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2900000018

第18章 云南藩王,加根固本(3)

在云南,民间盛传一句俗谚,叫做“滇中有三好,吴三桂好为人主,士大夫好为人奴,胡国柱好为入师”。乍听起来,颇让人疑惑而又好笑。但实际上,它却将吴三桂结党营私、阴蓄私人的伎俩,作了最形象的描述与比喻。当时,“新任官知县以上例谒王府,有才望隶著及仪表伟岸者,百计罗致,令投身藩下蓄为私人”。“给身价银多者数万,少亦百余,视其才为等差,俾为己用”。“几卖身者,皆师事胡国柱。”据《庭闻录》的作者刘健记载,其父刘昆,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被擢为云南同知,受事三日循例前谒王府,吴三桂“细问家世、履历,已而默然,目瞩先公(刘昆)不转瞬,顾谓胡国柱日:科目中有此一人、大奇。命具饮馔坐奇”“明日,国柱代王报谒,随遭客道意”,令投身藩下,为刘昆所拒。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官员以此种方法被蓄为藩下私人。他们或惧藩威,或图藩利,或二者兼之。如楚雄知府冯坤,原籍为浙江临海县人,到滇后,即被吴三桂“令同母某氏卖到平西藩下,当日得受身价银一万七千两,后署媒人胡国柱”。所谓“媒人”,即为卖身的证人,以防卖身者悔约。而且,除“媒人”之外,还有一纸名为“卖身婚书”的投身契约。

“轻财好士”,是吴三桂植党的又一方式。他“挥金以要结人心,党费馈遣,动以数万计”。“湖广会元曹石霞到云龙州省亲,吴三桂令人赠金3000两,以结其心。”“武榜眼李开先选云贵督标左营游击,来谒,三桂一见悦之,令拜门生,赐盔甲、弓矢、鞍马。及还,命国柱祖帐三十里外,赠路费五百金。”

对云贵督抚,吴三桂更是“挥金如土,为防口也”。例如,巡抚衰懋功内召,离滇时,吴三桂以十万金相送口继任巡抚李天浴有疾,“三桂往视,日:李先生清贫,不可以口腹相累。自携茶食往,”以示关切。康熙九年(1670年),李天浴离任,吴三桂“赠三万金,中丞(李天浴)不受,三桂亦不强也,及抵镇远,侍卫赉原赠以待,委之舟中,疾驰而返。”而且,平素吴三桂也是“自督抚以及守令时有馈造”。“文职官有公事谒王府,府中必具食。”

此外,吴三桂虽身居高位,对待故人却极为周携备至。如吴三桂在辽东时,曾隶属毛文龙部,人清后,与毛氏素不相闻,然而,当毛氏老仆自江浙赶至昆明,告浙帅李强夺毛氏宅第时,“三桂令李还宅,且责输金谢毛氏”。宁都曾应遴曾有恩于吴三桂,“其子孝廉傅灿游滇,三桂以十四万金赠行”。吴三桂可以置生身父母的生死于不顾,却能贵而不忘故旧,其原因就在于,他要时时处处收买人心。

在培植地方势力的过程中,吴三桂尤其注意培养自已的亲信党羽。如胡国柱、夏国相乃吴三桂镇守辽东时的亲信部将胡心水、夏龙山之子侄,吴三桂分别结为翁婿,用联姻的方法拢为己用,为辅臂。至“胡国柱已中北榜甲午举人竹,仍留之不遣”,“为大纛章京,其余子侄亲故俱带孔雀翎子”。马宝原为农民军将领,随李定国联明抗清被南明永历朝廷封为淮国公。“为人反复,号两张皮”,然却“狡黠善战”。受降后,“三桂见宝犷猛,厚结之”,以其为投诚十营兵的第一营总兵官。此外,吴三桂叉让“方光琛参赞机务”。方光琛,字献廷,明礼部尚书方一藻子,徽州人。由子他“善弈、能诗、多游谈。自以为管葛比,三桂佶之”,“每事咨决焉”,依庇尤深。

总之,在吴三桂十余年的经营下,“云南十镇大帅,及贵州提督李本深,四川总兵吴之茂,陕西提督王辅臣,皆旧部将为腹心”。又有胡国柱、夏国相、郭壮图、卫朴、吴国贵、吴应麒等于侄姻婿结为死党,王屏藩、马宝、王绪、陶继智等勇将乐为之用,形成一个坚固的地方势力集团。

