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800000019

第19章 大乘正宗分(3)

第五,如果说在“本愿”出现前, 释迦发愿“灭度”一切众生前, 个人因为“妄想”造成的因果,会令众生轮回往复痛苦不堪的话,现在凡有缘被灭度者,如一滴水回归了大海,不能说哪一滴是我,也不能说哪一滴不是我,个人的善缘恶缘汇入了无善无恶的本愿大海,轮回就不存在了。有的只是《长阿含经》说的六道轮回全归为“人道”,由“人道”再灭度成佛,这个过程是无限的,但层层提升,不断成佛。“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佛道无上誓愿成,佛法无边誓愿学”的所谓佛家“四宏誓”, 不存在人们要不要自己去发愿的问题, 这四“宏誓”早就存在于“宇宙—生命”系统的“矢量”中、“本愿”中。

一切“业力身”都正在转化为“愿力身”,这是不以人们“意识”为转移的趋向。

只有明白了“业力身”与“愿力身”的区别及其关系, 对佛学才会有一个初步的明了。佛学中所说的“普度众生”、“佛光普照”、“不生不灭”、“金刚身”、“知一切众生心,入一切众生心”、“大势至”、“大无畏”,皆是对“愿力身”说的。多年来,人们误解了这一点,以为“业力身”在肉身状态下,或是“转世”状态下就可以修成“金刚不坏身”,误把“舍利”当成金刚不坏身,六度波罗蜜不是当作愿力身的存在状态,而当做是“业力身”可以达到的东西,想尽了各种办法去修,结果是笑话层出不穷,尴尬层出不穷,神经精神病层出不穷,佛教成了求死教。至于佛教内部发生的各色各样的稀奇古怪的事,那要由出家人自己去反省为好。

“灭度”与“涅”

“灭度”一词,《涅经》解为“灭生死故,名为灭度”, 《肇论》言:“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具体讲就是:以“业力身”而转“愿力身”的过程。灭罪孽缠身的“业力身”,超度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愿力身”。

“涅”应是“灭度”的音译。 鸠摩罗什的传法弟子僧肇作《肇论》云:“泥曰、泥洹、涅。此三名前后异出,益是楚夏不同耳。云涅,音正也……秦言无为,亦名灭度……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

“灭度”、“涅”,用现代话说就是“再生而永生”。

对于这样一个极重要的佛学概念,南怀瑾先生是如何解释的呢?

第一,“涅”、“灭度”就是属于享“清福”,而不是落红尘的“洪福”。

第二, 发一个大愿,普度众生,一切为众生,再用佛修行的方法, 自己来修,自己来解脱,自己来善护念。

第三, “我相”是主观成见,不要倚老卖老,倚女卖女,倚小卖小,倚男卖男,就没有“我相”了。

第四, 众生相,是人相我相的继续。

第五, 讨厌环境被污染就是寿相,对于四相要破除他,先把心胸放大,“把心胸愿力放在前头,能够为众生发愿,不为自己,而是为大家去努力,因为要度众生,但又没有度众生的本事,所以要去努力”。在完成了这个愿望之后,“度完了众生之后”,又认为“自己并没有觉得度了什么。”这就是佛的境界了。

第六,“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就是,“任何事情一做便休,无所住…… 这个叫修行”“你心理的行为随时做到无所住,一切都布施,都丢开了……”做了好事马上须要忘掉,这是菩萨道。

第七,“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

对于南先生这些述论,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一部佛学,完全变成了“道德心理教科书”了。难怪南先生公开说佛学是唯心主义呢!

佛学如果只是这样,早就该寿终正寝了。

上引的七条,和朱熹是一个思路:东方文化=道德文化

作为比南先生年轻得多的我,实在不愿对这位老先生说更多的不恭的话。怎么能如此解释《金刚经》?是不是看我们中国人太低能了,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呢?

