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2900000002

第2章 将门虎子,乱世英雄(1)

吴三桂长在一个武官门楣之家,他从小就“鸡鸣即兵。夜分始枕”,夜以继日的勤练武艺。青少年时代吴三桂就以武艺精湛而小有名气,成为吴、祖两家子弟中的拔尖人物,深得长辈的喜爱。然而,吴三桂绝非一般武夫,他善于结交,工于心计,素有“轻财好士”之美誉。他结友重在取利,且尤喜向上攀耙,对于身居高位,对他前途大有关碍之人,他不惜俯首屈膝,竭尽巴结。如认太监作“义父”,与辽东巡抚方一萍之子方光琛“缔盟为忘形交”,还拜总督洪承畴为师等等。这一切都为他前期的仕宦生涯、平步青云铺平了道路。

一、武功世家,将门之子

山海关外的辽东大地,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朝鲜人曾有过这样的精彩评论:

天下安危常系辽野。辽野安,则海内风尘不动;辽野一扰,则天下垒鼓互鸣。为什么?因为平远旷野一望千里,守之则难为力;弃之则胡虏长驱直入,如无门庭之限,此所以为中国必争之地,而虽殚天下之力守之,然后天下可安也。

事实确实如此。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创业之君在这里奋起屈然,问鼎中原太地;又不知有多少治国之能臣、惯战之悍将在这里生长、奋斗,创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远的不说,在吴三桂之前,诸如威震辽东的名将李成粱父子、腹有良谋、统率过千军万马的熊廷弼、杨镐、孙承宗、洪承畴、“铁面御史”何尔健、独胆英雄袁崇焕、敢战敢胜的一代骁将满桂、祖大寿、赵率教,首创海上雄师的毛文龙、一度主持辽东大计的王在晋等,以及清代的刨业之君如努尔哈赤、皇太极和他们的兄弟子侄一大批名君、名臣、名将,都在辽东这个军事舞台上施展出他们纵横捭阖的才略,演出了一幕幕历史括剧。吴三桂的一家参与了明清之交的激烈的军事斗争,成为一个将门之家。

辽东的百姓把习武从军看成是他们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青壮年所从事的职业之一。许多家庭几乎满门皆军,称得上是“军人世家”。辽东名将李成粱有五个儿子,都投身行伍,在战争中成长为统帅三军的将军。他们父子镇辽二十余年,“师出必捷,威震异域。”祖大寿兄弟子侄个个为军。吴氏父子四人,先后从军,都是名副其实的“军人世家”。

辽东军民同蒙古、女真人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但也有和平交往。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人人精于骑射,善于奔驰,无论在山间林崖之中,还是在平原旷野之上,都能吃苦,有耐力,一往无前。这些优胜的民族长技和风俗习惯,也融汇于汉族人民的生括之中。因此,人人爱马、骑马也都成了当地汉人的习惯。男孩、女孩才两三岁,只要见到马,便手舞足蹈,跃跃欲试。当大人把他(她)们抱上鞍座,就兴奋异常,一边笑着,一边吆喝,催马快走,还一边用手作加鞭之势。长到五六岁时,就开始练习骑马,父亲给制作一个小木架,放在鞍座上,把孩子抱上去,手扶木架,慢慢演习。在辽东,不只是男人会骑马,女子也善骑,“较男子更胜,加鞭疾驰,了无畏怯,而姿态飘逸。打遇有个别女子不会骑马,还会被人笑话呢!所以,在这里,男、女不会骑马,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辽东的特殊社会环境,养成了人们一种尚武精神,特别能战斗。在明朝军队中,辽兵以骠悍敢战闻名,被誉为一支劲旅。在同新兴的后金进行战争之初,明朝从江南调至辽东作战的军队,几乎每战必败,两度经略辽东的袁崇焕改用“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之策,完全起用辽兵,不但顶住了后金的猛烈进攻,还把它打得大败,连获大捷,突出地显示了辽人敢战的雄风。

吴三桂降生的时候,历史已给他准备了军事生活的物资条件和社会环境,并由此使他走上了他活动的主要舞台——军事舞台,终其一生,他都与战争和军事斗争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出生在一个将门之家,受到社会尚武风气的熏陶,家庭、亲属的影响,从小就灌注到他幼小的心灵之中。在他几岁的时候,父亲就尝试对他进行骑射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训练也逐年严格。这种训练,如同做功课一样,每天手不离箭,身不离鞍。父亲善养马,对马匹的选择和骑术,都能给他以指导,吴三桂很聪颖,据吴三桂的教生陈邦选说:三桂小时,“聪明超群”。他学习很用心,也颇刻苦,骑射进步很快。还有舅父祖大寿对他很关心,不时地加以指教。他经常出入军营,很喜欢军队的战斗生活,心想将来长大了定要当一名军官……