七、与人计事,相对如家人父子

吴三桂贪婪,拼命向朝廷索取大量粮饷,向当地百姓征收各种税额,数年,已聚敛如山积一般的财富。这些数不尽的财富,除了用来供养他的军队外,就是供他本人和他的家族的纵情挥霍。但还有一个重要用途,这就是不惜用重金收买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只要有一长处,就千方百计罗致到自己门下,赏以重金。在这方面,吴三桂可称得上挥金如土,非常舍得花钱,他的慷慨大度,让人惊奇,甚至瞠目结舌!尽管他后来发动了叛乱,为时人所不耻,也不能不承认,甚至赞扬他“轻财好士”。

吴三桂不吝惜金钱,却以有知识、有才能的人为重,其中以他与王辅臣的关系,最能说明他“轻财好士”的行为。

王辅臣是吴三桂的心腹大将之一。他原姓李,河南人,小时为官宦家奴,后参加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骁勇善战”,有大将之风。不久,他又流入明将姜壤营,充任健儿。有一个将官叫王朝进,膝下无子,就把他收为义子,从此改姓王。当他长成青年时,身长七尺余,面白皙,少胡须,髯眉如卧蚕,外貌很像世人绘画的三国名将吕布,英俊健壮,“勇冠三军,所向不司当。”因为他善骑射,马上如飞,所以人们给他起了个浑号,称“马鹞子”。屡次与清兵交战,没有敢跟他对敌的。守太同时,他随姜璋一起降了清朝,调入京师。世祖亲政后,很赏识他的才干,立授御前一等侍卫。洪承畴经略河南时,世祖命他随侍。辅臣处事谨慎,对洪承畴毕恭毕敬。洪承畴不说吃饭,他不敢先吃;洪承畴不说穿衣,他不敢穿。洪承畴走到哪,他跟到哪,寸步不离左右。遇有险阻,他必下马,亲手执洪承畴坐骑的缰绳;遇岗峦泥滑之处,不便行走,他必背洪承畴而过……他从不以御前侍卫自居,对周围同事也待之以和气,洪承畴十分感动。洪承畴统三路大军平定云南,亲自题请朝廷授辅臣为右营总兵,辖云南以东地区,驻曲靖府。洪承畴回京后,他便隶属吴三桂。吴三桂久闻王辅臣之名,很喜爱他的为人和才干,对他有如自己的子侄,每天都念叨不绝口,凡有美食美衣、最好的器用之物,别人得不到,必赐给辅臣。同时,辅臣事三桂,如同侍奉承畴,竭诚竭忠。

可是,因为一件小事,却使两人伤了感情。有一年,王辅臣奉命征云南土司乌撒,与诸将到“马一棍”(因待下严酷,一有小过,以棍棒责罚,往往一棍把人击毙,故有“一棍”之号)营中吃饭,吴三桂的侄儿吴应期也在场。诸将饮了一阵酒,已有醉意。这时,开始上饭。王辅臣端起一碗饭,正要张口吃,旁边一个王总兵官发现他碗里有一只死苍蝇,连喊:“饭里有苍蝇!饭里有苍蝇!”王辅臣惟恐“马一棍”以此事责杀厨师,便不以为然地说:“我们是亲身矢石只知打仗的人,有饭吃就行了,哪有闲心去挑食?倥偬之际,死蝇我也吃过。”

这位王总兵不解王辅臣之意,就说:“您能吃死苍蝇,我和您打个赌:愿把我的坐下骑输给您!”

王辅臣想,话既已说出口,怎好改口?想罢,勉强把那个死苍蝇吞进肚里。吴应期在一旁插了进来,说:“王总兵的马怎么这么好骑呢?人与兄(指辅臣)赌食死苍蝇,兄就吃,如与兄赌食粪便,兄也要吃粪吗?”

辅臣被激,吞食死苍蝇,心里已老大不自在,不曾想吴应期又说了这番话,一下子火冒三丈,趁着酒兴,怒骂道:“吴应期!你自恃平西王待你如子,敢当众辱我。别人怕你王子王孙,我不怕!我敢吃王子王孙的脑髓,嚼你的心肝,挖你的跟睛!”说完,挥动铁拳,猛击饭桌,只听“咔嚓”一声,桌子四条腿当即折断,桌上十二个磁簋、菜碟、饭碗、酒杯全部打碎。左右侍从数百人没有一个敢上前,纷纷后退,吴应期看势不好,也乘混乱跑了。

王辅臣听从了劝告,剐要出门,吴应期已飞马来到。滚鞍下马,拉着辅臣的手,进人营帐,俯身拜倒在地,痛切地说:“昨天因多喝了酒,出语伤害了兄长,兄怒责我是应该的,愿兄宽恕,不要把怒恨记在心里。”王辅臣也下拜,扶应期起身,说:“我醉了,出口伤了您,您不怪罪我,为什么还要自责呢!”

