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1000000003

第3章

《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原诗题名《致凯恩》。凯恩是安娜·彼得洛夫娜·凯恩,她生于1800年,比普希金小一岁。1819年,年方二十岁的普希金在外交部供职,他结识了一些十二月党人,并经常出入彼得堡进步人士的文艺沙龙,在一次舞会上,他与少女凯恩相识。这次相会也许给普希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25年,普希金由于明显的自由和反专制倾向,被押解到普斯科夫省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被监视居住已有两年之久,他陷于孤独和痛苦中。这时恰逢凯恩去邻近的三山村的姑妈家小住,两人重逢,交游甚笃。凯恩离去时,普希金写了这首《致凯恩》,作为赠别礼物。原诗是这样的: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你,

犹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犹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在那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那喧嚣的虚荣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面影。

许多年过去了。狂暴的激情,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我忘记了你温柔的声音,

和你那天仙似的面影。

在穷乡僻壤,在流放的阴暗生活中,

我的岁月就那样静静地消逝,

失掉了神性,失掉了灵感,

失掉眼泪,失掉生命,也失掉了爱情。

如今灵魂已开始觉醒:

于是我的眼前又重新出现了你,

犹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犹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我的心狂喜地跳跃,

为了它,一切又重新苏醒,

有了神性,有了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戈宝权译)

这首诗感情起伏跳跃,写出了人们对青年时代美好纯真的回忆,以及在生活陷入挫折困顿时,这种美好情感给人带来的生活力量和希望。这是普希金抒情诗里有代表性的一首。写这首诗之后六年,普希金与莫斯科第一美人冈察洛娃结婚。又过了六年,普希金因为冈察洛娃的风骚和沙皇的阴谋而死于决斗。这时普希金不满38岁。

普希金死后三年,格林卡与自己的妻子因无法共同生活而离异,恰在此时,年轻的凯恩进入了他的生活。格林卡热恋着她,这是当年普希金诗里那个凯恩的女儿叶卡捷琳娜·叶尔莫拉耶芙娜·凯恩。处在热恋中的格林卡发现普希金当年的抒情诗《致凯恩》,很形象地道出了自己的感情体验,便为此诗谱曲,向小凯恩表露心迹。这就是《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

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主调里总隐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情调。民族乐派开创者格林卡的作品里,当然也贯穿着这种感情。这是与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与性格紧密相关的。俄罗斯在欧洲国家里最晚受到启蒙主义影响,因为它远离欧洲的中心,偏在一隅。西欧近代史上重大进程的一些事件对俄皇统治下的农奴制国家影响来得要晚。广阔的森林草原,沉重的耕作方式,无尽的伏尔加河,苦难的民族历程,使俄罗斯民族的性格里埋下感伤的情绪。它是俄罗斯艺术风格的内容之一。格林卡的音乐根植于民族艺术,也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民族艺术风格。他的八十多首浪漫曲,大多取材于俄罗斯当代诗人的诗作,以普希金为主,涉及二十多位作家。他的音乐素材也主要源于俄罗斯民间音乐。所以,在他的浪漫曲里忧郁伤感也是主要基调之一。

《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在格林卡的浪漫曲里堪称上乘之作。音乐的旋律轻柔流动,起伏委婉。中间一段焦灼不安,感情压抑,反映出诗人在流放地阴郁的生活。最后一段情绪豁然开朗,表现出真挚的爱情为人生带来的光明,是对爱情的颂赞,也是对人类美好感情的歌颂。这首歌曲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起伏与原诗的韵律融合得和谐顺畅完美无缺。欣赏这首歌曲,最好是听原文演唱,可以真正体会到“音乐的普希金文学”的音韵妙趣所在,心不由主地被引入一种柔美纯净的感情境界里。

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在丰富的西洋乐器家族里,最有代表性的乐器当属小提琴。小提琴表现力最丰富,也最细腻,适于表达多种复杂的感情。它是独奏乐器,也是四重奏和室内乐多种形式的构成者,又是大型管弦乐里的主要发言者。自17世纪小提琴艺术渐趋成熟以后,小提琴音乐的曲目可谓汗牛充栋,所有的作曲家几乎不可能不与小提琴打交道。但是,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最华丽、最复杂,必须经过严格甚至艰深的专业化训练,才能解决技术困难。音乐史上的大作曲家们大多不过粗通小提琴演奏技术而已。尤其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兴起之后,小提琴技术更加复杂,作曲家们写的小提琴音乐一般都由演奏家表演,自己是担当不来的。许多小提琴经典曲目在创作之初就是专为某位演奏家写的。所谓小提琴“四大协奏曲”更无一例外。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则不然,他的几部协奏曲都是为自己演奏写的。