从山海关,经中后所,至宁远以东,抵锦州,北面一望丘陵、山岭,绵延不绝,林木繁茂,多飞禽走兽,虎、豹、野猪等猛兽,无时不出没林中深处。行猎是当地猎户的衣食之源,而对于达官贵人来说,却是一种消遣。吴三桂的父兄每于闲暇,携家丁进山打猎。当他能独立骑马时,便跟随父兄左右,骑逐山林之中。稍大点,他就自带家丁,独闯山林,与禽兽周旋,每次都有收获。这养成了他好“田猎”的习惯。这种带有军事味道的生括,培养了他勇敢、不畏艰险、足智多谋的思想性格。他掌握的骑射技能,后来都远远超过了他的哥哥、弟弟。他演习过各种兵器,最喜欢使大刀,练得很有功夫。从此,这柄大刀就成了他在未来的岁月中南征北战的致胜武器。现今保存在昆明市博物馆的一口长柄大刀,据说是吴三桂的遗物。

练武造就了吴三桂强健的体魄,这为他以后能在千军万马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创造了条件。

二、明智选择,机遇造就

俗语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当时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要求吴三桂从文,但吴三桂坚持习武,历史证明,吴三桂的选择是正确的。明末宦官专权,士大夫都只顾眼前,以为天下无事。凡是武将指陈边关的战事,都道武官好勇斗狠,危盲耸听,以博功名。所以朝廷都不留意边关的战事。加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又曾寄籍辽东,故所有文臣都睥睨他,好像不是中国人一样。吴襄自以官位尚卑,也不与计较,惟倍加谨慎而已。

那时吴三桂十六、七岁,吴襄自以日受同僚揶揄。不过文臣视轻武员之故,遂谓吴三桂遭:“为父幼不读书,只以勇力,且蒙将军李成梁受知于相马。自李将军殁后,好像冰山已倒一般。若非朝廷明见,此官已不能自保。吾儿不宜承习父业,宜弃武就文,或得奋志云宵,不致受揶揄于懦夫之口。”吴三桂听了,笑道:“父言差矣!方今国家多事,文臣不识时务,只欺饰朝廷,如燕巢危幕,自图苟安,若有变乱,若辈岂能以吟诗作赋保护国家耶?吾父任他揶揄,休要与他计较。他日时来运至,吾父子必有出头之日也。”吴襄见儿子如此说法,觉实有道理,且亦志气不凡,心中甚为欢悦。吴三桂自此益练习弓马,讲求战术。及崇祯帝即位,知道国家危难已伏在萧墙,遂决意奖励武功,乃拔吴襄为捏督京营,复命大宗伯董其昌典录武科。黄诏既下,各路武夫都纷纷赴试。吴三桂时已弓马娴熟,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那时听得董其昌考拔武科,便慨然叹道:“此吾脱颖时矣。今天下有变,乘此时以取功名,一来可以效力国家,二来亦可以继承父业。”便告知父亲吴襄,往应武举。国家设置武场,通过考试“技勇”,选拔将才。明末,按武场考试规定,一般以九箭射中目标为状元。吴三桂以其少年应试,在强手如林的角逐中,获得武举人,颇为难得。这都得之于平时的严格训练。

时董其昌在朝,知道国事已非,选拔武员实关紧要。那日往见吴襄,问道:“足下为武员,究知谁是可以当得将才的,不妨赐告。此为国家公事,请避嫌疑。”吴襄遭:“太宗伯既有此言,弟不敢不说。以弟所知,若武勇足道的,首推吾儿三桂,次即白遇道耳。”董其昌道:“足下佳儿如此,可为足下贺。某此次将拔取令郎,此为国家择人才,非为君家取富贵也。”说罢便去。到了录闱之日,数千赴考的都盼望放榜,及至放榜之后,居首的不是别人,就是吴三桂。