两人言归于好,王辅臣格外高兴,便召集诸将,重新开宴痛饮,尽欢面散。

此事不知被谁传到了吴三桂的耳朵里,又加了些恶言恶语,吴三桂很不高兴。适巧曲靖差官前来省里领取饷银,办完公事,特向吴三桂辞行。吴三桂慰劳说:“你回去替我问好各营将士,还要特别转告你们的主帅王辅臣:前不久征乌撒时,跟吴应期酒后争吵,都是少年兄弟,喝醉骂座,这也是常事,就是以拳头相击,又有何妨!打架也罢了,何必把老夫(三桂自称)也牵扯进去?甚至说:‘你是王子,我敢吃王的脑髓心肝!’这是什么话?让别人听了,都会笑话我,说:‘吴三桂老子平日爱惜王辅臣如珍宝,现在却想吃他的脑髓!’这岂不令人寒心!你回去告诉王辅臣,今后不要再说这类话!”

吴三桂的话,把本来已平息的事又挑起了新的矛盾。王辅臣大为不满,说:“我跟你(指三桂)都是朝廷的臣子,又不是你家人,却受制于你,你偏向你的侄儿,视我为外人。天下设有不散的筵席,我怎能郁郁不乐地久居此地!”子是,他密派人携带金银人京师,买通朝廷重臣,把他调离云南。正好固原提督空缺,而固原系边镇,需一干练将官镇守,特将王辅臣充任此职。

朝廷任命下至昆明,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如失左右手,叹息说:“王辅臣这小子花钱不少,家私有多少,竞这么胡干?”

王辅臣接到新任命后,便来昆明向吴三桂辞行。吴三桂待他更亲密,拉着他的手,涕泣不止,说:“你到了平凉,不要忘了老夫。你家里穷,人口多,万里迢迢,怎么受得了!”当即争人取出=万两白银,赠给王辅臣作路费。

吴三桂对王辅臣恩情很深,仅仅几句话,就把他的感情给伤害了,这大概是吴三桂不曾料到的。其实,吴三桂的话并无恶意,还看不出疾言厉色之状,倒是好意劝他不要说出格的话,免得伤了自己的尊严,授人以笑柄。王辅臣到底是不甘居人之下之人,却以此为藉口,调离云南,不再受制于人。

吴三桂尽管对外骄横,对自己的部下却很谦和。据见过他的人说,吴三桂每“与人计事,相对如家人父子。”对方如提出诘难,他不仅不生气,而且更喜欢,往复谈论,“娓娓不倦”。他平生非盛怒,从不疫言遽色。

吴三桂以巨金买士、养士,不时地赠给地方官大量金钱,买通他们,意在“防口”,这一切,都是为了巩固他在云贵的特殊地位。他对人“恭敬,虚怀延纳”,因此,“将士乐为之用,民心亦翕然附归,强藩雄镇,成受其拢络。”

八、“西选”之官遍天下

所谓“西选”,是指平西王吴三桂题除的官员。

顺治十七年七月,吴三桂奏准忠勇、义勇十营总兵官,“马宝著以右都督充忠勇中营总兵官,李如碧著以都督佥事充忠勇前营总兵官,高启隆著以都督同知充忠勇左营总兵官,刘之复著以参将管忠勇右营总兵官事、塔新策著以副将管忠勇后营总兵官事,王会著以右都督充义勇中营总兵官,刘夤著以副将官义勇前营总兵官事,马惟兴著以左都督充义勇左营总兵官,吴子圣著以都督佥事充义勇右营总兵官、杨威著以副将管义勇后营总兵官事。”“其应用中军、游击、守备俱开具姓名请部”,“部议悉如所请”。是为“西选”之始。

顺治十七年十月,吴三桂又奏准以四川右路总兵官右都督马宁为云南援剿前镇总兵官,四川右路总兵官署都督佥事沈应时为云南援剿左镇总兵官,湖广益阳总兵官署都督同知王辅臣为云南援剿右镇总兵官,都督同知杨武为云南援剿后镇总兵官。“西选”之官已由云南扩展到四川、湖广。

