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8600000003

第3章 青少时期(3)

事实上,在笛卡尔和毕克曼两人的交往中,最初笛卡尔的确从毕克曼那里了解到许多学术信息,笛卡尔也一度感激和欣赏毕克曼的学识。但在以后的交往中,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笛卡尔就不再能从毕克曼那里得到什么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了,聪明好学的笛卡尔是靠自己的努力写出《论代数》一书的,这一点,不但笛卡尔心里清楚,恐怕毕克曼心里也不糊涂。所以,两人中间出现这种不愉快,并不是笛卡尔的忘恩负义,的确是毕克曼做得有些过分了。

在尼德兰,还有一件事让笛卡尔不顺心。荷兰国内当时虽然无战事,但荷兰内部却陷入统一派和地方派、戈马尔派和阿尔明尼派的政教纷争当中。在教会内部,以莱顿大学教授雅克比·阿米尼为首的一方与弗兰兹·戈马尔为首的一方围绕绝对宿命论和上帝选择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戈马尔坚持加尔文主义,阿米尼则坚持人的自由意志原则,双方争论的结果导致新教的最终分裂。思想上的分歧很快波及政治层面,各政党很快与自己信念相一致的宗教派别相联系,拿骚的摩里斯—奥兰治亲王领导的君主派站在加尔文宗派一边,也参加了这场思想大会战。这或许也是作为知识分子的笛卡尔为“主子”效力的好时机,可笛卡尔不但没有这么去做,而且也没有按上司的意图参加这场论战,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使自己与这场争论保持距离。他很满意自己在布拉达时的状况,在科学研究中和与学者的交谈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他醉心于自己的写作,并没有给自己的“主人”提供辩论方面的“优质服务”,这多少也引起摩里斯的不快。不过,作为学者的摩里斯清楚笛卡尔的价值,当笛卡尔在数学上的成果在学术界引起赞誉时,摩里斯就把自己说成是笛卡尔的“经济人”,笛卡尔对此也很不满意,在此后的多次通信中都声称自己“不会与那些夸耀自己作品的人有更近的生意往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笛卡尔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和自尊。

在30年战争爆发时,笛卡尔正在摩里斯的军队里服役,1619年4月,他离开了摩的军队,先后到丹麦、波兰、德国旅游。7月20日—9月9日,他在法兰克福参加了德国皇帝费迪南德二世的加冕典礼,然后到波兰的莫拉维,最后又回到德国。这年7月,他加入了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一世所领导的天主教联盟的军队,并参加了进攻波汉姆王军的战斗。11月,冬季来临,部队驻扎在德国边境的一个叫诺伊堡的村镇里,附近就是乌尔姆。由于没有战事,也就没有杂七杂八的事干扰,笛卡尔后来回忆到:“在那里,因为我找不见任何人消遣,同时,幸好没有任何挂念和欲念打扰我,我整天关在一间暖房里,在那儿我有足够的闲暇和我自己的思想打交道。”笛卡尔回忆中所说的暖房就在乌尔姆。

1614年11月10日,笛卡尔在参加完德皇加冕礼后经过长期旅途回到乌尔姆,由于旅途的劳累和理性的“狂热”,他就在这里的客店要了一个安静的房间,然后钻进“火炉”(北欧当地农民家里一种常用的设备,炉堂是空的),在里面沉思了一整天。像得到什么神灵的启示一样,他突然之间意识到,应该建立一种“普遍的数学”,也就是说,应该把数学方法推广到其他学科。晚上,他做了三个梦:

第一个梦,是个非常恐怖的梦。他梦见自己正走在大街上,他感到自己的身子总往右倾,这让他感觉到很别扭。他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走路姿势,忽然一阵暴风雨袭来,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一阵飓风把他吹得向左边旋转了三四圈,许多幽灵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吓得慌忙逃进教堂躲了起来。他被恶梦吓醒后,感到非常痛苦,他以为这是恶魔在勾引他,使他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两小时过去了,他还是久久难以入睡,于是他就向上帝祈祷,祈求上帝支持他,并饶恕他的罪恶和缺点。祈祷使他减轻了痛苦,他又入睡并做了第二个梦。

