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8500000001

第1章 孔丘早年(1)

一、圣人出世

两千多年以前,世界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拥有了极为灿烂的文化。

孔子出生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末期。《史记》上记载着孔子出生在鲁陬邑昌平乡。

“鲁”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家,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滋阳东南至江苏省的沛县、安徽省的泗水一带。

陬是山东省曲阜市东南方的一个城市。孔子的第12世孙孔安国说:“陬,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

据考证。孔子本是商朝“成汤”的后裔,后来商朝迁到殷,由于纣王暴虐无道,周武王兴兵讨伐,因此灭了殷纣而取得商朝的天下。周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朝歌,当成王继位后,武庚就不安分起来。竟然起而叛乱,后被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讨平。改封殷纣的兄长微子启为“成汤”的后裔,以奉汤祀,国号曰宋(今河南省商丘以东至江苏省铜山以西一带)。

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这时候,公族繁衍得不可胜数,于是援用东周时代的“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惯例,凡是孔父嘉的子孙,一律姓孔,这就是“孔”姓的由来。

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生木金父,金父生夷,夷生防叔。防叔为了躲避华氏的祸乱而逃往鲁国,并定居在曲阜。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武力绝伦、智勇兼备。在一次战役中,由于他的勇敢和机智,救了自己的战友,使其免遭敌人的伏击,因此英名远播,且被委任为陬邑大夫。

叔梁纥起初娶了一位施姓女子为妻,只生了几个女儿,没有男孩。过了不久,施氏虽然为他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为伯尼,可惜这孩子天分不高而且足部有毛病,必须拄着拐杖走路,上学的时候,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欺侮和嘲笑。

叔梁纥为了这件事一直闷闷不乐。施氏虽然贤惠,夫妇两人也很恩爱,不过,没有一个壮健的男孩来继承香火,总是一件憾事。

古时候的习俗,凡是女子出嫁后不能生育男孩者,就可援“七去”之条把她给休了。所谓“七去”也就是“七出”。《大戴礼》上记载着——妇有“七去”不顺父母者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书去、窃盗去。

叔梁纥对结发多年的施氏虽然恩爱难舍,但为了后代的子嗣问题,也只好忍痛和施氏分开,准备另选一位名门闺秀为继室。他听说曲阜县的颜姓人家有三位少女待字闺中,而且都是才德兼备,于是就央人去说媒。

虽然叔梁纥是圣王“成汤”的后裔,又是受人景仰的英雄人物,但他毕竟年事已高,因此使得颜家颇感为难。做父亲的颜襄素只好将这种情况告诉三个女儿,想听听她们的意见再做决定。

当时,他的长、次二女听了之后,都低头不语,倒是第三个女儿,闺名叫做征在,她年纪最轻,才德也以她为最。她对父亲说:“依照古礼,女孩子在家从父,一切听凭您老人家做主好了。”

颜襄素看到自己的幼女如此善解人意,真是喜不自胜,于是让媒人转告叔梁纥,答应了这门婚事。

叔梁纥闻讯兴奋不已,于是择定吉日良辰,迎娶征在为继室,老夫少妻,恩爱异常。

可是,他们婚后很久仍未生育,征在当然也很着急。她向丈夫建议说:“据闻尼山神庙颇为灵验,我们何不前往祈祷,求神保佑,赐我麟儿,不知道夫君意下如何?”

叔梁纥正是求子心切,立刻欣然同意。第二天,夫妇两人斋戒沐浴后,一同驱车前往尼山神庙祈祷。

说也奇怪,果然没有多久,征在就怀孕了。叔梁纥为她在昌平乡租了一间屋子,让她在那个安静的环境里待产。

公元前551年,也就是周灵王二十一年的十月庚子日,孔子呱呱坠地了。据说,这一年,原本是滚滚浊流的黄河竟然清澈见底。这是一种祥瑞的异象,也是“圣人出而黄河清”典故的由来。

二、幼年孤苦

叔梁纥晚年得子,那份喜悦不难想象。满月的这一天,他大排喜宴,招待亲友,一时贺客盈门,热闹非凡。把襁褓中的幼儿抱出来让亲友们欣赏,这孩子生得眉宇开阔、三停平等,而且啼声洪亮,确实不同凡响。叔梁纥由于爱子是承受尼山灵气所生,因此叔梁纥当场替他取名为丘,字仲尼。

