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0500000018

第18章 本能的力量(4)

写作永远伴随着困境。对我来说这困境带来的既可能是沮丧,也有面对挑战的兴奋。小说写作是一次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一条无限之路,需要我们的想象、耐心、勇气和洞见。我理想中的小说是人性内在的深度性和广泛的隐喻性相结合的。它诚实、内省,它从最普遍的日常生活出发,但又具有飞离现实的能力。它自给自足,拥有意想不到的智慧。它最终又会回来,像一把刀子一样刺入现实或世界的心脏之中。

2003年2月10日

关于公共想象问题

不久前,我从网上看了众说纷纭的《十面埋伏》。没有看完。但玫瑰坊的场景是看完了。我看到那些乐工,在章子怡跳舞的时候,在击鼓助兴。那鼓放在盛满了水的盆子里面。当然,这一切都有着张艺谋式的煞有其事。我怀疑这又是一个伪风俗。可是,即便是伪风俗,我还是得承认,像大红灯笼高高挂、像水中击鼓这样的场景,确实十分中国。至少,它符合我们关于中国的公共想象。在这个公共想象中,“中国”是奇观的代名词,“中国”是怪异的,腐烂的,也是性感的。事实上,这也许不是我们的公共想象,背后有一个西方的视野,但现在,我们早已不知不觉被西方改造,他们的公共想象自然也成了我们的公共想象。

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一不小心就会落入这样的公共想象。比如王安忆的《长恨歌》,这当然是一部好小说,但王安忆因为有了这部小说而被人同张爱玲联系在一起。当然,王安忆不喜欢这样的联系。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系?我想可能同我们对上海的公共想象有关。是公共想象在起作用。现在关于上海的想象,特别是对上海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想象,基本上有着像公式一样准确的话语。王安忆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也逃脱不了这种话语。可我有时候会有怀疑,对大多数上海人来说,那个30年代繁华的上海真的存在吗?他们的日常生活同今天又有什么区别呢?可是,在我们对历史的想象中,这样的生活被湮没了。这是另一种话语的霸权。这是我作为一个小说家感到悲哀的地方。丰富复杂的上海,最终简单地变成了一个冒险家的乐园。上海就这样被命名了。

一个小说家,他可能受到几种公共想象的左右。一种是历史想象,来自于既定的历史话语。比如“文革”,由于右派作家们的叙述——这个叙述和主流意识形态是一致的——现在关于“文革”的想象总是停留在这个大的认识上。另一种是文化,所谓文化其实是我们对某个地域的公共想象。在这个想象里,似乎有一种使小说人物变成某种类型的规约。这种想象在我看来,是很可疑的,它只能把野生的生活格式化。比如,现在,西部差不多又成了一个新的神话,成了又一个公共想象:西部是雄性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史诗般的,或者是苦难的。而任何的公共想象导致的可能就是大量的复制。在这些小说里,西部人一个个都像是吃了壮阳药,紧张、激烈,情欲旺盛。

我对所谓的文化一直抱着警觉的态度。当然,我知道有一种以文化见长的小说存在,但在我这里,我更喜欢那种最直接地深入到时代的真相里面而不是被所谓的文化格式化的小说。小说中的文化情怀,很可能会把生活彻底地改造,我认为那是另一种意识形态为先导的写作。今天的中国,已不是西方想象中的东方,它芜杂、斑驳,我们所处的语境比西方更复杂,更纠缠不清。如果西方人怀着东方的梦想来到中国,那一定是要失望的。面对这个现实,我们其实很难依靠我们的传统资源去认清它。《红楼梦》当然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可它面对今天的生活可能是无效的,我们很难依靠它。我们也有这样的实践,比如贾平凹的《废都》,它所展示的生活,它的趣味,它的语言形态,确实十分中国,但《废都》展示的经验,真的就是我们的现实经验吗?从这个文本中,我看到传统趣味,那种文化想象改造现实生活的惊人能力。

目前,我们国家的小说写作确实不怎么依靠传统资源,中国作家更多依靠的是西方资源。这些西方资源,现在成了中国作家公共想象的另一种来源。面对着这么浩大的西方文本,我们的想象几乎很难逃脱这些前文本的影响。特别是关于城市的小说更是如此。现在的城市小说有很多在复制西方经验。那几个轰动一时的着名文本,看上去像是西方文本的复制品。

