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9400000010

第10章 心经七品(4)

四暗:于是,人深爱那黑暗。为什么?因为黑暗中有梦幻来安慰。《金刚经》说“梦幻泡影”,《心经》说“颠倒梦想”,一说“幻”,一说“梦”,组成幻梦,亦即梦幻。梦与幻本来不相通,梦是睡着了做梦,幻是没睡觉时白日游神。也就是说,无论睡着醒着,我们都有可能灵魂出窍,心魔大矣!如何才能摆脱它?对待梦幻人有不同态度,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人对梦幻的态度,把人分为几种:顺魔者叫鬼卒,平时是人,鬼一来了就为鬼服务;杀魔者叫英雄,但英雄多误杀,如《水浒传》里的武松李逵杀人就不分好坏,报起仇来见一个杀一个,大杀狂魔,也大杀鬼卒。英雄也是魔,英雄也要制伏才好。制魔救魔者叫做菩萨,观音与地藏就是。观音从南海波涛深处向我们走来,带来一片祥云。地藏王菩萨从地底黑暗深处向我们走来,带来一片金光。一光破万暗,人生昏暗中只要记起那光,就可以被照耀。

五毒:泛指人一切不良嗜好。君子五毒不侵,小人五毒俱全。

六障:六根不净,成为六障。

七苦:人有七窍,故有七苦。欲望没满足,眼有眼的苦,耳有耳的苦,身体每一处都苦,欲壑难填,欲火焚身,观音洒滳露水你就好了。谁是你的观音你要认得,观音虽好,不要乱拜观音。很多“观音”是心魔变化,魔有魔道,常常化为神佛捉弄人,君子要分辨清。

八乱:八方都乱。道家有个说法,天地之间八方八位都有神明,出行要先拜神位,入山要佩带符箓,千万不能犯煞。如此则八方都顺,不然则八方都乱。人总要有禁忌才好,不可以自己添乱,甚至自己找死。屈原《招魂》诗中讲巫阳为人招魂,四面八方都招遍了,请他享受美食、好音、艳舞、神女,魂还不肯回来,最后还是“以身招魂”,才回来了。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肉体一个魂。人安守元气,就不会乱了心绪,丧了形神。

九厄:泛指灾难。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大一难是“我不想干了”。幸好唐僧没这个念头,否则也要像八戒悟空一样打退堂鼓,险些前功尽弃。只要不放弃信念,佛菩萨自会现身搭救。

以上佛说“一疼二痛三昏四暗五毒六障七苦八乱九厄”,合称“一切苦厄”。“厄”就是灾难的意思。苦是由业带来的,因为罪的助力更加炽热,然而一旦我们来个釜底抽薪,没了苦事,就没了苦人。世上的苦事都是自寻烦恼,西门庆不去搞三妻四妾,怎会早死?灭苦之道为消业,消业之方在无为。

我们生活在一个灾难逐渐升级的阶段,佛经上称之为“劫”。这劫来得凶猛,劫财劫色不过是强盗,劫命不过是行凶,真正的劫难连天动地自然灾害增多。总之,身处劫中,我们要努力为人,方可免除来日大难。要知道眼前虽好,花开迟早要败。要知道眼前虽不好,花迟早要开。因此在这里请允许我说句狠话:有时“不好”反而倒好,“好”反而不好了。掐准那个点,花开不败。

世上一切苦厄,如果任由他发生,将不可挽回,任何一个热爱生命的人都在日夜呼唤拯救。我们的祈祷上达云天苍穹,那位尊贵者早就收到了,并且已派他的天使在行动,我们可以配合他,自度度人。

《阿弥陀经》和《心经》向我们开示:茫茫苦海,回头是岸,有两位摆渡的人正摇着小船向我们走来。他们一位叫观世音,另一位叫大势至,这两位大菩萨接引我们去西天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的乐园中,得享欢喜福乐。这就叫“慈航普度”,菩萨专度有心人、有缘人。这话的意思是,要想得救,又要有缘,又要有心,缺一不可。只有缘没有心,依然成不了。只有心没有缘,也最终水月镜花,空自垂泪而已。人们常说“佛度有缘人”,没错,还有一句“佛度有心人”,不要忘了。什么人有心?正在享福的人往往没心没肺,因为他正春风得意,哪管人死活?因此要说有心,正在受苦的人才有心。因为深悟人生的无常,深受一切苦厄,他不得不摸着自己的良心,反思生活中的点点滳滳,我是否有罪,不然为何人生如此痛苦?我是否造孽,不然为何那魔阴魂不散?无心忏悔,乐极生悲;有心忏悔,苦尽甘来。苦人也不苦了,已经受苦而死的将得超升。

