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300000024

第24章 科举制 (2)

第 21章 科举制 (2)

御试时,虽同考策问,但一、二等人写500字就可以了,而三、四等人却要写1000字。

考试内容的难易也不一样,蒙古人、色目人的题目比较容易,汉人、南人的题目则较难。前

两等人如果愿意参加后两等人的考试,考中后可以比汉人、南人高一等授官。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明朝时已开始走下坡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激化

明朝统治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一方面想尽办法笼络人才,另一方面实行文化钳制,思想

禁锢。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其创立基业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他很重视人才

,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明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就开了科举,这时的科举考试在内容上日趋腐朽

,朱熹集注的四书五经被规定为学校的教材和考试内容。作文的形式也趋死板,严格要求以

八股文的形式,扼杀了创新。这就严重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以致使像《本草纲目》这样

的世界医学名著当时也不被承认。同时,这一时期的科举取仕程序也变得更为严密、繁琐。

科举制度的优越性逐渐丧失了,因而日趋没落。

明朝的正式考试分四级:县试和府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县试与府试由知县、知府亲自主考。

乡试是各省面向生员举行的科举考试,在各省省会进行。

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举行,相当于唐宋时的省试。

明代国家科举的最高一级考试

便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一般在会试的三月初举行。被录取者称为进士。

科举规定:凡被罢免的官吏及娼优之流不能参加考试;落选者不得喧哗取闹、纠缠

考官;考官不得徇私情。违反规定者一经查出,就予以除名。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一阶段,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

趋没落,在这一时期,在历史舞台上上演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寿

终正寝了。

清朝的科举制度基本上是沿袭明朝。考试程序、录取原则、授官方式及考试时间大体上一样

。只

是在长期的推行过程中,细则更多,内容和格式更加僵化、死板,到晚清时已成为众矢之的

。

清朝科举考试仍以进士科为主,也有制科和武举科,又新增了翻译科。翻译科是应当时的需

要而设的,满汉、蒙汉、满蒙文字不通,不便于清朝的统治。它包括满洲翻译和蒙古翻译

。翻译科只限八旗人报考,也进行分级考试,但没有殿试。满洲翻译考试只把300字的汉字

四书翻译成满文即可,蒙古翻译考试是将满文四书300字翻译成蒙古文,都不考汉文。翻译

考试报名的人不多,有的人数太少,不得不停止考试。当然录取的人也不会多。

清朝科举考试过程更复杂,分为县试和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和朝考五级。

县试多在二月举行,由知县主持。县试取中的考生送到府里参加府试。府试多在四月份举行

。府试被录取者送往省学政,再参加院试。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院试被录取者称生员(即

秀才),进入县学或府学读书,学习一段时间后,经考试,成绩前三等者可以参加乡试。

乡试一般八月份在省城举行,每3年一次。主考官由皇帝选派。会试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

持,春天开考。考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考试方式、内容与乡试差不多,只不过有几道

由皇帝亲出。会试四月中旬发榜,此时正值杏花怒放,所以称之为“杏榜”。中榜者称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和朝考。殿试一般在三月份举行,殿试的前一天晚上,贡士入宫,住在偏殿或

大臣们

上朝时休息的朝房内。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日落前交卷,考完几天后发榜,由皇帝确定

名次。殿试以后,还要进

行一次朝考,目的是确定等级,酌情授官。殿试取中的状元、榜眼、探花不再参加考试。

清朝的科举制有一个特点是采用官话。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方言多,如果官员们没有统一的

官话,对工作十分不利。因此,清帝下令科举考试要考官话,即北京话。在不少地方设立了

正音院,教授官话。这项措施对促进中国语言的规范化,加强全国各地的文化交流,起了积

极作用。

明、清两代都采用八股文体的考试作文形式,八股文,又称“八比文”或“时文”等,因其

题目出自四书五经,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四书文”。它有固定的格式和一系列严格规定。

八股文是封建统治者实行奴才统治的工具,它扼杀了人的智慧,钳制了人的思想,禁锢了人

的头脑,使无数生龙活虎的青年人把黄金般的岁月浪费在故纸堆中,成为他们的顺民、奴婢

。以此选出的官僚,武不能安邦,文不能治国,只能成为人民的吸血虫。所以,八股文受到

不少志士文人的抨击、诅咒。

科举制度走到清朝已病入膏育,无药可救了。它已由进步的选拔人才制度退化到了腐朽、僵

化的境地,失去了本身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在全国上下要求废除科举的呼声中

,慈禧太后不得不于1905年7月宣布废止科举制。至此,在中国历史上推行了1300多年的科

举制寿终正寝、撒手人寰了。

泽及东土 华被西方

科举制度从元朝开始传向邻邦和西方。元朝政府曾任用少数外国人做官,这些人后来返回祖

国后,就把熟悉的中国文明向本国政府介绍。科举制度由此传入西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在元朝做了17年官,十分了解中国的官场和官吏选拔、任用制度。他回国后把在中

国官场的见闻整理成书,扩大了中国文明的影响。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国际影响进一步增强,明洪武四年,甚至有6名高丽人到明来应