吊诡的是,这种建立在西方文本基础上的“公共想象”可以复制出一种“真实”的生活,一种完全西方化的“公共经验”。今天的所谓小资生活,他们的生活似乎源于这样的公共想象。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生活是由我们的想象决定的,如何想象才会如何生活,然后再复制出共同的经验。反过来,有了这样的公共经验后,那样的公共想象得到了强化。我还发现,如果作品要畅销,要尽可能地符合公众的公共想象。很多关于西藏的作品,与其说是写出了一个真实的西藏,不如说它写出了一个公众和西方期待中的西藏。

在这里,我要提一下批评问题。有时候我觉得,我们的批评往往远离那个微观而饱满的世界,喜欢奔赴一个宏观的目标。批评似乎对符号的兴趣更大一点。这同文化性格倒是一致的。文化是如此之“大”,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在有关小说的批评上,有着一种类似于“文化”的批评方式。这其实是一种批评的集体无意识或惯性。批评总想在“公共想象”中找到一个稳妥的答案。

我承认,文化的力量大于小说这种艺术。作为一个小说家,我当然更看重生命的丰盛及精神的深邃,可是,对于宏大的历史,小说家看重的鲜活的生命形态根本比不上几个简单的符号。中国是什么?在这个符号占统治地位的世界里,人可以不见,留下的可能只是长城、旗袍、故宫、脸谱这样的视觉形象,它们代表着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

一种文化观念上的批评比小说艺术的鉴评更有市场。小说要获得好评,似乎也应该符合这样的一个公共想象。还是要用《废都》为例。《废都》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奇怪的文本,是一个另类,但它符合西方对东方的想象,所以,这本书在法国获奖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这样的评价存在于今天的文化秩序中,可能也是我们的后人的评价方式。我有一个歪想,几百年或者几千年以后,我们当然成了古人。那时的中国人也许早就成了西方人,但这不等于说,他们没有东方想象、东方情怀。也许,他们会像今天的西方人一样想象我们这个时代,在他们的想象里,我们这个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同明清那么近啊。他们肯定会用这种公共想象期待我们。可是,我们今天的文学肯定不符合他们对故国的想象。当然,他们还是能找到一些的,比如贾平凹的《废都》。找到这个文本后,他们也许就可以放心了,这个时代还是他们的故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废都》可能是这个时代的经典。

当我说出这一切的时候,我深感那个所谓“公共想象”的强大,也许我没有足够的才智不受这种“公共想象”的影响,但我会对此保持警觉:我写下的这一切就是历史或现实的真相吗?这一切真的纯然是个人的感受吗?这有点儿像堂吉诃德,但我想,面对那个强大的存在,只有诚实地感知才能解救我们。

人及其时代意志

8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开始趋向于文本的构建,趋向于脱离我们目前这个复杂的语境,而迷恋于文学的游戏性。在这里,我不想否认文学的游戏性,文学就其基本功能来说,它应该是容纳及拓展人类经验的一个容器。当我们把日常生活可能或不可能的经验放入这个容器的时候,是有游戏的成分的,是有着极大的乐趣的。80年代开始的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地给文学减负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不是没有意义,这个过程让我们的文学从被单一意识形态控制的状态中挣脱出来,给文学以新的自由和可能,使文学承担起文学应该承担的那部分。

“文学承担起文学能承担的那部分”,这种提法本身也许没有错,但是,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一句顺口溜,成为一句空话。什么叫“承担文学应承担的那部分”?“那部分”是什么?是永恒的人性,还是对文本的拓展?在实际的文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样一种说法下面,文学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弱小。“个人化”成为一尊新的文学之神,任何写作都可以在个人化的神只之下合法化。

