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300000008

第8章 佛 教

第 7章 佛 教

公元前6世纪,在神秘、古老的印度境内,诞生了一个称尊世界的人,他的名字叫悉达多,

意为“成就一切的人”。

他创立了佛教。在婆罗门教奉种姓制度为至宝时,他树起了“众生平等”的大旗。他不辞辛

劳、艰险,以度化众生为己任,并留给后世以博大精深之佛法,惟愿人类正道直行,得

脱苦烦。

释迦牟尼是他获得的尊称。

生为王胄 苦修成佛

公元前565年4月8日,在印度东北部一个奴隶制国家——迦毗罗卫国,国王

摩耶的夫人生下一子,取名叫乔答摩·悉达多。这

个小孩即是释迦牟尼。

摩耶夫人分娩后7天便死去了,乔答摩是在他姨母的抚养下成长起来的。他生性仁爱,对一

生命都倍加爱护。他生性聪明、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掌握了丰富的哲学、文学、艺术知识,

并且还学得了一身武艺。

有一天,悉达多出游,看到了一个老者和一个病人,他想帮助他们,可是他无法给老人恢复

青春,让病人重新健康,这令他深深苦恼。第二次出游他又遇到了送葬的悲惨场面,给他很

大的刺激,他深感人生无常,从而抑郁寡欢。思虑再三,他决定去深山访名师出家修行。在

29岁那年,即公元前536年,他放弃王储地位,离家远游。

当时,印度除了婆罗门教外,还有

耆那教具有相当影响,二者都主张苦行修身。悉达多当时尚不知如何才能使自己大彻大悟,

达无上正觉,也就只能按婆罗门教的要求苦行修炼,他抛弃一切安乐,严厉地折磨自己,

甚至绝食到瘦弱不堪的地步。这样过了6年,他终于明白这种方法不能解决他内心的困惑。

因为这种苦修方式只能克制生理上的欲望,却不能给人以心灵上的启示。悉达多决定放弃这

种生活。

悉达多离家期间,其父净饭王曾派侍者去追回他。他们找到了太子,同他

起苦修。后来,他们便成了佛的第一

批弟子。

后来,悉达多来到一棵菩提树下,敷吉祥草东向盘坐,闭目修行。他对万物生灭的原理反

复思索,盘坐49天,终于豁然而悟,心灵上不再存有一丝无明,他发现了真理,成就了无上

正觉,彻知了宇宙万物中的一切。

传经布道 普渡众生

“世界上一切众生,没有一个心地不同佛一样是光明的,只不过是被种种烦恼所缠绕、所

迷惑,而不能透露出来罢了。”

佛陀要把这个真理告诉一切众生,让他们的心地都像佛一样光明。

佛陀开始外出布道,途径旧地尼禅河畔,在此度化了苦行仙人优娄频罗?迦叶、那提?迦叶

、伽

耶?迦叶三兄弟及其500弟子。接着,他又赴王舍城之竹林,将一外道名师桑迦雅的高足舍

利和目犍连收为弟子。当时的六师外道教势力很大,人数很多,但

自佛陀布道以来,六师外道弟子大批皈依佛教,使佛教很快兴盛起来,佛陀在摩揭陀国威名

大振。

佛教反对极端苦行,同时也反对纵欲享乐。所以,

他初转法轮,开宗明义便讲:“出家人有两种谛,一者心著欲境而不能离,是不能解脱之因

二者不正思惟自苦其身而求出离,永无解脱;离此二道乃为中道,精修勤习能至涅槃

。”

当时,印度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各方面正发生巨大变化:一大批繁荣的

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相继形成;旧的等级制度开始瓦解,下层群众不断掀起反

种姓迫害的暴动;反婆罗门思潮已汇成潮流。而佛教提出的和平戒杀、转轮王治世等主张,

快适应了当时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特别是在教理方面的不分种姓,提倡众生一律平等,

很容易为除婆罗门以外各阶层人士所接受和信仰。

但是,佛教的“一切众生悉皆平等”和反对创世神说,与严格主张种姓制度和梵天创造宇宙

的婆罗门发生了严重的对立。而六师外道虽然也反对婆罗门,但同佛教的“中道说”也发生

了冲突。但是,佛陀的威望还是与日俱增。

拘萨罗国舍卫城的富商须达多在听佛陀讲道之后,非常高兴,并为佛陀修造了祗园精舍,迎

请佛陀到拘萨罗国讲道说法,化度全国的人民。在这里,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与诸外道首领

