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5500000017

第17章 刚柔鉴附录(16)

每个人的际遇各有不同,机遇好的可以施展抱负干出一番事业,机遇坏的虽怀有满腹学问却也一事无成。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怎样当好自己命运的舵手呢?机智聪明的舵手,遇有就弯,遇直快行。遇弯下转舵就会触礁,遇弯停滞不前,又达不到航行的目的地。

儒家鼻祖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认为君子士人在天下有道时,应当出来做官,正所谓“邦有道,则仕”,天下无道时,则应当退隐山林。孔子的观念,并非真正的消极避世、纵情山水而忘天下的观念,而是“隐居以求其志,随奇而屈,伸展自如的处世方法。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跟随唐玄宗为避安禄山追杀而逃至了灵武附近,应建宁王李伙及当地百姓所请,李亨留在当地准备组织军队反击安禄山。在灵武称尊登基以后,唐肃宗考虑到“举大事者以人为本,很想招募一个胸有大略的智谋家来参谋主持军国大事。他很自然地想到了故交李泌。李泌身怀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可是他淡泊名利,一直过着恬静的隐居生活,要让他出山做官,几乎有登天之难。以前太平时期,身为太子的李亨曾多次提出过这样的请求,每次都被李泌严词拒绝了。

现在已到了非常时期,唐肃宗感到非得李泌的辅佐不可。于是开始耐下性子来施行的他的“登门槛”

逐步逼进的计谋。

唐肃宗特地命人去请李泌,但并不说是让人他来为官,只是会面叙旧。李泌当然应召前来。唐肃宗见到李泌之后,却当即想任李泌为右丞相。李泌赶紧推道:“陛下屈尊来待我,视我为宾友,实际上比宰相显贵得多了。我可以在陛下身边多住些时日,有了想法,都当及时相告,何必定要授官呢?”唐肃宗听这些话,表面上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心里却暗暗高兴:李泌已经接受下山会面的要求之后,又接受了答应参谋军国大事的要求了。从此以后,唐肃宗对李泌待以客礼,出门并骑,晚上同床,事事请教,有劝必从。这期间,李泌还为肃宗起草了颁发各地的诏书,甚至连立谁为天下兵马元帅、处理肃宗的长子与次子之间的关系等重大事件上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意见,唐隶宗一一欣然接受了。

当然,唐肃宗的最后要求是希望李泌正儿八经地穿上官服,名正言顺地成为他的臣下,从制度上保证这一大谋略家永远侍候在自己身边。因而他继续在“登门槛”。

不久,依李泌的意见,唐肃宗诏令长子广平王李椒为天下兵马元帅,统帅造将东征安禄山。李俶受命,请求给他一个谋臣。唐肃宗清楚,这个事关国家兴亡的大洪臣非李泌莫属。干是故意对李泌说:“先生白衣事朕,志节高尚,朕亦深深佩服。只是前几日朕与先生一同去检阅军队时,曾有军士窃窃私语说,黄衣为圣人,白衣为山人,怎么会混在一起?我需先生决谋定策,但也不能使军士滋生疑团。是不是请先生勉强穿上紫袍(五品以上官服为紫色),以免除大家的非议呢?”李泌心想;身着百姓衣服,夹杂在冠戴整齐的军人和朝官当中,也的确令人瞩目,不如披件朝服倒能省却众人注目,也就同意了唐肃宗的请求。唐肃宗即忙命人赐给最高级别的金紫色的官服。

李泌穿了官服笑着再来见唐肃宗。不料唐肃宗紧接着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笑着对李泌说:“既然巳经穿上了官服,又岂能没有官位?”说着把一纸敕文递给了李泌。李泌一看,自己已被授职“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敕文上盖着镇国大印,要想抗旨拒绝,显然大不顾情面了。再说自己已心甘情愿地穿上了官服,又何妨再加个官名呢?