《金瓶梅》里的李瓶儿是个大苦人。这个“瓶儿”,和那个“颦儿”,命都不好,一个遇着贾宝玉,一个遇着西门庆。好好的两个花瓶,只好任人摔呗。

李瓶儿本是西门庆结拜兄弟花子虚的老婆,被西门庆一来二去勾引上了,两人山盟海誓,再次上演潘金莲的故事。西门庆设计要了花子虚的性命、家财,最后娶了李瓶儿。李瓶儿几经曲折跟了西门庆,到了西门庆家,遇见了潘金莲这个冤家。二人死掐,最终一尸两命,李瓶儿母子被潘金莲害死了。西门庆把李瓶儿葬了,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

要说一个“美”字,在西门庆的众多妻妾中,李瓶儿是最美的。要说一个“爱”字,西门庆原本爱她也极深。《金瓶梅》光写李瓶儿之死就一连写了六回,篇幅极长、用心极细,这是我们要留意的。这六回分别是:

§§§第六十二回《潘道士解禳祭灯法 西门庆大哭李瓶儿》

§§§第六十三回《亲朋祭奠开筵宴 西门观戏感李瓶》

§§§第六十四回《玉箫跪央潘金莲 合卫官祭富室娘》

§§§第六十五回《吴道官迎殡颁真容 宋御史结豪请六黄》

§§§第六十六回《翟管家寄书致赙 黄真人牒度荐亡》

§§§第六十七回《西门庆书房赏雪 李瓶儿梦诉幽情》

一共六回书,数万字,专门用来讲述李瓶儿死前死后光景,读之令人目惨神伤。我们来看李瓶儿魂归西天时西门庆的反应:

“西门庆听见李瓶儿死了,和吴月娘两步做一步,奔到前边,揭起被,但见面容不改,体尚微温,悠然而逝,身上止着一件红绫抹胸儿。西门庆也不顾甚么身底下血渍,两只手捧着他香腮亲着,口口声声只叫:‘我的没救的姐姐,有仁义好性儿的姐姐!你怎么闪了我去了?宁可教我西门庆死了罢,我也不久活于世了,平白活着做甚么!’在房里离地跳的有三尺高,大放声号哭。吴月娘亦揾泪哭涕不止。”(第六十二回)

西门庆为什么说李瓶儿是“我的没救的姐姐?”他为什么知道要瓶儿“没救了?”原来,西门庆自知罪孽深重,从他们勾引上的那一天起,他们早就陷在罪中。罪的代价就是死。西门庆知道自己是没救的,那么李瓶儿也必然是没救的。平时不承认,情急悲惶之间却忍不住自己说出来承认了。他们当初立下的哪里是什么山盟海誓,分别是立下鬼约,一起赴死。

李瓶儿甚苦。作为女人,她嫁了三回,一回比一回苦。

瓶儿第一苦,嫁给花子虚这浪荡子,眠花宿柳,夜不归宿。

瓶儿第二苦,花子虚死后嫁给了蒋竹山这烂秀才,被骗失身。

瓶儿第三苦,西门庆把她从蒋竹山手中夺了去,扔她在虎口,最终被潘金莲这母老虎吃了。可怜瓶儿生下的小孩也随娘西去。

瓶儿吃的苦,是她自己种的孽。假如她不和西门庆勾结,再苦也有限。她错就错在把比花子虚更大的魔头误以为是佛菩萨,把更大的奴役误认为解放。她于是隔着墙把东西一包一包地递到西门家,把丫头也送,把家产也送,最后心甘情愿把自己也送上门去。正所谓“猪羊走进屠夫门”,这是真正的悲剧。

