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0500000011

第11章 狮子或跳蚤(3)

在《梅达格胡同》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恐怕就是那个叫哈米黛的姑娘。这个有着乌黑的长发,紫铜色的皮肤,身材苗条,浑身焕发青春魅力的姑娘的命运非常令人揪心。她和阿巴斯相恋,但她渴望嫁一个财主。后来哈米黛真的遇见一个有钱人,但这个有钱人是一个妓院老板,在他们的新婚之夜,这个有钱人对她说:一个美国军官肯为一个处女花五十镑的大价钱……阿巴斯一直在寻找哈米黛,一天,阿巴斯在一个酒吧看到哈米黛正在一群士兵中间饮酒取乐。阿巴斯和士兵们打了起来。阿巴斯被打死了。在小说中,哈米黛的性格十分复杂,她是冒险的又是保守的,是纯真的又是世俗的,是感性的同时又是有心计的……评论家在谈到这部小说时,认为马哈福兹借这个叫哈米黛的女人影射着埃及的历史和现实。

在《声名狼藉的家庭》中,马哈福兹刻画了一位有着吉卜赛人一样热情的少女。小说起始于一次邂逅(这是古典小说惯用的手法,比如蒲宁的《幽深的林荫道》也用这种方式结构故事,现代作家不会再用这种做作的方式了),因邂逅引发了记忆深处的少女时代的故事。这则表面上看起来是关于少女的爱情故事,因为同“现在”相联系,因此也是关于少女命运的故事。在记忆深处闪着炫目光亮的少女最终成为一个黯淡的靠政府救济金生活的老女人。但后来的黯淡使少女时代的光芒有一种令人心痛的效果。少女出生于一个“有许多可怕的闲言碎语”的家庭,这个家庭喜欢“不戴面纱,涂脂抹粉,在外面走”。这一家的女人有着“放荡”的名声。小说在描述爱情中的双方时表面上看是纯真美好的,但在文字深处,我们可以体验到双方对此事的完全相反的反应,少女的大胆和坦诚与男人的阴暗和胆怯纠缠在一起,成为小说叙事的动力。马哈福兹总能够这样有力地把握人物心理的微妙之处。

我在《三部曲》里读到了马哈福兹对女性的强烈的愧疚感。在威严的丈夫的意志下生活的艾米娜的卑微令人心碎。小说开头,因丈夫出差给这个家庭带来极大的欢乐,但同时展开的是艾米娜对得到的欢乐(仅仅是去了一趟清真寺)的不安和内疚,于是我们看到这欢乐被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压抑着,使欢乐成为一种折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导致了艾米娜被一辆汽车撞伤。丈夫知道了艾米娜违反他的意志去了清真寺,把她驱逐出了家门。在小说最后,老年的艾米娜可以不受束缚地去朝拜清真寺,而她的丈夫成了一个独守空室的老朽。这一方面确实是真实的世俗图景,同时,也是马哈福兹对女性愧疚感的一种补偿。

马哈福兹是一个以现实问题为写作出发点、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主义情怀的作家。像所有第三世界的作家一样,他具有谦虚的美德。我猜,在他们那里,谈起西方文化也一定像我们这里一样是仰着头的吧。“世界指的是西方文明”(马哈福兹语)。在获奖前马哈福兹称自己不是一个伟大作家。但获奖后,他说,“民主是建立在大多数人的意见上,既然大家说我伟大,我似乎可以接受”。这就是诺贝尔奖的力量。

八、笨拙和轻逸

从个人趣味来讲,我一般更喜欢那些有着疯狂念头的家伙。因此,我就忍不住想说一说君特·格拉斯和他最好的小说《铁皮鼓》。

一开始,《铁皮鼓》叙述的是奥斯卡的外婆的故事。奥斯卡只要一敲起他的鼓,那些沉睡的往事就会被唤醒。姥姥的故事就是伴随着鼓声诞生的。在密集的鼓声中,小说具有奔马般的速度。一个纵火犯在两个警察的追捕下,躲进了姥姥“肥大的裙子里面”。姥姥和纵火犯在这当儿发生了性关系,其结晶就是奥斯卡的母亲。其实这里格拉斯描述的场景是不“现实的”,现实的逻辑应该是:姥姥把这个纵火犯藏了起来,躲过了警察的追捕,然后纵火犯和姥姥有了纠葛,等到有“结晶”应该是个漫长的过程。但现在,在格拉斯的笔下,所有应该在“现实”逻辑中出现的世俗生活的隐秘形态都被放置在一条裙子之下,或者说被一条裙子所掩盖。这样在传统小说中可能要花十页完成的叙事,在瞬间就告完成。这就是现代小说的奇妙之处,它直接进入了身体,进入了本质。“现实”在想象中出现轻巧的面目,然后成为一柄利剑,刺在“现实”的心脏中。

