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5节 重赏不失为一种处理棘手问题的有效策略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孔子的意思是说:做事以私利为依据,必招来许多怨恨。孔子的这句话言简意赅,质朴而深刻,发人深省,说出了人生行事的常理、常道。虽然孔子并没有彻底地否定“利”,但却道出了过分强调“利”的坏处。
虽然物质激励是现代管理的基本手段,但有一些企业在对员工的进行激励时,过分相信“重赏之下有勇夫”的定律,一味地实行物质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但长此以往,员工不仅没有了高涨的激情,反而埋怨企业不够人性化,把人当作机器使用。
工程师张大佑是厂里的技术骨干,然而工资却与公司的高管不分上下,公司还专门给他购置了一套房。按说,黄大工程师应该努力工作来回报公司。他却因年终金少而愤愤不平,到处向同事说公司制度的不合理,不重视人才。工作时闹情绪,煽动其他人罢工。
老板公司无法忍受他这种无法满足的欲望,就把他辞掉了。可是老板对这件事也进行了反省,按说公司对他不薄,只要是他提出的要求,总是尽量满足。
老板想起4年前的一天,张大佑调来报到时,由于公司处于低谷,老板知道张大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技术人才,于是就给予了比别的技术人员多了百分之二十的工资。张大佑也确实努力了一阵,取得技术上的突破。老板一高兴,又是加了百分之十。在又一次完成某项技术革新后,老板又承诺给他提成百分之二十。
就这样,张大佑年终奖比别人高一倍,工资比其他技术人员高两倍。但让老板感到意外的是,张大佑的工作激情却在消退。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公司经营困难,年终奖减半发放。但是考虑到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公司还是尽量给张大佑等人发了全额年终奖,只是数目比去年并没有增加。
因此,张大佑对公司心存不满,因而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想到此刻,老板才明白,原来自己太注重物质激励的方式了,总是以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就养成了员工“惟利是图”的心理,一旦赏金不能满足员工的心理期待,问题和矛盾就会接踵而来。
这个案例中的张大佑就是一个强调自身利益的人,所有的付出都需要金钱作动力。事实上,张大佑这一心理习惯也是管理者的老板一次又一次用物质刺激而导致的结果。物质激励是管理的基本手段之一,一定要注意“度”,只靠物质激励不能带来长期的激励效果。
过度的物质奖励是一种没有激励性的、拙劣的激励方式。如果职员得到了现金红利的奖励,他们可能会过分依赖于金钱,想方设法降低工作质量来提高数量,表面看起来效率是提高了,可是质量问题却多了。还会使工作形成一个误区,不管管理者让做什么事,都要先讲好价钱,没有钱就不干活。
因此管理者在进行物质激励时一定要谨慎行事,不可因一时的兴奋就随口承诺,把金钱完全当作激励的工具。物质激励对于被激励的人能够起到作用;但对于那些没有关联的人往往会降低激励效用,会在团队中形成一切向钱看这种不良氛围,降低了团队的精神凝聚力。
尽管孔子说“君子取于义,小人取于利”,但不能否认“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才能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物质激励的动机使其努力工作,出发点是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如果缺乏物质激励这种手段,激励就会成无本之木,成为空谈。
丁硕是某软件公司的一名开发员,然而待遇却同仓管人员不相上下,一家三口还住在来时住的那间小平房。对此,他心中时常有些不平。丁硕最难忘是来报到的那天,办公室门口用红纸写的“热烈欢迎丁硕加入公司”几个大字,那是丁硕颇感得意,工作很卖劲。
两年前,公司内部里申报工程师,丁硕的名额却让给了一个工作平平的老同志。去年,他想反映一下工资的事情,但几次想开口,都没有勇气讲出来。因为领导总是在会上夸他。最近,厂里新建好了一批职工宿舍,丁硕想要反映一下住房问题,谁知这次领导又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丁硕,厂里有意培养你入党,我当你的介绍人。”
他又没张开口,结果家没搬成。深夜,丁硕对着一张报纸招聘栏出神。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在领导的办公桌上留下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您是一个很懂得精神激励的人,但我需要生活,需要养家糊口,需要对老婆孩子有个交代,我只好选择离开。
显然,丁硕的上司是个叶公好龙式的伯乐,识才,也爱才,却不懂得惜才。准确地说,作为管理者,他却忽视员工的基本物质需求,口惠而实不至,挫伤了员工积极性,逼得丁硕只能另谋高就。企业里常见的现象是,最令员工沮丧的是付出努力并取得出色的业绩后,不仅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也没有得到期望的特别奖励,久而久之,业绩优秀的员工就会变得麻木或不以为然。
因此,管理者在激励时既不能没有物质激励这种手段,又不能将物质激励极端化。物质激励不到位及过度使用物质激励都是无效的激励。物质激励应与相应制度结合起来。制度是目标实现的保障,企业要充分重视薪酬制度的合理性,以充分发挥薪酬制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工作是经济行为,员工是“经济人”,根据员工的表现和公司财务情况,进行适合的物质奖励,是最为明智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