这孩子的确有异于常人的禀赋,在他牙牙学语阶段,很多事情一经指点就能领悟,而且经久不忘。

在孔子3岁的时候,叔梁纥已是古稀之年。有一次偶感风寒,身体略有不适。由于他是练过武功的人,并未把小毛病放在心上。但他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抵抗力大不如前,病情由轻转重,于是赶紧请医诊治,无奈为时已晚。从发病时起,仅短短几天时间。他就撇下娇妻爱子撒手人寰了。

年轻的征在骤遭此变,简直痛不欲生。她是知书达理的名门闺秀,虽然这种打击使她哀恸逾恒,但家庭重担还得由她一肩承挑,因此,她不得不强抑悲恸之情,遵礼治丧、安葬,并负起养育子女的责任。

她首先把一家人从陬邑搬回曲阜的故里,由于叔梁纥生前为官清廉,没有留下很多的财富和产业,征在必须克勤克俭,量入为出。才能使一家人无冻馁之虞。

这时候,施氏所生的伯尼已经9岁,由于足部有毛病不良于行,经常受到同龄孩子们的欺凌、侮辱和讥嘲,使得他把上学这件事视为畏途,说什么也不肯再去读书。征在看在眼里,着实同情他,不忍深责,于是索性由自己来教导。伯尼的资质虽钝,但对于是非善恶却能了然于心,继母的慈祥关怀使他感激莫名,因此格外地恭敬孝顺,对弟弟孔丘更是非常地友爱。

伯尼比仲尼大6岁,征在教伯尼读书的时候,仲尼只好独自一人玩耍。他曾经跟着哥哥去看人家的祭祀仪式,他专注地观看,牢牢地记在心里,因此他弄来一些小木器,当作祭祀用的器皿,依照记在心里的程序,煞有介事地搞起祭祀仪式来。

母亲见仲尼具有富于学习的精神,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开始教他识字,本来预定要半个月才能学完的进度,他却两三天就都记熟了。没有多久,他就能跟哥哥伯尼在一起读书了。由于他资质聪颖,领悟力又强,真可谓一目+行,而且牢记不忘。到后来,连母亲都感到有点无法应付了。征在心想,这孩子有异于常人的禀赋,自己所知道的已不能满足儿子的求知欲。寻思再三,决定把他送到外公那里就读。

主意既定,征在就趁着方便的时候,把仲尼带了过去,并向父亲说明原委。颜老先生看到自己的外孙如此聪敏伶俐、活泼可爱,高兴得开怀大笑,欣然答应。他说:“关于礼、乐、书、数这四种,我可以尽情地教他,至于御、射两科,我仅知一二,将来恐怕还得另外请教高人。”

征在微笑着说:“父亲!我不想让他长大以后去当军人,御、射两科暂时不要教他,就请您把前四种尽心传授吧。”

颜老先生是一位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他最疼爱自己的这位幼女,何况她生下的这个小外孙,是如此的聪明伶俐,不同于一般孩童,而且好学好问,使得做外公的越看越觉得可爱,决心把自己生平所学悉心传授给这个小外孙。

征在看到老父欣喜的神态,并且愿意倾己所学教导自己的孩子,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道谢。

可怜的仲尼,3岁丧父,家境十分清苦,以致学无常师,而他偏又好学不倦,征在自忖儿子将来必成大器,有关他的教育问题,一直令她操心不已,把孩子交到外公手里,也可以告慰亡夫在天之灵了。

就这样,孔子每天随侍在外公左右,聆受教诲,不懂的地方立即发问,一经指点,马上领悟。光阴荏苒,不出几年,浩繁的卷帙他已读了不少,关于教民安乐,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已经颇有心得。

有一天,外公对孔子说:“这几年来,你跟着我读书进修,颇有进步。你应该致力于做一个君子,将来你出仕为官的时候,应当尽守文武之法,远宗尧舜之道,顺天时,察地理,小则可以致民安乐,大则可以治国平天下,你要切记这一番话。我已经年迈,精力日衰,看不到你日后的成就,只要你本着这一点去做。我也就可以含笑九泉了。”

孔子在15岁的时候就立志向学,好好读书要做一个学者,所以他在外公那里孜孜不倦地勤学不辍。就在他19岁那一年,外公颜老先生由于年事已高,在一场大病中去世了。孔子悲恸不已,他和母亲在颜家守丧百日,然后回到自己的家里。

