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4300000030

第30章 弗洛姆

弗洛姆(1900-1980),美国人,被人们称作弗洛伊德的再传弟子,并将他冠以新弗洛伊德派的创始人。事实上,他对人类的主要贡献应当归咎于他的理性批判,尤其是对工业社会,人性的批判。弗洛姆的作品主要有《逃避自由》、《精神分析和伦理学》、《爱的艺术》等。

无限制地去满足所有的愿望并不会带来欢乐和极大的享乐,而且也不会使人生活得幸福。

——弗洛姆

爱是一门艺术吗?

爱是什么?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愉悦感?如果是前者,那么爱就需要知识、需要努力;如果是后者,那么体验这种愉悦感就是一个机遇问题,一种只要运气好就会“堕入其中”的东西。这本小书是以前一种假定为基础的,而毋庸置疑,今天大部分人所相信的则是后者。

这并不是说人们认为爱是不重要的,人们对爱是极为渴望的;他们观看着无数的关于幸福的和不幸福的爱情故事和电影,聆听着成千上万粗劣不堪的爱情歌曲——然而几乎没有人认为,在爱的方面人有什么需要学习的东西。

这种奇怪的态度是以某些先入为主的假定为基础的,这些假定或是单独或是混杂成一起导致人们坚持这种态度。大多数人都把爱的问题看成主要是被爱的问题,而不是看成主要去爱和爱的能力的问题。这样,对他们来说,爱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被爱,如何变得可爱。他们沿循着几种途径——这种途径追求这个目标。一种途径——尤为男子们所采用——是获得成功,在其社会地位许可的范围内变得有钱有势。另一种途径——这种途径为女子们所采用——是靠修饰其肉体、穿着等等而使自己迷人。还有一些使自己迷人的方式则是男女皆可用的,譬如培养优雅的风度、谐趣的谈吐,变得热情、得体、讨人喜欢。使自己可爱的众多方式与那些使自己成功的方法完全是一回事,就是“赢得朋友,影响他人”。事实上,在我们的文化中,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可爱,无非是指成为一个既为大众喜爱又富有性感的混合物。

在这种关于爱没有什么需要学习的态度之背后还有另一种假定:爱的问题是一个关于对象的问题,而不是关于心身能力的问题。人们认为去爱并不困难,但要寻找一个适当的对象去爱——亦即被适当的对象所爱——却是困难重重。这种态度有一些植根于现代社会发展状况的原因。一个原因是,“爱的对象”的选择在20世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就像在许多传统文化中一样,爱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由之会导致婚姻的个人经历。婚姻是按照习俗缔结的——或是由各自的家庭、或是由婚姻代理人,即便不借助于中间人的帮助,也总是在社会考虑的基础上缔结婚姻,而爱则被看成是随着婚姻的缔结自然产生的东西。最近几十年,浪漫的爱情观在西方世界几乎成了带有普遍性的生活方式。在美国,人们对于习俗的考虑虽不是完全没有,但在很大程度上都在追求“浪漫之爱”,寻求由此应该发展为婚姻的那种爱的个人体验。这种新的爱的自由观必然极大地提高与爱的功能的重要性相对立的爱的对象的重要性。

与这个因素紧密相关的是当代文化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我们的整个文化是以购买欲为基础的,是以一种互利交换的观念为基础的。现代人的幸福体现在眼看着商店橱窗时的那一阵心醉神迷状态之中,也体现在买下他以现金或分期付款方式能够买下一切东西之时。他(或她)以一种同样的方式来看待人们。对一个男子来说一个有吸引力的姑娘——或对一个女子来说,一个有吸引力的男人——就是她(他)所值的价钱。“有吸引力的”通常意味着一整套在人格市场上为人喜爱、为人追求的适宜的品质。使人成为特别有吸引力的东西(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则信赖于时代的风尚。在20年代,一个抽烟喝酒、流里流气、色情十足的姑娘,是有吸引力的;而今日时尚则更多地要求善操家务、羞羞答答的女性。在19世纪和20世纪一个男人必须富于进取、雄心勃勃才能具有一副有吸引力的“卖相”,而今日他却必须和蔼可亲、宽容大度。总而言之,通常情况下,只有在考虑到这类人性商品处于自己的交换可能性所允许的范围内时,堕入情网的感觉才会发展起来。我尽力满足成交条件;对象也应当从社会价值的立场认为我称其心意,同时必须是在考虑了我的公开的或潜在的财产与前途后会要我的。这样,当两个人在考虑了各自的交换价值的限度后,感到他们已经找到了在市场上所能得到的最佳对象时,他们便恋爱上了。如同购买不动产一样,那些可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在这种交易中常常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一种买卖成风的文化中,在一种物质利益的成功具有突出价值的文化中,人类的爱情关系也遵循着那种统治着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的同样的交换模式,这自然是丝毫不必惊讶的。