是月,吴三桂再请以“湖广上湖南道副使胡允为云南布政使司参政,分守金沧道。刑部郎中李煊为云南布政使司参议,分守洱海道。四川重庆府知府何毓秀为云南按察使司副使管参政事,分守临元道。湖广辰州府知府苏弘谟为云南按察使司副使,清军驿传道。安陆府知府马逢泚为云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临安兵备道。永州府同知吉允迪为云南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水利道。四川保宁府同知纪尧典为云南按察使司佥事,分巡金腾兵备道。调补四川川西道副使田萃祯为云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洱海道。陕西关内道副使蔺一元为云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曲靖兵备道”。“西选”的范围叉延伸到京师和陕西,并由武职遍及到文职。于是。引起了朝廷内外有识者的关注。

是年十一月,四川道监察御史杨素蕴便以其“西选”违制上疏弹劾。他说:“臣阅邸报,见平西王恭请升补方面一疏,以副使胡允等十员俱拟升云南各道,并奉差部曹亦在其中,臣不胜骇异。夫用人,国家之大权,惟朝廷得主之,从古至今未有易也。”

“从来闻以别省不相干涉之处,及见任京官公然坐缺定衔,如该藩今日者也。且该藩疏称:求于滇省既苦索骏之不良,求于远方又恐叱驭之不速。即如所言,湖南、蜀省去滇稍近,犹可计日受事,若京师、山东、江南等处距滇南万里,不知所谓远更何在也?若尽天下之官不分内外,不论远近,皆可择而取之,则何如归其权于吏部,照常铨授,尤为名正言顺也,即云贵新经开辟,料理乏人,诸臣才品为该藩所知,亦宜先行具题,奉旨俞允,然后令吏部照缺禽补,犹不失权宜之计。乃径行拟用,无异铨曹,不亦轻名器面襄国体乎?”

杨素蕴一针见血地指出,吴三桂的“西选”,已经背离了清朝集权统治的轨道。首先,所除官员远至京师等地,已违逾了“皇上所以特假便宜者,不过欲就近调补,无误地方”的规制。其次,径行拟用,无异铨曹,而不是先行具题,奉旨俞允,然后令吏部照缺禽补。竹因而杨素蕴毫不客气地指出:“夫古来忠邪之分,起初莫不起于一念之敬肆,在该藩扬厉有年,应知大体。即从封疆起见,未必别有深心,然防微杜新当慎于机先。伏乞天语申饬,令该藩嗣后惟力图进取,加意绥辑,一切威福大权俱宜禀明朝廷,则君恩臣谊两得之矣。

然而,杨素蕴所疏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十二月,仍然依奏升补胡允等十八分巡云南各道。此事也就不了了之。第二年,杨素蕴外转川北道。时逢吴三桂自缅甸凯旋,见杨索蕴所奏,深衔之,“上疏诋其意含隐射,语伏危机”。诏令杨素蕴回奏。是年十一月,杨素蕴奉旨再奏,日:“臣官御史时,见吴三桂题补方面官,不论内外远近,一律坐缺定衔,有碍国体,是以具琉驳正。至于防微杜渐等语,原属概论,古今通义,未尝专指该藩。臣与该藩素不识面,有何嫌隙,不过据理而争,非别有意见。”虽然杨素蕴所言句句在理,然而在吴三桂刚刚为清人建树亡明大功之际,任何非议都无异于蚍蜉撼树。于是,部议以杨素蕴含糊巧饰降调,不久又罢其职。

此后,吴三桂更加肆无忌惮。以除官“市恩于人,每以藩府龙凤下批咨部,某为某守令,某为某参游”。康熙元年九月题定云南土官,日:“云南土司倾心向化,大则抒忠献土,小则效职急公,勤劳既著,勤励宜先。查滇志可据,忠悃有凭者,文职五十六员,武职十六员,请敕部给与号纸。”康熙三年九月。以云南投诚伪官赵得胜为云南义勇前营总兵官,从平西王吴三桂请也。”“以新推广东海丰总兵官陈德为云南荣景楚雄总兵官,因平西王吴三桂坐题也。”而且。不仅“所辖文武将吏选用自擅”,“屡以京朝官,各省将吏用以自佐”,又就“各省员缺时以承制除授”。故有“西选之官遍天下”之称。

同类推荐
  • 刘胡兰

    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朱强编著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讲述了刘胡兰生平事迹。
  •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尽宝剑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席卷天下。其间艰苦卓绝难以尽说,其中成败成失耐人寻味。《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对刘邦的权谋与智慧的评说。
  • 凯丰传