进行辩论获得胜利,大大提高了佛陀在拘萨罗国的声望。舍卫城中不少外道首领,放弃了自

己的信仰,皈依到佛陀座下。国王波斯匿王也曾多次造访精舍,听佛说法,这样一来,连同

王后、妃嫔、王子、大臣、长者及民众都纷纷前来皈依。

佛陀返归故里,给族人说法,赢得族人信

仰。佛陀的许多兄弟也要求佛陀给做了剃度。允许小孩出家。后来佛教接受了女性信徒。

佛陀一生传道说法45年,足迹主要遍及中印恒河流域各地。他宣扬四姓平等,终于打破了不

合理的种姓制度。在佛门弟子中,上至国王、后妃、豪臣、富商,下至乞丐、奴隶、妓女,

不分种姓,一律平等。僧团组织中的比丘、比丘尼和优波塞、优波夷,合称“佛门”四众;

另有沙弥、沙弥尼及叉式摩那,通称“七众”弟子。这样,佛弟子人数就相当可观,遍及16

国。这是其他宗教所不能比的。佛陀“众生平等”的主张,使他创立的佛教能够在民众中广

为传播,甚至越过本土,在世界各地找到滋生的肥沃土壤。

在80岁的时候,佛陀与弟子阿难一同外出布道,涅槃

这一年为公元前485年。

佛教流传 光照后世

佛陀所传佛法都是口头说法,未曾留下文字著述。为维护佛法正统、使其长存,就必须把佛

陀讲经布道时说的话复述结集。

大弟子大迦叶在摩揭陀国王阿世的支持下,召集各国比丘500人,集结在王舍城附近的

七叶岩毕波罗窟。

大家分别背诵所闻,然后汇聚一起,由权威弟子负责,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形成了关于教理

内容的《阿含经》和关于戒律的《八十诵律》,后者已失传于世。

“阿含”有“集结教说的经典”之义,主要论述了四圣谛、八正道、五蕴、十二因缘、因果

报应、生死轮回等。这便是佛陀用以度化众生的佛光。

四圣谛包括苦、集、灭、道四谛。它表述了佛教对一切有情生死痛苦与解脱安乐的途径和看

法。

苦谛:是就整个人生而言,会遇到不尽的苦恼。人生即为苦,苦海无边。人生有八苦。生苦

、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

集谛:即无明,乃痴、嗔、贪的聚集。痴是不明事理,迷惘愚昧;嗔是激恚愤恨,忌妒不平

;贪是对名利财色等一切的贪欲。

“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这便是四谛的宗旨。

要想达到涅槃

解脱,就必须选择“八正道”。就是要有正确的认识、思维、语言、行为、生

活、努力、信念、禅思。这八正道以道谛为中心展开,既反对享乐,也反对苦行,而行“中

道”,所以叫“正道”。正道而行,自然无虞。

佛陀讲完四谛八正道之后,又为他们讲了十二因缘。

“因缘论”被认为是佛教教义的精髓,是佛陀观察宇宙,断悟人生的独特方法,也可以说成

是佛教的世界观,又叫“缘起法”。

所谓“缘起”,就是把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看做是一种相依、相缘、相资的关系,即相

互依存、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或过程。

宇宙

万象之存在乃主观认识与客观认识对象彼此相依、相辅的结果,离开主客观的相因,便无世

界。

而十二因缘便把上述的缘起法分成12个彼此成为条件、成为因果联系的环节。这十二因缘分

为过

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它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

、生、老死。其中无明和行为过去因;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果;爱、取、有是现

在因;生、老死是未来果。

释迦牟尼为拯救众生,而创立佛教,并穷其一生,宣传佛教,对于社会的安定,确

实起到了

不可低估的作用。佛学作为一种哲学,成为世界思想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佛

教的传播,对亚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诸方面的生活影响重大,促进了各国文化的

交流。

同类推荐
  •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成王败寇,命也运也。但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了,看准时机,你就能成就霸业。正所谓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是王道,把命运交给别人只能任人宰割。
  •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

