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000000012

第12章 游学欧洲

第三章2 游学欧洲

父亲在教育问题上对林徽因特别严格,因为和祖父祖母一样,他对这个聪慧的长女也是寄予厚望的。他又何尝不理解这样的家对林徽因意味着什么,林徽因从不曾在他面前抱怨过二娘和这个家,但是她的眼睛已经说明一切。这个孩子应该出去散散心了。

1920年,机会来了。林长民赴欧洲考察西方宪制,他决定携林徽因同行。临走之前,林长民明确告诉女儿:  “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一九二零年致林徽因信)  林长民对于女儿有很大的期望,这次带林徽因远游,主要目的是增长见识,接受更好的熏陶和教育,其次才是避开家庭纷争。他带着林徽因旅居国外一年半,这正是中国最传统的教育方式之一——游学。

1920年4月,林徽因怀着忐忑的心情,和父亲从上海登上法国Pauliecat邮船。虽然生长于水乡,但是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的海洋风光还是让16岁的林徽因惊奇和雀跃。缭绕于船头桅杆的海鸥,灿烂庄严的朝阳和落日,带着海洋腥味的海风,让林徽因应接不暇,雀跃无比,她像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鸟,拉着父亲问这问那,而父亲总是笑着,耐心地解答,在别人看来漫长枯燥的旅程,在林徽因却是天堂一样的幸福。

新奇的不但是自然风光,接触的人也是那么生气勃勃,满怀希望与热情,包括她的父亲。父亲在家中是和蔼可亲的,但是话并不多,他或者挥毫疾书,或者潜心阅读,或者和孩子嬉闹,但是,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连林徽因都感到父亲总有挥之不去的寂寥。

此时此景,林徽因看到一个年轻的、生气勃勃的父亲,他满怀激情,热情善辩。五月四日那天,同船赴法勤工俭学的一百余名学生举行“五四运动纪念会”,父亲慷慨激昂,登台讲演,他说道:  “吾人赴外国,复宜切实考察。若预料中国将来必害与欧洲同样之病,与其毒深然后暴发,不如种痘,促其早日发现,以便医治。鄙人亦愿前往欧洲,以从诸君之后,改造中国。”(见《时事新报》六月十四日刊载的通讯《赴法船中之五四纪念会》)  清晨的第一缕霞光冲破重重的乌云,流水一样不可收拾,倾泻而下,父亲飘动的美髯仿佛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那掷地有声的语言永远镌刻在林徽因的心中。懵懂之中,她仿佛明白了父亲的期望,她小小的心中,也被一种无可名状的热情和勇气挤满。

“嘟,嘟嘟——”,1920年五月七日,Pauliecat邮船结束了一个多月的航程,抵达目的地——法国。当时欧洲各国的学校正处于暑期,还没有开学,父亲决定带着林徽因先漫游欧洲大陆。

他们的第一站是日内瓦湖。

日内瓦湖注定是一个国际的湖。你甚至无法确切地划分它的国籍,它地处阿尔卑斯山区,横跨两个国家,在瑞士境内占140平方英里,法国境内占84平方英里,湖面总面积约为224平方英里。湖面海拔375米,平均水深150米,最深处达310米。湖水流向由东向西,形状略似新月,月缺部分与法国衔接。湖水清澈湛蓝,烟霞万顷。自古以来,许多名作家、大诗人都曾为之倾倒,亨利?詹姆斯称它是“出奇的蓝色的湖”;拜伦则把它比喻成一面晶莹的镜子,“有着沉思所需要的养料和空气”;巴尔扎克则把它说成是“爱情的同义词”。

当美丽的日内瓦湖出现在林徽因面前的时候,那纯粹的蓝色让从来没有喝过酒的小女孩,宛若醍醐灌顶,突然明白了“醉”的含义,这蓝色的美酒含笑无言,足以让世界为之沉醉,进而沉思。天鹅和水禽搏戏水上,群群白鸽在湖畔倘徉,游艇和彩帆游弋湖中。人、动物和自然像一家人一样水乳交融,亲密无间。真正的高潮在那著名的人工喷泉,林徽因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喷泉,一股白练似的水柱袅袅娜娜抵达云天,变成四溅的云雾,阳光照射,呈现出若隐若现的彩虹;微风吹拂,水雾飘忽,又像一幅薄羽轻纱。一瞬间,林徽因觉得自己来到了小时候母亲所描绘的仙境。

