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5300000007

第7章 须眉鉴附录(3)

“你可以离开此地了。你是能够报杀父之仇的,我到楚都去受死。”伍尚巳经投案被捕,使者又追捕伍子胥。伍子胥张弓搭箭对着使者,使者不敢往前走,伍子胥得以逃亡。他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赶去投奔。伍奢听到伍子胥逃亡的消息说道:“楚国君臣上下要尝到战争的苦头啦!”伍尚被押到楚都,楚平王将伍‘奢、伍尚一起杀掉了。

伍奢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人才,楚平王不但不用,反而听信谗言,想尽办法将其杀掉,真是让人心寒,如此这样政权怎能巩固,事业怎能发展,国家怎能振兴,社会怎能进步?奸佞小人只能奴颜媚骨,取悦上司,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从政者必须清醒地掌握这一点,千万不能学那楚平王,做出仇快亲痛的事来。

春秋后期,在长江下游崛起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当时,吴国比较强盛,越国比较弱小。

吴王阖闾(前514前496年在位)在位时,曾与越王勾践战于携李,被越王勾践打败受重伤而死。夫差(吴王阖闾之子,春秋末吴国国君,前495-前472前在位,姓姬,名夫差,即太子夫差)即位后,不忘父仇,以报越为志。吴王夫差二年(前494),吴国与越国再次交战,吴王夫差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大败越国。越王勾践(春秋末越国国君,前496——前465年在位)便派文种去吴国求和,并表示愿意接受称臣为奴的屈辱条件。这时,吴国大臣伍子胥(春秋末吴国大臣,姓伍,名员,楚国人,其家世为楚臣,他和他父亲伍奢、兄伍尚均仕于楚。楚平王杀了他的父兄,他逃到吴国,事吴王阖闾为行人,与谋国事)就向吴王夫差提出了要”乘胜灭越,以除后患”的建议,遂使夫差拒绝了文种议和的请求。过了不长时间,勾践又派文种以美女和金银珠宝贿赂吴国大臣伯嚭(吴王夫差时任太宰,故称太宰部,原为楚国人,为楚大夫伯州犁之孙。为人谄佞,巧于逢迎,极受夫差宠信),使伯嚭答应力劝吴王夫差应允勾践求和。伯嚭给吴王夫差出主意说越王求降,愿意做你的巨子,你饶恕了他,得到了他的珍宝,对我们国家是有利的。不然打起仗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对于伯嚭主张求和之事,伍子胥坚决予以反对,同时向夫差提出了一个相反的意见,他说:“俗话说得好,’治病要除根’,吴越两国,南北相邻,互相攻战,势不两立。勾践是个有深谋远虑的国君,范蠡文种都是精明强干的谋臣,他们一旦回到越国,就要准备报仇雪耻,现在不趁机灭掉它,将来是一定要后悔的!”吴王夫差最终采纳了嚭的谗言,便答应同越国议和,从而丧失了进攻的良机。对于伍子胥的忠告,吴王夫差不仅不听,反而怀疑他里通外国。所以,吴王夫差便赐给他属镂之剑要他自到而死。伍子胥临死之前告诉舍人,他死后要抉其眼悬于东城门,以观越军之人灭吴国。

吴国撤兵之后,勾践便到吴国履行投降后所接受的屈辱条件,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勾践回国后,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艰苦奋斗,卧薪尝胆,最后终于灭掉了吴国。

此时,吴王夫差也派使者去向勾践求和,但被勾践所拒绝。吴王夫差后悔当初听信伯嚭谗言,而把伍子胥的逆耳忠言置之脑后,最终导致失败,非常羞愧,自杀身亡。

在《战国策·秦策五》中,记载了赵王信谗杀李牧的忠实。摘录如下:

司空马去赵,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李牧),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扞匕首,当死。”武安君曰:“(李牧)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撮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捆,缠之以布。“愿公人明之。”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过司马门。趣(趋)甚疾,出椒门也。右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到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赵亡。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司空马离开赵国,从平原渡黄河。平原津令郭遗慰劳他,并向他问道:“秦军攻赵,尊客您从赵国来,赵国的情况怎么样了?’间空~马说:“赵王不用贤才,不纳忠言,我曾为赵王出谋划策却都不被采纳,因此必将亡国。”平原津令问:“依尊客您估计,赵国会在什么时候灭亡呢?”司空马说:“赵国如果任用武安君李牧为将,可以坚持一年,最终也要被灭掉。如果赵国现在杀了武安君,那连半年也挺不住。赵王的臣下有个叫韩仓的,以阿谀奉承迎合赵玉,与赵王关系极其亲密。而他的为人则是嫉妒那些贤能之人和有功之臣。现在国家危亡,赵王一定会听从韩仓的话,武安君一定会因此而丧命。”不出司空马所料,韩仓果然说武安君李牧的坏话,于是赵王听信了韩仓之言,派人去代替李牧为将。李牧回到赵国都城,赵王派韩仓去见李牧,并列举他的罪状说:“有一次将军您打了胜仗,国王亲自举杯向您敬酒。将军您上前向国王敬酒祝寿时身上还隐藏着短剑,依法这是死罪。”李牧说:“我患有拘挛病,身材虽然高大而手臂短缩,手够不着地,故礼仪不周而失敬。我恐怕因此获罪,所以让工匠做了木杖接在手上。国君如果不相信,请允许我以接手杖出示。”李牧把那假肢从袖中亮出来给韩仓看,那样子就象木杖、门撅之类,用布缠着。李牧又说:“希望您人宫到大王面前说明这一情况。”韩仓说:“我从国王那里接受命令,赐给将军您的只有一死,不得赦宥。我可不敢人宫对国王讲那些事。”李牧面对北方拜了又拜,感激国君“赐死”之恩,然后抽出剑来要自杀,又说:“为人臣子的不能在王宫中自杀。”李牧出司马门,脚步走得很急。出了敲门,右手举起剑来要自杀,因为手臂短,够不着。李牧就口衔利剑插人屋柱来刺伤自己。李牧死后,过了五个月赵国就被秦国灭亡了。

武安君李牧,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28年,是当时赵国的名将。长期驻守赵国北部,甚得军心,曾经大破匈奴,灭檐槛,破柬胡,降林胡。赵王迁三年又大败秦军,以功封武安君,是赵国难得的人才。有李牧在,外敌不敢人侵赵国,秦灭赵也将颇费周折。然而赵王迁却不信任他,则是听信谗言,中了秦军的反间之计,将他杀害。最后赵国终被秦灭,赵王迁也当了秦国的俘虏。赵王迁的做法实在令人可悲。

袁绍是东汉末年众多诸侯中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他在前、中期的军事活动中,尚且能够礼贤下士,因而成为一个据地四州、拥兵数十万的强大诸侯:在当时动荡纷乱的年代,袁绍虽算不上一个旋乾转坤的英雄,但也是一个对当时政局发生过重大影响的风云人物。但是,到了后来,袁绍却在用人问题上良萎不分,任人唯亲,正如郭嘉所言,“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陈寿在《三国志》袁绍本传赞语中说:

“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喜而不能纳。”

