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艾涅斯库:《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
乔治·艾涅斯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音乐通才。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首先会说,这是一位小提琴家,在所有论述小提琴艺术沿革的读物里,都不可能不提到他的演奏风格和艺术成就。而且,总不会忘记补充强调,他还是一个小提琴教育家,他造就出的一大批小提琴演奏家里,有好几位声名显赫的大师级人物,其中包括梅纽因和格吕米奥,这是20世纪小提琴艺术史中名垂史册的两位显赫人物。艾涅斯库的钢琴演奏也堪称一流,钢琴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曾私下里向人表示,艾涅斯库的钢琴技术连他也值得羡慕。但是,艾涅斯库走到任何地方演出,哪怕是登台演奏钢琴,人们也不称他是“钢琴家”,这却是一桩怪事。艾涅斯库的指挥艺术是世人公认的,他是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的继承人,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只有回到罗马尼亚,人们才首先称他为“作曲家艾涅斯库”。因为,他的创作深深地植根于罗马尼亚民族文化土壤,是他第一个使罗马尼亚民族风格的音乐走向世界。他是罗马尼亚交响音乐的奠基者。从20世纪50年代起,罗马尼亚每隔三年举办一次“乔治·艾涅斯库国际音乐节”,这个荣誉他当之无愧。
艾涅斯库的交响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是两首《罗马尼亚狂想曲》,其中,《A大调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在音乐爱好者中更为上口。这首乐曲写于1901年,那时艾涅斯库20岁,刚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不到两年。他在音乐学院学作曲的老师是着名作曲家马斯涅和福莱,毕业时得过学院大奖,这是一个有很高荣誉的奖项。《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首演后,他的老师马涅斯赞叹道:“艾涅斯库是天生的一位交响作曲家,他才20岁,写的管弦乐已经像大师一样了。”
载歌载舞的民间喜庆场面
《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是一首绚丽多彩的管弦乐,民族气息浓郁而清新,乐曲以飞速旋转的舞蹈节奏,炽烈的民歌旋律交织成喷涌而出的欢乐热情,表现出无拘无束的开朗情绪,充满对淳朴的民间生活的热爱。音乐大量采用罗马尼亚民间艺人“莱乌塔尔”的歌曲和舞曲素材。“莱乌塔尔”是长年游走四方的流浪艺人,为农村庆典娱乐提供音乐服务,村镇里的婚嫁迎娶、丰收宴饮、节日欢庆,都要请“莱乌塔尔”到场助兴,没有“莱乌塔尔”的婚礼就像丰盛的宴席上缺了美酒一样失了体统。
“莱乌塔尔”表演的歌舞音乐构成很繁杂。罗马尼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巴尔干半岛东北部,这里最早的居民是色雷斯人和达契亚人,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是这里的征服者。在中世纪的八个世纪里这片土地遭到来自所有邻国的入侵,西哥特人、匈奴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马扎尔人,都曾征伐并统治过这个喀尔巴阡山怀抱的国度,异族的入侵给这里的语言和文化留下各种印记,保加利亚帝国的统治使这里的居民皈依了东正教。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黑海对岸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频繁发动向欧洲扩张的战争,这里数次成为十字军与穆斯林角逐的战场,斯特凡大公曾大破土耳其苏丹。不同种族、宗教、文化轮番在这里繁衍,使这个地区的区域文化异常丰富多彩,语言和民间音乐里留下了各个历史时期和周边多民族的印记,音乐尤其富于色彩。从14世纪起,流浪的吉普赛人进入欧洲,在自东向西的迁徙路线上,罗马尼亚是重要的一站,吉普赛人的歌舞表演也给当地艺人带来值得吸取的欢乐与热情,“莱乌塔尔”的民间乐师表演的歌曲和舞曲既保留了罗马尼亚本民族固有的拉丁人的热情、山地达契亚人活跃的舞蹈节奏,又吸收斯拉夫人、匈牙利人舞曲的旋律,并借鉴吉普赛人的表演方式,形成一种绚丽多彩的民间歌曲艺术。乔治·艾涅斯库的《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里采用的音乐素材全部采自“莱乌塔尔”。