导致关于爱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看法的第三种错误在于,人们常常把“堕入”爱网的最初体验和存在于爱之中(或更确切地说,“置身”于爱之中)的持久状态混淆起来。如果两个像我们大家现在这样素不相识的人,突然打破了把他们分隔开的那堵墙,感到亲近起来,合为一体了,这种合为一体的时刻乃是人生中最令人激动、最令人兴奋的体验之一。这对于那些一直处于封闭、孤立、没有爱之状态中的人来说,尤其是妙不可言、惊喜莫名的。这种突如其来的亲近的奇迹如果又是与性的吸引和结合相联系或是由它所引起的话,就更加容易发生,然而就其本性而言,这类爱是好景不长的。两个人之间愈是熟悉,他们之间的亲密愈是失去其神秘,直至他们的对立、失望和彼此厌倦终于扼杀了残存在心中的那一点最初的兴奋,然而他们开始并不知道这一切。他们并不懂得,所产生的那种强烈的迷恋,那种证明他们相爱之深的彼此“发痴”的状态,实际上可能只是证明了他们先前的孤独程度。

这种态度——认为爱是再容易不过了的态度——历来是对于爱的流行看法,尽管事实处处都证明与之恰恰相反。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活动、一项事业会像爱那样,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和期待开始而又如此有规律地以失败告终。如果其它任何活动也都遇到类似情况的话,人们就会急于知道失败的原因,渴望学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或者干脆放弃这种活动。然而爱是不可能放弃的,因此似乎只有一种方式可以令人满意地克服爱的失败——那就考察这种失败的原因,进而着手研究爱的意义。

首先应当意识到爱是一门艺术,正如生活是一门艺术一样;如果我们想学会如何爱,就必须像我们想学习任何其它艺术——例如音乐、绘画、雕刻、医学或工程技术——一样地着手。

学习一门艺术需要哪些步骤呢?

学习一门艺术的过程可以简便地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精通理论;一是善于实践。倘若我想要学习医术的话,那么,我就必须首先了解关于人体以及各种疾病的事实。但是,具有了所有这些理论知识,决非意味着我已经掌握了医术。只有在经过大量的实践以后,理论知识的结果与实践的结果完全融合为我的直觉(这是精通艺术的内核)时,才能说我已成为任何一门艺术的大师所必不可少的第三要素,这就是精通这门艺术必须是最高的旨趣所在,必须认为世界上没有其它任何东西能比这门艺术更为重要。这一点适用于音乐、适用于医学、适用于木匠活——也同样适用于爱。而且,如果要问为什么人们在爱上遭到明显的失败,却几乎从不试图去学习这门艺术?那么答案或许恰恰就在这一点上:尽管对于爱的渴望根深蒂固,但几乎其它一切东西——成功、威望、金钱、权力——总是被置得比爱更为重要,我们的精力几乎全都被用来学习如何达到这些目标,因此,再没有什么精力来学习爱的艺术了。

是不是只有那些我们认为能赢得金钱和名誉的东西才应被看成是值得学习的,而爱——在现代意义上它“仅仅”有益于灵魂,但却无利可图——则是一种我们没有权利对之费神过多的奢侈品呢?不管是不是这样,下面我们将按照上述那种划分来讨论爱的艺术的实践——但是正如在任何其它领域中一样,关于实践几乎没人什么可说的。

同类推荐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
  • 姥爷

    姥爷

    全书以第一人称。其中对于亲情的描写极具感染力,本书是蒋雯丽的首部自传体随笔作品集,动人心扉。,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作者与自己的姥爷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从出生、成长到成熟,生命在亲情中传承,在温情中延续。文中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情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童年故事
  • 动物诗篇

    动物诗篇

    在江西,谷雨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诗歌生长的季节;是春雨催醒万物的季节,也是诗歌召唤诗人的季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时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同志的倡导下,谷雨诗会应运而生。诗人们相聚在谷雨时节,朗诵诗歌,探讨诗艺,诗歌与春天共生共荣,诗情与时代、与故乡同调同韵。春光如羽,春雨如丝,在江西生机蓬勃的大地上,诗歌如花,粲然开放。
  • 西中黄村志