更妙的还在后头。南先生说,要“涅”先得转化“自己身体上的卵生、湿生、胎生、化生十二类。整个变化了才行。”南先生说的是要“涅”必得把自己的肌肉、血管、骨骼……等等细胞乃至蛔虫、蛲虫、细菌、病毒之类全都转化了才行。

南先生讲完这番话以后,得意地说:“别认为我留一手……现在既然有人指出来,已经留不住了,这一手也要露一露。”

南先生露完这一手以后,他的“涅”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自己作的东西随手就忘了。这一点虽然是坏处,但也是好处,就是可以修道,过了就忘,所以说入无余涅而灭度之,一切都把它空掉了。”(参看原书56页)

天啦!举世闻名的南怀瑾先生,对“涅”最通俗也是最具体的解释是:

“涅”=空掉、忘掉。

对一个老年人,我们实在不愿用刻薄的语言,但南先生也是太过分了。

老实说,南先生之所以不理解第三品,原因是对《金刚经》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理解错了。

在南先生看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本来就是有的,要成佛,要修行,就必须把它去掉,用南先生的习惯用语就是“空”掉。

南先生,如果还有一个“可空者”,就是“空”不了的!释迦说的“空”,是六祖慧能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南老我们该说:“本来无一物,何物可空掉”?

正是由于南先生把“空”当成了“法”,有“可空之物”令他去“空”,这才会说《金刚经》的金刚眼、正眼法藏是“善护念”,不是如来“善护念”众生,而是众生自己“善护念”。既然是自己善护念,就有一个“功夫”可作。于是,南先生既不抛弃“小乘”的四禅八定,也不抛弃他所说的他所理解的“大乘”佛法,结果他的佛法成了儒道互补的佛法,不过他的“儒”是宋代程朱之儒,他的“道”是《周易参同契》以至邱处机全真道之流的“道”,与孔孟、老庄无关的儒与道。

南先生,请注意, 佛学所说的大乘,不是道德修养, 而是“一佛乘”的无为法,没有你修的,也没有你证的。但也不是真的无修无证。想知道你是如何修的吗?看看宇宙,看看世界,看看人间,看看你设在香港中环那个代理处的写字楼,你在这现实生活中的一举一行,包括你集资共建的浙江铁路,都是你的修,都是你的证,包括“和平号”上天,阿波罗上月球,都是你修的铁证,一点也空不了啊!南先生对这一切忘得了吗?空得了吗?说忘,说空,不过是说说而已。

南先生你身上真有十二类众生需要你去转化吗?你说那唐玄奘的弟子窥和尚能入定数劫,想他的身上十二生类早转化了吧?不然数劫之中,他入了大定 ,不吃,不喝,不呼吸,念也住了,气也住了,脉也住了,他身上的十二生类如何活下来的?可想而知,这位窥和尚肯定是达到了南先生所说的“舍念清净”了,但南先生斥他为“小乘”,是“有余涅”。是不是要修完了“小乘”才能修“大乘”?请注意经文中说的是“一佛乘”,没有说这其中有一个次第。如果有一个次第,弘忍大师就不会说神秀没有悟了。难道修行就是从神秀到慧能吗?我记得南先生曾在一个杂志上说,应该把神秀的“渐修”与慧能的“顿悟”结合起来,这就是由于南先生太难舍弃功夫了。南先生如今在海内外弟子如云,其实也是羡慕南先生的功夫。这些早被东方文化三大家的古典作家释迦牟尼、孔子、老子彻底否定了的东西,我们还把它视为至宝,实在是莫大的悲哀。

我们还是说得具体一点。就以南先生所说的,在自己身上转化十二生类来说吧!