当然个人化或边缘化的出现是有历史根源的,同80年代知识分子热衷于参与的思想启蒙的受挫或失败有关,也同90年代欲望化社会的到来有关。80年代的思想启蒙实际上和主流意识形态是一致的关系,到后来才慢慢分道扬镳。知识分子的受挫感导致了一个个人化或边缘化时代的到来。本来,个人化也好,边缘化也好,表明了一种自觉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姿态,至少是对80年代的一种逃离或反动。但在实际的写作实践中,个人化或边缘化迅速地画地为牢,成为一种看上去像是自得其乐的潮流。边缘化成为一种对边缘人物的过度描述,在新生代的代表文本中,最多出现的是落泊的诗人、艺术家或流浪汉,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社会生活及意识形态现实被摒弃在文本之外,边缘化成为“边缘世界”。在很多作品中,我们只看到一个自我放逐的“个人”。你可以说,这是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但我一向对这样一种消极自由持怀疑态度。也许你可以说这种态度是我们当今语境下最为自由的方式,但我想质疑的是,这已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正在复制千篇一律的人。况且,在中国语境中,轻带来的不是生命之重,而是轻快的逃逸,是自得其乐,是一场全民想象中的自我消费和自我狂欢。

我曾经撰文提出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这种所谓的‘个人化写作’,有值得反思的东西。在某种艺术至上的趣味下,我们的写作已失去了同现实的广泛联系,变得自说自话。加上‘后现代’和相对主义风潮的兴起,我们似乎满足于发现意义的碎片。许多写作者的心中已没有‘国家’、‘民族’这些宏大的词语。这导致现在我们的写作充满了‘小事崇拜’,没有对时代对现实作整体性发言的气度。90年代文学在艺术上有着长足的进步,但在整体气象上,可能过分小气了。在90年代的写作中,缺少一种承担,一种面对基本价值和道义的勇气。”

我现在还是坚持这样的判断。我们的文学正在目前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现实面前失语,无所作为。写现实的作品不是没有,我们有很多写工厂、写下岗、写商战的作品,但这些作品除了经验的堆积,它所构成的现实依旧是可疑的。有人说,我们目前这个现实,有着无比复杂的经验。关于这个判断我基本同意,但我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经验都是无比复杂的,都是无比丰盛的。我认为写作不应停留在经验层面。经验是需要处理的,并通过经验去洞穿这经验背后存在的真相和价值。我们经常认为自己的经验有多独特,其实,作为历史中人,我们背后有一个更大的东西在控制我们,我们的经验更像是被时代拷贝出来的,很多经验其实是相互的模仿和复制。因此,我觉得从经验出发去洞穿时代意志,看破时代的重重机关,并由此体恤人的真实处境,才是写作的根本。写作不应该停留在经验的层面。

我这里并不是想否定“个人化”,“个人化”当然很好,任何写作都是个人的,从个人出发肯定是写作的起点,这似乎也用不着过分强调,但如果“个人化”走向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极度抽象的写作,那就会有问题。人不是孤立的,人处在各种力学关系中,这种力学的相互作用才决定他具体的表演。人是易变的,只有在关系中才能相对地确定。说起关系,其实小说中最大的关系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是小说永恒的主题,不知被多少人写过了,都写滥了。小说写作者其实一直存在着困境,我们经常说这个时代的经验无比丰盛,但是说到情感,人的纯粹的情感就这么几种,即使有同性恋,人的情感反应也大致差不多。小说如果写人性越纯粹,最后只留下两个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这没法写。所以,小说必须走相反的道路,从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出发,成为一个独特的男人和一个独特的女人,这样,人必须和所处的时代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这种关系越紧密,人就会越具体越复杂。

每一个时代,人都会面对特别具体的问题和困境。这些问题绝不是那种“一个人的房间”的写作可以洞穿的。人是被时代劫持的。比如说到欲望,这欲望就有时代性,有着全民共同想象的成分。个人的欲望是被时代的共同想象带动的。

我们谈文学是离不开中国问题的。比如谈到自由,这自由就有大小,比如一条鱼,它在小鱼缸里是一种自由,在大海里也是自由。我们恐怕还是要探讨小鱼缸里那条鱼的处境。这就是我说的中国问题。再举个例子,鲁迅先生,他其实一辈子就在讨探那小鱼缸里的鱼,而冰心却在写大海里的鱼,她提出的比如和平、博爱等,确实是普世价值,但中国有着自身无比复杂的问题,我们可能还没资格在这些问题上同国际接轨。这样一比,大家都明白,鲁迅的伟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谈中国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小,但却是作为中国作家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我在这里要提出一个概念,叫时代意志。我们都是历史中人,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意志的左右。我所说的时代意志非常复杂,它可能来自权力,来自意识形态,来自全民的共同想象,来自发展这样的历史逻辑。而一个时代的人性状况取决于此。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以我的小说《俘虏》为例。这部小说写了一个俘虏的故事。俘虏所处的社会,它的时代意识形态就是仇恨,这种仇恨已深入血液,支配了他全部的行为,这些行为肯定是反人性的。但这样的人,其基本人性、凡人应具有的情感反应他依旧存在,当他和一个人建立关系的时候,比如和美国人托马斯的关系,他对托马斯不是没有情感,但他内心本能的情感会使他非常困惑,他会陷入人性和意识形态的困境之中。这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处境,一种激烈的处境。是一种仇恨时代的人的可悲的处境。