    西中黄村志

    盛世修志,志载沧桑,自古皆然。值此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之际,西中黄村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村志,破天荒的面世了,可喜可贺!村党政领导班子的有识之举,可歌可颂!众多有志乡士的无私奉献精神,可敬可佩!西中黄村,地处三晋“丁陶”、千年古镇汾城腹地。这里地灵人杰,世代耕读;物阜民丰,人才辈出。素有文化村、文明村、古建村、富庶村等盛名,堪称“金襄陵、银太平”版图上一株靓丽的奇葩。
  • 萧红经典全集

    萧红经典全集

    萧红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她的很多小说,都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精品,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同样,萧红的散文创作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她的散文文字优美,凄切忧婉,在情感浓度和抒写张力上都较深刻强烈,刻画人物注重心理深层的挖掘,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开拓视野、汲取营养、陶冶情操。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血族迷情:我的吸血总裁

    血族迷情:我的吸血总裁

    她是举目无亲的孤儿,参加一场服装设计大赛,意外地招惹了一个有血族妄想症的贵公子、一个国际顶尖男模,然而,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出她的守护者,一个真正的吸血贵族!他是来自英格兰的伯爵,一个冷酷的吸血贵族,只有面对她时,才会露出笑容,他不可自拔地爱上自己抚养长大的少女,为了把她留在身边,他将不惜一切代价!
  •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一书收录了作者从事党务工作的心得体会、理论研究。
  • 80后小夫妻的房事

    80后小夫妻的房事

    80后小夫妻购房记。人生两件大事,毕业两年就买房,一是工作,二是房子,热恋中的季明和乔罂大学刚毕业。他们想拥有一套房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然而职场无情,房价高昂,季明和乔罂同时遭遇了人生两大难题。听说做业务能迅速完成财富积累,季明选择了做保险,但业务没来,情感困惑骚扰却来了;乔罂为买房向老板借钱,钱没借来,却来了桃花……居无定所,心无所依。房子是家?家是房子?现实而辛酸的买房那点事儿
  • 草原斗士

    草原斗士

    战争并非人间才有,动物界也充满了斗争与厮杀。在《草原斗士》中,看狼族斗士如何集群狩猎,看“短跑健将”猎豹如何短距离捕捉猎物,看与狮争锋的斑鬣狗如何对抗狮群……《草原斗士》生动揭示动物界鲜为人知的战斗场景,告诉小读者一个真实的大自然,并以高清晰图片从多个角度展现所选动物的风采,努力为孩子们奉献一道视觉上的美味大餐。
  • 天才萌宝:给娘亲找个相公

    天才萌宝:给娘亲找个相公

    魂穿异世,还带着两个小包子,该死的连孩子的爹是谁都不知道。没男人,她一样活的潇洒,带着一对极品儿女敛进天下钱财,男人永远没有银子来的实在。洛宝儿:“娘亲我今天打劫了一个美男,让他给你当相公怎么样?”娘亲:“……”洛宝儿:“娘亲那个叔叔好有钱,你不是喜欢土豪吗?”娘亲:“废话,谁会嫌钱多,土豪也要有本事,万一被他败光了怎么办?”洛巧儿:“娘亲我可以养着他,只要长得帅就行了。”诙谐幽默,极品爽文非雨群号:488079371,新浪微博:云起-莫非雨,欢迎亲们加入
  • 莎蕾拉的终极男团

    莎蕾拉的终极男团

    一觉醒来就变成血精灵族“女王”殿下的莎蕾拉,被陌生的美男军团牵引着,踏上了复兴血精灵族的复仇征程……他们将乔装潜伏,进入魔法世家、海妖水城、兽使楼域三个奇异世界去惩罚叛变首领!然而一切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莎蕾拉对被告知的使命毫无记忆,而且在旅程中发生的种种神秘事件,让“女王”越来越迷茫,仿佛一切都是被美男军团操纵般,让她每往前走一步就愈加怀疑自己的真实身份……
  •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高年级)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高年级)

    小朋友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喜欢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吗?喜欢那些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吗?喜欢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吗?这里有你喜爱的故事,孩子们,还等什么,来吧,来这里寻找快乐和智慧吧!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
  • 打工之王

    打工之王

    小人物被开启了打工系统,拥有了各种技能,开启了神奇的屌丝逆袭之旅。 搞不定客户?来看我的口若悬河,平白添加百分之四十的说服力,只要没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搞定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什么,敢在爷面前傲娇,看爷的气壮山河!还不过来跪舔! 想拼酒?ok。服务员,上五十二度的二锅头,对了,不要酒杯了,上大碗!嘿嘿,老子有千杯不醉,找我拼酒你丫不是没事找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