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煨是混战的军阀中较为开明的一个,他注重农业生产,不干剽掠百姓的事。汉献帝东还洛阳时,他以礼迎送,贡献财物,后来做到光禄大夫。但当时贾诩名望已高,段煨害怕贾诩以客代主夺取兵权,表面上虽然对贾诩恭敬备至,心里却总提防着他。
贾诩见机而作,决定离开段煨以避祸。但他要走得光彩,要走得值得,让迎送双方都满意。
当时张绣拥兵在南阳(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实力比段煨大。贾诩派人和张绣联系,张绣派人来接贾诩。有人劝他:“段煨对您太厚待了,您还要到哪里去呢?”那人大概是贾诩至亲或至交,所以贾诩掏了自己的心里话:“段煨性情多疑,心中忌我,对我虽然很热情,我却不能长久在他手下,否则会遭他暗算。我离开他,他必定高兴,他又希望通过我联络交结一个实力大的人作外援,所以必然对我留下的老婆孩子厚待。张绣有兵有地,但无谋主,也真诚欢迎我去,这样一来,我家属和自身两者都安全了。”
贾诩的分析是精明透辟的,行动是明哲的。
贾诩到了张绣那里后,张绣把他待作师长。于是贾诩又换了一个主子,一个对他言听计从的主子。
但张绣的才略和土地兵力在群雄角逐中很难持久独立。到了袁绍与曹操官渡大战时,袁绍派人来招降张绣,又是贾诩在陪同张绣接见袁绍使者的座位上不等张绣表态就大声说:“你回去告诉袁绍,他与兄弟之间都不能相容,还能容纳外姓人吗?”张绣当时很吃惊,又私下问贾诩:“我们该投奔谁?”
贾诩当时表示,应投奔曹操。张绣认为曹操实力不如袁绍,而且他以前曾与曹操作过对头,打过仗,怎么能投曹操?贾诩言惊四座:这正是应投奔曹操的理由。他分析道:“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
就是时隔17个世纪,今天来读贾诩的这段话,也不能不感到贾诩的见识是深远独到超乎常人的。
于是张绣和贾诩投奔了曹操,曹操以礼相待张绣,并握着贾诩的手说:“是先生使我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了。”
贾诩继二段、张绣之后,又换了新主子,即曹操。曹操也敬重信任贾诩,先后为他奏报朝廷做上执金吾、太中大夫等。
曹操晚年,在选择太子时于曹丕、曹植两个儿子间犹疑不定,贾诩巧妙劝说以废长立幼造成恶果的袁绍、刘表为戒,曹操终于下决心立曹丕为太子。
贾诩在曹操手下,虽受敬重,但他“夹起尾巴做人”,自知不是曹操手下旧人,却策谋深长而被重用,为避免猜忌,经常闭门自守,不和朝官私自交往,不和有地位的人家攀儿女亲家。正因为采取了这些避嫌措施,所以他安然为官无人猜忌谗毁。
曹丕继位后,知道贾诩曾劝曹操立自己为太子,自然感戴贾诩,贾诩的官位便升到了最高点——太尉,并进爵魏寿乡侯。77岁时贾诩寿终正寝,又被谥为“肃侯”。
【评议】
识时务者为俊杰。正所谓良鸟择木而栖,良仕择主而事,历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是因顺应了时势,投准了明主,而得以建功立业;又有多少不识时势的良材,只因不慎,而功败垂成,酿成酸涩人生。
纵观贾诩一生,虽是智术之流,但明于去就,事数主而来去从容,仕途上可谓从无险阻,步步高升,不能不说他是个伴君有术之臣。
4.含糊里面通玄机——李勣思不出位受重用
饶嘴多舌,难免会有口舌之祸,含糊其辞,虽糊涂,但能在关键时刻避过危难。臣子事君,多是糊涂的多,饶舌的少。
【事典】
李勣,曹州离狐人,是唐代初年的大将,原名徐世勣,后赐姓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单名勣。他参加过瓦岗军,失败后投奔唐朝,人说忠臣不事二主,但李勣为降将、事二主却任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李勣任司空,在官场上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其秘密在何处——行事谨慎,为人老练!