第二个梦,笛卡尔听到震耳欲聋的雷声,他被这雷声惊吓而醒。醒来后,他觉得满屋子都是火星(笛卡尔经常半夜醒来,感觉到眼前星光闪烁,甚至连周围的东西也看得见)。笛卡尔心有余悸,但他很快又用哲学作出了符合自己的理解,他认为那雷声是“真理降临到他身上,来占有他的一种信号”。他通过哲学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心里渐渐平静下来。

很快,他又在做第三个梦。他梦见房里的桌子上放着两本书,一本是辞典,另一本是他非常喜欢且多次读过的诗集。有意思的是,笛卡尔在梦中就试图解析这两件东西,他认为,辞典象征着各门学科的结合,而诗集则象征着哲学和智慧的统一。他先打开诗集,是用拉丁文写的,其中一首诗的开头是:“在生活中我要走什么路?”旁边还有一位陌生人让他注意一首以“Est etnon”开头的诗。笛卡尔回答说他也知道这首诗,他在梦中又一次解析这两首诗的开头句,第一首分明是一位有智慧的人的忠告或“道德神学”;第二首应该是毕泰戈拉的“是与否”,它表明人类知识和世俗科学中的真理和谬误。可当他伸手去拿桌上的诗集找给陌生人看时,诗集和辞典突然消逝了。他焦急地寻找着,等再发现它们时,辞典已经残缺不全了,他仍没有找到想要找的那首诗。于是他就告诉陌生人,他知道同一诗人写的另一首更为完美的诗,开头是:“我将走什么路……”可当陌生人让他拿过来看时,他还是找不着。他焦急地找啊找,在寻找的过程中,却意外地发现了一群小雕像。他情不自禁地说这东西造得多好啊!但没有一个是他认识的。刹那间,陌生人和书都消逝不见了。

从梦中醒来,笛卡尔意识到,这三个梦非同寻常,似乎是对他生活的总结和展望。其中前两个梦是对他过去生活的谴责,因为和所有的人一样,他过去的生活也有错误和过失;而后一个梦,则是对于未来生活的预示,是神赋予他的一种使命,他将努力完成这一伟大的事业。

1619—1621年,笛卡尔曾将此梦记述在《奥林匹克》的手稿中,手稿后来由笛卡尔的好友克莱色列尔保存。1675—1676年,莱布尼兹在访问巴黎时曾抄录了其中的一些段落,至今仍保留在汉诺威皇家图书馆。

20世纪初,研究笛卡尔问题的学者马克西姆·勒瓦曾就笛卡尔的梦向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讨教,弗洛伊德致信马克西姆认为笛卡尔做的是“在上的梦”,也基本上同意笛卡尔对自己梦的解析,至于梦中出现的那些奇怪的、荒谬的现象,因为不能询问做梦者本人,也就不便发表什么评论。

一些心理学家对笛卡尔的梦大加发挥,认为笛卡尔在梦中对自己走路方式的警觉和纠正,预示着笛卡尔未来在生活方式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小心谨慎。他总是如履薄冰地走着,并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与世俗世界之间的距离,使其能够与现实世界相协调,尽管他的内心正涌动着思想革命的浪潮。他们认为飓风和暴雨象征着外在世界对笛卡尔的威胁和迫害,飓风对笛卡尔未来的涡旋理论有一定的启示;教堂作为笛卡尔的避难所,说明笛卡尔与宗教之间难以割舍的关系。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张居正十讲

    张居正十讲

    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权热爱者,他们迷恋政权,甚至可以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张居正便是这样的人。他深知,要实现报国安民的宏愿,手中没有权力是不行的,甚至有权力而没有重权也是不行的!张居正上台的时候,他面临着怎样的政治局面?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面临着哪些亟须医治的弊病?张居正一直以来使希望整治弊政,实现富国强兵的宏愿。现在他有了这个条件,又会怎样利用?他能够灰飞烟灭一个改革弊政的能臣吗? 只要说起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家心里都会产生对他们是否清廉的怀疑,正如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则意味着绝对的腐败。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
  • 秦汉三国皇帝传

