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600000052

第52章 1“卧薪尝胆”,倒戈一击:勾践的“偷生”之局

第八章1局道攻略,教你摆脱“束手无策”的窘困

——二三十岁要懂得破局的心理诡计

“卧薪尝胆”,倒戈一击:勾践的“偷生”之局

不管是古代还是今朝,不管是商场、职场还是情场,总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会遇到比自己强的对手,面对强者,我们不会选择做一个只会逃避的弱者,我们会去迎接这样或那样的挑战。但是正面冲突有时是难以获得成功的。我们还会选择做个“硬汉”,来个鹿死谁手吗?当然不是,刚柔之道,能伸能屈的圆融才是处世之道。

强者并不可怕,可怕是我们没有打败强者的胆量、决心。失败一次不值得气馁,哪怕失败99次也不应该丧气,因为每一次失败中我们已经开始变得强大起来。只要你相信“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么第100次成功的一定是你。你要暗中发力,暗自努力,让敌方对你放松警惕,你才有机会成功。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报父仇而率军攻越,越王勾践自恃强大,不听众臣建议直接跟夫差对垒,结果夫差一鼓作气打得勾践兵败围困于会稽。勾践此时纵有千般万般后悔也无力挽回败局,无奈之下只好听谏臣文仲之言向吴国低头认错,俯首称臣。

于是,吴国同越国订立了和约,要勾践夫妇到吴国给夫差当仆役,并要越国每年进贡黄金、美女、粮食、珍奇异宝。

临行之时,勾践将国事皆托付给大夫文种,带着范蠡和另外几个大臣去吴国参见吴王夫差。来到吴国后,夫差派人在阖闾墓侧筑一石室,把勾践夫妇、君臣驱入室中,脱去所穿衣冠,换上罪臣衣裙,使其蓬头垢脸地从事养马等贱役。每当夫差乘车出游,勾践都要手执马鞭徒步跟在马车左右。路过通行闹市时,吴人指着说:“那个就是打了败仗的越王,快来看呀!”讥讽嘲弄之声不绝于耳。勾践表现得比夫差的马夫还要温顺尽责,对于别人的嘲讽装作毫不在乎,而且还显现出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由于勾践始终都表现得很低贱、很温顺,所以很讨夫差欢心。

三年的岁月,勾践等人过着非人一般的生活。勾践几次想放弃,但是在忠臣范蠡的劝阻和鼓励下,终于走过来了。三年后的一天,夫差突然得了急病了,很多太医看过都束手无策,无奈之下请一位江湖术士看。术士告诉大王,必须要亲近之人尝过大王的粪便是何滋味才能对症下药,然而满朝文武、后宫佳丽三千人无一愿意“尝”粪便。这时,勾践却默默地上前亲口尝了夫差的粪便,并对术士据实以告,这一举动不仅令满朝文武惊奇,更令夫差好生感动,吃了几服术士开的药后,夫差果然不久就好了。

经历此事后,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做的都好,立即下令让勾践夫妻搬出石室,迁居附近民房。不久,又决定把勾践放回国,并命人于文台置办酒席,隆重地欢送勾践还越。

勾践回国后,励精图治,养精蓄锐,善待子民,休养生息,时刻铭记自己在吴国的三年所受的屈辱,誓要振兴越国。他在等待时机成熟,一举灭吴国。同时,勾践对夫差仍然毕恭毕敬,每年的金银珠宝、美女美味从不耽搁进贡,甚至把越国最漂亮的女子西施也进献给了夫差。夫差重色轻国事,得到西施后更是将一切军国大事抛到九霄云外。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带着精兵强将,在黄池会盟中原诸侯,勾践乘机率精兵五万袭击吴国,打败吴国守军,杀了吴国太子。周年王三年,勾践再次攻吴,把夫差包围在姑苏山上。不久,吴国就被越国所灭。两年后,越国称霸诸侯。

身为一国之君的勾践,在一时的失败、实力受挫后,忍受了常人所无法忍受的屈辱和痛苦,来麻痹了自己的对手,使其放松对自己的警戒之心。同时,将自己所受的屈辱当做奋发的动力,不断地激励自己,最终实现了东山再起的目的。

陷入困境或绝境时不一定就走投无路,中国有句话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当我们身处险境或者致死之地时,只要将这种恐惧和压力释放开,并将之变成动力,变成忍辱负重的鞭策力,我们才有倒戈一击的胜算。

同类推荐
  • 智慧变通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变通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变通术》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本书分为5章,包括了“做人的智慧”,“挺起胸膛做人”,“踏踏实实做人”,“做人要善于言谈”,“做人要豁达”等章节。
  • 老黄牛升职记:职场人必读的办公室转运学