李勣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去归降唐朝。李勣仍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10个郡。武德二年,李勣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既已经归顺大唐,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为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名称和军人户口,一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廷,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吗?”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
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感到十分奇怪。使者把李勣的用意奏报,高祖才很高兴地说:“徐世勣感故主之德,给故主推功,真是忠臣啊!”任命他做黎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官职。不久加授李勣为右武侯大将军。
到李密反叛被诛,李勣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勣真讲道义。
不久后,李勣在战场上受到窦建德的攻击,被俘,不过福大命大,他趁窦建德不备,逃回了京师。后来又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并立大功。贞观元年,李勣被任命为并州都督,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勣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
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勣为长史,加封到英国公。他在并州镇守了16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李勣有次突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勣叩头出血,哭着谢恩。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勣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
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回头对李勣说:“我想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你,你以前不忘李密,现在肯定也不会做对不起我的事。”李勣激动得泪流满面,乃至把手指咬破。不一会李勣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被委任信用。李勣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智巧。从贞观以来,李勣奉令讨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太宗曾说:“李靖、李勣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上啊!”
到了高宗李治为帝后,李治想立太子,由于王皇后没有儿子,武则天却有,便向大臣们征求废后意见。
尚书右仆射褚遂良提议说:“王皇后是世家之女,是先帝为陛下娶的,先帝临终前拉住陛下的手对大臣们说:‘我的好儿子好媳妇,现在托付给你们了。’陛下也听到过这话,而且王皇后也没什么过错,怎么能轻易将她废了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废皇后,恳请好好选择天下的望族,何必要选武氏呢?武氏曾经跟随过先帝,这是众所周知的,天下众人的耳目,如何能遮挡得住呢?”
大臣韩瑗、来济也上书李治,力主不选武则天,但高宗听不进去。
后来,高宗问李勣的看法,李勣生性乖巧,心想这个关键时刻超越自己本分发表意见,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废立皇后成功与否,都与性命有关。同意废除王皇后,要是不成功,就将得罪王皇后,不同意废除王皇后,如果武则天被选中,无疑是自投罗网。
李勣左思右想,含糊其辞地对高宗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问外人呢?”
高宗听了这话便下定决心,将褚遂良降职为潭州都督,马上废除王皇后和肖淑妃,下令将武则天立为皇后。
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任用大臣许敬宗排斥打击不同意拥立她为皇后的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一批人,或者被贬逐,或者被诛杀。李勣却因为应付巧妙,避免了祸及自身,并且受到重用,负责审理长孙无忌等人的案子。
