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800000024

第24章 国学大师给青少年人生的三个智慧锦囊 (2)

第四章3 国学大师给青少年人生的三个智慧锦囊 (2)

在鲁迅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的时候,有个北大的旁听生叫冯省三。他是个山东的青年,由于是北大学潮中的英雄,所以被学校当局给开除了。一天他跑到鲁迅先生家里,往床上一坐,跷起脚说:“喂,你门口有修鞋的,把我这双破鞋,拿去修修。”鲁迅先生竟然毫不迟疑地给他拿去修好,这位冯省三连句谢谢也没有说就走了。后来,当别人问鲁迅先生怎么评价这件事呢?鲁迅先生说:“山东人真是直爽啊!”。而这句话后来也被广为流传。由于鲁迅先生对待青年学生的大度,使得很多青年学生们,都愿意和鲁迅先生交朋友,而鲁迅先生也从和青年的交流中,发现了当时青年们所感兴趣的思想和观念,从而使自己的文章也能更适合青年学生的口味,更能反映出时代的呼声。这就是鲁迅先生大度智慧的过人之处。

相反,而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青少年朋友们说:“我恨死某某人了”这样的话。也经常看到很多青少年朋友,因为一丁点的小事情而和别人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这些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个人气量太过于狭小所致。和鲁迅先生比起来,我们真的应该感到惭愧和愚昧。

可以说,我们的古人,是特别推崇大度的情操和智慧的。比如形容弥勒佛的这幅对联,就流传千古被人称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古人们之所以如此推崇大度容人的情操,是因为一个人只有学会大度,他才能在人生中左右逢源,才能有所作为。如果遇到一件不称心的事情,就立即气愤感慨;别人稍有怠慢或者毛纺,便勃然大怒;那么他将显得非常刻薄,自然这样的人是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支持的。一个不懂大度容人的人,是一个涵养欠缺的人。用我们的古话说,更是一个福气浅薄的人。

气量是一种情操,更是一种修养。只有拥有“雅量”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人生才会活出大境界。人有一分气量,便有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便多一分成功。当你大度地对待别人的冒犯时,你会发现因为自己的大度,得到的终将是别人的回报;当你大度地对待你周围的朋友时,你会发现在不知不觉间,自己获得了那么好的人缘。

这就是鲁迅先生大度所带来的回报。因为大度的胸怀,鲁迅先生在当时的黑暗统治下,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在当时的文坛能够左右逢源。也正是因为大度的胸襟,才是鲁迅先生那些具有重大革命意义的文章得以发表,唤醒了当时青年们革命地意识。在《朝花夕拾》中,收录了鲁迅先生《狗,猫,鼠》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通过描绘狗猫鼠之间如何结怨,实际上来反映当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最后鲁迅先生在文章的末尾点明:结怨,结得没意思。这就是鲁迅先生大度,豁达的智慧感悟。

青少年朋友们,一个有出息,有思想的年轻人,绝对懂得豁达、大度才能容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的道理。所以,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那些琐碎的小事时,让我们学会鲁迅先生“野草”般的大度智慧。少发些火,多些忍耐,慢慢地学会大度,等你修炼到家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也成了一株“野草”,能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

信念坚定才能告别“彷徨”

人都有彷徨的时候。尤其是在希望破灭,遭遇失败之时,彷徨就会从内心中冒出来。鲁迅曾经也有过彷徨的一段时间,至少在写《彷徨》的时候。在写《彷徨》之前,鲁迅先生可以说是满怀希望的,然而这希望,最终是破灭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不是在当时。于是,鲁迅先生也开始彷徨了。然后,他写了关于“彷徨”的小说。

收入《彷徨》的,有11篇小说。《祝福》写祥林嫂毫无希望、就是有点希望也要被扑灭的一生;《在酒楼上》写曾经激进的青年吕纬甫,最终回到子曰诗云的教授之中;《幸福的家庭》其实在经济的压迫之下并不幸福;《长明灯》中的疯子疯疯傻傻,他就是要把庙里的长明灯打灭,被阻了,他就说:“我放火。”最后,他就被他的叔伯长辈锁在庙里的厢房之中;《示众》依然写的是看客。中国人永远只是看客,只会当看客。看了,就散了。不问被看者为什么示众,也不问自己为什么要看。只是要看,便看了;《兄弟》似乎是在讽刺那种貌似亲睦的兄弟情份,而《离婚》就纯属一个乡下女人的不幸了。鲁迅有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个爱姑在“七大爷”的威严之下,竟不敢说她早已想好的话了。有什么办法呢?他们是官,且有势。而她,只是一个乡下人……