第一, 从人体到人体的十二生类,能存在皆是由于“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作用。说得再通俗一点,没有阳光、水分、空气的存在,人体的存在,人体十二生类的存在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此说成立,南老要求我们转化身体中的十二生类,就必须转动宇宙,转动太阳、水分、空气,及导致太阳、水分、空气存在的一切宇宙因素。太阳能存在,地球能绕太阳转,这是整个太阳系、银河系的作用。银河系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又是依赖银河系以外以内无数天体的作用。我从未见任何人能给我们露一手,让月亮倒转一次,让它更接近地球,让航天工作者少麻烦麻烦。台湾的净空法师说,西方极乐世界,在距我们地球十万亿银河系的另外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既然存在,他与银河系、太阳系乃至地球乃至地球上的我们乃至我们肚子里的蛔虫,乃至蛔虫身上的每一个细胞,肯定有“关系”,不解开这一层“关系”,蛔虫身上的细胞就“转化”不了。

第二, 据现代生物学的常识,人体的细胞的生灭速度每秒上亿万次。 在你刚想转化某个细胞时,这个细胞早寿终正寝了,当你的另一个念头生起时,几亿个细胞又生出来了。到底你转化哪一个?想灭灭已去,想转转早来,连自己也是因缘假合,对他物又何转之有?我要提醒人们不要忘了释迦老子本人临终是由于多吃了蘑菇炖肉拉肚子而死的,释迦老子都未作到的事,其他的哪个人可以“露一手”?这实在是很有趣味的事。如释迦老子真的转化了十二生类,其死就不必是闹肠胃了,即便是显化,也完全可以显化为别的形式,何必非要破了学佛的一个次第?

人们传说南先生是当代的维摩诘居士,据佛教界内部有人传说,维摩诘转世为鸠摩罗什,而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在注《维摩诘经》时说“在有不有,在空不空”才是真正的大乘空观。“在有不有,在空不空”,完全是从“存在”的意义上说的,南先生把“空”变成了动词,也是一个创造吧。怎么师生之间完全异说?

我们再回到《金刚经》第三品本身,原经文是:“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而灭度者。”

“我”,如来,佛,化身是释迦。并未空。

“灭度”,灭而度之,即涅,即超度,也不空。

“众生”,十二生类,实是“宇宙—生命”系统本身的全部存在方式,当然也不空。

什么也没有“空掉”,什么也没有“忘掉”。

“实无众生而灭度者”,不是干完了这事,把这事忘掉;不是说办了好事、 善事不要去想,不要去思虑,不要去考虑是非得失。佛学对此不仅要想、要说,而且大加歌颂,特加歌颂,颂词盈耳,颂词盈目,并要颂得一切众生都知道。什么“无上咒、大神咒、大明咒、无等等咒”,什么“无上大法”、“无上菩提”……佛还有十大名号:如来,世尊,天人师,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佛……恐怕任何一个学说,任何一个宗教,也没有这样不谦虚的。绝不是南先生说的“实无众生灭度者”是“度完了众生,自己并没有觉得度了什么众生”。

真是半点也不“空”啊!

“实无众生灭度者”是说,“众生”无一实者,永远在无常变化中,转化中,永无固定的本性,永无固定的自性。所谓灭度者,莫过是从“业力身”转“愿力身”,“众生”也就无灭无不灭,只不过转化为另外一种存在方式而已。所以“实无众生灭度者”。

“涅”、“灭度”。“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数无边无量众生”。这句话是释迦说的,这个“我”首先是“如来”。如果“宇宙—生命”系统根本不存在“涅 ”“灭度”这个智慧(般若),它在释迦的大脑中就不会出现、存在了。出现了,就是如来(阿弥陀佛)的命令来了,谁也违抗不了。这个“我”又是说的释迦本人(即肉身的释迦牟尼,乔答摩·悉达多),当他发愿“灭度”一切众生时,他的因缘已经遍及一切众生。也可以借喻他如一滴水把自己倒到了众生的大海洋中。 这便是他的“涅”, 这便是他“灭度”了自己。也就是说,当他说:“我皆令人无余涅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之时,首先是灭度了他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成佛。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解释。