从此李泌便在朝为官,为平定“安史之乱”出谋划策,作出了巨大贡献。“安史之乱”进人到第五个年头,史思明抢居了叛军头目的宝座。唐肃宗怕郭子仪功高震主,也把平叛大军从郭子仪手中交给了李光弼。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率数十万大军猛扑两京。李光弼见敌众我寡,为确保西京长安的安全,干脆让出空城洛阳,亲率5万人屯驻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北),北连泽、潞数州,依托黄河,虎视洛阳,控制安军侧背,从而使史思明不敢贸然西进。吏思明见无法西进,李光弼的防守又无隙可击,便屯兵河清(今河南孟县西南),企图切断李光棉的粮道。李光弼于是驻军野水渡(今河南济源、孟津二县之间的黄河上)加以抵制。

两军对峙一日,傍晚,李光弼自回河阳,留兵千人,命部将雍希颖留守。临走时李光授告诫道:‘贼将高庭晖、李日越均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们来了,你等千万不要出战。如果他们投降,你们就与其一道回来。言里即走。众将领却听得莫名其妙,暗暗发笑。

第二天大清早,果有一贼将率领500骑兵来到野水。雍希领见来势汹汹,知道不可硬拼,便对军士们说:“来将不是高庭晖便是李日越,我们应听元帅告诫,不必出战;只须从容等着,看他如何行动。”于是裹甲息兵,吟笑静观。

来将走到防御栅栏下,看到李光弼所带的军队竟会如此松散,不禁大为惊奇。于是喝问守将;“李光弼在吗?”

雍希领道:“咋晚已回河阳。”

来将问:“留守的多少人马?”

雍希领答:“千人”。

来将问:“统将是谁?

雍希领答:“便是我雍希颖。’

雍希领是无名小辈,来将显然从未听说过,雍希颢见来将沉吟不答,左右徘徊,猛想起李光弼的话来,猜测来将莫非真是来投降的,赶紧发问:

“来将姓李还是姓高叩?”

“姓李。”

“想必便是李日越将军了个?”

“你怎么知道?”

“李光期元帅早有吩咐,他说将军你对唐廷素抱忠心,不过一时为史思明逼迫才勉强跟从叛乱,今特地命我在此等候,迎接将军归唐呢。”

李日越踌躇了一会儿,对左右说:“今天无法抓捕李光猢,只有雍希颢,回去无法交账,不如归降唐朝吧广众人均无异议,李日越便投降了。

雍希颌赶紧开了栅门,即带着李日越一起去见李光弼,李光强十分高兴,对李日越特别优待,并视为心腹猛将。李日越感激万分,请求写信去招降高庭晖。哪知李光弼却说:“不必不必,他自然会来投诚,与公在此地相见的。”众将领听后更觉奇怪,连李日越也被弄得糊里糊涂,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派知过了数日之后,高庭晖果然率所部前来投降。李光弼于是奏报朝廷,请求台李、高以官职。史思明失去了两员虎将,李光弼则转守为攻厂。

手下因见李光弼如此轻而易举地降服了两将,怀疑他们三个是否有约,便去问李光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李光粥说:我与两将素不相识,哪来密约?不过是因“隙’利导,揆情度理罢了。史思明经常对部下说,李光润只善于守城,却不会野战。我出城驻军野水渡,他当然视之为捕杀我的天赐良机,肯定要派猛将来袭击。史思明有个天大的毛病,就是残暴待下,对于败军之将无法容忍。如果哪位将军放过如此良几而让我生还,他还不要把那将军生吞活剥?李日越奉命而来,却得不到与我作战的机会,势难回去见史思明,请降后军岂不在情理之中?高庭晖的才勇远主李日越之上,他见史思明残暴,而李日越在唐军中得以宠任,自然也想到我这里来谋占一席之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李光弼接情度理,瞄准史思明酷待部下的“间盯,”有意制造李日越惧伯回去见史思明的情势,并安排优厚的待遇,从而使李日越、高庭晖自然而然地投降了唐朝。我们把这种根据对手之间的某种漏洞、空隙或者各种离心力,并有意加以放大,顺势使对手放弃敌对态度的计策叫作因‘隙’利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往往需要奋力拼搏,才能使船前行。“因隙’利导则如顺水推舟,显得轻松自如。如果李光粥与李日越、高庭晖硬拚,且不说要损兵折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而巨当时实际上处于不利地形,李光弼也无必胜的把握,李光弼妙用此计,则不费一枪一弹,不战而全胜。

老子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驰骋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这是因为虚空无形的力量能够穿入没有空隙的东西里面。我由此知道无为的利益不须用言语教导,不须讲解无为的益处,普天之下有什么能赶得上它呢?

