心所谓取怜,即取得敌人可怜之心。使其不加害于己。这当然是一种假投降的政策。其目的在于,抓住敌人“仁慈”之心。故意装出一副可怜的模样,低声下气奴隶相十足。委曲求全,以此来骗取敌人的信任,保全自己。以图大业。

春秋时,越王勾践即位后不久(公元前496-公元前465年在位),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一役中遭吴反击,兵锋大挫,退保会稽山(今浙江绍兴)终于被打败。从此,越国成了吴国的属国。越王勾践兵败被俘,在吴国当了人质。人在吴国,深人危地,当然是凶多吉少,弄不好就有杀身之祸,亡国之痛。

但考虑到整个越国的利益,为了报仇雪耻,他甘心在吴国做奴隶,忍辱求生,以期早日回归越国,重振民心,强国富民,消灭吴国。在吴国,他再没有一点国王的威风,而是“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他没有怨言,而是尽量将马洗干净,以讨好吴王夫差。他本是一国之君,为他人洗马,何尝愿意?但一想到国耻,人格的尊严就不考虑了。吴王重病时,他服侍汤药,并亲口尝粪。史称他“曲意以欢其心,尝粪以取其怜”。勾践之所以要这样做,无非是要利用吴王夫差的伪善,取得其同情。勾践这一招很灵效。时间一长,吴王夫差还真的同情了勾践,不再让他在吴国当作人质,而是决定释放勾践回国。为了进一步欺骗吴王夫差,他在临别之际,表示对吴王夫差依依不舍,满面流泪,感谢吴王的仁慈。可是,他一踏上国土,便恢复了原来的面目,如虎归山,他发誓要报仇雪耻,恢复越国的独立地位。于是,他卧薪尝胆,磨炼自己的意志;十年生聚,强国富民;练习演习,加强国防。后来,吴王发兵北上,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会诸侯,与晋争盟时。越王勾践认为时机已到,便乘虚袭吴,吴王夫差被迫回师,向越请和。但越王勾践志在灭吴,拒绝谈和。公元前473年,越军围攻姑苏(今江苏苏州),吴王夫差自则而死,强大一时的吴国灭亡了,越王勾践实现了为国报仇雪耻的愿望。越王屈伸之术,深得韩非好评,韩非说:“勾践人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故能杀夫差于姑苏0(4)以屈求伸。

在历史上,每当革命盛势,反动没落阶级的代表人物,总是乞灵于伪装,以屈求伸,进行垂死挣扎。清代袁世凯即为其人。

1901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病危,临终时,他推荐袁世凯继位自己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3年,清政府成立练兵处,任命袁世凯为会办大臣,主持训练新军,将“北洋常备军”扩编为六镇,他便成了北洋军阀的最高首领。1907年,他又调任为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这一切,引起清廷内部一些人的忌妒。

1908年,摄政王载沣罢了袁世凯的职,叫他回家养病,并派了武弁“随身保护”。袁世凯在政治上处于劣势,但他没有气馁,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乘机养精蓄锐,以图东山再起。

袁世凯很清楚,随身而来的武弁实际上是朝廷派来监视他的,绝不是什么“随身保护”。因此,他便特别款待武弁,平日里是大鱼大肉,遇有过年过节则另外多加赏赐,给了武弃不少好处。俗话说:“吃了人家的东西嘴软,拿了人家的东西手软”。武弁向上报告袁世凯的行踪表现时,便少不了几句美言,说他是如何安于隐居生活,如何感激朝廷的大德大恩,以使朝廷放松对他的警惕。但袁世凯觉得这样还不够,为了进一步掩饰自己,他还饮酒作诗,持杆钓鱼,闲云野鹤,以示韬晦。并刻有《圭塘唱和集》,分赠给北京的亲友,在更大的范围内故意隐蔽自己,转移朝廷视线。但实际上他却一时也没离开政治。他和庆亲王奕匡、北洋军的各级将领以及英国公使朱尔典等人,始终保持着不断的联系。徐世昌、杨度等人,则经常给他通报消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是农工商部的参议员,及时了解北京情况并禀告乃父。他家有电报房,他利用电报房跟各省的督抚通电往来。他的身边还有一批幕僚清客。当时,朝廷政局不稳,天下也不太平,这为袁世凯再度出山提供极好的时机。所以,袁世凯饮酒作诗,泛舟钓鱼,只是为了骗取政敌,其政治用心则是以屈求伸。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袁世凯再也沉不住气了。在英美公使的敦使下,清政府又重新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兼湖广总督。从此,他施展反革命两面手法,既诱使革命派妥协议和,又挟制清帝退位。遂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在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府。1915年12月,正式宣布恢复帝制,改中华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但因各省因此宣布独立,不得不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同年6月6日,在全国人民的一片讨伐声中忧惧而死。他虽然以屈求伸,争得了政治地位,但因他站在反历史反人民的立场上,终被历史所淘汰,被人民所遗弃。

假痴不癫的运用,最为典型的就是以装疯卖傻的假象来隐藏自己的才能,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商朝时的箕子就是一例。

商纣王是商朝末代之君主,他暴虐成性,荒淫无度,日夜和他宠爱的妲子姐已以及贵族幸臣们酗酒玩乐,过着“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的腐朽生活。