莫扎特共留有五首小提琴协奏曲,都是1775年在萨尔茨堡家里写的。这五首协奏曲明确无误出自莫扎特之手,没有篡改增删的痕迹,后人称之为“萨尔茨堡协奏曲”。另外有两首小提琴协奏曲也列在莫扎特名下,专家们对其真伪存在很大争论,最后的综合性意见是,即使这两部协奏曲果真是莫扎特写的,也是经过后人大量“修正”的,因为那里有太多浪漫主义技法,在莫扎特的时代不该出现。篡改者的本意大约出自他们想把莫扎特拉入浪漫主义阵营的善良愿望。但小提琴演奏家们似乎只认可五首“萨尔茨堡协奏曲”是莫扎特的原作,所以一般出版的CD唱片《莫扎特协奏曲全集》也只有这五首。

莫扎特的音乐天才是在一个音乐家庭里造化出来的。他的父亲利奥波德·莫扎特是萨尔茨堡亲王兼大主教府上乐队的提琴手,又是作曲家、音乐教师。他在莫扎特出生那年出版了《小提琴演奏法》。这是当时最详尽最系统的小提琴教科书,非常实用,流传甚广,还翻译成法文和荷兰文,在半个多世纪里被广泛采用。小莫扎特有这样的背景,应该从小开始学小提琴,可是那些脍炙人口的关于莫扎特作为音乐神童的传奇经历,似乎并不涉及小提琴。他三岁学钢琴,五岁在谱纸上涂鸦“作曲”,六岁巡游演出,展示蒙目弹琴的绝技,八岁能在键盘即兴作赋格,这些都与小提琴无关。老莫扎特似乎并没有开发过儿子在小提琴方面的天分,然而小莫扎特却无师自通了。

还是父亲带他旅行做神童表演的时候,在维也纳有人送给小莫扎特一把二分之一尺寸的小提琴,只当是个玩具。莫扎特一有空就把小提琴拿出来摆弄,父亲也只当他是装模作样,没有理会。回到萨尔茨堡后,有一天家里的一位朋友拿了新写的弦乐三重奏来试奏,小莫扎特竟拿着他的小提琴要参加进来,父亲没有同意,他知道小家伙从来没正式学过小提琴。莫扎特苦苦哀求,还说拉一拉小提琴用不着上什么课。父亲生气了,叫他走开,不要给大人添麻烦,小莫扎特委屈得哭了起来。这时参加演奏的人出面说情,让孩子和自己一起拉第二声部。父亲勉强同意了,但是警告儿子要轻点儿拉,否则就把他轰出去。于是小莫扎特真的参加进来,从头到尾拉了六首三重奏,而且没出什么大错。老莫扎特看在眼里,脸上挂着赞赏和幸福的泪水。这一年莫扎特七岁,这件事是三重奏的作者多年以后回忆的。

以后再出去旅行演出,莫扎特又增加了一个小提琴表演项目。一家人的足迹遍及欧洲的文化城市,在各地莫扎特也不断开阔眼界,丰富他的小提琴技艺。科莱利、维瓦尔第、洛卡台里、维拉契尼等几代前辈大师创建的意大利小提琴学派使他学到大量技巧,他去意大利时,塔尔蒂尼仍然在世。他的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很受老莫扎特重视,他把此曲编入自己的《小提琴演奏法》。在法国,莫扎特可以学习到以加维涅为代表的法国风格,他的庄重崇高中隐含忧郁,小提琴奏鸣曲写得优美典雅,协奏曲则热烈辉煌,这些风格都明确无误地融入到了莫扎特的音乐里。后来的音乐学家说,那时在法兰西活跃的一批演奏家和作曲家是“莫扎特之前的莫扎特”。总之,莫扎特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对小提琴的兴趣也更浓厚。他在童年时期就开始写的小提琴、钢琴奏鸣曲不过是带有小提琴衬奏的钢琴曲。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对小提琴的认识的加深,在这类乐曲里小提琴部分渐趋成熟、完整,变成与钢琴同等重要了。终于,在一次音乐之旅归来后,莫扎特决定要为小提琴写协奏曲了。在1775年的八个月时间里,他陆续写了五部小提琴协奏曲,那一年他19岁。