列子说:天下有常胜的方法,有不常胜的方法。常胜的方法是柔弱,不常胜的方法是刚强。这两方面都容易明白,而人们却不去明白它们。所以,上古时代的谚语说:刚强的人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能胜过自己;柔弱的人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能胜过自己。认为不能胜过自己的,待到与自己相差无几时,那就危险了。认为可能胜过自己的,就不会有危险出现。用这种方法能取得胜利,用这种方法能应付天下的各种情形。这叫做不想取得胜利而自然取得胜利,不想应付各种事情而自然可以应付各种事情。

公元前279年,即赵惠文王二十年,奉昭襄王二十八年,秦昭襄王约请赵惠文王相会到西河外的渑池(在河南省铁门县),相互订立友好盟约。

渑池本属东周管辖范围,但泰国已控制了这一地区,因此赵惠文工十分担心会被秦王作为人质而扣留。于是,他召集群臣,共商对策。

赵惠文王说:“秦王曾以会盟的名义欺骗了楚怀工,将楚怀王国禁在咸阳,至今楚人还伤心不已。现在又约我相会,会不会像对待楚怀土那样对待我呢?”

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赵王不会赴约,就是向秦示弱,会叫秦国看不起的蔺相如表示愿意护送惠王前去赴会:廉颇则表示,愿意辅佐太子固守本土。

赵惠文王听说蔺相如愿一同前行,便十分高兴地说;“蔺大夫尚且能完璧,何况寡人呢?

平原君赵胜说:“昔日宋襄公单车赴会,就遭到了楚国的劫持;鲁君与齐王相会于夹谷,有左右司马陪同,就全身而退。即使有蔺大夫为您护驾,最好也要挑选五千名精兵作为随从,以防不测;此外,再派大军离三十里外屯扎,这才是万全之策。”

赵惠文王听从平原君的劝谏,以李牧为中军大夫,使其率精兵五千名相随。并让平原君率大部队紧跟其后。

廉颇将赵惠文王一直送到边境上。廉颇对赵王说:‘大王与虎狼之工相会,结果实难预测。现在我与大王相约,估计来往道路上和相会所费时日不超过三十天。如果过期您还未归来,我就请求按楚国的办法立太子为王,以杜绝秦国的非份之想。”赵惠文王表示同意。

赵惠文王和秦昭襄王如期相会于渑池。双方置酒为欢,饮至半酣,昭襄王借着酒意说:“我听说赵王精通音乐,而我这里有宝瑟,请赵工弹一曲,以助酒兴吧了赵王脸红了,又不敢推辞。秦王侍者将宝瑟置放在赵王面前,赵三只得弹了一曲湘灵曲。秦王连声称好,并笑着说:“我曾经听说赵国的先祖赵烈候十分爱好音乐,想不到您尽得家传。”于是,命令御史记下这件事,秦国御史就秉笔取简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相会在渑池,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走到秦王跟前,说:“赵工听说秦工精于秦声,我特地恭敬地捧上瓦器,请求秦王敲击它,来相互娱乐。”

泰昭襄王十分气愤,对蔺相如不加理睬。蔺相如将盛酒用的瓦器取来捧着,在秦王面前跪着请秦王敲击,秦王就是不肯答应。

蔺相如说:“大王是否是依仗秦国强大的兵力来欺负人?可是,在这五步以内,我就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

秦王的左右侍从被蔺相如的凛然正气征服了,谁也不敢上前。秦王虽然满肚子不高兴,但慑于蔺相如的威严,只得勉强地将瓦器敲了一下。蔺相如这时才站起,将赵国的御史召上来,让他写上:“某年某月某日,赵工与秦王相会于温池,秦王给赵王敲瓦盆。”秦王的大臣见蔺相如如此作践他们的君王,就很不服气。其中有几位从宴席中站起身,对赵王说:“今日赵王惠顾,请您割下五座城池替秦王祝寿吧厂简相如也对秦王说:“既然赵国进十五座城池给泰国,泰国也应该有回报,请求秦国用咸阳替赵王祝寿吧?”秦国的客卿胡阳等人私下建议秦王将赵王拘留起来。秦王不同意这样做。因为他已得谍报人员的报告,说赵国布署得相当周密,大军就驻扎在附近,因而不敢贸然行事。秦王知道用武力不可能沾到便宜,就更加敬重赵王,两人相约为兄弟,保证双方互不侵犯。

为了取得赵国的信任,秦王将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作为人质留在赵国。秦国的大臣们弄不懂为什么将异人作人质送往赵国,秦王就解释说:“赵国的力量正强大着,暂时不能图谋它。将王孙送人赵国,就是为了让赵国更加信任我,我就能专心致志地对付别的国家了。”大家非常佩服秦王的卓识。