试。

科举制继续西传,也引起西方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介绍中国科举制度的书籍不断增多,

《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中国札记》等著作广泛宣传了中国的考试取仕制度。英国有不少

人竟呼吁本国政府仿照执行。1855~1870年,是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国的科举

考试给成长中的英国文官制度注入了新鲜血液,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机会均等的原则逐渐

成为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美国的文官制度也参照了中国的科举制。所以西方人把中国看成

西方文官制度的故乡是有历史根据的。

对待科举制要辩证地、客观地看待,不要因为它有很多弊病,最后灭亡了,就把它说得一无

是处。科举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制度,自它诞生之日起,其公平竞争的主旨就是先进的人事

制度的象征,这一主旨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驰名中外的中国科举制度,源于隋,兴于唐,昌于宋,衰于明,灭于清,风风雨雨,曲曲折

折达1300年之久。这期间,它曾利国、利民、利朝廷,也曾误国、误民,最后挽救不了朝廷

。

科举制度诞生在门阀等级制度盛行的时代,在当时是先进制度的代表。它一反门荫取仕的传

统做法,采取公平竞争的方式,大会天下知识分子,择优而用,是顺乎民心、合于民意的。

是世界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奇迹,对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任何事物

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科举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清朝已声名狼藉,成为众矢之

的了,最后在国人的斥骂声中走入了人类历史为它掘就的墓坑。

同类推荐
  • 草木春秋演义

    草木春秋演义

    虽半属游戏,或补或泻或润或燥,以治人之病,然其中金石草木水土禽兽鱼虫之类。其功果非细焉。靡不森列,黄帝之尝百草也,以代天地器物之名,疗人之疴,不亦当乎!,性之寒热温凉。予因感之而集众药之名,演成一义,盖辨其味之辛甘淡苦,以传于世
  • 三国云起

    三国云起

    三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梦想!纵观三国英雄云起云落,回首再看三国风云不免有些感慨!人生如梦,且看一个梦想着回到三国的年青人真的回到三国时代的金戈铁马!
  • 历史真的很有料

    历史真的很有料

    是智趣历史首席讲师雾满拦江集数十年历史写作的精华之作,沿袭作者一贯的通俗易懂,幽默、智趣的风格,在历史的边角料和碎片中,剥丝抽茧,阐释权力、人性、情爱、处世、歧见、风雅、轶闻……历史在细节处,人性在细节处,988条有料而又多味儿的历史,据说每一条都能稍微改变一下你的世界观。
  • 南宋浮生记

    南宋浮生记

    本文以古代历史为背景的穿越类作品,主角谷永宁是21世纪的现代人,在江边的一家修理厂里和一群人发生争执时,被人推到了江里,意外穿越到了宋朝。利用21世界的技术,他生产出了皇上需要的浸水不会模糊的纸,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技术。走上军队生活,利用火药技术,发明了各式火器,缴叛贼、杀敌寇,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名垂青史。
  • 大唐帝国的黄昏

    大唐帝国的黄昏

    在安史之乱后,一批唐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这里面有皇帝,有文臣,有宦官,有军阀。皇帝有复兴帝国之志,文臣有重振王朝之心,宦官有甘心为奴之情,军阀有爱国忠君之意。可惜的是,皇帝的志向没有实现,文臣的诚心没有兑现,宦官的情感没有释放,军阀的意愿没有实践。所以,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走向了反面。
热门推荐
  • 炽炎战神

    炽炎战神

    在这个世界,斗士以甲兽为剑、以甲兽为盾、以甲兽为突破战斗极限之羽翼!一个戴着沉默面具,被扔在角斗士之场,被迫面对一次次生死搏杀的男人,如何凭着永不放弃之意志,在修炼路上一路狂飙突进,将阻拦他获得自由、荣耀以及昔日之权利的对手,一一斩于刀下的爽快故事。
  • 残王霸道,侧妃超大牌!

    残王霸道,侧妃超大牌!

    她是和亲的公主,却被皇帝转送给残疾王爷,成为天下间最大的笑话。她是现代无父无母的孤儿,为了生存,学就了一身的刁蛮泼辣。当她成为她,柔弱公主变身野蛮狂妃,横空出世,强势崛起。敢当面骂她?撩起袖子打得你满地找牙!敢背后暗算?趁你洗澡之时拆了你家房子,叫你以后再没脸见人。敢雇凶杀她?实在对不起,不怕流氓会武功,就怕流氓懂技术,现代的防暴技术用到古代,杀手只有求爷爷告奶奶的份。王府上下,很快就被她收得服服帖帖。该杀的杀,该打出王府的打出王府。中间顺便把王爷夫君也给修理了,治好了王爷的残疾。*皇后来找她的麻烦,想置她于死地。她联合贵妃,扳倒皇后。东窗事发,皇帝要砍她脑袋,王爷相公揭竿而起,为她谋权篡位,册封她为皇后,六宫独宠。被牵扯通敌叛国,一道圣旨,贬入冷宫——“皇上,不好了,皇后娘娘把姚贵妃的脸划花了!”有太监匆匆来报。批阅奏章的某男头也没抬一下:“冷宫无聊,由她消遣去吧。”“皇上,不好了,皇后娘娘在冷宫遇刺。”“退朝!”某人丢下一朝大臣,疾步赶往后宫。从此人人都道:冷宫里住着个最受宠的皇后。
  •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作为基层管理的一线管理者,除了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外,还需要有领导的胆识、肚量,指挥的艺术和上司相处的技巧,善待自己的下属,协调好人际关系,把员工拧成一股绳。本书针对基层管理的重要地位和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特点,详细介绍了基层管理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方法。
  • 为爱走上骗途

