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4900000026

第26章 断想(6)

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对语文很不重视,再加上很不懂用功,又对文字不像对数字那样敏感,自然语文成绩就不太好。三年级一学期末有一次印象最深的语文课,语文老师在一次下午的语文课上把我叫到黑板前,让我听写两个生词,我一个都写不出来,老师揪住我的红领巾就把我狠拉了一把,差一点摔了一个大跟头。下午的太阳从窗户里照进来,我站在明亮的阳光下,就能觉出暗处有那么多双眼睛在看着我,但是我当时好像无所谓,因为我在班里各方面并不差,尤其是算术,所以并没有因为老师这样粗鲁地对待我而自卑,心想,谁还没有不会写的字,至于吗?但是那天下午和煦的阳光、老师的黑边眼镜、老师那张因愠怒而狰狞变形的脸、那条崭新的红领巾我都记到现在。我小学一、二年级都是班长,就因为三年级语文成绩下降,在小学就再也没有当过班长,而且从此就对语文更没有兴趣和信心,所以在小学毕业考初中时,数学是满分,但是作文只写了半张卷子就不知道写什么了,那次考初中的题目是《我的家庭》,所以只考上了当时的海淀区区重点中学,而不是市重点中学。上了初中作文成绩始终是80来分,直到上了初中二年级,语文老师有一次让我们写说明文,自己命题,我就写了《怎样滑花样滑冰》,居然得了全班最高分95分。当时我没有任何感觉,就是比较高兴罢了,就好像小时候父亲到上海出差,花了8块钱(当时一个正规国家大学的毕业生工资才46元)给我买了一件非常漂亮的粉红色小呢子外套,让我高兴了一阵子,仅此而已,后来作文还是没有高的成绩,但是现在想起来就不仅是高兴了,而是自信,说明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差,当时可能是因为看小说少,而且思想上很不重视,再加上没有什么熟悉的生活好写,而我对花样滑冰非常熟悉,有了生活自然就写好了。

我之所以从小学三年级1960年就不重视语文,不仅是因为我对文字不如对数字敏感,而是还有很重要的历史根源。

九岁我就开始尝试着思考人生,而那年正是“反右运动”的第四年,在这四年中有几个从小就认识的父亲的学生和同事打成“右派”后,有的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下放劳改,有的调离到另外的小单位或者降职,最使我深思的是那一张张熟悉的脸,从此永远严肃冷漠,见不到笑容,那一双双睿智的眼睛从此迟钝无光,有的一天到晚低着头走路,不和任何人打招呼,有的“右派”,从前衣冠楚楚,仪表堂堂,被劳改后,整天穿着旧的蓝色劳动服,冬天穿着破棉袄,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最刺痛我的是和父亲的一个被打成“右派”的学生兼同事的相遇,(他女儿也是我的朋友),一天在路上见到他,我礼貌地像从前那样对他说:“叔叔好。”他好像根本不认识我,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面无表情,这双迟滞的眼睛和那副木讷的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永远抹不去了。无独有偶,还有一个父亲的同事,不要说不理人,什么时候见到他,脸上的神态就像人人都该他几百吊钱,好像每天都怒视着整个世界,一见到他就感到一种压抑感。听大人们说,这些“右派”不是因为写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章,就是因为发表了不同政治见解和观点,这不都是文字惹的祸吗?从那以后我就认为无论如何将来不能学文科,小小的年纪从此就对语文没有了任何兴趣。小学四年级时,老师让我们写《我的理想》,我毫不犹豫地就把未来的理想写了出来——当科学家。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对语文有积极的态度,中国的“文字狱”让我从小就觉得文字可怕。

同年,因难得的一次感冒发烧,母亲两天不让我上学。很快退了烧后就整天趴在北屋的大阳台上无聊地东张西望,胡思乱想。就是这两天的空闲时间,给了我第一次探索人生的机会。我低头看看楼下来去匆匆的人们,抬头看看湛蓝色的天空,心中开始试着发问: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千百年来被世代提出的问题,同样就在这两天内,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扎下了根,但是长久以来,我从来没有问过任何人。直到“文革”期间发现楼里的大孩子们在谈论世界名著,才开始好奇地找书看,想了解另一个世界和另一个天地,从此开始对西方文学和哲学感兴趣了,尤其是发现从世界名著中能读到很多对社会的看法和认识,这才对文学开始有了兴趣。