自从武闱榜发,吴三桂竞领了首选。凡赴试的,没一个不知道吴襄与董其昌有些交情,只道董其昌有意拔举吴三桂,不计他武艺如何就取中首名,更有道吴三桂武艺不高强是不应获选的。至于那些不第的人,更造出一种谣言,说是吴襄向董其昌讨人情,使中自己儿子。你一言我一语,早被吴襄听了,便唤吴三桂诫道:“吾儿今日幸捷高魁,为父本曾向董宗伯道及,故得董宗伯有意提拔。但为父曾承董宗伯问及,知得谁人可充将才,为父故援内举不避亲之义,力荐吾儿。今既获选,虽为父亦曾说情,但吾儿武艺本不在他人之下。今竞受此飞谣冷语,吾儿须此发奋。但能上撤国家,下光门户,不患不能雪耻也。”吴三桂笑道:“吾父亦太过忧虑。方今国家多故,凡有本领的自能发现。像古人说如锥处囊中,其末立露,儿不忧无出头之日。若稍有凭藉,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道也。”吴襄昕了,为儿子有如此志气,十分欢喜。便使吴三桂拜董其昌,认为师生之谊。又因吴襄为提督经营,应有个袭荫,董其昌更为奏保,便以吴三桂为都督指挥使。

吴三桂在前辈的提携下,更加努力向前。他的语言和行动证明了他是位才智过人的将领。

三、初露锋芒,气魄不凡

他得中武举后,取得了在军中任职的资格,开始了军事生涯。《庭闻录》的作者刘健说他“自少为边将”,他的教生陈邦选也说“总爷(指三桂)少年悬印”,指的就是这个时候。吴三桂初任军职,就在舅父手下任中军官。这是个低级军官,是吴三桂走向将帅的起点。他在舅父祖大寿的指挥下,参加了对后金的战争。很快,他崭露头角,日益显示出悍将的素质。

崇祯五年(1632年),他已是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却已升为游击将军。虽说这个职位还不算高,但已进入将军的行列,而父亲这时已升到总兵官这个高级军官的地位。

二十岁这个年龄,在古代的习俗中,已视为成年。它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身体长成,思想敏锐,精力旺盛,浑身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二十岁的吴三桂,照比一般青年更引人注目:大耳垂,高鼻粱,脸色富有光泽,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瞻视顾盼,尊严若神。”他的身材不算高,看起来,也不那么魁伟,可是“臂力过人”,没有人能赶得上他的力气大!难怪凡见过他的人都用“美人丰姿”、“状貌奇伟”来赞美他,大概并非虚语,亦非媚人之辞。不过,他的相貌也不是完美无缺,只要仔细察看,就会发现他的鼻子稍有缺欠:鼻梁右高左低,中间有一条黑纹如丝,像是受过刀伤的痕迹。他的鼻子的确受过刀伤。那是在几年前,他为救父亲,一往无前地闯入数万后金兵重围之中……

吴三桂十七岁那年冬天,正是祟桢二年(1629年,后金天聪三年十月),皇太极发动了奇袭北京的战役。他亲率五、六万大军,避开明朝构筑的宁(远)锦(州)防线,绕道内蒙地区,从大安口、龙井关等处突入长城,直趋北京,给明朝以猝不及防的打击。不幸的是,祟祯帝中皇太极的反间计,将袁崇焕逮捕入狱。祖大寿惊恐万状,携吴襄父子及辽兵一万五千人自北京仓皇撤军。急返宁远,以图自保。崇祯听从大学士孙承宗的建议。赶快派人安抚。使者疾驰至山海关才赶上祖大寿,当众宣谕朝廷慰劳之意,声明只逮治袁祟焕一人,与众将无涉。辽兵得到朝廷宽大,人心才安定下来。

次年正月,祖大寿奉命与孙承宗分驻三屯营(河北遵化附近)、丰润(今仍名)之问,互相“联络犄角”。祖大寿又命所部分驻雷亭(河北乐亭)、昌黎(河北昌黎)、抚宁(河北抚宁)、石门、台头营、燕河营(均在河北抚宁北、长城南)诸城镇,以堵截后金兵归路。然而,后金兵“潜师饱飏”,行动非常诡秘,明官军常常捕捉不到它的任何消息。为摸清后金兵的去向,他常派出多达三百多人的“侦骑远探”。

二月,祖大寿率部出长城,北进至建昌(辽宁凌源)。该城周围多山,丘陵连绵,其西北面与内蒙喀喇沁等部相接。皇太极绕道内蒙入关和北返,建昌是他必经之地。明兵集结于此,企图截断后金兵归路。

吴襄携带吴三桂随征,不离大寿左右。吴三桂年龄还小,在军中不担负具体军务。父亲和舅父对他很喜爱,不愿让他做任何冒险的事,让他随军,是想训练他,使他增长见识。父亲已是一员参将,常受派遣,执行任务。可是,有一次发生了意外情况……