在鲁迅先生的文集《彷徨》中,鲁迅先生将他生活中所见的所有不幸,都付诸于文字,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悲哀,从中也抒发了自己彷徨看不见光明的情绪。鲁迅先生将这部小说集取名为《彷徨》,就是描绘当时自己心态的最好佐证。

虽然现实的黑暗是可怕的,但是鲁迅先生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对光明和希望的信念。他坚定地认为黑暗终将过去,光明终将到来,他依旧坚持着“呐喊”。后来鲁迅先生便走出了彷徨。当鲁迅先生反思自己这段彷徨的过去时,他发现了信念坚定的重要。于是,他写下了《最先与最后》这篇文章。

在《最先与最后》中他说:中国一向少有失败的英雄,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仍然坚持跑到终点的竞技者,以及见了这种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是中国将来的脊梁。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用意,就是告诉我们,面对希望的破灭和失败的阴影,我们必须像“落后但仍然坚持跑到终点的竞技者”一般,有着坚定的信念,不停止自己的步伐,我们才能成为“中国将来的脊梁”,我们才能走出失败,告别彷徨。

下面这个故事,就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面对希望的破灭、失败的打击,坚定信念的重要性。

在美国,有两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他们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他们都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们根据自己认真计划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的电影剧本前去一一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们两个。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其中一个放弃了,他实在不愿再去看人家的嘴脸,受尽别人的嘲笑,他转身走进了一家餐馆打工。另一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重新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500家电影公司依然拒绝了他。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那位选择去餐馆打工的年轻人劝诫他应该像自己那样找到实际的工作挣点温饱钱,而不要再

试了,否则就会身无分文遭到别人的白眼。

而这位年轻人一咬牙又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50家后,第351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开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叫史泰龙。

在电影史上,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史泰龙,皆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同去追寻梦想的年轻人已然销声匿迹,过着和大多数失败者一样失败的生活。

青少年朋友们,在失败的彷徨中,走出来了就是胜利,谁不害怕因为失败而受到别人奚落,谁就能让那些奚落他的人大跌眼镜。所以,在面对失败的痛苦时,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终将获得成功,不停止追求成功的步伐。那么,我们肯定能走出失败的“彷徨”。

同类推荐
  • 每天给心灵一杯安慰

    每天给心灵一杯安慰

    365天,365个故事,365杯心灵的香茗。每一杯都蕴含着生命的真谛,从大朵的阳光在心灵中绽放开始,到做人,持平常心,修炼尊重、感恩、分享的心灵、经过培养担当、面对逆境的能力,最后抵达幸福快乐,诗意的心灵港湾。
  • 会做生意的人有1%和你不同

    会做生意的人有1%和你不同

    财富是每个人向往并且毕生追求的,但是在追求财富的浩荡洪流中,99%的人被洗刷下来,惨败而归,而只有那少少的1%的人逆水行舟,冲破险阻,到达了黄金彼岸。他们多了什么,他们与普通人相比有什么稀奇的地方呢?其实生意人也是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的,他们并不多出什么,唯一多出来的就是那少少的1%。那1%是什么呢?本书就来告诉你。有了这1%,你就会是一个“质检合格”的生意人,财富大道上任你驰骋。
  • 老板不说,但你要做到的事

    老板不说,但你要做到的事

    有些事老板没说,但是员工要去做;有些事老板没交代,但员工心里要明白。事实上,所有老板都更喜欢积极主动的员工,所以有些事别让老板来教。本书作为一本企业老板和员工可以共同分享的职业培训书,从工作习惯入手,告诉员工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改进的地方,涵盖了工作态度、方式方法、执行、团队合作、关注细节等多个方面,帮助员工实现从普通到优秀再到卓越的蜕变,最终成为职业化的、卓越的职场精英。同时,作为企业送给员工的培训读本,本书为企业老板说出他们想告诉提醒员工的事,让老板不用事必躬亲即可拥有素质高、能力强的员工。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幸福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幸福课