这个故事的人性挣扎有其时代的独特性,它和中国语境紧密相联。我基本上不相信所谓的永恒的人性。但我相信人的内心结构千百年来是一样的,即所谓人性中有善与恶,有罪与罚等等。变化的是时代面貌,是加在人性身上的“力”,正是由于这个“力”,人性就会变形成另外一种极端的状态,如果说你能触及人性中最隐秘的部分,那一定也触及了这个“力”,有时候,这个“力”就叫做荒谬或荒诞。这就是我所说的同现实广泛联系的意思所在。

同类推荐
  •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收录了许地山的散文、小说与小诗作品,再分开排列,不仅方便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欣赏许地山的创作风貌。许地山前期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散文名篇《落花生》等一批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异国风味和异国情调。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危巢坠简》,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许地山的创作得益于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这使得他的创作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 男+女之幽默

    男+女之幽默

    说男道女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婚后之爱女人的聪明是装傻锁住男人的“放蛊”假戏真演阿哥开始当绅士我不嫁人碍着谁啦夫妻相疑恋爱也需要技术手段爱情永远得折腾劝你真正地失恋一次逼着你谈隐私怕老婆是打不过老婆吗女人怒吼不当月亮“小兔崽子们”谈恋爱再谈“小兔崽子们”谈恋爱推敲一下脸蛋的美最消耗体力的工作是恋爱女人经常爱混蛋玩弄式的伤害大丈夫甘拜下风张口闭口说讨厌爱得恨不能咬一口没有度量的男人男女一样,活不到天亮妙在“男女有别”爱情多少钱一斤命运莫测死活就是不离婚时尚男女美之折腾妻子和情人哪个重要男人完美即完蛋第一眼就爱得要死家庭电视战漂亮热情的马达姆俄罗斯浪漫漂亮有时不是件好事……
  • 人生断裂层

    人生断裂层

    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收入记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旅加爱国侨胞罗道安奋斗史、助人为乐的小学生王玉梅等内容的作品11篇
  •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读一篇优美的散丈,优如品一杯好茶,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久久难忘。经典的散文总是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光辉,这光辉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照耀着我们人生的旅程。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路上,都应该沐浴这种思想的光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
  • 中国船

    中国船

    军人加诗人,他的诗,首首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忱,对历史的关注,对生活的深情,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因此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冠盖满京华:鸾歌

    冠盖满京华:鸾歌

    陈默:你会辜负我,我也会欺骗你,这是一开始就注定的宿命。秦观:如果终于要失去,我希望把一切幸福延续到我的生命结束。你不爱我的话,那么让我来爱你。欺骗你的时候,我以为自己不会心痛,背叛的时候,也是那样不在乎。如果你不爱我,那就恨我吧。
  • 领导艺术36计

    领导艺术36计

    毫无疑问,没有人希望自己在失败和平庸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也没有人不渴望自己能在一方舞台上纵横驰骋,成就一番或大或小的事业。但是现实生活却是这样的: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而有的人却一生平庸!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人生的不同呢?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呢?是家庭背景吗?有的人因出身显贵而平步青云,有的人虽出身低贱也步步高升,可见家庭背景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实力吗?有的人从大富起步而成为巨富,有的人白手起家而成为巨富,可见经济实力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才华学问吗?有的人学富五车而功成名就,有的人识字不多而功成名就,可见才华学问也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勤奋努力吗?
  • 十九岁宠妃

    十九岁宠妃

    南唐后主李煜被毒杀,小周后被凌侮,窅娘自刎殉情……十九年后,李煜和窅娘之女,十九岁的楚楚肩负着复仇的重任入宫。庭院深深的后宫,在庄重的皇家威严幕后,充塞着腐败荒淫,煎熬挣扎,痛苦血泪,更有机谋权诈,血腥残杀。多情者多难,风流人相残,畸形的岁月,十九岁的楚楚燃尽情焰……
  • 高血压自我康复全书