关于人生的意义,多少年我都没有停止过探索,在插队的头一年,我终于在一本小说中读到了这样一段话:“人活着,就是要让周围的人因你的存在而幸福,人生才有价值,否则人就是一架造粪机器。”我当时觉得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的思想基础也就是十六岁这年,从这本书开始奠定了。

尽管从小害怕文字,但探索人生的真谛好像是我的天性,尽管在那些年代里,有些简单的想法自己都觉得有点儿“反动”,明明知道“反动”,但是总还是要想,可见人的思想是任何政治力量也难以威慑住的。带着对生活的很多疑问,我认真看书,如饥似渴地想把所有的思想内容都记下,所以从很早就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一直到现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带着对生活的疑问我认真读书,认真读书使我更深入思考,思想境界起点就比一般人高,思想境界起点高,世界观成熟并定型就比一般人都早,而早期的自我教育决定了我的一生的人生轨迹。我深感自己人生的一切,都起始于幼年的探索,只有到了自己生命的终点探索才会结束,探索人生就是我一生的宿命。

书房

窗外,下雪了,大大小小参差不齐的白色雪花,轻轻由西向东缓缓地从灰暗的天空飘向绿色早已消逝枯黄的地面。透过雪花,对面不远,既不是景色宜人的田园风光,更不是气势磅礴的锦绣山川,而是无数“水泥森林”中的几座楼房,在这阴沉的下雪天,大多数窗户都亮着灯,好像每一扇窗户里都有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我的思绪回到了自己这扇窗户,回到了把自己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书房。

书房有14平米左右,是间北房,我很喜欢北房,因为书房里的东西都是最怕太阳晒的,而北屋是保存这些东西的最佳选择,可以避开日光而避免折寿,如果人需要晒太阳,可以走出去到室外一样可以晒太阳。刚开始装修时,空空荡荡,说话都能听到回声,我就开始憧憬、计划并设计这间最重要的房间了。搬进来的这五年中,不断调整、添置和完善,直到现在,这间书房已经成了我每天呆的时间最长、经常自我欣赏、从中获取知识营养并通过电话和电脑与外界沟通的最重要场所。

一进门的西墙前,是自己精心设计的电视柜,柜上立着一个34寸液晶电视和全套雅马哈立体声音响。立体声音响是我多年的夙愿,回北京27年后,才终于有了足够的空间购置立体声音响。我不是音乐发烧友,但是也很喜欢欣赏古典音乐,贝多芬的作品是我的最爱,从他的音乐中,我吸取着生活的力量、哲理和情感。

书房的窗户原来是个现代“飘窗”,为了光线好些,书桌和电脑桌从来都是要靠近窗户的,而长期坐在窗口看书很容易着凉,所以在装修的时候,我就给这个“飘窗”里边又安了一道窗户,“双保险”既可以在冬天挡风保暖,也可以在冬天当冷藏室,一举两得,我对这个创意颇为得意。

书房的电脑桌紧依着窗户,桌上有一个大笔记本电脑,一台激光打印机,一个粉白两色的“大白兔”台灯,以及台历和电话座机。电脑桌的正上方墙上,挂着两件最重要的物件:我30年前的处女作诗抄《逆境自勉》和小华阿姨的遗照。这两件东西虽然没有占房间的任何空间,然而在我心中却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逆境自勉》这首诗是在我最无助的困境中写成的,也是我生命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里程碑:

逆境自勉

身未能中流砥柱,

心不愧纯洁真诚。

利莫重坚持原则,

尽义务磊落平生。

小华阿姨曾送给我三张照片,她去世后,我选择了一张放大,挂在电脑桌正面的墙上并起名《荷塘与微笑》,我每天都可以看见我一生中唯一的知己那永不消逝的微笑。放在我每天呆的时间最长也是最重要地方的不是别的,正是我的唯一的知遇之恩。和我不是很熟的人看到这张照片时,开始都以为是我母亲,孰不知此人是我在人生苍茫的汪洋大海中寻觅到的唯一知音。