在袁绍手下,有一个足智多谋的将领叫沮授。袁绍能在当年据地四州,拥兵数10万,在很大程度上是沮授的功劳。沮授有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敢于据理直谏,一而再,再而三,甚至再三再四。开始,袁绍听从沮授的计策和劝谏,但是到了后来,袁绍对沮授逐渐产生了反感,不但对他的许多正确主张一概不听,并且还一次又一次地剥夺沮授的兵权。即使如此,沮授仍然非常忠诚于袁绍。据《三国志》记载,袁绍和曹操在官渡交战,被曹操打败,曹军俘虏了沮授,将其押见曹操时大呼:“授不降也,为军所机耳!”“若蒙公灵,速死为福。”曹操见状感叹万分说:“孤早相见,天下不足虑。”曹操不杀沮授,反而厚待于他,但是沮授毫不动心,只想着回到袁绍身边,最后终于被曹操杀死。袁绍帐下,有一谋士田丰,其人才华出众,袁绍曾经按照田丰的计策消灭了公孙瓒。后来,当袁绍决定攻打曹操时,田丰极力反对。他指出,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虽然兵少,但却不可轻视,不如与其相持,这样不到两年,便可战胜曹操。如果放弃这一胜策,非要毕其功于一役,一旦失败,悔之晚矣。实践证明,田丰的分析与意见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袁绍不予理会,田丰又谏,袁绍非常愤怒,认为田丰是在动摇军心,便罚以械刑,并将其关押起来。官渡一战,袁绍果然被曹军打败。袁绍回来后,怕被田丰耻笑,便将其杀死。再知张,勇猛无比,又有计谋,才智过人。但是,袁绍非但不能重用他,而且听信郭图等人的谗言,不予信任,因此,被逼得投奔了曹操,成了曹操的得力战将,为曹魏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袁绍不用良才,必用奴才、蠢才。他对那些曲意奉承自己,实则又无真才实学的人言听计从,十分信任,授以大权。郭图、逢纪、审配等人几乎从来没有直言上谏过,只会阿谀奉迎,事实也多次证明他们的主张并不符合客观实际。但是,袁绍对于他们的过错不但不追究治罪,反而屡屡委以重任。这样一来,袁绍身边的人才,大多背离而去投靠他人。苟或本来慕名投奔袁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看出袁绍只是布衣之雄,于是便投奔曹操,被任为司马。郭嘉也是先投奔于袁绍帐下,后因袁绍不会用人,便弃袁而投奔于曹操,受到曹操的重用,任为司空府军师祭酒。

袁绍虽然也曾有过兵多将广、独占一方的辉煌时期,但终因不会用人,而导致最后被弱小于他的曹操所打败。所以曹操耻笑袁绍说:“此乃外强中干之辈,关键之时举棋不定,犹柔寡断,也不足一顾。”

袁绍这一历史人物,其所作所为,可为庸人之举,他的失败结局,为历史增添了笑柄。唐朝被推翻以后,中国历史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大动荡时期,其中五代的第二个王朝——后唐是由唐庄宗李存勖创建的。李存勋,生于885年,卒于926年,他出生在一个西突厥内迁的沙陀贵族家中,因其父李克用曾经带兵帮助唐王朝打退过黄巢农民起义军,所以被唐政府赐予国姓。后梁开平二年(卯8)正月,李克用死,李存勖继承晋王王位(唐昭宗乾宁二年,即895年,李克用被唐朝封为晋王)。后来,李存勖在吞燕灭梁等一系列战争中前后驰骋达15年之久,堪称英雄将才,然而,不过三年时间,他却一变而成了内外叛离、置身无所的独夫民赋。

李存勖是靠军人的帮助登上皇帝宝座的,但是他掌权以后,却对帮助他夺取政权的功臣用而不信,忌杀无辜。因此,成了他败亡的直接原因。早在后梁贞明二年(916),李存勋和梁军在河北决战的时候,梁将率兵3万袭击晋阳城,想一举占有晋的后方。当时,晋阳守兵很少,留守张承业不得不征发城中所有的人来抵抗梁军,形势异常危急。已经退休的老将安金全自告奋勇,率本家及其退休将领家的子弟数百人出城奋战,将梁军打退,保住了晋王的根据地,而李存勖不仅不予奖赏,反而埋怨安金全出战不是奉自己的命令而擅自行动同光三年(925)李存勖为了摆脱国内财源枯竭的困境,发动了对前蜀的战争,以便据有富有的四川,掠夺更多的财富。当时,李存勖任长子李继发为西南行营都统,谋臣郭崇韬为都招讨使,派兵6万攻蜀。由于前蜀君臣昏庸,将帅怯弱,再加上郭崇韬指挥有方,后唐兵长驱直人,如人无人之境,前后不到70余天,就灭亡了前蜀,掳获兵土、财宝不可胜计。