渑池之会归来,赵惠文王非常感激蔺相如为自己挽回了面子。他对群臣说:“我有了两相如,就如泰山一样安稳,赵国的地位也就重过九鼎蔺相如的功劳真是谁也没法儿呀!’于是,拜涵相如为上卿,位出廉颇之右(古人以右最尊)。

廉颇对此愤愤不平,认为赵三十分不公允,他怨怼地说:“我出生人死,攻城掠地,维护赵国的安全,从情理上说应是我的功劳最大。蔺相如只不过稍微动了动口舌。能有多少功劳,官职却在我之上,况目他曾经是宦官的宾客?出身很低微,我怎么甘心屈居于他之下呢?今后只要我看到他,就一定要让他瞧瞧我的厉害。”

廉颇的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中,从此每次上朝蔺相如都托病不去,以免与廉颇相遇。宾客们都以为两相如害怕廉颇,私下里常常议论这件事。

一天,蔺相如因故外出,恰巧廉颇也外出。蔺相如远远见廉颇的车队,就让手下人将马车赶到小巷中躲起来。等廉颇的车队过去之后方才出来。宾客们十分气愤,就一块去见蔺相如说;“我们远离故士,抛却妻儿投奔您的门下,是因为看重您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廉将军与您同列班,况且职位在您之下,然而廉将军竟然口出恶言。可是,您不仅不报复,反而在朝堂和路上都躲避他,您为什么如此怕他?真让我们感到羞愧,我们请求辞去。”

蔺相如说:“在你们看来,廉将军与秦王用比,谁更厉害呢?”

宾客们说:“那当然廉将军比不上秦王。”

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严,天下没有人可与他抗争;蔺相如敢当面叱责他,侮辱他的群臣。相如即使没有才能,怎么也不会但仅仅而怕一个廉将军。我考虑的是,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两个人在。如果我与廉将军相争,两虎共斗必有一伤,这样就为秦国侵犯赵国提供了机会。因此,我强忍着不与他发生冲突,是将国家大计放在首位,个人的得失放在次位。”

宾客们都为蔺相如的高识确论所折服,此后更加敬佩蔺相如。

然而,蔺相如愈廉让,廉颇愈气盛。赵惠文王十分担忧这件事。虞卿就自告奋勇地说合廉颇与蔺相如。虞卿见到廉颇后,先是歌颂一番他的功劳,然后话锋一转,说:“论功劳是你大,但论气量还是蔺相如大。”井将蔺相如对宾客所说的告诉了廉颇。廉颇听了感到十分惭愧,肉袒负荆,跑到蔺相如家中请罪,说:“鄙人志量浅狭,不知相国如此宽容,就是死也不足以赎罪。

蔺相如:“我们两人并肩事主,为社稷的重臣,将军能见谅,就是十分幸运的了。”

同类推荐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热门推荐
  •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沈从文著文执教,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他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竞争者,却在之前过世……他就是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本书将向你展示这位传奇作家的部分经典代表作品!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神秘相公妖娆妻

    神秘相公妖娆妻

    景开新文了,求收藏,求支持!这是一个仙人妖魔,强者为尊的世界她出生于鼎鼎有名的修真世家,却不过是一颗为父解毒的弃子身中剧毒,毫无灵根的她被无情抛弃,羸弱的娘亲为救她而命丧黄泉奄奄一息的女童,再次睁开眼时却是一片凌厉的冷光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们全部都卑微地匍匐在我的脚下!天生孱弱,毫无灵根那又如何?且看本小姐如何左手御风,右手为画,掌控天下妖兽,缔造传世神话!新文神婳链接地址:什么!?被逼入宫,还要嫁给一个“太监”?且看一个小女子如何隐忍坚强,扭转她的悲催人生*******************************她一朝醒来,几经坎坷,在这乱世中沉浮,最后竟进入了那阴暗倾轧的宫廷可惜的是,没有英俊霸气的皇帝,也没有深情俊美的王爷,更没有忠心耿耿的将军只有一个强迫与她进行“对食”,阴阳怪气,妖娆暴戾的太监他挟持幼帝,独霸朝纲大权,以一介宦官之身,成为齐国真正的主宰他貌美妖娆犹胜女子,他杀戮决阀手段狠辣,他是止小儿哭的“活阎王”这一辈子唯一的一次低头,却只是为了她本文一对一,女主平凡,普通小女人一个,渐强型,想看无敌万能女主慎入。*好消息:景的旧文《跋扈骄颜》已经解禁,现在可以免费阅读了,亲们多多支持哦O(∩_∩)O~推荐小幂虐文力作,倾心打造《大王妃》推荐自己的完结禁忌文《双生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本书的内容是熊彼特在1910—1950年间为各个经济学杂志(除了关于马克思的那一篇外)写的十篇经典的评述性文章,对影响世界经济学的十大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从马克思、瓦尔拉、门格尔,到马歇尔、帕累托、庞巴维克、陶西格,再到费雪、米切尔、凯恩斯。对他们的经济学说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评价
  • 邪王的枕边妻