书房东面的墙上有几幅放大的旧照片:我十一岁时和父亲的合影、我五十岁时和母亲的合影、父亲去世前一年我给他照的让他很满意的留在世间最后的微笑、我年轻时的两张秀丽美貌、楚楚动人的放大照片。这几张照片既是我的骄傲,也让我在艰苦的历程中,无时无刻无不感受到亲情永在、青春永在而获得勇气和力量。父母虽在我危难时刻无能为力,也没有给过我多少理解,但毕竟有养育之恩,恩重如山,所以亲情永在我心中;虽然现在我已是半老徐娘,风韵早已不如当年,但只要我还有口气,我心中青春之灯就永远亮着,故青春永驻我心中。

书房里这些照片的下面是一个新买的皮制深色长沙发,不但用来看电视、接待客人,每天中午的小憩都在这个长沙发上。由于我特别喜欢大哥家的Lucky,特地在网上买了一个酷似lucky的“绒绒贵宾犬”摆在房间角落的小柜子上,它经常带给我快乐和喜悦。我属兔,去年是我的甲子本命年,所以买了几只形状各异、材料各异的兔子小玩具摆在屋里或挂在墙上,以此作为自己里程碑的警示。书房的正中央是一个带滑轮的活动茶几,沙发旁边是一个放杂物的五屉柜,抽屉里放满了我看过的书,包括从前看过的好书现在又买到了,以便随时温故知新。靠电脑桌不远是一个小写字台,是当英语家教上课用的,小写字台四面都不靠墙,和学生可以面对面上课。

书房里陈列了几张我二十多年来的摄影精品,虽然我从来也没有为了摄影专门跋山涉水,但也在多次旅游时,用照相机记录下了不少美丽的风景、喷薄欲出的朝阳、夕阳的余晖和难忘的瞬间。我从中精心挑选了四张,做成展板立在正对窗户的书柜上:逆光的椰林后面,夕阳的余晖从树枝间透进镜头,西边天上的白云变成了美丽的晚霞;新西兰天水一色、风景秀丽的湖光倩影;公园里茂密的树冠与整洁的草坪在午后的斜阳照射下更加郁郁青青。

最有意义的一张摄影精品是24年前在南戴河杂草丛生的海滩上拍的:一棵孤零零的、茎干不高不矮的平凡小花在大树前的草丛中赫然屹立,夕阳的逆光使她显得更加姿态优雅而挺拔坚强。这幅《芸芸众生亭亭玉立》的摄影作品是父亲生前给起的名,从这个名字我能感受到父亲对我真正的理解。曾经在杭州与父母同游“岳王庙”,当我要为父亲在“精忠报国”四个巨幅大字的墙壁前拍照留影时,父亲说:“还是你留影更合适。”因此他给我拍了那张“精忠报国”纪念照。这两张照片是父亲留给我的最珍贵的理解,并将父亲与我的心心相印化作了永恒而凝固在照片上了。

书房最能蓬荜生辉的是自己填色的数字油画。去年夏天的前后三个月,几乎除了做数字油画填色以外什么也没干,一口气填了近三十幅画,我挑了几幅最喜欢的挂在了沙发的上方和电视后墙的上方:在蓝天白云、绿树青草的衬托下,成片的紫色薰衣草在整齐的地垄间随风摇曳的《薰衣草庄园》;一湾清凉湛蓝的溪水,穿过稀疏的丛林流向远方的《丛林小溪》;路灯下,一对情侣并肩相依走在通往光明前程的大街上,然而街两旁的大树却用自己鲜艳多彩的茂盛枝叶微笑着为他们祝福的《美丽人生》。