李瓶儿的一切苦厄皆由自身造成,为此她付出了生命代价。李瓶儿的死证明了我在开头说的那句话“改变命运不如被命运改变”委实不错,这话看似消极,其实不会害人。人静静地等待命运安排,好好过日子,这样安全系数大些,幸福指数高些,胜于猴急猴跳。李瓶儿就是妄想“改变命运”,最终连没有的也丧失了。你看她,为了“改变命运”,做出了多大努力,积极配合外面的人杀夫毁家,以为幸福就在眼前,谁知幸福变成痛苦,当初温情脉脉的人一转身让她看见了冰冷黑暗的后背。吴月娘亲眼目睹了潘金莲、李瓶儿她们堕落、战争与死亡的全过程,心中唯有叹息。最终的事情最终要来,结局发生在开始。佛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人自食其果,任你千娇百媚,也要作担夫。

《心经》上说:“度一切苦厄”,什么意思?谁度谁?观音度人?不错,观音会度人,但一定要晓得“自度度人”的道理,人必先自救,然后佛菩萨才救得了你。远离那些人,放弃那些事,李瓶儿就成了观音菩萨手中的甘露瓶,这是我们真正的瓶儿。装的是水,浇的是花。

色空品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观音菩萨告诉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这四样也莫不如此。”)

本品为《心经》要旨,诸君子宜痛加砥砺。经文从“舍利子”开始,到“亦复如是”,共27个字。因为专讲“色即是空”妙道,所以叫“色空品”。

比照《心经》此义,我讲《金瓶梅》上四个美艳女子:孟玉楼、春梅、李娇儿、李桂姐,可称“金瓶四色”,四色四空,又可称“金瓶四空”。

【讲经说法】智慧相传

观音菩萨代佛宣讲,把深具无漏智慧的般若功法不传给别人,独传给舍利子,这是有道理的、有美意的。因为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舍利子最有智慧,被誉为“智慧第一”,与目犍连并称佛陀身旁的“双贤”。好比孔子身边的子路与颜渊,耶稣身边的彼得与约翰。舍利子不是佛骨舍利子,而是一个人的名字,他的名字就叫舍利子,是佛陀的弟子。舍利子既然深具智慧,自然能领受观音菩萨传下的奇妙佛法。换别人,难。

佛门最讲“经济”,从不浪费口舌给愚昧人。梁武帝向达摩求法,达摩掉头就走。贯休经过江南,也不过留下一首诗而已。观音是何等人,取经就找唐玄奘,传法就给舍利子。对牛弹琴,不如直接把琴砸了。

庄子说得好:“以圣人之道传圣人之才,亦易矣。”古来智慧相通,其实是最容易的,把智慧给智者,向智者传智慧,岂不是一点就通?很多事情完全不用教,孔子说“生而知之者”即可称圣人。据王阳明的说法,“满街都是圣人”,主要是针对各人特点,点醒梦中人。得到明白人点化,那是福气。手上有经书可读,更是大福气。因此我劝大家惜福,珍惜《心经》。它从遥远的佛国印度而来,经鸠摩罗什、玄奘等法师之手,千年以来,开启愚人,传递智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若非《心经》点醒梦中人,告诉我们“色即是空”的妙道,世人恐怕还在醉生梦死里。

色:一切物质都叫色,肉体也是色。经文中第一个“色”泛指一物质,第二个“色”具体指世上可见之物,第三个“色”指人体、肉体,第四个“色”指内心。

空:佛性真空。我们对这个词理解上如有困难,可以比作“道”,也就是“一”,指纯粹的、先天的世界本原状态。无知无欲,却又真实不虚,其存在状态为“寂”。经文中第一个“空”指真空,第二个“空”指虚空,第三个“空”指虚无,第四个“空”指空明状态。

【讲经说法】色不异空

此处的“色”就是前面讲的“五蕴”之一“色蕴”,指一切可以看见的事物的聚集,具体而言指有形物质,当然也包括人的肉体。佛经把人身称为“色”,把人的虚幻表相称为“色相”,人因魔鬼引诱无法抑制的欲望称为“色欲”,把这个人欲横流的物质世界称为“色界”。