    秦汉三国皇帝传

    本书主要撰写了秦朝从秦始皇(公元前247年)嗣秦王位起至三国吴灭亡(公元280年)止,共500多年的历史故事。以单列皇帝(正统)写其全传的形式,全方位介绍了自秦始皇至三国的37位皇帝的生平事迹,采取了相对按时间顺序又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写法,《秦汉三国皇帝传》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情等方面的故事。以正史为依据,既全面具体又通俗易懂,是一本详细叙史的好书。
热门推荐
  • 校草

    校草

    作品简介:一个老套的灰姑娘与王子现代版。头脑顶级的男人婆尹萱草为好友陷害,误考入贵族学院圣德。不起眼的她突然身价倍增不过也因为如此,她倒霉地成了女生公敌……
  • 对面的女螂看过来

    对面的女螂看过来

    满怀敬意为苍蝇、蚊子、屎壳郎立传,三桩离奇谋杀案引出三段可悲可叹的昆虫往事…… 一个螂如果逍遥,上帝就会派另一个螂来让你烦恼;一个螂如果寂寞,上帝就会派另一个螂来让你孤独。
  • 鬼手天医:火爆小妖妃

    鬼手天医:火爆小妖妃

    东方磬璇,她是六界之上,唯一的黑暗破坏神,掌控世间一切丑恶,却成为亲哥哥光明神创世之路上的垫脚石,被众神诛灭。仇恨,让她破灭重生,却必将历经三世劫难,方可重塑神之光环。再度为人,她似流沙沉浮,冷静干练,又似焚天烈火,炙热豪迈,鬼魅般难以捉摸。天生煞骨、毫无战力、众亲叛离,那又如何?凭借一双能识破七情六欲的离魂眼,她便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里混的风声水起,随欲纵狂!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王追妻:神偷废柴妃

    傻王追妻:神偷废柴妃

    顶级神偷穿越成为代嫁他国的礼物,而且还是送给一个傻子。胆小?废物?笑话,本小姐可是顶级神偷外加修玄天才,左牵契约神兽,右带随身空间,敛财练术,霸道非常,欺她之人生不如死,生活欢乐好不快活。可是……面前这个张着大眼睛躺在床上的男人是肿么回事?傻王“娘子,我冷。”N年后……某女看着自己鼓起的肚子悲催怒吼:混蛋!这是一只神偷母老虎被一只绵羊反扑的故事……
  • 真正元凶

    真正元凶

    这到底是一起什么性质的案件?是盗窃凶杀还是有意识的谋杀?其作案动机是什么?难道真是一起简单的谋财害命案?随着内幕被层层剥开,结果引发了一系列惊人的事件,这是一起蓄谋已久具有双重性质的案件,其背景复杂,势力强大,他们有着一定反侦察伎俩,凶残而狡猾,而是背后有着重大阴谋,一些人物相应浮出水面,并抓捕了案犯嫌疑人,查出犯罪事实,似乎可以结案,但是专案组总是觉得其背后还有一双眼睛在死死盯住他们,只是行为更加狡猾隐蔽。为了使整个案件的圆满结束,抓住幕后的真正元凶,专案组采取了欲擒故纵等手段,迫使元凶终于跳出来。作者全部作品:桀贪骜诈:http://m.pgsk.com/a/298668/贪婪末日:http://m.pgsk.com/a/64685/红旗在县城飘扬:http://m.pgsk.com/a/76251/爱的升华:http://m.pgsk.com/a/316001/QQ交流群:120852651欢迎加入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重生之大辽王妃

    重生之大辽王妃

    再见,他是辽国北院大王世子,她却成了大宋天波府杨业夫妇的掌上明珠,她是宋辽边境一位寡妇的女儿,那一年,他十六岁,她十岁。第三次相遇,他是一个普通的富家男孩,他是名扬天下,令人闻风丧胆的辽国‘战神’,她却是天下百姓交口称赞的‘雪莲郡主’。那一年,那一年,她十六岁,他二十二岁。她四岁。他与她,究竟是缘是还是孽?她与他,初见,究竟谁是谁的劫?谁又是谁的幸?金沙滩一曲爱情绝唱,‘世间一死宁何惧,君为家山我为君前世今生,他十岁,十世情劫,纠缠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