一天,吴襄率数百人出城侦察,突然与数万后金兵遭遇,后金将领没有把这几百明兵放在眼里,实行围而不攻的战术,迫其投降。吴襄无意投降,只有突围才能摆脱险境。他与部下“急奔”,后金兵就“急围”;“缓奔”就“缓围”。直至近城处,吴襄仍无法摆脱后金兵的围困。祖大寿凭城楼远望,知后金兵势大,明兵出击,如以卵击石,倘遭全军覆没,丢失城弛,将犯不赦之罪。他不能救吴襄,只好听天由命了。

吴三桂见父亲被围,心急如焚,便跪在舅父面前,请求发兵,为父亲解围。祖大寿以双方兵力悬殊太大,不敢出战,说:“我以封疆重任,焉敢妄动,万一失利,咎将安归!”吴三桂请求再三,祖大寿就是不答应。最后,吴三桂痛哭流涕地说:“总爷不肯发兵,儿请率家丁以死相救。”祖大寿似应非应地“嗯”了一声。他以为吴三桂必不能救,但吴三桂马上应口说:“遵令!”站起身来,转身下了城楼,率家丁二十人,出城救父。祖大寿心情矛盾,也没严加阻止,由他去吧!

吴三桂左右各置一将领,自己居中,分十八人为两翼冲阵。后金兵见明兵极少,而敢轻易出战,很是怀疑,便闪开一个阵口,将三桂二十人裹人阵中。

吴三桂人阵,以风驰电掣般速度向后金兵展开了冲杀,连续射出两箭,后金兵应弦而倒。后金一员将官拥纛旗向他冲来。吴三桂迅即搭箭,用尽气力,一箭射中,这员将官从马上跌落下来。三桂急驰近前,下马割取首级。不料此人受重伤未死,他眼看吴三桂举刀之际,说时迟,那时快,摘出随身的短刀,奋力跃起,照准吴三桂面部刺来,吴三桂猝不及防,一刀砍中他的鼻梁,顿时血流如注。他顾不得伤口,手起刀落,将这个将官的头砍了下来,并疾速地拣起死者扔在地上的红旗,撕下一块,胡乱地把鼻子裹了起来,飞身上马,呐喊着冲杀。寻到了父亲,大呼:“随我来!”数百名明兵都随他往外突围。这时,祖大寿在城楼上眺望,命城上明兵擂鼓助威口城上城下,阵里阵外,喊杀声、战鼓声响成一片,似有千军万马奔腾之势。

后金兵始终怀疑明兵以少冲阵,可能是“诱敌”之术,也不敢用力堵截,加之吴三桂冲锋在前,来势凶猛,锐不可当,他与数百名明兵冲到哪里,哪里就纷纷闪开。于是,吴三桂带领明兵冲围而出。后金兵怕中诱兵之计,并不敢追赶,眼睁睁地望着这一小队明兵飞速远去……

吴三桂疾驰至城下,祖大寿已亲自出城迎接,看到他血流满而,不禁发出赞叹:“好样的,贤甥!”吴三桂下马,向祖大寿跪拜,忍不住哭了起来,吴襄站在旁边,痛楚地说:“要不是我儿舍命相救,我们再也不能见面了!”祖大寿抚摸着吴三桂的肩背,爱抚地说:“儿不要忧虑不富贵,我马上题请超擢!”关宁援兵太监高起潜是吴三桂的义父,他得到吴三桂救父出围的消息,大喜,说:“真是我的儿子啊!”

同类推荐
  • 董其昌与松江派

    董其昌与松江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与松江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杜甫传

    杜甫传

    这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这部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
  •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林语堂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蜚声世界文坛的中国作家林语堂》由厉向君所著,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阅读。
  •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作者品评的八位女性,均在上个世纪留下过深刻的人生印记。她们以各自不同的人生姿态和生存际遇,仍让今天的我们萦怀于心。顺着作者的笔触,品读她们的命运和人生,竟会是如此的苦涩而又温馨,仿佛有干愁百结,欲罢不能。
热门推荐
  • 校花之最强高手

    校花之最强高手

    穷小子误入校园被校花灌醉,一觉醒来,他竟然发现体内住着一群魔鬼,从此他纵意花丛无人能及,灭神杀魔无人能挡,穿梭在几个世界的他,不知道欠下了多少风流债……新书《最强军魂》求支持
  • 隋唐洛阳