本来,人的肉体是美好的。《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男女有道,在于色之上。但那色自成一道,谓之“色道”,把本来“思无邪”的性情之交变得不仅仅是性情了,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色的力量大,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哪里去找?见色起心的西门庆倒是不少。因此孔圣人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言下之意是应该好色如好德。酒有酒德,色有色德。

《心经》讲的“色”并不单指性事情色,而是泛指一切物质。不过我们用“色”(情色)来说“色”(物质),倒不失为一个方便法门。

色有四性。

色性艳。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现在虽是北京的初春,还没什么动静,水沟里还可以看见残冰,树大都还没转绿,到处灰朴朴的。但无论如何,春天将至,转眼桃红柳绿,容不下半点灰,连黑夜里花都争着开放,大股大股的香气袭人。那霸道的红与绿,使北京的春天来势凶猛,再加上风沙,让人领略那割人如刀、刺人如箭的“风沙中的娇媚”,其艳伤人。但北京的春天比起四川的春天又差远了,巴蜀三千里地山河,一到春天各地菜花一起发作,开放成一片金黄的汪洋。乡村地方有句谚语叫“菜子开花有疯狗”,意思是说油菜花开放的时候,狗就发疯发狂,往往见人就咬。这时的人与狗也差不多了。佛经上把一切物都叫做“色”,一切色都有“性”,这色的第一性便是艳。桃花非红不可,柳树非绿不可。要艳就艳到俗,要俗就俗到底。世间万物随炎风蒸腾,已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大众,以便施展它与生俱来的厮杀本能。

色性乱。有艳必乱。牡丹下必有死蜂,玫瑰下必有死蝶。一片花,一群人来采,必有一阵疯狂而混乱的大战。本来人性就不稳定,经那色诱,如何站立得稳?死并不算作奇事。乱性之人随时可以死。就以蜜蜂采蜜来说,有的因为打架伤残而死,有的被工作累死,或竟有偷蜜吃撑死的,不一而足。早晨,蜂王见那蜜蜂低着头飞出去,晚上仰着头飞回来,就知道它吃下去的比吐出来的多。有的蜜蜂表面上不出众,但一去不回头,蜂王就知道它厮杀去了,壮烈牺牲在色的世界中,绝对是个狠角色。还是蜂王修炼层次不一般,丝毫不乱,稳坐家中,享受百蜂贡奉,有点佛爷味道。要知道色性一乱,便不可收拾,人还不如以静制动,不至于舟毁人亡。前述“无漏”之道,君子要详参。

色性狂。有乱必狂。吾狂乱之心,美之所出,力之所出,诗之所在,画之所在。然而真狂者必然知道收敛,不可以一味使性。孔子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世人爱看前半句,其实后半句才是真精神。总之要记住,色性本来就是狂乱的,不可以被自家毁了。魔性发作,谁来收场?不如自禁其色,红红绿绿一概不要,能“知白”的继续白,能“守黑”的继续黑。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从前有个猎人躲在山洞中,受不了那黑暗,终于冲到外面,不料正迎头碰见花丛中的巨蟒,被一吸三丈,飞进了大蟒的腹中。佛经上把这世界比作一条大蟒蛇,它专等你发狂,然后好吞噬,假如人能坚守阵地,它也奈何不了你。

色性空。此义后述。

以上色之的四性:色性艳,色性乱,色性狂,色性空,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世间万物皆呈死色,人却看它鲜艳美好。

四性即明,可解四空。《心经》上把缘起叫做“色”,缘尽叫“空”,意思即是:万事万物好像存在,其实并不存在。“空”是真空,这个空,空得好,是一切本原。佛家说的“空”,略近于道家说的“道”。详细看来有四空。

色性空。万物自毁,其色枯萎。红颜与白骨,须臾转化。《圆圆曲》上说“冲冠一怒为红颜”,可以读作“冲冠一怒为白骨”。假使色性不空,则佳人千年不老,英雄万年行乐,岂不更好?好虽好,天下人遭殃。因此美人迟暮、英雄零落,是人间正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过不久就会有变化,悲哀中也有幸福,这正是佛说的“无常”所在。目睹了太多的死亡,人就应该知道我不过是暂时的活人,却可能是永远的死人,若无一灵,我命安属?