三、少而好学

叔梁纥这么撒手归天后,留下了一摊子麻烦事。孔家是个大家,俗话说大户人家是非多,正妻生了九个女儿,二房有个瘸腿的儿子,再加上颜征在这个偏房带了才三岁的孔子,这么一大拨人住在一起,可以想像这其中的关系有多么错综复杂。

史料说颜征在不久就带孔子搬离了陬邑到曲阜去住了,这在情理上看来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再说曲阜是颜征在的娘家,帮手也多,正好可以照应他们孤儿寡母。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在今河南)人而不是鲁国(在今山东)人。有趣的是鲁国的“鲁”并非是山东本地名。周公的初封地是河南鲁山,后来周公领兵东征,打下了山东徐奄,经过再分封,得了徐奄为领地,于是将“鲁”国从鲁山迁徙到了山东曲阜,仍称为鲁。就这样,“鲁”就从河南挪到了山东,竟成了今天山东的别称。

鲁国都城的东移并无太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孔家为了避祸而东迁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幸事!

该庆幸的是孔子生在了鲁国而不是宋国。假如其他条件都不变,单是把孔子的出生地由鲁国改为宋国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孔子不可能是今天意义上的孔子。也很难想像,假如没有了孔子,我们这个民族又会是个什么样的民族,这是谁也无法回答的。鲁国这个大环境对孔子来说太重要了,可以说,没有鲁国,孔子也将不成其为孔子,要想更全面地了解孔子,就必须对鲁国当时的大环境有个详细的了解。

《诗经》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指的是西周著名的贤臣周公姬旦如何礼贤下士,说他求贤若渴,在饭桌上正要把一口饭咽下去的时候,见有客人来到,就会赶紧吐出来去迎接客人。这当然是个比喻,但身为现代意义上摄政王的周公对来客如此恭谨谦让,当然很得人心,所以能万古流芳。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在武王灭商的战争中,周公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周朝的头号功臣,因此,朝廷给他的赏赐也就特别丰厚,其中还包括许多其他分封地所没有的特权。

孔子出生的鲁国就是周公的儿子伯禽的分封地。武王死的时候,成王年纪还很小,于是周公僭天子位以辅佐成王治理天下。六年,天下大治,于是在七年后归政于成王。因为周公劳苦功高,成王封周公于山东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关于这段历史,《礼记·祭统第二十五》有较详尽的记载:从前,周公旦为周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周公旦死后,成王和康王为追念周公旦的丰功伟绩,想通过尊重鲁国来纪念他。于是特准鲁国举行像天子那样隆重的祭祀。从那时起,鲁国在外可以郊天祭地,在宗庙内可以举行大规模的祭祀,在祭祀登堂时要唱《清庙》诗,堂下用管乐吹奏《象》之舞曲。还有人拿着红色的盾牌和玉做的斧钺跳起《大舞》之舞,又用八列舞队跳起《大夏》之舞。这都是天子的乐舞,为了褒扬周公,就赐给了鲁国。周公的子孙在鲁国把这些礼仪都继承了下来,直到今天还没有废止,这是为了显扬周公的功德,同时也使鲁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从上可以看出,鲁国作为周公家族的分封地,其地位比其他诸侯分封地要高很多,和西周朝廷的关系当然也是最最紧密的。

《礼记》还记载说:“凡四代之器、服、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也就是说一般西周朝廷所用的东西鲁国全有。除此之外,传说因为周礼是在周公的主持下修订完成的,作为周公的儿子,在坚决执行和推广父亲制定的周礼方面当然不遗余力。大家知道孔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克己复礼(克制自我,恢复周礼)”,其中的“礼”就是指周公亲自修订的周礼。

西周以礼治国。假如我们把一所现代的学校比作西周的话,周礼就相当于一本学生和教工手册大全,譬如几点打铃上课。穿什么颜色的校服,进出大门要下车,上课时要起立向老师表示尊敬,不能随手乱扔东西,在食堂买饭不得插队,奏国歌时要行礼等等等等。

当然周礼更加繁琐,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之说,可见周礼内容之繁缛。我们不妨从《礼记》中抽出一段和客人一起吃饭时所必须遵循的礼仪来作为佐证:……

