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7900000024

第24章 呵护生命,不仅需要呵护身体

第四章6 呵护生命,不仅需要呵护身体

庄子寿终于83岁,这个年纪在战国时期算是非常高寿的了。他一生不仕,过着贫困的生活,甚至以编草鞋来维持生计,但是从来没有因为清苦的生活而感到不满;相反,他是那个时代难得的“自娱自乐”之人。他的哲学思想和养生之道融为一体,给处于困境中的人指引了一条“康庄大道”。 因此,《庄子》不仅是一本道家的经典、传统哲学的泉眼、浪漫文学的先锋,同时也是一本关于养生的书籍,而且庄子本人提出了传统养生的核心思想——养心。

养心就是要培养和呵护自己的心灵,在庄子看来,养心主要要做到平淡、寡欲和清静,这三个方面,其实是相互交融的。

平淡就是平易恬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面神不亏。”与平淡相对的,就是刺激,大喜大悲,起起伏伏。而这也都是因人的欲望太强烈,内心得不到满足所致,因此也就要寡欲,控制自己的欲望,看破一切虚名,这样才能保持内心的清静。

一个乐观的人往往精神焕发,朝气蓬勃,而一个悲观的人却往往委靡不振、形如病夫。那些带着厚厚的镜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如今已经越来越不被社会认可了,只有身心强健的人,才能够经受重重考验,经得起成败得失。对于我们来说,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灵同培养强健的体魄一样,都是对生命的呵护。

那么,我们怎样来呵护心灵呢?庄子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在《庄子?养生主》中,开篇就写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前半段的表层意思是,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那就会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而难以自拔。这实质上是在告诉人们,不要过分积极地追求身外之物,它不仅是难以如愿以偿,而且会摧残身心健康。因此,人们应当听从庄子的告诫:“缘督以为经。”意思是说,人们必须顺应自然的“中道”以处理人与外物的关系,不要拼命追求外物。紧接着他所讲的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也含有顺应自然之意,要求人们做任何事都要摸索事物的规律,以避开是非与矛盾的纠缠,因而“故事”的结尾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只要人们能顺应自然、不过分苛求,就可以找到养生的秘诀。

要呵护心灵,另外要学会的就是忘却情感。对心灵影响最大的就是情感的变化。时而喜极而泣,时而怒发冲冠,时而柔肠寸断,时而仰天长啸,这样的情感变化都是在给心灵施加压力,让欢喜悲痛一次胜过一次,这样就会有损身心。

庄子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老聃死后,“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他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聚在一起来哭丧呢?这是由于他们把生死看得太重,从而情不自禁地对死者哭诉起来。其实,生与死都是很自然的事,生是应时,死是偶然,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人们应当认识到,喜生悲死是违反常理的,只要安于天理和常分,顺应自然和变化,解脱生老病死的苦乐,那么哀伤或欢乐就不会进入人们的心怀了。

另外,不要为物累,不要因贪图外物而损害自己。一个不为名利所羁绊的人,会获得健康而永葆青春。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也是保持心灵豁达的一条原则。

庄子自己就是以十分超然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的。他生活贫苦,衣衫褴褛,有时候,甚至不得不向别人借米来下锅,但这些都不影响他的心情。庄子的妻子死后,朋友来悼念的时候,看见庄子不仅不哭,反而敲着瓦盆唱歌。朋友生气地问他为什么不哭,他说:“我开始也觉得很伤心,但是想想,人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又是怎样离开这个世界的。人还因为气聚在一起,现在气散了,她回到了自然中,我应该高兴啊。”庄子当时并不了解生命科学,因此用“气”来解释人的身形,虽然这在今天看来并不科学,但是这种看法给了当时的庄子心灵慰藉,让他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得以解脱。也正是这种乐观对待生死得失的态度,让庄子写出了后人评价的“天下第一才子书”《庄子》。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4

    中华美德4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热门推荐
  • 深度迷失

    深度迷失

    白领李冰红被莫名其妙卷入一桩凶杀案,为了洗清冤屈查明真相,李冰红在自由作家蓝一方的帮助下展开了调查,但与她接触过的证人一一离奇死去,李冰红发现事情更加复杂,自己的过去竟然全部是虚构的,实际上她只存在1年的真实记忆。是谁抹去了她的真实记忆又给她伪装了虚假的过去?除了警方还有两路神秘人在追捕她,他们究竟为了什么?一直像猎犬一样对李冰红紧追不舍的警察沈阳身上隐藏了什么秘密?尽全力帮助李冰红的蓝一方来历也扑朔迷离,最终一切都指向了荒山中的一座废弃已久的研究所,真相在那里大白……
  • 妖兽时代

    妖兽时代

    妖兽时代,弱小的死灵妖兽,无人看好,一个5岁少年在意外进入一个遗迹时,拥有了一只最低等级的妖兽,而他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 吴楚争雄

    吴楚争雄

    伍子胥为吴王阖闾的大事奔走多年,如今大事都已完成。子胥一心要借兵报仇,可是阖闾总是不给子胥开口的机会,借故一拖再拖。阖闾此时最大的心事是自己的次子姬旦与长孙夫差之间的储位之争。姬旦锋芒毕露,用尽心机;夫差拜子胥为师,他隐忍谦逊,声色不露。在历经围猎风波、巫蛊冤案等等事件之后,过于心急的姬旦死在了自己的手上。但他的“密友”不知去向。此人在后来的各大事件中以多重身份亮相,此人究竟是谁?
  • 本人独自在家(好看系列)

    本人独自在家(好看系列)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这套书能引导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成为小朋友们的良师益友!
  • 我若为仙

    我若为仙

    我有大定力,当抵狐媚惑!我有大智慧,当断世间乱!我有大勇气,当斩万千魔!我有大悟性,当成永生仙!我若为仙,定诛邪魔保平安;我若为仙,定叫公平临人间;我若为仙,定让乾坤换新颜;我若为仙,定把仙道重筑建!若生为鲲鹏,则海不能容;若生为凤凰,则烈焰新生。混乱大世界出生的易剑南,真心求道,勇猛精进,但凭手中玉如意,荡尽险难终得道!
  •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除了田园诗人陶渊明对我的影响,让我向往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外,大学时期我曾担任过农村的扫盲教员,上世纪60年代又曾在农村担任过两年的“驻社干部”,“文化大革……
  • 不肯下跪的羔羊(闪小说动物篇)

    不肯下跪的羔羊(闪小说动物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读者文摘精粹版5:再苦也要乐一乐

    读者文摘精粹版5:再苦也要乐一乐

    寻求快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是不要期望他人的感恩,付出是一种享受施与的快乐。痛苦的事情最好在散步时把它忘掉,你不妨试试看,一切痛苦的事情都会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走了。
  • 帝歌

    帝歌

    【已出版上市】一场车祸,两人再次穿越,她成了前朝皇帝遗孤的冲喜新娘,他却步步为营,招兵买马伺机掀起一场政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