他心空。即“他性空”。这话说全就是“我心不空他心空,我性不空他性空。”佛陀指出:世上并无“他人”,只有一个我。找到自我本性,也就找到了整个世界。他人与我合一,并无相隔。这个教义也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的“有我之境”。

我心空。这就更进一层了,可比作“无我之境”。以空视我,以空待我,以空属我,以空成我。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之老公要从小养成

    重生之老公要从小养成

    睡梦中也能重生?嗯,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重生回到六岁的自己的身上,那咱就要从小励志好好学习,没事帮老爸种种瓜,帮老妈赚赚钱,帮家里托托贫,再去找到小时候的老公,从小培养。嗯,嗯,不错,一定要把他变成理想中的完美好男人,完美好老公。……片段一:刘校长终于同意让我做题看看了,于是,他很不负责的在纸上写上了“1+1=?”当时我就有种很想大笑的冲动,可是我没有笑,我很严肃的抬头看着校长说,“校长伯伯,1+1只有在算错了的情况下才不等于2。”片段二:“彤彤,你真的不和我去英国吗?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学习,难道真的比不过那小子吗?那小子他有什么好的呢?”看着东子哥略显削瘦的脸,我心有不忍,但我还是拒绝了,长痛不如短痛。“东子哥,我希望你在英国好好学习,我……我不去了,我只能和你说对不起,真的,我希望你以后的生活快乐些,不要因为我的,而忽略了其它。”我意有所指地说着。片段三:“为什么我们一同出现,你却只看得到他,我们是好朋友,所以,我要走了,去深圳了,你不是说要让我自己设计一款让别人上瘾的游戏吗,我现在已经成功了,去深圳后,我会祝福你们的,我的爱,我的朋友。”这是徐天走了之后发到我邮箱里的信。片段四:激动的二人组,你咬的耳朵我咬你的脖子,你摸我的胸部,我同样也摸你的,你扯我衣服,我拽你裤子,小样,谁怕谁啊,于是呼,两个身无遮挡物的人就这样面对了面,于是你抱住了我往床上急步走去,于是呼,我一脚踢你下床去,再于是呼男人猛地窜上来压在了我的身上,再再于是呼,我们容为一体了……本文轻松小白,希望大家喜欢,谢谢。……………………◆◆◆◆◆◆◆◆淼的古言NP文《懒情女主》◆◆◆◆
  • 凤倾凰之一品悍妃

    凤倾凰之一品悍妃

    她是让两道闻风丧胆的人物,好不容易脱离腥风血雨的生活,却被小鬼勾错了魂,被阎王一脚踹到这莫名其妙的古代。不幸压死了克妻王爷好不容易娶到的王妃。“你,负责!”某王直接物尽其用。好吧。怎么说也是个王妃,享享福也不违背她的初衷。可是这个王妃不好当呀。内有皇帝各种陷害猜忌,外有各国军队虎视眈眈。这战王妃要顶得住压力,挡得住刺杀,还要和王爷一起出征?!真是叔叔能忍,婶婶也无法忍。触犯了凤煞的底线,就要有承受她怒火的觉悟!(P: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主角绝宠无虐!这是两只腹黑狼一起“拯救”人间的故事。)片段:“上官妍!你在做什么?!”一声咆哮响彻整个战王府。白狮缩了缩身子,委屈地睁着无辜的大眼睛。不明白主人为什么要用恨不得吃了它的眼神瞪着它?上官妍没好气地白了某人一眼,爱怜地拍了拍白狮的头,以示安慰。“你凶什么凶?看把我们小白吓得。”她不过是亲了小白一下而已。怎么搞得好像她红杏出墙似的?P:有存稿,这次请放心收藏!养文的喜欢的亲,收藏收藏哦!!
  • 庶女凶猛:纨绔太子妃