凡是宴客的礼仪:带骨的熟肉放在左面,切好的块肉放在右边;饭食置于客人的左面,汤置于客人的右边,肉丝、烤肉靠外放,酱醋等调料靠里放;姜葱放置于酱醋的旁边,酒浆等饮料放在右边。如在席上放肉脯和炮制的干肉,形状拳曲的放在左边,边沿部位放在右边。如客人地位比主人低一等,客人端起饭食来致辞说不敢当。主人也立刻站起来致辞请客人安席,然后客人重新坐下。主人先于客人行祭食之礼,先端上的食品先祭,各种肉食按照次序一一祭过。吃了三口饭后,主人带头并招呼客人吃块肉,然后将席上所有的肉食一一吃遍,主人如还没吃完,客人不能以酒漱口。

陪侍长辈做客参加饮宴,主人亲自布菜的话,拜谢以后再吃。主人没有亲自布菜的话,不用拜谢就可以吃。

与他人一起用餐,不可光顾自己吃饭;同在一个食器内取食吃,临食时不要搓手。抓饭时,不要把米饭团成饭团子。不要将手上所沾的饭粒再放回食器中,菜汤不可大口大口喝。吃饭时嘴巴不要发出叭咂叭咂的声音;不要啃咬骨头,吃过的鱼肉,剩下的不要再放回食器中。不要将骨头扔给狗吃,也不要专吃一样菜,或与他人争挟菜肴;不要扬去饭的热气;吃黍米饭不用筷子;肴中有菜当细嚼,不要不嚼而大口吞咽;不要往菜汤里放调味品;不要当众剔牙齿,不要大口地啖肉酱。客人往羹里放调味品,主人就抱歉说自己不会烹饪;客人大口啖肉酱,主人就抱歉说备办不够。卤肉可以用牙齿咬断;干肉不用牙齿咬断,用手将其撕开。吃烤肉时不要大块往嘴里塞。

……以上仅仅是和客人一起吃饭时的部分礼仪,真要是碰到丧事或婚嫁等重大红白喜事时,那礼仪就更繁琐了。由上可以看出,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是很多的。“曲礼三千”一说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周公的儿子伯禽到了鲁国后,把他父亲周公修订的周礼也一条不少地带了过来,并在鲁国全面贯彻执行,所以鲁国从开国伊始,一切活动都循礼而行。从朝廷接待来宾、祭天礼祖、与邻交战到普通百姓家的红白喜事、稼穑开耕、燕享乡射等,都有一整套固定的章程和仪式,如果出差错,就会被人取笑,被认为不吉祥。

同类推荐
  • 改革大佬王安石

    改革大佬王安石

    历史上,改革人物向来受到争议,而尤以宋朝的王安石为最甚。有人骂他是“民贼”,是“古今第一小人”;有人赞他是“圣人”,是“古今第一完人”。罪恶的阴影与神圣的光环从来没有如此纠结地围绕在同一个人身上,除了王安石。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力图挽救积弊已久的大宋王朝。可是,他试图富国强兵,却招致朝中几乎所有大臣的群起攻击;他想要为民谋利,不料百姓却拿他像猪狗一样谩骂。而且,他不但生前不被看,理解,死后数百年也都背负着骂名,直到近代才有人为其翻案。
  • 扳不倒的李鸿章

    扳不倒的李鸿章

    "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别样的李鸿章!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官场40载,遭遇800多次弹劾,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从容走过,一生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看李鸿章舍小得大的官场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德国人的后裔、壮志难酬、战争中的新星、向意大利进军、诺曼底登陆、解放巴黎、向德国本士进军等。艾森豪威尔毕业于将星云集的西点军校。作为战功卓著的军人,他创立了美国陆军第一所战车训练营,指挥过北非登陆战、西西里登陆战、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以及解放巴黎、攻占德国等战争;作为政治家,他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即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达到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独占中东的图谋。但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最终失效。
  • 雄才大略的统帅

    雄才大略的统帅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即获好评。十年前,作者在编写这套丛书时,举国上下正在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而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她80岁的生日,大江南北又在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紧张地忙碌着。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发生不少改变,对于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变化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岁月匆匆,但这套丛书,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却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特别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茫茫乱世,英雄逐鹿。纷纷义族,几易其主。在名将如星河般的隋末唐初,为什么他能历事三朝,出将入相,屡经变故屹立不倒,最终成就不朽事功?
热门推荐
  • 秘密