    隋唐洛阳

    本书以通俗流畅的白话文,化解诸多艰涩的古籍,叙述和分析隋唐时期洛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唐人韦应物咏洛阳云:“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洛阳作为隋朝、唐朝的东都和武周武则天的首都,帝王们或多次巡幸,或长期驻跸,利用洛阳来临制东夏、统驭全国。洛阳和世界连成一片,周边民族的首领、使者、商贾、僧侣、留学人员,梯山航海,来这里活动、定居、安葬。这里人文荟萃,群星灿烂;经济繁荣,技艺精湛。
  • 危险的旅行

    危险的旅行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
  • 天仙路

    天仙路

    天仙者,举形升虚,久住长生,与造物同参,经万古而不朽。世人畏枯朽,惧瞑目,千方百计,欲寻长生之途,谋求天仙之路。殊不知大道千般劫难,万般险阻,陨落者无数。唯心志、悟性、机缘诸般不缺者,方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道路。简单地说,这就是一个前生误入邪道的女修,今生重归正途,追求无上大道的故事。PS:新文《覆长生》求支持!(づ ̄3 ̄)づ
  • 王府有对小冤家:悠闲王妃

    王府有对小冤家:悠闲王妃

    (轻松文,已完结。)别人嫁人她嫁人,嫁了大半年,别说新婚燕尔,连狗屁王爷长得是高是矮是圆是扁都不知道。他为了不见她,居然还将好端端的王府分成了两半?是不是想老死不相往来??!哎哟喂,他唱的是那门子的戏?而且出一个门,还要经过他同意?那把他的令牌偷过来……
  • 天才皇妃,买一送一

    天才皇妃,买一送一

    她是万能天才少女,科学家们引以为傲的成功实验品,却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被炸死,离奇穿越到一具赤果裸的身体里。这位正是慕容家的大小姐,在这个以实力为尊、阴谋当道的世界里,慕容大小姐却连最基本的玄功都不会,更可气得是,见了男人她就垂涎欲滴的犯起花痴,除了她爹慕容枫以外,慕容家的任何一个人都把她当成了调侃的对象。心狠舌毒的二姨娘,口蜜腹剑的三姨娘,同父异母的四个妹妹,还有那些觊觎他们慕容家庞大家业的人。现代天才少女是何许人也?她可是拥有最最优良的基因,受过最最精锐的训练,她的人生座右铭:挡路者,杀无赦!【片断一】丫环:小姐,您的肚子怎么越来越大了?瀛雪:应该是怀孕了吧!(漫不经心的翻阅着书,云淡风轻)丫环:……(张大嘴巴,瞪大眼睛,下巴快要掉下去了!)【片断二】产婆:慕容老爷,大小姐生…生了(欲言又止)慕容枫:是男是女(一脸紧张)产婆:是个小少爷。(怯怯地)慕容枫:好,好,我慕容家终于生出了个带把的。(欣喜若狂)产婆:可是…他长得…有点奇怪。(吱吱唔唔)慕容枫:只要是带把的就行,我慕容家总算有后了。(依然沉浸在欣喜中)【片断三】玺儿:娘亲,为什么外面的人都说我是妖孽?瀛雪:那是因为他们妒忌你。玺儿:可是…为什么只有我是紫瞳?瀛雪:这也正是他们妒忌你的原因。【片断四】丫环:小姐,有个男人送来了好多金银珠宝,他说…是小少爷的爹。(慌张的跑进来)瀛雪:珠宝留下,让他走。(优雅的轻啜一口茗茶,一脸平静。)丫环:可是(欲言又止的模样)玺儿:可是他长得很帅对不对?青鸾姐姐呀,娘说过,长得越帅的男人越靠不住!不要被表面所迷惑,要学会淡定(四岁的粉嫩小童语重心长的劝导声)丫环:是,小少爷。(耷拉着脑袋,懦懦的望了一眼那个粉嫩的小男人。)【此文美男多多,过程略NP,结局一对一,幽默诙谐,偶尔腹黑。】推荐自己新文:《强宠——画皮丑后》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强吻小小小老婆》推荐好友佳作:《重生——前妻买一送一》——乔茉児《穿越男兽国》——夭水无邪《市长夫人》——南宫晚晚《勾魂宠后》——尹爱儿《在后宫打牌的悠哉日子》——相濡以沫2012《兽性总裁的狂野娇妻》——夜神翼慕容瀛雪:由亲亲【蔚藍櫻】抱回家养!玺儿:由亲亲【笨笨2008】抱回家养!灵儿:由亲亲【笨笨2008】抱回家养!雪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