    老黄牛升职记:职场人必读的办公室转运学

    本书的主旨就在于:给他们提供一种避免吃亏上当的处世哲学;让?们看清职场的形势,摸清自身所处环境的布局;给他们提供一种灵活而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告诉职场里的老黄牛们,如何尽快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如何能够更快、更好地行走于职场,在职场理直气壮地占有一席之地,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 寂寞时,优雅吟唱:悠然自得的生活艺术

    寂寞时,优雅吟唱:悠然自得的生活艺术

    有时外界的风吹进来,把我们内在的一切扰得乱七八糟。我们绝大多数人让自己的窗口整天洞开着,一任外界斑驳的万象和嘈杂的声音袭击我们、浸染我们,使我们陷入悲哀和烦恼的境地。但是,我们同样会感觉到凄清、孤独和恐惧。这时的你,最该学会抛开困扰你多时的嘈杂与烦恼,独自面对自己,暂时与外界隔离开来。人生只有一条路,且必须由你独自行走!本书旨在引领人们在寂寞里找寻支点,在寂寞中用美好的眼光去欣赏这世界,用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寂寞,静静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请跟随本书一起,走入一个寂寞但并不孤单的世界,你会知道,寂寞也能让人如此美丽!
  • 现在,发现你的职场优势

    现在,发现你的职场优势

    工作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人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工作,就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生活。要在工作上取得好成绩,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优势成为自己强势的依靠。只有充分发挥优势,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卡尔文?库艺说:“人生真正的快乐不是无忧无虑,不是去享受,这样的快乐是短暂的。缺少一份充满魅力的工作,你就无法领略到真正的快乐。”
  • 和老板玩心理战

    和老板玩心理战

    职场如战场,其中不可避免有员工与老板的对手戏。作为员工,最关切的事情就是如何赢得老板的赏识,获取更多的薪水。有道是“上兵伐谋”,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得先赢得老板的心。
热门推荐
  • 我做秋萤印君心

    我做秋萤印君心

    她是一缕穿越时空的灵魂,无牵无挂,特立独行,虽然为他驻足,却始终不接受他的册封;他是无名朝代的帝王,身为少年天子,号令天下,唯独无法左右她的言行;在他眼里,她是特别的,只有在她面前他才是最真实的人,而她也只会为他一人特别;她不做他的妃子,只想做他身边的一名侍婢,永远陪着他,守护他……然而事事难料,三千宠爱与一身的她却卷入了政斗与宫斗的两重漩涡中。她将何去何从呢?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重生之复仇千金

    重生之复仇千金

    “娶你,只是为了你的家产!”大婚前夕,相恋多年的未婚夫露出獠牙,名门千金含冤暴毙。再醒来,灵魂重生到另一个女人的身上,她发誓,夺她家产害她惨死者,统统要血债血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万宝宝的替婚妈咪

    千万宝宝的替婚妈咪

    如愿的,她嫁给了原本要成为姐夫的男人,可是他对姐姐一片深情,却把所有的恨加在自己的身上。一份契约,一纸未签字的离婚协议书,她只是一个生子机器。挣扎着,想要找回原来的自己,却因为误会而遭受更狂暴的羞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回头看中国

    回头看中国

    回头看中国,看什么?看晚清至民国期间中国的百年历史。当我们拉开历史的距离,回头看中国的时候,发现外国人也曾经用好奇和探寻的目光去观察那个世界。在他们的目光中,中国社会的形态和表现,与我们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切似乎并不像我们所想象和理解的那样 。
  • 为公司工作 为自己打拼

    为公司工作 为自己打拼

    有一本流行一时的书讲了一个道理:不功利的人往往会更为顺利地获利。原因很简单:功利的人常常在追逐功利的过程中丧失原有的目标。而不只盯着“利”字的人因为排除了功利的干扰,反而能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尤其是,这种品格常常会化为脱俗的人格魅力,极容易令上司欣赏。
  • 彼间年少之繁梦如花

    彼间年少之繁梦如花

    【楔子+番外,是一整篇完整故事。谁是谁的劫难,且看大灰狼如何吃定小狐狸,重遇里发生的美妙爱情。精彩不停,坑品保证,欢迎围观。】周晓缪,从一个丑女,经历过青春的成长,华丽蜕变为一个优秀的美丽女人。有欢笑,有泪水,有悲伤,也有幸福。这是周晓缪的青春,也是所有90后成长过的青春。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同龄的人,无论你现在身在何方,无论你看到是否欢笑,是否哭泣流泪……
  • 蛇衔草

    蛇衔草

    他,是蛇,是最凶狠的毒蛇。她,是草,是不起眼的杂草。他有蛇毒,她治蛇毒。是她克制住了他?还是他禁锢了她?她,和他。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这一世,是凤凰涅磐还是永生眷念……
  • 唇齿留香

    唇齿留香

    以近年来我国的餐饮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为背景,讲述了奋斗上进的青年男女姜有原和英建瓴的曲折创业故事和爱情故事。故事围绕着他们的同学关系,亲友关系等,跨越了三代人的纠葛和生活,以及对幸福的定义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