艾涅斯库使用民间音乐尽量保持乐曲原有的风貌,不使素材先遭到“驯化”,变成合乎交响乐规律的音乐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发展下去,做中规中矩的交响处理。他把民歌和舞曲直接用在音乐里,主题不发展扩张,只做曲调的变奏,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和丰富多彩的配器渲染气氛,使音乐保持了绚丽的民间色彩。音乐一开始由单簧管奏出一个民歌旋律片断,这是一首在罗马尼亚广泛流行的民歌《我有一块钱,也要买酒喝》,双簧管随之呼应,这个导句高旷而有节制,似乎在抑制着即将迸发的热情。弦乐参加进来以后,奏出完整的民歌旋律,这时民间欢乐的场面开始形成,音乐活泼起来,几个民歌旋律相继出现,速度逐渐加快,力度逐渐增强,舞蹈节奏也愈发强烈,罗马尼亚民间音乐特有的切分节奏和符点节奏与阵风般的快速旋律交织,形成炽热的舞蹈场面。色彩鲜明的配器在旋律转换之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舞蹈的热烈情绪一步步推向高潮。在乐曲接近尾声时,炽烈快速的霍拉舞曲展现出狂欢的场面,人们熟悉的《云雀》旋律出现了,飞速旋动的曲调上下翻飞,整个乐队爆发出激动人心的狂热高潮。突然,辉煌的场面寂静下来,响起一个轻快却平静的旋律,但这只是片刻的宁静,乐队便全体加入,从弱奏骤然推向收束的强音。
《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自由而狂放,情绪变化无拘无束,大量使用民间和民族音乐,是典型的狂想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首乐曲在1903年首演时便获得很大成功,随后在欧洲各国和北美广泛流传,使艾涅斯库享有很高声誉。
乔治·艾涅斯库一生的作品数量不多,一共只有33部作品,但涉及的音乐体裁却很多:交响曲、歌剧、室内乐、交响诗、狂想曲,还有一些小型作品。他的音乐创作在多个方面都有值得称道的成就,但被人们广泛熟知的仅限于两首《罗马尼亚狂想曲》和一首弦乐队演奏的小型乐曲《春天》,这一直使艾涅斯库感到遗憾。他在回忆录里说自己主要是作曲家,其次才是小提琴家,因为只拉小提琴而不作曲,是不能使他获得音乐上的满足的。
艾涅斯库的作品植根于民族音乐的土壤,有浓厚的民族气息,他使罗马尼亚音乐走向世界,他理应属于民族乐派,但是许多种西方音乐史里论述民族乐派的章节里,都没有提到他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稍晚,那个时期民族乐派已经在衰落了。艾涅斯库的家乡对他是慷慨的,这个地处摩尔多瓦地区的小村镇,现在的名字就叫乔治·艾涅斯库,以纪念这位闻名于世的音乐家。
维奥蒂:《第二十二小提琴协奏曲》
法国古典小提琴学派的创始人乔万尼·巴蒂斯塔·维奥蒂不是法国人,而是意大利人。欧洲各国的歌剧艺术最初都是由意大利人带去的,与这个情况相仿,小提琴艺术的种子也大多由意大利人播撒。现在一般的音乐爱好者对维奥蒂这个名字比较陌生,只有很热爱小提琴艺术或是学过一些小提琴的人们才知道维奥蒂,他的《第二十二小提琴协奏曲》是小提琴学生必修的曲目。如今《第二十二协奏曲》演出的机会不是很多了,但也还会出现在音乐会的节目单上,CD唱片的版本则很少见,近年来可见的只有帕尔曼录制的一张集锦唱片,收入了这首曲子,这是一张专为学琴的孩子们录制的唱片。
维奥蒂生于1753年,卒于1824年,离我们的时代相距约两个世纪。他是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也是作曲家,写有约两百部作品,其中大多数是小提琴作品。在小提琴音乐史上维奥蒂代表着一个时代,有人形容他是“古典主义音乐世界崇山峻岭中的顶峰”。维奥蒂的几位学生后来都成了小提琴史上的显赫人物,他们是罗德、巴伊约、克勒采,他们几位合编的教科书里有一段文字可以帮我们找到维奥蒂在小提琴艺术史中的位置:“这件自然造化的乐器在音乐会上为主宰一切而听命于天才的需要,大师们的摆布给它涂上极其不同的色彩和情调。它在科莱利手指起落下纯朴而悦耳;经塔尔蒂尼运弓发出的声音谐和、温柔、十分优雅;加维涅把它打扮得可爱而纯洁;普尼亚尼令它气度宏伟而庄严;至于到了维奥蒂手里,它简直变得无比的热情,无比的勇猛,悲壮而伟大。”维奥蒂的演奏风格里有一种崇高雄浑的力量,感情奔放、精神饱满,散发着高尚、刚毅的英雄气概。他对小提琴艺术的贡献不在于技术的探索而在于风格的建立。在维奥蒂的世界里,音乐代表着人类社会一切光明与正义,绝对不容轻慢。他在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也像他在音乐中表现的那样高傲凛然。有一次,法国皇后邀请维奥蒂在凡尔赛宫开音乐会,演奏刚刚开始,便有仆人扯足了嗓门报告某某伯爵大人驾到,接着就是一片忙乱,然而伯爵还没落座,维奥蒂已经拿着琴拂袖而去,把皇室贵族们晾在那里。