书房里这些美丽、美好和美妙充实了我的生活,但使我真正充实的是书柜里的书。书房里一共有四个书柜,除了一个书柜是父亲去世后,没有舍得处理的父亲重要的专业书和其他书,其他三个书柜都是我近几年购置的书。自学英语并教英语整整30年之久,我到了六十岁,才发现英语只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工具,即没有多少高深和奥妙,又没有独立的思想。有人建议我搞翻译,我很不情愿,主要是我不相信我能有多少机会碰上我很喜欢的文学作品或者剧本,有的作品我并不欣赏,那又为什么要辛苦地去翻译,自己六十年的生涯中所得到的思想、经验以及对人生深刻的参悟,足以开始收获了,而六十岁正是收获的季节,为什么要去翻译别人的思想,却放着自家田里的庄稼不收呢?书就成了我最忠实的朋友和最优秀的老师,我的一门新功课从此在我将近六十岁时开始了。然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潜移默化的准备工作却早在我9岁开始提出“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难题时,就早已开始悄然酝酿了,或者说,如果没有过去这六十年,就不可能有我决定开始新的人生历程的今天。

书房虽然没有什么现代装修,更谈不上时尚,但却充满了情趣而生气勃勃,因为书房中的我六十年如一日,一如既往地热爱着生活、珍惜着生命,这也正是我的书房所体现出来的主题。书房里既有我的欢乐,又有悲伤;既有令人陶醉的童年,又有不堪回首的往事;音乐、摄影、油画使我的生活丰富多彩,但只有书才真正是我了解人类的思想与情感、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世界的窗口和眼睛:历史帮助我懂得了现实就是它的再现,哲学教我懂得了人生意义在于生命的价值,诗歌让会我学会怎样缩小视野看待人生,散文告诉我如何放大视野来体验瞬间,小说使我了解了多姿多彩的百态人生。

书房里有我奇迹般苦乐的人生故事,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继续在讲述着,就像这下雪天,对面“水泥森林”亮着灯的每一扇窗户里的每一个故事一样讲不完。

书房虽不大,里边却装着大千世界,小小书房也就随之穿越时空,变得很大、很大了。

假如是我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没有孩子,但并不等于我不懂得家庭教育。很多母亲都把生孩子看成“养儿防老”的唯一目的,从这个既自私又狭隘的目的出发,就会引发一系列既荒唐又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因为这种母亲不懂得家庭教育有很多复杂的问题以及更多的社会意义。

同类推荐
  •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本书系统讲述中统组织的历史沿革、遍布全国的情报网,介绍其核心人物,描述它对民主运动的残酷镇压,对中共组织的破坏、渗透活动。揭露其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本质。采用全新的历史叙述风格。
  • 瞿秋白文选

    瞿秋白文选

    瞿秋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这本《瞿秋白选集》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入瞿秋白散文、杂文、文论和政论代表作,文本上详加勘订。对于读者了解瞿秋白的人和文都大有助益。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楼外谈红

    楼外谈红

    红楼是梦原非梦,李国文先生以独特的视角,李国文以作家犀利的视角,鞭辟入里,内容广泛而有趣。对《红楼梦》的解读可谓鞭辟入里,独辟蹊径,涉及政治体制、人情世故,在现实世界里重新解读红楼梦,将《红楼梦》中的人和事置于现实生活中,读出了新鲜的内容。独辟蹊径,作为著名的小说家,读出了普通读者所没有看出来的内容,通过通俗幽默的语言,用现代人的视角进行解读,进行深刻的剖析,甚至饮食文化、语言文化,是一本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国民性、大众心理和多种文化常识的必读书
热门推荐
  • 极品包装

    极品包装

    陈海凭借过人的记忆与信息量,踉跄闯进娱乐圈,不按套路出牌,不走寻常路,你包装帅哥,我包装屌丝,你打造玉女,我包装熟男!身在花丛中,环肥燕瘦,妩颜媚骨,香娇玉嫩,纵然如此,又如何,哥只爱好打包装,帅哥美女流水线,外加实力派!不要叫我经纪人,我是极品包装师!
  • 幽默改变人生全集

