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公元前4世纪,正当希腊各城邦内部及各城邦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冲突持续不断时,北方近邻马其顿国家逐渐强大起来。国王腓力二世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运用外交手腕、金钱利诱和军事进攻等手段插手希腊事务,先后夺取了一个个衰落的希腊城邦。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军队大败希腊联军于喀罗尼亚城下,确立了在全希腊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希腊各邦大会,要求各邦间停止战争,建立以马其顿为盟主的希腊同盟。腓力二世下一步的侵略目标,是东方的波斯及其他文明世界。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受军队的拥戴登上王位,时年20岁。亚历山大决心继承父业,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亚历山大自幼接受希腊文化教育,曾拜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师。他酷爱希腊文化,梦想将希腊文化世界化。16岁时他就跟着父亲南征北战,从中学到了不少作战技术和军事知识。18岁时,他在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指挥马其顿军队的左翼取得辉煌的战果。
亚历山大继位后,立即仿效希腊人的制度实行政治、军事改革:削弱氏族贵族的势力,加强君主的权力;改革货币,鼓励发展工商业;实行军事改革,创立了包括步兵、骑兵和海军在内的马其顿常备军;将步兵组成密集、纵深的作战队形,号称马其顿方阵,方阵中间是重装步兵,两侧为轻装步兵,每个方阵还配有由贵族子弟组成的重装骑兵,作为方阵的前锋和护翼。通过这些改革,马其顿不仅经济实力大增,军事实力也越来越强。
在平息了内乱和镇压了希腊人民的反叛之后,亚历山大立即调兵遣将,准备东征。公元前335年秋,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军为主、雇佣兵和各邦盟军为辅,组成了一支远征军。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授权安提帕特将军为摄政王总理朝政,亲率远征军从都城派拉出发,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东征。
经过:当时的波斯帝国已经沦落为政治腐败、经济衰弱、矛盾复杂的军事奴隶制国家,再加上大流士三世的昏庸无能,简直是不堪一击,因此亚历山大把自己的“第一站”定位波斯。公元前334年5月,亚历山大远征军在马尔马拉海南岸格拉尼库斯河遭到波斯军阻击。
波斯军约3万人沿河东岸展开,以骑兵为第一线,步兵为第二线,凭岸固守,阻敌渡河。远征军则置步兵方阵于中央,两翼为骑兵。亚历山大命令先头部队佯动,诱使敌军向左移动,待其队形出现间隙,乘机率右翼主力渡河,猛扑敌阵中央。激战中,波斯骑兵亡千余人,步兵遭马其顿军四面打击迅速溃败,2000余人被俘。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的军队在伊苏斯大败波斯军队,国王大流士三世落荒而逃。波斯军损失步兵、骑兵约10万人,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也被俘。此役后,远征军获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打开了通往叙利亚、腓尼基的门户。
亚历山大率军继续南下腓尼基,拔除波斯海军据点,从而确保了远征军与希腊之间的交通线。公元前332年初,远征军抵达滨海要塞提尔,遭坚决抵抗。经过7个月的陆海夹攻,远征军占领了这个城市。此后,亚历山大又用两个月的时间攻占了加沙。至此,远征军彻底摧毁波斯海军基地,切断波斯人的陆海联系,夺取了地中海的制海权。公元前332年11月,亚历山大顺利进入埃及,被埃及祭司宣布为“阿蒙神之子”(国王)。联军在尼罗河口兴建亚历山大城,作为继续东征的后方基地。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骑兵7000从埃及出发,经巴勒斯坦、腓尼基插入两河流域北部,向波斯腹地巴比伦尼亚与伊朗高原进军。10月初,在底格里斯河东岸的高加米拉以西与波斯军主力对阵。此时大流士三世已集结了来自24个部族的百万大军,有刀轮战车200辆,战象15只。亚历山大命令骑兵主力纵队利用缺口迅速锲入敌阵,直逼大流士大营,大流士逃遁,波斯军惨败。
远征军乘胜南下,轻取巴比伦,占波斯都城苏萨,随后进入伊朗高原,洗劫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掳掠金银和其他战利品无数。据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记载,驮运财宝的骡子大约有2万头,骆驼约5000只。亚历山大经短期停留后继续北上,追击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30年夏,亚历山大沿里海南岸东进进入帕提亚时,大流士三世已被其属下巴克特里亚总督拜苏斯所杀,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马其顿军队征服了波斯的全部领土,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建立起来。
波斯帝国灭亡后,亚历山大继续领兵东进,公元前329年春穿越兴都库什山,侵入巴克特里亚,后又占领粟特。公元前327年夏,亚历山大为富庶的印度河流域所吸引,率兵3万人离开巴克特里亚,沿考芬河经开伯尔山口侵入印度河上游地区。公元前326年4月,远征军由布克法拉城抵达希达斯佩斯河,与波鲁斯王国军队隔岸对峙。亚历山大率军渡河作战,消灭波鲁斯步兵近2万、骑兵3000,迫使波鲁斯国王投降。
远征军继续东进,抵达希发西斯河畔。公元前325年,远征军侵入印度,占领印度河流域,亚历山大企图征服恒河流域。但是经过多年远途苦战,兵士疲惫不堪,官兵厌战情绪增长。印度人民也顽强抵抗,加之疟疾的传染、毒蛇的伤害,兵士拒绝继续前进,要求回家,亚历山大不得不放弃东进计划。公元前325年7月,亚历山大从印度撤兵。
亚历山大分兵水旱两路,沿印度河顺流而下,在印度河口附近再兵分三路:海路经阿拉伯海入波斯湾至幼发拉底河口,陆路一支经印度洋沿岸西行,由亚历山大亲率,另一支北上阿拉霍西亚,然后向西与亚历山大会合。公元前324年春,亚历山大返回到巴比伦,标志着东征正式结束。
结果与影响: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掠夺性战争,远征军连续作战10年,行程万余里,进行上百次强渡江河、围城攻坚以及山地、平原地和沙漠地作战,建立了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的庞大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发烧死去,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也随之瓦解。在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沿途建了许多新城,其中有好几座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最著名的是埃及北部沿海的亚历山大城,今天已经发展为埃及最大的海港。
亚历山大东征时间并不长,但其独特的进攻和远距离机动作战方式,却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亚历山大孤军深入,多次以速战速决的战术战胜优势之敌。亚历山大正确选择战略方向,合理运用马其顿方阵战术,善于组织步兵与骑兵、陆军与海军协同作战,并且在进军路线选定、战斗队形编成、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认识。
亚历山大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以野蛮、残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但这次东征在客观上促进了希腊与亚非诸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比如,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从而带动许多马其顿的将领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有一万对之多,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亚历山大还下令让三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的兵法,希腊文化得以在亚洲不断传播。
亚历山大东征的另一客观后果,就是使希腊人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更为丰富地发展起来,使希腊文化与科学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比如,此后不久出现的欧几里德几何学,阿基米德的力学、数学和物理学,埃拉托斯特尼的天文学和数学,提奥弗拉斯的农学、植物学,受到马克思高度评价的伊壁鸠鲁唯物主义哲学,还有医学、力学、建筑学、地理学和解剖学等,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地方。这些成就虽然不能完全归功于亚历山大东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