    凯丰传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
  •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竞因此成为清朝晚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人间的苹果失去了乔布斯会怎样?世界失去了乔布斯又会怎样?这点你是否懂得?天堂之行之前,20年来拒绝媒体、刻意注重隐私的乔布斯托人为他写传记,他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我并不总跟他们在一起,我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也理解我做过的事。”所以,真的,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忆难忘:诺在经年前

    忆难忘:诺在经年前

    青春的疼痛,在多年后再回首,恍然一帘轻梦。那青葱少年,已策马而去。忆当年,洛锦念,为了他舍去了那个年华里所有女孩应拥有的一切,与父母决裂。而他,欧南声,却在她最难堪时弃她而去,留她独自一人,独承那份岁月的伤痛。五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比如洛锦念,彼时已经在激烈的商场中游刃有余,手段狠绝,往往把对手挫得无翻身之日,只是再难得她一笑,单身了很多年。再比如欧南声,留洋回国,从五年前的欧氏的大少爷变成了现在的商业天才的执行总裁,世故圆滑,喜怒不形于色,只是心中一直有着一片无法绿化的沙漠,已经拥得美人在怀。相识,相知,相爱,分离到重逢,细数他们两个的爱恨纠葛,说一段关于青春年华里的那些疼痛的故事,倾听那岁月里的呢喃。
  • 中华鉴人术(大全集)

    中华鉴人术(大全集)

    如今,精心编汇而成。从对人的客观方面的观察,如眼神、神骨、气态、容貌、谈吐等,在众多国家的实践中继续得到发扬光大。中国古代对于鉴人的经验和方法富含科学性、系统性。《中华鉴人术大全集》由雅瑟、凡禹编著,再到主观方面分析,鉴人的智慧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人力资源中,如性格、习惯、爱好等,详述各种识人的妙法,并早已走出国门,介绍识人的技巧,鉴人是一门大智慧。正是在参考前人的鉴人智慧,融合古代的经典案例的基础上,足以令世界上其他国家叹为观止。中华文明的鉴人智慧之丰富,相信能为你的人生、事业增添成功的智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景王妃传

    景王妃传

    推荐瑜玥的新文:【弃妃要出嫁】【重生之侯门正妻】【景王妃传】简介:她,一个现代的潮流女性!为了躲避一份不属于自己的感情,逃避了六年,可就在想开的那一刻,只不过为了捡10块钱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倒霉的来到了不知名的古代,贪财惹的祸啊!好吧,来都来了。不好好玩玩也貌似对不起自己哈。。。可是,为什么,来到古代以后,她还躲不掉情的伤害,居然被一个古董给暴了!“我恨你”她看着眼前的男人轻声说道。轩辕景愣了一下,“那你就恨吧,最好恨到骨髓里。”既然不爱就恨我吧!“记住你今天给我的痛,终有一天会加倍讨回。”坚定而决绝!难道,我注定与情无缘吗?可是,我渴望爱情。裴天说:“女人,在我面前,最好撕掉你那虚假了面具。看了,我会心疼。”武林大会上,所有的武林人士看着眼前的绝色美女,挺着一个大肚子,她居然就是人人害怕的魅宫宫主。那是一个让人十分难忘的日子。那天,死伤无数,她也受了严重的内伤,在那一瞬间,黑发变银丝,为她增添了些许邪魅和神秘,也是这一战,让她差点失去了孩子。轩辕景再次见她却是,“贱女人,你别忘了,本王一天没有休你,你始终是我的三王妃。”轩辕景看着眼前挺着肚子的女人,我终于找到日思夜想的她了,没想到早已物是人非,“你记住,如果本王得不到你,宁愿毁了你。”几段情感的纠葛,到底谁才是她最终的归宿?推荐好友的书:依曼《特工老婆混黑道》依曼《总裁的临时妻》沁沐星辰《总裁的弃爱》小米的迷糊《皇后夕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管理管到位

    管理管到位

    国内外的强势企业都是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的细枝末节上下过很大功夫的、比拼出来的。企业靠一个想法,靠一种简单的管理就能做大,就能挣大钱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正是不注意管理的细节,管理不到位,忽视一些管理上的小问题,导致了二十多年间,许多企业如过江之鲫,风起云涌,转眼之间又销声匿迹。管理是一门学问,管到位更能显出管理者的水平和方法。管理的办法,不光在制订制度、规章上,还在实行严格有序及到位的措施上。只有通过管理者切实到位的管理和整治,企业才能做大事,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