    有很多很多钱,就是幸福了吗?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要追寻什么? 不幸福的怪圈跳得出去吗?……幸福不是被上帝藏起来了,是因为它一直像尾巴一样跟随着你才没有引起你的注意!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肯定自己的能力,承认不完美,走出无法幸福的瓶颈,享受美丽人生。
  • 善交际让你左右逢源

    善交际让你左右逢源

    人缘是感情的凝聚和利益的融通,有了良好的人缘就有了路子,有了利益,有了各种随时可以兑现的希望。如果你的人缘中上有达官贵人,下有平民百姓,而且,当你喜乐尊荣时,有人为你摇旗呐喊,鼓掌喝彩:当你有事需要帮忙时,有人为你铺石开路,两肋插刀,你就能感受到人缘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生活·文学与思考

    生活·文学与思考

    这些文章写作发表的时间几乎伴随着我全部的文学评论研究历史。不免汗颜。,所取得的成果显得十分单薄。同这个已不算短的时间相比,有关小说、散文创作的思考,从事文学批评写作,有关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文章。每想到此。选入这本书中的论文共有三个部分,李炳银参与文学活动,它们是有关作家作品的论评,已有近20年的历史了
  • 工作要有好心态

    工作要有好心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历史终将证明,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诞生成功的果实,消极的心态孕育失败的萌芽!没有好心态,工作如何有状态?工作的成败,根本上取决于人的心态!
  •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一个效应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生存智慧;一个效应就是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从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一个法则就是一根魔杖,点开你成功人生的洞天,让你窥见其间的奥妙;一个定律就是一条花香小径,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实现之旅……
  • 28天出口成章

    28天出口成章

    你如何在成功路上舌灿莲花,春风得意。另外还重点对幽默、赞美、口才礼仪、聆听、分寸、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了翔实的论述,并就言与意、口才与成功等关系做了有益的探讨。
  • 食足良缘

    食足良缘

    公司小粉领许宁酒后魂穿,一觉醒来,成了某朝尚书家的小姐潘书玉,父母被贬至岭南,小姐么,只得流落乡间。无所谓,潘书玉不是林黛玉,前世是天下第一吃货,如今种田挖山下河,能吃的自然要想法弄来吃,不能吃的,也要创造条件变现换吃。除了自己吃,造福一方也很有必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那就开个饭馆如何?精明俏丽老板娘,帅哥美男竞争相,拿号排队,遵守次序。咦,这个脸熟,难道是他?天生吃货,还挺会做。学贯东西,食遍大地来者先烤,再上蜂蜜,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待到焦熟,椒盐伺候,趁热上桌,刀削成串。小姐且慢,此物能言。什么?!你是我相公?哦,No!!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意志力提高手册

    意志力提高手册

    意志力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驱动的力量,它是每个成功人士都拥有的最主要的精神特质。一个能自觉修炼自我意志的人,将获得无比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能够完全地控制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够引导人的忙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帮助他克服各种困难,并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 西地平线

    西地平线

    本书分三辑:第一辑“西地平线”,是作者这些年在陕甘宁青新生活、旅行、考察的散文。第二辑:“最后的骑兵”,是作者在新疆当兵5年的感悟。一个成熟男人的浪漫、一群最后的骑兵的剽悍,在中国当代文坛以浪漫和理想主义色彩为其创作特色的高建群,将一切孤独、无奈、悲凉、艰苦和凶险都深藏在心里,展现给你的是一个普通士兵对国家的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第三辑:“生活培养出作家”,作者抒发对故乡、对友人、对亲人的真情实感,在本书中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畅谈对文学、对足球、对社会的看法,得出“作家是生活本身培养出来的”这一真知灼见
  •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享年87岁,引发全球媒体的关注。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听到撒切尔夫人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伤。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首相,一位伟大的英国人”,“她不仅领导了英国,更拯救了英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称,美国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