莫扎特在此之前没写过小提琴协奏曲,这次一上手便连着写了五部,而此后又不再碰这个体裁。从这五首协奏曲越写越纯熟来看,很可能莫扎特在旅行演出中对小提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连着写了五首。这里可能既有实验性目的,又有实用性目的,他得不断地写出新东西来演给他的雇主萨尔茨堡大主教。从这些协奏曲中可以看出莫扎特的演奏技巧在不断提高,他每写一首都有新的要求。他无师自通的演奏水平究竟达到什么程度今天已无从查考,从他在乐章里留出华彩乐段的空白看,他的技术已完全达到了即兴炫耀技巧以展示小提琴辉煌华丽的表现力的程度。他即兴发挥的华彩乐段是什么样子,当然无从知道了,这些为华彩留下的空白被后来的小提琴大师们填补上了,这些由演奏家填写的华彩乐段成了今天的演奏者们遵循的定稿。为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写华彩的演奏家有德国的费迪南·戴维,他是门德尔松的密友,《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他所写;匈牙利的约阿纪姆,他是李斯特和勃拉姆斯的朋友,小提琴德国学派的领袖人物;小提琴比利时学派的创始人伊萨伊;20世纪最负盛名的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从这些大师的名字也可以知道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在小提琴经典曲目中的重要地位。

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萨尔茨堡协奏曲”中的第五首,在这几部协奏曲里感情最为深挚,艺术最为成熟,音乐结构也很风趣。协奏曲作为一种大型器乐演奏形式,虽然在巴罗克时期已大量使用,但结构丰满、严整的古典协奏曲是在莫扎特手里定型的。他把协奏曲的快、慢、快三个乐章定型为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柔板,第三乐章回旋曲。在第一个乐章采用双呈示部,先由乐队把乐章里的主要音乐素材宣示一遍,这是第一呈示部,再由独奏乐器把前面的内容再叙述一遍,这是第二呈示部。在A大调第五协奏曲里,乐队在第一呈示部里没有宣布协奏曲的正主题,它在一本正经地叙述一遍之后,独奏小提琴拉出主部主题。这时人们才听出,第一呈示部原来是小提琴独奏正主题的伴奏,却也自成格局,两个部分分割又贴合,自然而巧妙,看得出来莫扎特在搞音乐玩笑,却毫无虚伪庸俗感。第二乐章柔板,仍采用奏鸣曲式。这是一个深刻表达个性化的内心世界的慢乐章,用复调手法层层展开的抒情性主题悠长隽永,展示丰富的内心体验,已显露出浪漫主义运动向音乐渗透的迹象。第三乐章是回旋曲,乐章中间插入了一段异国情调的音乐,被认为是土耳其曲调。这个乐章轻盈快乐,宫廷式的优雅加以春风扑面般的欢乐,是莫扎特独有的青春韵律。

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不如19世纪浪漫时期协奏曲那么华丽奔放、光彩照人,他的协奏曲是古典协奏曲的典型范例,典雅风趣,美妙动人。有人认为莫扎特的协奏曲没有艰深复杂的技巧,“程度浅”,容易表现,这就大错特错了。莫扎特的音乐看似简单平易,没有艰深复杂的技巧。但是,那看似简朴的音符后面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内容是对演奏者无情的考验。越是简单的地方越可以看出演奏者的艺术功力,没有表面复杂技术的遮盖,它使平庸者无处藏身。

梅耶贝尔:歌剧《恶魔罗勃》

1838年的某一个晚上,年轻风流的阿尔培子爵和夏多·勒诺伯爵一起去戏院看戏,法兰西皇家剧院那天的戏码是梅耶贝尔的歌剧《恶魔罗勃》。这部当红作曲家最受欢迎的作品,只要一上演,就会吸引大批观众。巴黎上流社会的名媛淑女和纨绔子弟都不会放过这个风雅的社交机会,他们几乎倾巢出动。贵妇们在剧院包厢里飞短流长,小姐们搔首弄姿,阔少们夸着海口谈他们的风流韵事和赌马经。马瑟夫伯爵到场,邓格拉司男爵夫人和小姐也来了,但他们都没引起注意。因为,那天晚上的焦点人物是基度山伯爵和他身边美貌绝伦的希腊公主海蒂。以上场面是大仲马的名着《基度山恩仇记》里的描写,情节人物都是虚构,唯独关于歌剧《恶魔罗勃》,却是千真万确的巴黎实景。梅耶贝尔这部歌剧当时正红得发紫,没看过这部歌剧就等于不知道什么是法国大歌剧。

梅耶贝尔这个名字如今很少被人们提及,音乐爱好者几乎不知道曾经有过《恶魔罗勃》这样一部歌剧,更无从知道这部歌剧曾经统治法国歌剧舞台长达三十年之久。梅耶贝尔倚重《恶魔罗勃》和《胡格诺教徒》而名重一时,影响遍及欧洲,声誉之隆几乎在贝多芬之上。抛开趋炎附势的音乐评论界的聒噪不提,就连很有分寸的评论家也把他誉为“音乐的米开朗琪罗”。从1831年《恶魔罗勃》首演到1864年梅耶贝尔去世,法国歌剧院几乎是他一统天下。自17世纪以来,独步法国歌剧者唯此一人。吕利当年称霸一时,靠的是音乐天分、勤奋刻苦和巧言令色、阿谀谄佞的本领,梅耶贝尔则是以宏大的演出规模和极尽铺张的绚丽场面来赢得观众。梅耶贝尔生前炙手可热,死后迅速降温,他的歌剧很快退出舞台,他的名字也逐渐被人遗忘。一些写给音乐爱好者的小文章提到他时总是语近讥诮,把他当作一个平庸的悲剧性人物。但是,只要翻开几本严肃的音乐史,就会发现都载有他的名字,指出是梅耶贝尔确立了法国大歌剧风格,影响所及包括罗西尼、贝利尼、威尔第、瓦格纳等一批伟大的作曲家。