他经常出去打猎游玩,使耕地荒芜,民不聊生。晚年纣王更变本加厉,重刑厚敛,淫虐无度,拒谏饰非,打击宗室重臣,残害忠良,以致国势危怠,民心动乱。他的庶兄微子多次劝谏他,他根本听不进去。微子为了避免灾祸,就愤而出走。箕于是商纣王的叔父,他身为太师,见到这种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商纣王的另一个叔父,少师比干,认为做了大臣,不能不冒死劝谏。于是他苦苦规劝纣王,一连谏了3天不离开,纣王恼羞成怒,将他杀死,还把他的心剜出来看,说:“比干自以为是圣人,我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窍,我倒要看看他的心是不是有七窍。”箕子十分恐惧,怕残暴的纣王对自己下毒手。于是就假装疯狂,披头散发,胡言乱语,一点儿太师的尊严也没有了,完全像个癫狂之人。纣王见他如此,就把他关在囚牢里。

周原是商朝的一个侯国,周文王在位时,就打算灭商,做了许多准备。周武王即位以后,招纳贤才,励精图治,使国家很快兴盛起来。这时,他见商纣王倒行逆施,使大臣和诸侯大都叛离了他,感到灭商的时机已经成熟,就与谋臣吕尚商议,很快率领3000勇士、45000甲兵,联合800诸侯,大举讨伐商纣王。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立大志 做小事:成功从小事开始

    立大志 做小事:成功从小事开始

    立志改变命运之人不可不读的成功箴言。不甘平庸之人调整心态的最佳 珍藏读物。 平庸与伟大的秘密: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就好比战场或是棋局,我们在 这个社会上的生存就好比战争或是对弈。其间,谁的目光更远,谁能多看几 步,谁就将笑到最后。 人生就是要立大志:如果你还因为人生犹豫不决的选择而苦恼,那么, 基于使命的选择就是你最正确的选择。这是伟大人物告诉我们的秘密。成功从做小事开始:天才人物并不是天生的强者,他们的竞争意识与自 我创新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的奋斗逐渐形成。 远离人生的泥淖:来回摇摆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成功的。
  • 携家带口奔小康

    携家带口奔小康

    悲催女富二代莫名穿越,携傻夫、精娃、萌宝宝,努力奔小康。虽有空间但不敢用,只能小偷小摸,好想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霸天神尊

    霸天神尊

    混沌神珠,久蒙尘埃,今世显现,漫天惊变。黄泉道统,可造轮回,可改天命,与众生为敌。开天神体,欲改天换日,涤清世间污垢。沈锋寒本是一名乡野孤儿,于梦中学得绝世奇功,成就绝世神体,纵横于天地。有兄弟佳人,陪我逍遥于天地,我愿与诸天为敌,霸天为尊。
  • 妾本无双

    妾本无双

    任人宰割?开什么国际玩笑!你们不仁,就别怪我心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比杀无赦!我上官怜儿算不上喝血吃肉,但也绝不是吃素的!夫君强大,那又何妨?欺身压相公,退可诱官人,谁叫夫君这般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纵宠傲妻之宠你没商量

    纵宠傲妻之宠你没商量

    温柔婉转,很好相处?屁!第一天被打她默不作声,第二天却像换了一个一般对对方步步紧逼,直逼着人当着所有的人的面给她道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还击!当扮猪吃老虎报复完那人之后,却不想一切都被他看在眼里。“怎么?是不是很失望?我就是这么虚伪。”她看着他,表示很无所谓。他微笑着看她,“我不觉得,虚伪才是真实,说自己真实的人才最虚伪!”她黑线,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吗?“我喜欢另外一个人十年,你又喜欢我十年,喜欢都得不到,不觉得这很虐吗?”她看着他的眼睛,眼神咄咄逼人,傲气十足。“不会!因为作者说了这是个宠文,我会一辈子宠着你!”他似乎没有看见她的不屑,笑得温文尔雅。“那她也没说男主是你!你这个自恋狂!”斜了某人一眼,她撇了撇嘴。“一定会是我的!宠了你十年,肥水不留外人田!”他笑容满满,志在必得!“作者说的只是作者的意思,她要是不帮着我,我就撂挑子不干了,我看你们怎么继续?”最讨厌这种被别人抓在手心里的感觉,她有些生气。“乖!作者让咱们有什么话屋里解决。”抱起她,他笑的很是宠溺,眼角都是满满的得意。……呃,作者出来有话说,刚刚其实我什么都没说……***********************精彩片段一***********************某天“少爷,少夫人出事了!”管家慌慌张张的从外边跑进来,对着正在看文件的他报告。“她怎么样了?伤着没有?”立即扔下手里的文件,他神色紧张,想要立即冲出门。“少夫人没事,是她把别人给打了。”看着他的举动,管家黑线。“哦,没事就好!打就打了呗!你去帮着处理着些,不要让她受委屈!”听着她没事,他松了口气。她打的可是贵宾呀,少爷!管家已经彻底无语了,果然是,没有最宠,只有更宠!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原在四重天

    原在四重天

    四个不同的女子,家恨情仇,武林阴谋,身世迷奇。创造怎样的四重天?
  • 每天学一点礼仪·历史·美学

    每天学一点礼仪·历史·美学

    《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策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 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