    2005年初,以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为主成立了“川江号子项目组”,并于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分组数批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就“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工作。三年中历时180天,走访了18个市、县、镇,行程数千公里,直接采访号子传承人数十人,拍摄、录制及复制当地政府各类号子相关资料若干,拍摄照片数百张,并组织相关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论证会、学术交流会,对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
  •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楚汉相争,为何最终刘邦坐拥天下?指挥千军万马尚游刃有余的韩信,竟死在一个女人之手!两朝栋梁的周亚夫,为何落了个”不反地上,亦反地下”的罪名?书生难开国,草莽却成英雄,这又是什么道理?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时代,两汉历史蕴藏了无尽的智慧,其中有关谋略、有关人性、有关处世……
  •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
  •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这是一本亲历者书写的、深刻揭露抗日战争前后一段时期内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著作。作者万斯白是意大利人,后加入中国籍。曾在张作霖的特务机构工作,并亲历了张作霖被日本暗杀事件。后因家人被日本劫持,不得已加入日军特务机关并为其效力。因仇视日本军国主义、同情中国的抗日力量而被日本人痛恨,后逃往上海,并发表了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日本特务机关工作期间的种种经历及见闻,揭露了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大量秘密,如日本间谍在中国的组织及活动、张作霖如何被杀细节、日本人在中国如何压榨民脂民膏等。
热门推荐
  • 江山男人的狂想曲

    江山男人的狂想曲

    “给我一群美男,我能搅乱整座江山!”穿越异世,总不能平平凡凡地当一个王妃或者嫁个有钱人,女人就是要有搅动天下风起云涌的本事,且看她女扮男装狩猎异世美男……
  • 反穿之甜婚日常

    反穿之甜婚日常

    圣殿之上突然消失,巧合还是阴谋?落入异世,斗前朝,既来之则安之,闹的鸡飞狗跳墙,逍遥快活。他,她,盛氏的掌权人,神秘且低调,戏后宫,从来没有想过会爱上一个人!繁华之后,无赖加难缠,该如何抉择!
  • 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

    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

    本书旨在整合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体系,并提供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工具,职务的升降与调整,帮助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机制。这是一本人力资源经理必备的工具书,是企业高管们必备的参考书。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凡此种种的管理工作每天都在发生,对应的决策水平与工作质量决定着企业运营的质量,薪酬与奖金的分配与发放,甚至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全书共分上下两编,其目的是旨在整合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体系,员工的招聘与选择,深入细致地剖析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体系,并分析当前企业关注的趋势和热点问题
  • 银灯笼

    银灯笼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曾国藩的启示

    曾国藩的启示

    评古论今,《曾国藩的启示》延续曾教授独特的曾氏风格,小中见大,通俗易懂,幽默睿智,微小细节中明大道理,平实讲述中显大智慧,深合古人“文章之道”,读者定能从曾国藩通过奋斗而逆转的一生与曾教授的独到解读中获得从未有过的启示与激励
  • 三代才女绝恋

    三代才女绝恋

    一场答联求亲,让他们喜结良缘;宫廷祸乱,让他们分离两地、重聚无期;乱世当道,让她三嫁他夫,抛弃亲生骨肉……看三个女人如何演绎他们的爱恨离别。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赢在细节

    赢在细节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细节决定成败,工作无小事。只要你拥有了注重细节、严谨负责、防微杜渐的职业品格,再加上用百分之百的热情追求每一件工作的尽善尽美,你就能成为金牌员工。
  • 佛悟人生

    佛悟人生

    一个心如明镜的人。能将万物看得清清楚楚:而一旦用心去思量如何实现愿望,如何攀缘,那这面明镜就会蒙上尘土,就会看不见万物的形象。因此,禅的目的就是擦掉我们心灵上的灰尘。扭转我们这些现代人生活意志委靡的趋势,改善我们的生活。正如一位禅师所说:“禅是对生命完整意蕴的领悟”。
  • 从女孩到女人

    从女孩到女人

    调酒师是一个特别的人,他叫dark,是个南方人,有着清秀的面庞和不羁的笑容,笑容里满是无所谓,让女人不敢依靠。樱子却无畏,她本就是不再爱的女人。她是一个不停行走的女人,从女孩到女人,她一直在路上,就为了等一个男人义无反顾的对她说:“我要带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