    幽默改变人生全集

    幽默是一种饱含情趣的人生智慧,它有一种能够引发喜悦、消弭冲突、转化情绪、带来欢笑的特性,令人解颐、畅怀、回味和神往。
  • 婴幼儿菜谱

    婴幼儿菜谱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婴幼儿菜谱:4~6月婴儿断奶辅食谱;7~12月婴儿断奶辅食谱;1~3周岁幼儿食谱;3~4周岁幼儿食谱;5~6周岁幼儿食谱;婴幼儿消积化滞食;健脾益胃食谱;助长益智食谱;防治调养食谱。
  • 培养孩子博学多才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培养孩子博学多才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系列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 切相关的方面,人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 易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 孩子的文化素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 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大事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生命需要鼓舞,心灵需要滋润。《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图书的故事极具启蒙意义,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开发孩子的潜能 ,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为孩子健康茁壮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愿孩子们 拥有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
  • 妖孽太猛

    妖孽太猛

    “妈咪……你是……开玩笑的吧!”韩筱米不确定的问,因为她那老狐狸妈咪,完全就没有一点说笑的样子,她不过是抱着一点点小小的希望而已。“你看我像是说笑的吗?”“妈咪!你有没有搞错?我才十九岁?”韩筱米终于忍不住大声抗议起来。“有什么关系?你如果担心的是结婚年龄的问题的话,那你就不用担心了!因为你再过六十三天就二十了,你冯妈妈和她儿子这点时间还是能等的!”他?他回来了?韩筱米……
  • 红楼媚妃黛玉劫

    红楼媚妃黛玉劫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她原是富家千金小姐,却历尽艰辛,为了爷爷留下的遗产与家中亲人斗智斗勇。一辈子,没有享受过一天亲情的滋润。最终,同父异母的私生子哥哥将她推下悬崖。含恨而终,仍不让活着的恶人有好日子过。遇上警幻仙姑,说她仍有世间姻缘账未销,送她复入红楼。她要做一回林黛玉,决不让一个好人冤死,也定不饶过半个恶人坐享太平盛世。而最后红楼各人将作何归宿,最终绛珠仙子将芳心何属,且看转世黛玉,如何玩转红楼••••••
  • 诡怖亡灵传

    诡怖亡灵传

    原本在梦境中见到的一本书居然诡异般出现在我的家中,我不是传说,心情不知为何无法平静。在潜意识中感觉还会有大事发生。难道是凶手编写了这本书?还是凶手在模仿这本书在作案?辗转反侧,一个直觉告诉我。这本书跟之前的血图腾案件有直接的关系,我是心理医生—欧阳少杰,去年的幻境恶梦终于结束了,治愈后的我,那么凶手会不会就是同一个人呢?,果不其然。然而我却发现接下来发生的命案却跟这本书的情节基本吻合
  • 女招商办主任

    女招商办主任

    刚刚大学毕业的江琴琴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南江市选美招聘大赛的冠军,成为南江市的招商办主任。南江干部群众对选美招聘的疑虑给刚刚走马上任的江琴琴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副主任危高强对她的排挤,也让她的招商之路步履艰难。那么,这样一个刚入社会又才貌双全的女孩,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与商场中,能否冲破阻力,顺利地开展工作?能否在招商引资方面一炮打响呢?面对重重诱惑,她是继续保持在校时的出淤泥而不染还是一改往日清纯,为了招商不择手段甚至出卖色相呢?<br/>敬请阅读《女招商办主任Ⅰ》!<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成功人士都在看的金科玉律

    成功人士都在看的金科玉律

    这是一本浓缩着人类智慧精华的书。它向你展现的既有与伟大的自然法则相通的人类同生共存的金科玉律,也有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为人处世、走向成功的绝对规则。29夜每夜学到一个定律,成功就在你的脚下了
  • 来自12个星球的敌人

    来自12个星球的敌人

    距地表5000千米的外太空中,12个星球的外星敌人已经集结,他们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正准备发动一场星际大战,而对手正是人类。关于这些外星敌人,人类却所知甚少。外星人究竟长什么样?我们该如何识别外星人?如何在身边找出潜伏着的外星人?如果外星人入侵地球,它们会如何发动攻击?它们的科技究竟已经发达到了何种程度?人类面对外星人究竟还有没有胜算?我们该如何杀死它们,保护自己?美国科幻作家协会现任主席约翰·斯卡尔齐对此给出了答案。本书是他的代表作,风靡全球的超级畅销小说,穷尽了对外星人最酷最全面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