同类推荐
  • 王家岭的诉说

    王家岭的诉说

    “这是一起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的极其严重的责任事故”。这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实的真实追踪描述还原灾难的内情文学报告,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事实和理性思考与追问。《王家岭的诉说》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学作品。赵瑜率队,五作家察访祸灾真相;矿工诉说,众难友揭秘国字煤田。深度解答网民疑团,王家岭上生死实录;严格拷问矿主良知,黄河赤子气贯全书。
  • 实用家庭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家庭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家庭文书的写作方法:书信文体写作第一节书信的含义和作用现代书信,就其通信手段来说,是多种多样的。仅以邮政部门递送的书信而言,除去一般的书信,还有名信片、贺卡以及电报。这些,无疑也属于书信,我们按其内容分系于各类之下。
  •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两会, 聚焦民生新常态。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对房价有何影响?高房价还能持续多久?看病难、看病贵能否缓解?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哪些领域值得投资跟进?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本书将告诉我们不断进取诚然是我们人生意义的所在,但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也未必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其为名利外物所困扰,还不如以平常之心来对待生活、对待生命。书中的老子将给我们一种人生境界。他告诉我们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和为物欲所左右的人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而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与致远、追求与自然界万物和谐一体的美妙体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

    本书从四个方面出发,通过调查问卷和文献研究的方式,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和概括。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影响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模式

    影响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模式

    世界500强企业和管理学界多年实践和研究的理论总结,经过海尔、联想等国内优秀企业的成功引进和实践。本书提炼的十大管理模式有助于中国企业的成长,有助于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级的优秀企业,值得中国企业管理者们学习和借鉴!
  • 倾城王妃惊天下:天才结界师

    倾城王妃惊天下:天才结界师

    流行穿越?好吧,肿么她还被交换灵魂。无奈成为官二代,美其名神女,实则废柴体质。终于某天逆袭,某男杀气腾腾磨刀霍霍而来。一次杀她,不成,再次杀她,徒劳,三次杀她,无果,到了四次,她已逆袭,神兽相伴而行,两人睥睨天下。且看风云变幻,径自笑随红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情迷异度空间

    情迷异度空间

    一本黑色封面的古老书籍,德拉科·马尔福打开后被卷入了异空间。在那里,他救出了一个魔族——雷。为了躲避追杀,雷乔装成霍格沃茨的转校生,同德拉科一起进入斯莱特林。雷的出现给霍格沃茨带来种种灾难。同时,伏地魔的新计划又和魔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年来的秘密即将揭开。是食死徒还是英雄,是臣服还是反抗,由德拉科自己决定。
  •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

    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你感动的故事,以顿悟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顿悟,有所启发,进而开创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带给你与众不向的感受,助你的人生更上层楼!
  • 妖娆美人扇

    妖娆美人扇

    她以为他们会像世间最平凡的恋人,成亲生子,白头偕老。后来,他一声不响离开了她,她才知晓他尊贵的身份——大肆皇帝。为了巩固皇权,他不惜欺骗她,利用她,甚至置她于死地。女人有才有貌,有权有势,能活出她这般境况,的确应该遭雷劈。可是,这一切都是她的自愿,是她欠他的。毕竟女人求的不多,只要一个安身之所。于是她转首投入他人怀抱。风流倜傥的帝都一少胡律君,是她从小轻薄到大的男人,命里他们有斩不断的缘分。世间唯有胡律,不论祸福、富贵、贫穷、疾病,都对她不离不弃,始终如一。这世间唯有他,不忍心对她说谎,舍不得她受一点委屈,她疼了,他比她更疼。她终于知道,这辈子只有他,才值得她为他生儿育女,唤他一声夫君。握紧她手的那一日,胡律向她抱怨道:“秀秀,我饿了。”秀秀瘫倒在他怀中,嗔怪着:“饿货,你想吃什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从原始社会的货贝到信用卡、从金融的创新者到恐龙般大而无情的财阀大亨、从郁金香陷阱到次贷危机……本书以“钱” “人” “事”为主线,将缤纷的金融事件分门别类,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揭开金融学的神秘面纱。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金融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