    庶女凶猛:纨绔太子妃

    十年前,她惨遭主母凌虐,亲眼看着主母杀了她母亲与弟弟,一尸两命。乱葬岗内爬出,她发誓……若他日猛虎归山,必要将这相府血染半边天。十年后,清秀女子轻佻柳眉的对着躺在床上的主母说:“母亲,你可要好好养身体,不然还怎么来找我报仇呢?哦,对了。有件事情忘了告诉你,你刘家因为涉嫌私通敌国,皇上已下旨明日午时,满门抄斩。还有大姐,堂堂龙啸国第一美人儿,如今已沦为了青楼女子。还是最下等的那种……”活生生气死主母。斗主母,斗姨娘,斗嫡姐,斗庶姐。原本以为只要报了相府的仇便能逍遥自在,却不料丞相爷竟将她当成礼物献给皇子。哼!她不招惹别人,别人偏要来招惹她,既然如此……那就来个天翻地覆,改朝换代可好?他,司无邪、江湖上头号杀人魔王。外号索命阎王,无情、无心、无爱。“诗儿,听说今日太子想轻薄你?明日,我便杀了他。敢动我家诗儿,简直找死。”谁说司无邪无爱?谁说司无邪无情……给老娘站出来。他明明就很有爱!
  • 妖妃嫁到

    妖妃嫁到

    倒霉的冲喜新娘,拜堂之际秒杀新郎。被暴戾的小叔子一记闷摔,想不开而悬梁自尽,再醒来已是轮回身。作为前储君的未亡人,她在夹缝中求生存,最大的愿望便是无病无灾、寿终正寝。无病无灾?那怎么可能!生性冷傲的新任储君为了得到她,不惜手刃手足;风流邪魅的皇子看上她之后,对别的女人再无兴趣;而她心爱的男子,不仅因她而失明,之后更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更有那贱到不能自拔的神仙为了寻找她而甘愿到人间与凡人博弈。她在一群男人中间闪转腾挪,艰难度日。……猫咪不发飙,你们真当老娘是乖喵喵呢!这年头,女人不狠,男人不滚!继续放大招!然而,到最后才发觉,这一切竟然都在腹黑男人的掌控之中……你这般腹黑,你父皇造(知道)吗?A男“你还要多少个男人死在你手里?”“他们甘愿受死,我有什么办法!”“除了朕,任何人娶了你,都得死!”“我劝皇上还是慎重一点。别到时候虽然保住了性命,却生不如死……”B男“按位分,你该唤我一声嫂嫂吧?”“你?也配?”“我呸!”C男“别管我,他们不敢把我怎样,你赶快逃!”“不要乱动!你若是敢伤了腹中的孩子,我定不饶你!”“好,叫你不听话!你今天要是被他们杀了,我明天就大着肚子改嫁,一天都不等!”————————————她是猫,一只已经轮回八世、单等第九世寿终正寝之后便可以飞升为仙的猫,却因反抗狗仙的欺辱而被报复轮回到了一个古代女子身上,且注定了要周.旋于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数个男人中间。心系前世爱侣,她只想无病无灾、自然终老,顺利升仙。可一切怎么就这么难呢!简介神马的都是表面功夫,百转千回的情节才是王道!热烈欢迎亲们点开章节欣赏,戳一下下面的收入书架哈!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寒界

    寒界

    被父母抛弃的冰清迷失在迷雾树林里,彷徨无措的时候遇到了神秘的少年上官皓。上官皓似乎无所不知,对迷雾树林了如指掌,却挡不住一波波的袭击。神秘的少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她们有要如何突出重围,安全离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战胜青春的敌人: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之道

    战胜青春的敌人: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之道

    本书通过对现实中困扰青少年成长的具体事实的深度分析,结合大量翔实的资料和统计数据,生动而具体地向您展现青少年“青春的敌人”之成因、发展、预防和应对方法。
  • 人鱼王妃要休夫

    人鱼王妃要休夫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咱不是一般的混混,所以咱赶时代尖端潮流——穿越时也不能一般。干老本行时被一脚踹飞,咱就变成一条美人鱼了。咱不是一般的有运气,仙女都能遇到,好好利用,咱也能混个千金小姐姐当当。咱也不是一般的背,竟然就给安排嫁给皇上他老弟了,好吧,嫁就嫁,咱的宗旨不能忘。穿越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事业故,二者皆可抛。可最后,咱竟然没抛开……郁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