    为爱走上骗途

    这年头,骗子不好当啊!不能光看见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要知道,做个“德才兼备”的骗子压力很大的,不过为了能得到心爱的女人,一切都值了。
  • 偷个天才宝宝惹来爹
  • 竹马恋青梅

    竹马恋青梅

    【青梅竹马,双高干,青春无敌,简约家庭风,抽风爆笑型,偶有抒情实属摔坏脑子,全文属于重口味的小清新】【因火结缘】陆溜溜这辈子后悔事就是小时候喜欢玩火柴,却一个不小心给邻家腹黑大哥哥的屁股上留下不可磨没的印记,从此惹上一个大恶魔。从此她就被某只无限制欺压。【爱情来了】“……你虽然欠欺负,但我有没有告诉你,只有我能欺负你呢?”青春气息是有的,流氓气息也是要有的,不然怎么追得到媳妇?所以,只有某只知道,平时谦谦君子、温文如玉的任朗其实就是一只披着死猪皮的操神。【有了误会】媳妇跑了,任朗冷哼,你跑得掉吗?被人欺负了?任朗冷哼要交男朋友么?任朗依旧冷哼但是溜溜发现,凡是欺负过她的人都没有在她眼前出现过。凡是对她示过好的男子第二天见着她便如避瘟疫,附带缺胳膊断腿。【无赖追妻】当某只极度频繁又恰到好处的出现各种骚扰时,妹子火了。“任朗,你特么的有意思么,有意思么,从小欺负我不算,但在还要设计我的人生,你特么的有什么权利。”“媳妇……”“你特么的给我滚,谁是你媳妇,滚,以后不要出现在我面前。”“你胚胎还没有发育就是我媳妇了,媳妇,我都这么老了没人要了,你可要负责!”谁特么的以前嫌她怂,打死也不要她的。谁特么的以前嫌她肥,老是戳她硬伤的。负责?去你祖宗的。【打渣夺权】涉及到家族权势,因为某人的撑腰某只打的实在是欢快,傲娇的让人实在受不了。“陆溜溜,你特么的别太过分。”对方火大吐槽。任朗冷艳眉眼:“我宠的,你有意见?”【幸福生活】腹黑老狼成功扑倒媳妇很多年后,溜溜窝在任朗怀里在阳台晒日光。傻蛋食指不安分的这按按,那摸摸,捏着嗓子轻柔柔问:“老公,当年你为什么喜欢上我的?”“忘了。”狼就从不做亏本买卖某妹子不死心,手指已经滑进衬衫:“老公,说嘛。”最终结果的某只被下锅煮熟,吃干抹尽也未得到答案。老狼看着怀里欺负着长大的媳妇,笑得风华妖孽而满足,语间宠溺:“你那么傻,我怎么舍得离开你让人给欺负去了。”简介无能,欲知详情请细读文章,写文凭良心,严禁模仿抄袭!文文分年幼无知篇,情窦初开篇,赖脸追妻篇,情比金坚篇。男主是要腹黑的,女主是要慢慢成长的,双方家长是要傲娇的,男配女配也是要来串门的。
  • 中国人的95种性格及其命运

    中国人的95种性格及其命运

    本书从性格理论出发,从众多的性格类型中,列举了如中庸、狭隘、懦弱、懒惰、残暴、认真、自满、自负、大度、勤奋、诚信、正直、豪放、多疑、孤僻、乐观、自卑、进取、顽强、创新、敏感、逃避、自恋、自闭等性格特征来进行分析、阐述,使人们认识到:不仅要利用正面的性格,也要警惕负面的性格。
  • 你不理财 财就贬你

    你不理财 财就贬你

    本书从观念、策略、技巧、经验、不同理财方式等多个方面向您揭示了理财与投资的奥妙,书中不仅包含了名人理财投资事例,普通人的理财投资体会,更有专家提供的各种理财投资建议和妙招。对于有志于理财的新手来说,可以通过此书培养自己的理财观念,从书中学到有助于理财的消费观念和技巧;对于那些想要了解一些储蓄、股票、基金、保险、房产等理财方式的人们,《你不理财财就贬你》也提供了有关这些理财方式的介绍、技巧、策略、注意事项等常识。
  •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本书集中了做人与做生意共融相通的思想内核,从诚信、仁爱、人脉、人情、合作、创新、眼光等方面阐述了做人与做生意的内在关系。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