    秘密

    《秘密》中,我们看到的是青年打工者良子偷窥城市女人的“秘密”,以及他横死的命运。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打工者与城市女性之间,横亘着难以跨越的距离,只能以“偷窥”的方式建立联系,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本书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而的意义,也即是狡猾之徒和有些人物的阴谋诡计,这亲做的目的不是宣扬、或者教唆心肠坏的人善搞阴谋诡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阴谋,我们才能具有预防防暗的智慧,并帮助善良的读者培养和提高识破、预防和反对、击败此类阴谋诡计的智慧。
  • 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人在旅途,暗流汹涌,变幻莫测;命运之路,荆棘丛生,陷阱密布。人生中,不光需要勇敢、坚强,还需要心机、手腕,需要高明的处世方略。做人要有“心机”是让你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讲究方法,讲究策略,讲究变通之道,灵活机智地应对人情世故,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做事要有“手腕”,是要你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_方圆通达之道,把成事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达到****超群的境界。
  •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成王败寇,命也运也。但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了,看准时机,你就能成就霸业。正所谓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是王道,把命运交给别人只能任人宰割。
  • 短线炒股就这几招

    短线炒股就这几招

    在本书中,股票投资实战专家康成福揭示了短线投资的致胜秘诀。内容涉及:短线交易的风险与误区、短线交易的原则和纪律、短线投资者的看盘、盯盘和买卖技巧、短线投资者的资金管理和心态训练。对泛舟在股海中的投资者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快速淘金指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网游之白帝无双

    网游之白帝无双

    24XX年,数百年的完善,虚拟世界应用愈发成熟,逐渐成为了人类的第二世界,社交,工作,学习日常之余都可以在其中得到休眠式的继续。虚拟游戏,作为虚拟世界的衍生体,则获得更为成功的发展,在联邦政府大力支持与推动之下,游戏一季一季的诞生,更迭,群星在其中碰撞,轮回。叶苍,一个腹黑的学院城大二差生,测验小组所属T-105,疑似白化病治愈的外表下却有着太多的谜,于《新纪元·信仰》这一季中踏上了职业玩家道路,全能游侠,黑暗料理,恶劣性格,天之手,一扇通往‘传奇’的大门被他缓缓推开。“其实``比起游戏,我还是比较喜欢烹饪和看肥皂剧```”-------《白帝语录》PS(精简版:这就是讲诉的一群逗比走上超神超鬼之路的故事)
  • 爆笑囧情:一代妖后养成记

    爆笑囧情:一代妖后养成记

    穿越前,他是高富帅,她是白穷美。穿越后,他成了九五至尊的北魏皇帝,而她,则是他后宫中燕瘦环肥莺声燕语的众多女人之一。他少年聪慧,杀伐决断,冷情弃爱,谈笑间指点江山。她美丽依旧,顽皮依旧,桀骜依旧,媚笑中招蜂引蝶。他怒:你是我的女人,怎么可以如此的水性杨花?她不屑: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为什么不可以三丈四夫?终有一天,她成了他墙上一抹蚊子血;而他,则成了她头上一只跳蚤虫。
  • 陌上枝头

    陌上枝头

    莫关关曾经用一个五年去做一场梦,梦醒后,又用了另一个五年背着回忆流浪。风餐露宿。她去过最远的远方,爬过最高的高山,邂逅过最美的男子……兜兜转转,走走停停,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昔日背叛的恋人,拥在她的耳边,一次一次沉沉唤着,回来吧,回来我继续爱你,不让你受丁点儿委屈。曾经只远远站在身后的温柔男子,如今一招一式,步步为营,一点儿一点儿走进她的心里……为了拿命救过她的女子,她选择嫁给那个站在高处,指点江山的男人,他说,容你一个窝,免你四下流离。可惜他给的,不是她的安乐窝,娶了她,又虐着她,一次又一次的逃离,逃到他再也找不到的地方……*****当我站在瀑布前,觉得非常的难过,我总觉得应该是两个人站在这里。莫关关,不如我们重新开始。但是你又在哪里……我走过高山,穿过荒原,天涯海角,依旧是找不到。是不是错过了就再也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