第一, 当释迦作为一个传声筒宣示阿弥陀如来的敕令,“灭度”一切众生时,他还有没有杂念?他是不是也和一切人一样幻想重重,欲望重重?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还是一个凡人,也就是说他作为化身个体还是一个凡人,无任何神奇之处,但是由于他的主要观念是觉悟的,他不必去剔除他别的非主要的观念,把自己修炼成为“神而又神”“圣而又圣”的“圣人”,像朱熹之流设想的那种“圣人”。他现在的肉身,及肉身的大脑中存在的“念”,是他过去的因与大宇宙诸因交合而成的“果”, 既然是“果”, 就不存在“剔除”、“净化”的问题。“果”本身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走江湖的术士答应为人消灾是骗人的鬼话。南先生相信杨剃头可以剔除别人的大烟毒瘾,那是上了杨剃头的当。同时也是由于“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因缘,令释迦宣示了阿弥陀佛(如来)灭度一切众生的敕令。这样,释迦再次“转世”,转为“愿力身”之后,有关阿弥陀佛的敕令的因缘,转化为“愿力身”,而其他的因缘也会转化为各类“众生”,但那个“众生”,谁都很难说他是谁?说还是释迦,释迦的主要因缘已经转化为“愿力身”。说不是释迦,又有释迦的因缘,你说他是谁?他现在是谁就是谁。

我记得一则禅宗公案,一位僧人修神通修得可以冬天不用棉衣了,山上的方丈令人送棉衣给他,他道:“我有娘生褂(皮肤),不需要棉衣。”说时甚是得意。方丈闻知后,便令人再捎去一句话:“娘生以前你是谁?”这位方丈同时说,“能为老僧此句下得一句转语,可抵一斛舍利”。这位方丈是真正开悟的高僧,我向他顶礼。他真正悟得了“空”,远不是南先生所说的转化自己身上的十二生类。

缘聚为众生,缘散再聚仍为众生,众生众生,哪有一个固定的“自性”,还转什么十二类?

第二,释迦老子宣布阿弥陀佛(如来)的敕令“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边无数众生”这句话能起作用吗?众生会那么服服帖帖汇入“愿力大海”的“海咸一味”中吗?除非释迦有特殊的神通。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释迦有没有神通(即南老说的那种“功夫”)是一回事,这和本愿起不起作用没关系。这个愿力被称“本愿”,就是“宇宙—生命”系统本有之愿,释迦能宣示,说明因缘已熟,任何一个“宇宙—生命”系统中的众生想违背是办不到的。对于每个“生”来讲,要成佛只是一个因缘何时熟的问题。如果把这种愿力理解为神通之类的特异功能,便大错而特错。南老所说的“功夫”之类有没有?杨剃头之流是不是具备“特异功能”?我们的回答是:有,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宇宙—生命”系统,即法身给了他一点超乎常人的东西而已,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神通”、特异功能与“放屁”、“拉屎”是一类的东西,不必大惊小怪。不去掉这种虚妄的分别心,莫言佛学。

再说“愿力身”

“愿力身”的发现,应是佛学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大的贡献。这里没有任何神秘之处,和宗教也没有任何关系,只是由于人们的常规认识太被人的感官所局限,不善于超越感官功能去思考,而忽略“愿力身”的真实存在。

“愿力身”可以勉强理解为人类的“理想”存在于每一个人类的深层“需求”之中,但和“理想”还有非常大的区别。也可以说,只有那些真正把握“宇宙—生命”系统真实活动规律的人的理想,才可能转化为“愿力身”。“佛”之一词的本义就是“觉悟”,这个“觉悟”就是对“宇宙—生命”系统真实规律的把握。

这种“愿力身”的发现也不是什么唯心主义,他和唯心主义不搭界,和主观唯心客观唯心之类毫无共同之处,也完全不是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之类的玩意。“愿力身”的发现和机械唯物主义完全对立,某些科学工作者由于职业形成的“科学眼光”,也和佛学的这一观念没共同之处,倒是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有类似之处。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楚歌