【评议】
思不出位,要求说话办事不要超越自己的名分地位,该说该做什么,不该说不该做什么,都以自己的职责为限,谨慎稳重,这是处事精明老练的表现之一。李勣可说是精明老练之辈,他的一句“这是陛下的家事”,包容量极大,在不卑不亢的情况下将“球”踢了回去。
精明老练同投机取巧、阿谀奉承是两回事。在事情微妙棘手之时,只有精明老练的人才能巧妙应付,摆脱不必要的纠葛纷争,避免杀身之祸。
而投机取巧的人,一旦事情败露,不仅难逃其咎,还要祸及九族。
5.相逢帝王尽和棋——贾玄陪宋太宗下棋得宠幸
宋太宗时的棋待诏贾玄棋下得神出鬼没,千变万化,可以随心所欲地调动对方。他曾称霸棋坛数十年,在进宫前便深知自汉朝以来,已有好几位棋待诏因弈棋被皇帝赐死。因此他与宋太宗下棋时,常常故意下成和棋,所以深得太宗宠幸。
【事典】
宋太宗赵光义很喜欢下围棋,棋艺水平还不错。据《通志》,《宋史艺文志》及《皇朝类苑》记载,太宗著有《棋图》一卷,《御制角局图势》数卷。但这些围棋著作现已亡佚。
据说,宋太宗常常做些“棋势”(即死活图势)考朝臣们,相传太宗曾制过三个棋势:“对面千里”、“独飞天鹅”和“海底取明珠”。《忘优清乐集》里保存了前两个,后一个已经失传。宋太宗的棋势比较深奥,朝臣们都不懂,纷纷上表请求皇上再别出了。
宋朝文学家王禹傅,曾在他的诗中,把这些棋势描绘为“天机秘密通鬼神”。
宋太宗有“善弈”、“绝格”之称,当时的一些国手都下不过他。这里面有没有些虚假成分就很难说了。这些棋手很可能为取悦皇上,并未全力以赴。
当时宫里有一个叫贾玄的棋待诏,他是一个围棋奇才,少年时已能战胜国手。当上国手后,棋艺更加精湛。他棋下得神出鬼没,千变万化,可以随心所欲地调动对方。和他下棋的无不对其棋艺水平佩服有加。他曾称霸棋坛数十年,他在进宫前便深知有权有势的人专横跋扈惯了,都有极强的好胜心,也知道自汉朝以来,已有好几位棋待诏因弈棋被皇帝赐死。因此他与宋太宗下棋时,不敢赢太宗,又不敢让太宗赢的太多,能看出自己故意输棋,落个欺君之罪。于是他每盘棋只输一、二子。讨太宗高兴。宋太宗棋下得虽然不错,但他也自知比不上贾玄。不过既然贾玄甘愿故意输棋,也便不点破,乐得收下这个顺水人情。但是,时间一长,赢得太多了,宋太宗便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一天,他又与贾玄对弈,他对贾玄说:“我听人说你的棋天下第一,从没有负过任何人,而你为什么又盘盘负于我,可见其中有诈。现在再下几盘,如果你又输给我,我让人打你五十大板。”
贾玄听了忙说:“陛下棋艺高超,取胜不足为奇。下盘愚臣将全力以赴,争取不再输棋。”果然,这盘棋下完后,贾玄没有输棋,但却是一局和棋。宋太祖哭笑不得,但又毫无办法。于是又下一局,这一局贾玄用尽了全身的功夫,结果又是一盘和棋。下围棋要做到不输不赢是很难的,甚至比赢棋还难。
贾玄未输,自然不能杖责。
宋太宗知道贾玄又在捣鬼,便故意发怒地对贾玄说:“都说你是一代棋王,可连我都胜不了,真是徒有虚名,再下一局,如果你赢了,我赏你官做,要是你输了,我把你扔到水里去喂鱼。”贾玄唯唯诺诺,只得连连点头称是。
待到下完了,又是不输不赢,于是宋太宗佯作生气的样子说:“我让你先走一子,可是仍下成平局,就是你输了!你没有什么话说了吧?”说完,下令把贾玄扔到水里。
贾玄见皇上动真格的了,急忙大呼道:“陛下息怒,此局臣胜一子,并非和棋。”
太宗听他说此局不是和棋。便让他回到原座,问他何以说胜了一子,贾玄惊魂稍定后,结结巴巴地说:“我怕真的被投入河里,故赢皇上一子。但又怕皇上怪罪小臣,故数子时,我偷偷将一子攥在手中,未敢亮出来。”
太宗一看贾玄手中果然还紧紧地攥着一子,又好气又好笑,可是他也真知道了贾玄的棋艺水平比自己的水平高得多的多。因为他知道自己棋艺虽不太高明,但也有一定水平,可贾玄能够想输一二子就输一二子,想下成和棋就下成和棋,而想赢一子就赢一子,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太宗对贾玄的棋艺打心眼里佩服,很为贾玄的机智而开心,哈哈大笑,马上赐宴招待并封了贾玄官职。从此太宗更加宠幸贾玄了。
伴君如伴虎,下棋赢也不是,输也不是,这类官场应酬,实在难以对付,亏得贾玄棋艺高超。
但贾玄为取宠于皇帝而不择手段的作法,当时一些朝廷大臣也很反感。《湘山野录》中说贾玄“悦惑明主”,使皇帝终日迷醉于围棋,不理朝政,冯元仲的《弈旦评》也说贾玄是“不死不生”的人,是阿谀奉承之徒。
这真是:
纵使待诏称第一,相逢帝王尽和棋。
旁观莫问局中事,且看前朝血泪遗!
其实,真正喜欢围棋的人,以实力相拼为乐事。以输棋讨好对方,对方未必高兴。
【评议】
若论围棋的精神是:有气则存,存则同存;无气则亡,亡则共亡。
围棋的棋子无子力大小之分,子与子相比较无任何差异,表示人无贵贱、贫富之分。说的是人人平等。
棋子可以不受限制地下在棋盘的任何一个空点上,表示人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自由地定居生存。说的是天赋人权。
围棋其实意之完美,胜过世界上任何动听的语言。但这完美的表意却成了封建官场中攀升游戏的一套工具,贾玄就是利用这些无贵贱、贫富之分的黑白棋子来行攀龙附凤之事。明明是“无气”的棋子,可到了他的手中,却成了“有气”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