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7000000056

第56章 与人无争,无人能与之争

第五章5 与人无争,无人能与之争

与人无争,与世无争,看似一种消极的避世思想和无奈的做法,但实际上恰到好处的“与人无争”,是一种恬和冲淡的心态,一种知晓进退规则之后的释然。王秀之,字伯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他从小的时候就深受家中明哲保身思想的影响。他的祖父王裕,曾任南朝刘宋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父亲王瓒之,曾任金紫光禄大夫。

王裕当官的时候,徐羡之、傅亮是朝中权臣,王裕却不与他们往来。后来,徐羡之、傅亮因权重被皇帝所杀,王裕没有受到牵连。

王裕辞官后,隐居吴兴,给他的儿子王瓒之写信说:“我希望你处于与人无争无竞之地。”

王瓒之遵循父亲的教导,虽然做到了工部尚书这样的官,却始终没有巴结一个朝中权贵。

父祖的影响、家庭的熏陶使王秀之也养成了一种不媚上、不贪利的品格。

南朝刘宋时,王秀之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当时褚渊任吏部尚书,深受宋明帝的信任,百官也非常敬佩他。每次朝会,公卿官僚以及外国使节,无不对他延首目送。

褚渊看到王秀之气度优雅,神情秀逸,很是喜欢他,想让他成为自己的女婿。吏部尚书在当时专管官吏的考核、奖惩、提拔,权力很大。做吏部尚书的女婿,正是一般人求之不得的事。然而,王秀之却不肯为了升迁而违背家训,因此没有答应。于是,他长期只是担任下级官吏。

后来,王秀之做了太子洗马,桂阳王刘休范想征召他任司空从事中郎。当时正值明帝刚死,刘休范自认为是宗亲长者,想要争夺到辅佐大臣这个职位。可是辅佐大臣这个职位最终落入他人的手中。刘休范心里满怀着怨恨,于是在自己的驻地里招募勇士,修缮器械,广罗士人,准备起兵反叛。

王秀之察觉到刘休范的反叛意图,他知道刘休范迟早要起兵造反,于是他就推说他自己有病,没有应召前往。

刘宋末年,王秀之担任晋平太守之职。

晋平这块地盘很富裕。在这里当官的人可以得到很多好处,油水很多。可是王秀之在这里刚刚任职满一年,就对别人说:“这个地方很富饶,我已经在这里得到很多好处了。我所得到的俸禄已经足够了,怎么能够长久地停留在这里做官而妨碍国家招纳贤士呢?”

他于是上表朝廷,请求让别人来代替自己,被人称为“恐富求归”的太守。

南朝萧齐时,王秀之担任太子中庶于、吏部郎,又出任义兴太守,迁职为侍中祭酒,后来又转任都官尚书。

在他担任尚书时,他的顶头上司是王俭,但是王秀之从来就没有与王俭过分亲密。

经典释评:

做人处事,最难修炼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人为的痕迹太重,很容易事与愿违。王秀之的可贵之处在于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无论是做小官还是赴重任,都不卑不亢,不媚上、不欺下,有道是“心底无私天地宽”。

权力场上变化无常,欲免于忧患,应保持一种淡泊的心情。权力常常是求而不得,不求却自然而来。

“与人无争”说到底是智慧的“退”,而“无人能与之争”则是聪明的“进”。

同类推荐
  • 受益一生的10堂处世课

    受益一生的10堂处世课

    世界顶级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曾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主要靠人脉关系与处世技巧。”所以说,智慧处世是一门关系到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大学问。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立足,处世的道理你不可不懂,处世的本领你不可不会。你若想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学习10堂处世课是你一辈子都要做的功课。
  • 与焦虑者对话

    与焦虑者对话

    最实用的焦虑操控术;传统文化中”不焦虑”的智慧;摆脱焦虑、走进心灵春天的入口;走出焦虑的心理定律;九型人格中的焦虑调控;最神奇的心灵瑜珈;调治焦虑最有效的中医疗法;一生中,必须避开的焦虑误区……这是一本让焦虑者“自愈”的书,希望它能够帮助大家走出焦虑阴霾,过上健康、阳光的生活。
  • 每天给心灵一杯安慰

    每天给心灵一杯安慰

    365天,365个故事,365杯心灵的香茗。每一杯都蕴含着生命的真谛,从大朵的阳光在心灵中绽放开始,到做人,持平常心,修炼尊重、感恩、分享的心灵、经过培养担当、面对逆境的能力,最后抵达幸福快乐,诗意的心灵港湾。
  • 一眼看透人心

    一眼看透人心

    本书内容涉及广泛,从人的外在形象,生活习惯,穿着喜好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从而看透人的内心世界。读完此书,读者会从中学到很多看人技巧,这些识人技巧,将如清亮的河水,洗亮你的眼睛,使你具有一双雪亮的、能一眼看透人内心深处的眼睛,为广大的读者朋友在识别人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 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是成功学之父奥里森·马登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国学大师林语堂推荐给青年们的一本励志经典。作者马登在该书中列举了很多经典案例,由细节入手,探讨了如何依靠自己取得成功。
热门推荐
  • 失恋33天

    失恋33天

    黄小仙儿,27岁的大龄少女,从事高端婚庆策划;胸前无大物,姿色平平,家境也一般,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一口刻薄言辞,以及对这世界满腔的乐观。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毒医傻妃

    毒医傻妃

    Z市高级住宅区,一栋别墅里面,一对妙人儿,对面喝着茶,聊着天,男人和女人都露出淡淡的笑,脸上的幸福不……
  • 楚歌

    楚歌

    她说,她的世界永远都是这个样子。就好像战火峰飞时的一首楚歌,即便战败。她依然有自己想要爱、想要守护的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穿到古代拐美男

    穿到古代拐美男

    什么?穿到古代见美男?这可是某云的一大人生梦想呐。可是第一美人潘安颠倒众生,带来麻烦不断。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别人的妻子和床下的丈夫

    别人的妻子和床下的丈夫

    伊万·安德列耶维奇捉奸的两天:大街上令人恶心的自白,床底下肮脏的表演……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幅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生动画面。作家就是靠别出心裁的结构,抓住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日常生活琐事以及生动、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 24小说

    24小说

    小说所需要勾勒、描述、呈现和保留的,恰恰走这两样东西:时间和历史。无论面目模糊,或清晰,时间在现实中文字中的形态,最终将达戍契中。作家穿透其间,将液态的、流动的时间国化,之后做戌时间的“切片”。那些时间的切片,像走一把扑克牌。或者做另外的想象,它们就像走“标本”。一只蝴蝶,一片树叶可以制成标本。那么,一块时间,一段历史,应该也可以。切片也好,杯本也好,我现在说的是书籍。好的书籍,试图拥有并保留所在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