    楚歌

    她说,她的世界永远都是这个样子。就好像战火峰飞时的一首楚歌,即便战败。她依然有自己想要爱、想要守护的人。
  • 天摧地陷:地震的防护与自救

    天摧地陷:地震的防护与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藏獒笔记

    藏獒笔记

    退役特种兵肖兵,就是在西藏日喀则的一个村落里认识了这样一只纯种的藏獒——大黑。刚开始,大黑表现得无比倨傲,对肖兵不屑一顾。肖兵对大黑也爱理不理,不久,在经过一系列事情后,特别是藏獒大黑多次与狼群凶猛厮杀后,肖兵终于见识了这个高原王者的英武……
  • 再见,首席

    再见,首席

    她为心上人度过难关,却未曾想,搭上了自己的生命。五年后,一个神秘的女人出现,一次次演绎着他日记里曾经的故事,她是谁?他最终爱上她,可她却是别人的契约情人……
  • 龙骸战神

    龙骸战神

    龙骸现,星河变!一个原本挣扎在星际文明底层的人类联邦平民少年罗晟,在意外之中得到来自宇宙深处的神秘生物——龙的其中一只龙眼。随着散落于宇宙四方的龙骸逐渐收集齐全,这种神秘生物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且看罗晟今后披荆斩棘,纵横星际花都,怀拥精灵美人,脚踏邪恶种族,登临宇宙之巅,铸就龙骸战神!
  • 醉花犹记红尘泪

    醉花犹记红尘泪

    不到最后一页,你永远不会知道真相,正如不走到那一天,你永远不会知道爱情的结局。一个权倾朝野的痴情王爷,一个倾国倾城的绝美孤女,一场虐心虐身的单相思。总有那么些个文字会触碰到你心上最柔软的一角,让你痛到窒息。如果爱情总是在失去时才被唤醒,你该何去何从?
  • 生意场实用知识全知道

    生意场实用知识全知道

    学识不如知识,知识不如做事,做事不如做人。 创业三阶段:比才华,比财力,不是奋斗,比境界。 今天的优势会被明天的趋势代替,把握趋势,把握未来。聪明的人看得懂,精明的人看得准,高明的人看得远。而是抉择。 学历代表过去,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财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将来。以锻炼为本,保持健康;以修养为本,学会求知。本书共分为借我一双黄金眼——生意场必备的机遇投资学;产品卖到全世界——生意场必备的市场营销学;长袖善舞会管钱——生意场必备的财务掌控学等六篇内容
  • 三年天下

    三年天下

    三年为限,她以婚约换天下,为他出谋划策,冲锋陷阵。三年后,他坐拥天下,锦绣万里,却觉得百尺朝堂不应成为鹰击长空的桎梏,狠心将她赶出了自己的世界。却不想她却成为自己心只所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郝大夫家的宝贝女儿

    郝大夫家的宝贝女儿

    一场谁也不愿看见的麻醉意外,改变了两个孩子的命运。他,马家伟,本是一个大城市里外科大夫的儿子,却成了山村里的穷孩子,成了城里人眼中的外地人!她,郝贝贝,本是一个父母抛弃的女婴,却成了大城市里外科大夫的宝贝女儿,被父母小心呵护着。而命运是那样的神奇。两个孩子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相遇了,成为同桌。两个孩子早早的就互相喜欢上了,从此眼里只有彼此。郝大夫宠女片段一:“郝大夫,你家女儿语文考了90分,全班倒数第三,全班均分是97分。”郝贝贝的小学班主任说。“真的?那我家贝贝不是得了优秀?”郝大夫高兴的反问。“······”班主任扶额,无法沟通的家长。郝贝贝的妈宠女片段二:“郝贝贝谈念爱了!”郝贝贝的中学班主任说。“真的?那我女儿看上谁了?”郝贝贝的妈有点激动。“你女儿看上那个外地学生,马家伟了!”班主任接着说。“那马家伟是什么态度?”郝贝贝的妈高兴的追问。“······”班主任满头黑线,妈的!天下还有这样的家长,你让我们老师怎么活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