郭崇韬在后唐的大臣中,是最忠直廉洁和有见识的一个。是他力排众议,再三建议李存勖不失时机地进行了灭梁的战争,功勋卓着。因此,他看不惯李存勖身边为非作歹的宦官,在西征途中,他曾对皇子李继岌提出将来要把宦官清除出去的建议。因此,宦官对他恨之人骨。郭崇韬人蜀以后,为了安定人心,到处招抚兵将,出榜安民,于是前蜀降将们竞相称赞郭崇韬。李继岌年幼无知,他见郭崇韬很得人心,就听信宦官的话,怀疑郭崇韬存有企图。李存勖发蜀中财物,查看府库账本,认为所得财物太少,非常生气。在洛阳的宦官乘机造谣说:“那里的财宝都被郭宗韬霸占了,他招降纳叛,笼络人心,是想谋反啊!”李存勖半信半疑,宦官们就暗地里说服刘皇后,让她下了一道密诏,指示李继岌在成都杀死了郭崇韬父子。

郭崇韬冤死后,愚蠢的李存勖又听信伶人景进说的当正师进川之时,朱有谦以为讨己,有拒命之意,如不除掉他,必有后患”的谗言,杀了朱有谦的全家。朱友谦是素有威望的有功大臣,李存勖曾经亲自对他说过“成吾大业者,公之力也”的赞词。朱友谦被杀之后,功臣宿将莫不寒心,从此兵变接连发生。

同光四年(926)春,伐蜀有功的骁将康延孝首先起兵反叛李存勖。他以为郭崇韬复仇为号召,使战火蔓延两川。接着,邢州(今河北邢台)军将赵太也起兵反叛。继而贝州(今河北南宫县东南议及李嗣源率领的兵士都纷纷反叛李存勖。

李存勖闻变,惊恐万状。这时才想起收买军心,但为时巳晚,兵将士卒毫不感激。李存勖只得退回洛阳。当退到蒙阳时,将士已逃亡过半。刚到洛阳,就遭到了郭从谦率领的军队的袭击,李存勖在乱兵中被流矢射中身死。

后唐长兴四年(933)十一月,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驾崩,十二月一日,他的第三个儿子李从厚继承帝位,是为闵帝。

同类推荐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热门推荐
  • 咱们都是同龄人

    咱们都是同龄人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傲娇甜心的霸气总裁

    傲娇甜心的霸气总裁

    她相信她一定会等到幸福,即使要很久很久,他第一眼见到她,便知道她今生会是他的唯一。
  • 雷武战神

    雷武战神

    传承世家平庸嫡子“雷宇”被逼无奈,入驻伽蓝学院,却幸得雷龙逆鳞。从此雷宇修武道,战天穹;灭天尊,驭神龙;以神雷淬体,修无上雷诀!从小人物迅速崛起,登战神云顶!于万域称尊!美女相伴,万强伏首,亿万诸天,唯我至尊!【新书《重生之武法无天》已经上传。一本很独特的玄幻,求鼎力支持!】
  • 修士记

    修士记

    无善恶之心,何以为人 无是非之心,何以为人 修真者纵逆天而行,亦为人也,须持善秉义,方能印证大道 修士记!
  • 重生之都市神帝

    重生之都市神帝

    世界顶尖杀手叶错,因为被组织出卖而死,重生回学生时代。睁开眼,发现自己站在全校通报批评的讲台上。他当着全校人的面,向暗恋三年却从不敢说出口的校花当众表白!本书读者群:365888892
  • 董其昌与松江派

    董其昌与松江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与松江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一场游戏一场梦(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场游戏一场梦(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本书包括跳动的涟漪,岁月如诗,爱在心灵深处,真爱无疆,温馨的亲情,爱的世界,生命中的那些感动。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从现代政治学、现代政党文明的视角。全方位、体地展示和解读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的思想发展及其政治实践,剖析李大利政党观总结其建党理念,揭示李大钊在矢志于中华民旌解放事业的道路上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耐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