    高血压自我康复全书

    血压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是维护人体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如何看透它的本质,去除根,是一门学问。据统计,我国的高血压病患者已经超过了2 亿人,每10人中就有2 个高血压病患者,并且每年正以相当快的速度迅速增加。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本书就是通过对高血压进行寻根溯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科学趣味的漫画,向读者传达普通大众必须了解的高血压常识,以及简单易行的控制、改善高血压的方法,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的。阅读本书,你还能学到一种健康态度,这种态度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让你受益无穷!
  • 鬼王爷的呆萌妃

    鬼王爷的呆萌妃

    【本文属于男强女强!一对一!,绝对宠文!】古武世家夜月舞在接任掌门之位的短短几天时间内竟然穿越到一个不受宠,而且还痴傻的小姐身上,本身有着倾国倾城的容颜却被人陷害成为丑陋不堪,武学奇才被人说成废柴,看一个废柴如何在以武为尊的大陆崛起。契神兽,炼元丹,欠我的统统还回来。腹黑狡诈的鬼王轩辕绝一生只痴缠于她,为她受伤,为她送命,在一次次的危险中不知是谁折服了谁。风云变化的大陆,两者携手走向大陆的顶端,为彼此创造自由的天空。精彩片段你在干嘛,某男愤愤的看着夜月舞说,亲你,走开啦,没看见我在喂奶啊,我也要吃,滚,否则今晚没得吃,某男灰溜溜的走了。……………………………………………………………爹,娘把你的南海大珍珠磨碎了,说要美容,某小男孩眨着两个大眼睛说道。随她,某男头都没抬一下。爹,娘把那株千年结一次果的树烧掉炼丹了。随她。爹,妹妹说想跟哥哥一样出去玩。派人暗中保护。爹,娘说宫内太无聊了,出去走一走。某男嗖的一下就不见了。小男孩对着旁边的一个长得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小女孩说道,“跟你说了在爹心里,娘是最重要的,你还不信!”然后就看见小男孩从窗户内飞了出来,这次比之前的几次好像飞的更高,更远了。少宫主的武功又长进了,不知道这次多长时间回来,路人甲暗自叹息!他身边有青龙呢,放心好了。可怜的少宫主啊路人乙感叹道!
  • 幸福年代

    幸福年代

    《幸福年代》这部30余万字的小说真实记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有别于插队知青的另一重要群体——回乡知识青年的经历、磨难与感情生活,原汁原味再现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期陕西渭北农村的生活状貌,堪称一代回乡知识青年的心灵史诗。《幸福年代》讲述风华正茂的回乡知识青年群体,深深打上时代烙印的农村干部,淳朴坚韧而又难逃宿命的主人公一家人,青春美丽柔情似水的女子,亦庄亦谐秉性各异的乡邻,以及来到乡下手足无措的城市下放居民、经改造后释放的“战犯”和曾经的“鸡奸犯”等等,各色人等以黄土地为共同的舞台,演绎一段壮阔历史,诠释生活的诡异斑斓。本书由杨团华著。
  • 幸福之城

    幸福之城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女巡按之女中豪杰

    女巡按之女中豪杰

    包秀秀等一行人一路之上,虽然包秀秀女扮男装,假扮巡按,为民请命。替皇上代天寻授,为了丈夫八府巡按文必正的冤死而复仇。阴差阳错的被皇上真的封了包秀秀为八府巡按。管尽天下不平事。二夫人孟如忆熟背三从四德,扶左包秀秀和文必正的独子文小宝长大成人。孟如忆的好姐妹风尘出身的风四娘也获罪了。皇上下令师爷刘非,三年之内必须考取状元。为国效力。众人谢恩。一路之上的坎坷与磨难,使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阴差阳错,刘非遇上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两人居然喜结良缘!秀秀该如何决择?
  • 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

    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法、知识管理法、目标管理法、时间管理法……这些产生于不同时代的管理思想、方法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有的甚至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时代发展到今天,管理问题受到人们更为广泛的关注。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商界精英,掌握、了解各种管理思想与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商业素质。本书汇集了10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28个经典的管理方法,集中体现了管理大师们超凡的经营智慧和管理艺术。一书在手,尽览当今世界管理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