在维奥蒂的作品中,最有价值的要算小提琴协奏曲,有29首之多。维奥蒂的时代,古典主义已发展到全盛,浪漫主义因素正在出现,音乐的规模和内容都比巴罗克时期发展了许多,所以这29部协奏曲已经是很可观的数量了,在他身后再也没有人写过这么多部小提琴协奏曲。在整个19世纪,不知有多少小提琴演奏者演奏过维奥蒂的协奏曲,直到现在,这29首协奏曲中的若干首仍是小提琴学生的必修课。作曲家们把这些小提琴协奏曲当作这类乐曲的经典文献加以研究,贝多芬在写他那部伟大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时就把维奥蒂的第二十小提琴协奏曲当作创作的典范加以研究。
《第二十二协奏曲》完全遵循古典传统,写成规矩的三个乐章,采取快、慢、快的对比性布局原则。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维奥蒂按照古典协奏曲的模式采用双呈示部,即由乐队先奏出乐章的呈示部,独奏小提琴进来再奏第二个呈示部,所以,听这部协奏曲会发现小提琴发言很晚,要等乐队奏上整整三分钟,把乐章的基本轮廓勾勒一遍,小提琴才精神饱满地参加进来,奏出第一主题,这个主题昂扬奋进,富于英雄气概。这个乐章照例为独奏小提琴留下了大段的华彩,现在通行的版本是德国小提琴家费迪南·大卫编订的。大卫是门德尔松的好朋友,门德尔松的那首着名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就是为他写的。在第一乐章里不仅可以体验到热情奔放的感情,还可以在磊落刚正之余得到一些意外的喜悦,维奥蒂写了一些奇绝的走句,在出乎意料的地方令人为之振奋。
第二乐章柔板,歌唱性主题有丰富的感情表现,内心体验细致而不乏激情。这个乐章有费迪南·大卫的修编版,他的学生约阿纪姆在上面又做过几处改动。约阿纪姆和勃拉姆斯是这部协奏曲热情的崇拜者,把它奉为小提琴文献中的精品。结尾的第三乐章是十分激动的快板,小提琴奏出的正主题坚毅果决,在几个插部的烘染下激起了沸腾的热情,涌向结尾的高潮。
维奥蒂秉承意大利小提琴学派传统,融合法国音乐风格,又吸收维也纳交响乐经验,创立了法国古典小提琴乐派,他的29部小提琴协奏曲有一多半是在伦敦写的,但人们仍称这些协奏曲为“法兰西协奏曲”,以示风格的认定。建立一种风格,并且广开风气,使之在全欧洲具有广泛的影响,这使维奥蒂在生前身后享有很高声誉。
令许多音乐爱好者不解的是《牛津简明音乐辞典》为什么要把维奥蒂说成是一个酒商,有人甚至为此而愤愤不平,认为是英国人故意轻慢维奥蒂,给他个霉头触触,以表示对法国文化的不敬。这个看法也许失之不察,维奥蒂在英国的声誉并不低于法国,从1792年到1798年,在伦敦举办的着名的萨洛蒙音乐会上,他几乎每场都参加演出,所以他与海顿有不少交往,海顿在伦敦每有新交响曲首演,同台演出的经常是维奥蒂。海顿在伦敦写的十二部交响曲被称作“伦敦交响曲”,维奥蒂的小提琴协奏曲有一半写于伦敦,也被称作“伦敦协奏曲”。
维奥蒂有关经营活动的经历一生中有过好几次,每次都不幸以失败告终。他曾经在巴黎和伦敦三次担当皇家剧院的院长或经理,每次不是遇上爆发革命就是惹上政治案件,再不就是在他经营的剧院里发生了严重的政治谋杀案,三次的结局都是狼狈不堪地逃之夭夭。剧院经营的失败与维奥蒂的管理没有什么关系,实由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动荡使然。维奥蒂真正的也是唯一的一次投资活动是在1801年,听了朋友的指点,他投资做酒生意,不出一年,便赔了个一塌糊涂,宣布破产,还欠下了一笔巨债,一辈子也没还上。他那时做酒生意,实在是因为巴黎视他为保皇党,法国去不成了,英国又把他当作革命党,一度禁止他演出,衣食无着,才去做了那个倒霉透顶的酒生意。这就是他“1801年又返伦敦,成为酒商”的来由。
维奥蒂一生中最成功的组织活动是在伦敦参与创建了爱乐乐团,至今已有近两个世纪历史,这个乐团在1912年被授予“皇家爱乐乐团”称号,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乐团之一。
维奥蒂的《第二十二小提琴协奏曲》是音乐学院小提琴学生的教学曲目,在中央音乐学院校外水平考试中被列入第八级曲目,《第二十小提琴协奏曲》也被采纳,列第六级,此外,经常用作教学曲目的还有第二十三首。在维奥蒂的协奏曲里,这几首是流传最广,产生影响最深远的。
维瓦尔弟:《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维瓦尔弟是协奏曲这一器乐形式的一代宗师,虽然,比他年长二十岁的意大利作曲家托莱利是协奏曲的奠基人,但就作品数量讲,维瓦尔弟的六百部协奏曲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协奏曲的早期创建者,这个数字在历史上再也没有人接近过。在他的六百部协奏曲里有近五百部是为小提琴写的,所以维瓦尔弟在小提琴音乐方面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写于1725年的以春、夏、秋、冬为标题的四部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是至今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