    邪王的枕边妻

    传说,邪王曾因一个女子欺君逼宫,斩杀皇上,灭了唐朝。传说,邪王曾为一个女子一夜间斩杀百人,宫殿血染成河。南宫姒:南宫家嫡出大小姐,从小却与乡下的外婆相依为命。南宫玉:南宫家二小姐,只因她从小体弱多病,深受爹娘宠爱。南宫老爷为保小女,弃大女。被没心没肺的爹娘推进花轿,下嫁给了邪幽王。外界传闻,邪幽王生性残暴,杀人不眨眼,五位夫人皆糟他毒手。邪幽王倾城一笑,必是大祸临头。如果不是险些丢了小命,她发誓。就算借她雄心豹子胆,她也不敢逃婚。一句‘做我女人’就宣布不用死了。片段一:“王爷,因太子妃指使下人打了王妃一个耳光,王妃一怒之下废了太子妃的右臂”“哈哈哈,好,做得好!不愧是本王的爱妃。”某侍卫一脸黑线,继续道:“王爷。。。。。。此事因此惊动了太子,太子雷霆大怒,派人将王妃抓去太子府,据说要将王妃严刑拷打,游街示众,三日后便要问斩王妃。”某王爷带领三万精兵将太子府团团包围住,‘咔嚓’一声,一颗血淋淋的头颅滚落在地上……片段二:某月圆之日——邪王府屋檐上巧妙的烘托出一抹婀娜多姿身影,九条雪白毛茸茸的尾巴悬在身后,银发在微风中飘凌。“嗷——”管家吓得腿脚直抖,一路狂奔向邪幽王的寝宫内。“王爷,有妖怪,有妖怪……”“岂有此理,哪来的小妖竟敢在本王地盘上撒野!”某王爷杀气腾腾披上斗篷迎着风儿走了出去,看向屋檐上‘嗷嗷嗷’嚎叫的人儿,柔声道,“爱妃,别嗷了,该回屋就寝了。”片段三:“爹,娘说等玖儿长大后,就帮我找到像嗣哥哥那么帅的新郎官。”某王爷郑重提醒道:“玖儿,听爹一句劝,帅不能当饭吃,要找个像爹这样有权有势,懂得疼爱人的。再说唐渊嗣那家伙都老不死了,还哥哥?”“可是娘说全天下的男人都死光了,也不能找像爹这样的男人。”某王爷嘴角微抽,疑惑道:“为什么?”门外靠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环手抱胸,开口道:“因为娘说爹是大元帅,上阵杀敌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万一哪天死翘翘了,会连累全家人殉葬。”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九一八

    九一八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想探究隐于事变背后的某种玄机。为此,《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九一八》撷取了事变发生前后21天的历史,通过38个细节性的事件和话题,力图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事变背后的政治角力。你会看到,虽然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但事变的爆发也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努力复杂博奕的结果;虽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早已臭名昭著,但也脱不开当时的国情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中日双方是事变冲突的主角,但当时国际社会与国际列强的姿态,从定意义上讲也极大地影响了事态进程与结束。
  • 星辰诀

    星辰诀

    封云,一个身负血海深仇的少年,为追寻满门被灭的真相,踏上修元之路。前路坎坷艰辛,直到得遇一怪老头传授《星辰诀》和神兵,他的人生就此转折。神魔在他剑下陨落,鬼怪在他刀下湮灭。万千星辰因他而生,日月光辉因他灿烂。大地因他为之颤抖,宇宙在他脚下匍匐。
  • 娘子,别逃了

    娘子,别逃了

    咔嚓……门被打开。黑色的身影站在门外,在龙清清开门的一瞬,叩响了黑色的手枪,待龙清清想要反应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天凤——她的死对头。‘阎罗殿’的头号杀手,两人是在一起被训练的,最后三千人中也只有他们两个坚持到了最后。粉色的身影向后倒去,落进了一个熟悉的怀抱,龙清清看着那张熟悉的,焦急的脸嘴角扯开了一个大大的弧度。假惺惺的男人!也好!她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