饱览了阿尔卑斯的湖光山色,他们又流连于比利时的钻石和动物园,热情奔放的法国人、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和严谨的德国人以及经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的遗迹形成鲜明的对比,面前的世界如万花筒一般地变换,林徽因感到了幸福的眩晕。

如果说,人在旅行的时候是处在彩色的油画中,浓墨重彩,应接不暇,一转眼,一拐角,处处是惊艳和欢欣鼓舞;那么日常生活则是把人拽回沉闷的黑白画中,这幅黑白画的人物、场景和故事都是老掉牙的、千篇一律的。人们需要旅游,是想从沉闷的黑白画中探出头来,喘一口气,但是旅游之后,视觉和心情的盛宴散去,曲终人散,一切如常,更反衬出黑白画的枯燥和无聊。

林徽因就是这样。1920年9月,林徽因和父亲到达伦敦。他们先暂时住入Rortland,后来在伦敦西区的阿尔比恩门27号定居。

欧洲大陆的漫游已经成为记忆。生活恢复了常态,林徽因上学,父亲又开始经常不在家而在外面忙碌。林徽因入读的是英国圣玛丽(女子)学院,尽管她在北京的中学已经接触了英文课程,但是现在突然处在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中,温软的乡音成为一种奢侈,林徽因还是很不适应。

尤其是父亲去欧洲大陆开会的时候,这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必须独在异乡天涯,从早到晚孤单地打发时间。后来,林徽因这样回忆那时情景:

……差不多二十年前,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而实际上却只是天天落雨又落雨,我从不认识一个男朋友,从没有一个浪漫的人走来同我玩——实际生活所认识的人从没有一个像我所想像的浪漫人物,却还加上一大堆人事上的纷纠。(一九三七年致沈从文信)

同类推荐
  • 现代狂人李敖:当代最能挑战自我的人

    现代狂人李敖:当代最能挑战自我的人

    李敖笑傲台湾五十年,他在大陆及全世界华人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学贯中西,横睨一世,是台湾思想界和文化界最具有争议的人物,曾两度入狱,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李敖无疑是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中值得给予极大重视的一位。他是一位大“狂人”、大才子。他是在鲁迅之后用文字进行斗争最具战斗力的一位学者、作家、战士,在台湾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推进民主和捍卫人权的斗争中,他举起了大刀,冲在前面,所向披靡。他让人们看到文字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他被誉为文化的基督山,社会的罗宾汉。
  •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本书以沈从文的一生为经,以与之交往的人为纬,由此编织了一幅五彩缤纷、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历史画卷。
  • 绝代佳人:西施

    绝代佳人:西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在深入挖掘和整理绝代佳人西施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中国古代清官传

    中国古代清官传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奥运消息

    奥运消息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倾城妖妃:宠冠六宫

    倾城妖妃:宠冠六宫

    穿越,忒流行的词了,有朝一日我也很不小心的穿越了。既然我是孤儿顺便在古代开间孤儿院也不错的说。可为虾米我穿越迎来的是腥风血雨捏?人生道路历尽波折却不料置身宫廷,将要来的却又是另一场勾心斗角,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原来古代也并不如书中所写的美好。且看妖妃如何媚行六宫。
  •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至尊毒女:倾城帝妃戏诸侯

    至尊毒女:倾城帝妃戏诸侯

    给时空带到古代……倾城容貌却带着戾气,神鬼皆惊,生性残忍冷漠的她由狐妖修炼成人。无意打开时空之门,却见他第一眼,无情戾气化为爱慕。他谈吐优雅,却能叱咤风云,喋血战场,身为一国之君,只为她回首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 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 横扫异世之我是传奇

    横扫异世之我是传奇

    我们就是黄金族最后流下来的人,虽然被打败了,虽然一直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但是一个天才的横空出世,是否能挽救整个黄金族,是否能斗破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