小说的最初阶段,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繁殖”的主题。因此,性在这个阶段成为最耀眼的部分。奥斯卡密集的鼓声正好和性的激动人心和速度相吻合。当鼓声在追思往事时,性的形态还是比较含蓄和美好的,它至少用一条“肥大的裙子”遮掩着,它至少出现在那些照片中。这些照片显现的时间之流中,弥漫着性的气息。当小说写到1929年,性的描述开始变得粗鄙而扭曲。这是否在说明一个野蛮的时代来临了?我注意到格拉斯在描写性时的挑衅意味。如小说写到一个画家面对模特儿时,只有有了性冲动才能画出圣母像。

总的来说《铁皮鼓》具有古典小说那样的厚重和笨拙,但小说同样具有现代小说异常迅捷和轻逸的特点。小说充满了变形和夸张,充满了种种超验的事物。其实这部复杂的小说的基本元素只有两个:侏儒和鼓。侏儒是格拉斯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鼓则是人类的情感(或艺术)。小说就是从这两个元素生长出来的。这里侏儒既具象又十分抽象,侏儒具有广泛的隐喻性:侏儒可以代表底层社会;侏儒也代表着边缘,代表着与社会格格不入,代表着可以不遵守成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也可以这样理解,纳粹时期的人都是侏儒,或者说只有侏儒才能在那个时期活下来。而那面鼓,在这部小说里是所有奇迹的源头,它代表着人类的想象,代表着真理,代表着反抗。这面鼓有识破假象的能力,当鼓声响起,那些在现实谎言中迷失的人们就能回到他们的童年时代,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哭和笑,他们内心的情感就会复苏。这面鼓在小说里召唤着历史和人性。因此,鼓也代表着艺术本身,而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现存思想和现实秩序的质疑,使扰乱的人心得以回归本真。

《铁皮鼓》应该算得上“宏大叙事”吧。但不知什么原因,在我们的语境里,“宏大叙事”似乎没有什么好名声。如果你去看看当下的小说,你会发现我们的作家往往有着相同的方向和姿势,但一定是逃离社会和意识形态的方向。这一点,我们还真应该向君特·格拉斯学习。毫无疑问,格拉斯先生精力比我们充沛,也比我们更关心国家、社会和政治。当然,这个人也并不一定懂政治,事实上,格拉斯先生常常受到人们的嘲笑。当然,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格拉斯先生首先是小说家,当然也是个知识分子。做小说家的知识分子比一般知识分子更加可以胡说八道一点。小说家从来不讲“政治正确”。比如两德统一问题,格拉斯当年显然是反对两德这么快统一的。并且统一这个事实让他非常伤心,并扬言不想待在那个国家。

当然,格拉斯对我们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也是要发表“看法”的。比如对911事件,他认为,一个文明社会对911之类的事件的反应,只应该有一种:文明。而军事打击难以舒缓当地人民的痛苦。我读过他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文章,当然也是很同情巴勒斯坦的,同我国政府的立场很接近。我发现在很多国际问题上,欧洲的这些左派知识分子同我国的立场往往不谋而合。

格拉斯这样做当然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读过他的小说就会知道,他是个什么事都喜欢批判一下的家伙。当然,我们很难做到以照格拉斯那样的方式参与社会。但在写小说这一领域,我们应该明白,小说的好坏不在于是否涉及社会或意识形态内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把鼓敲得激动人心。

九、洞穿我们深渊的反省目光

莫里亚克一生专注于两个世界:一个是可以在地图上指出的他的家乡法国南部波尔多地区,一个到处都是松林的地方;另一个则是人的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那里隐藏着不可名状的激情、欲望、痛苦和绝望。在描述前一个世界时,莫里亚克没有向我们指出建筑的结构、房内的陈设,也没有告诉我们松林的外部样貌、道路的去向,但莫里亚克却让我们闻到了松林地区特有的松脂香气,让我们听见了风声,感到了烈日的炙热。同样,莫里亚克在描述人的内心世界时,也不会告诉我们人物的外貌、衣着打扮、身材及发式,莫里亚克会让我们看见他笔下人物内心种种景象,从而让我们体会到为什么这个人会有如此突兀的行动,为什么一个一向平静的人会发出抑制不住的尖叫。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莫里亚克的思维,他喜欢的是“本质”,而不喜欢那些表面的东西,他希望自己的思维是一把刀子,一刀下去虽然范围不大,但会刺得很深,直扎入内心隐秘的核心。有很多时候,莫里亚克的两个世界实质上是重叠的,实际上只是一个世界,因为当小说中的人物的内心向我们展露的时候,我们同时看到了人性化的自然景观,这时外部世界的风雨雷电和人的喜怒哀乐混合了,就像镜子里外的实像和虚像。

莫里亚克的叙事空间比较小,他一辈子都在探讨家庭内部的紧张关系。“就仿佛在二十岁时,对我以及可能成为我的作品素材的一切关上了大门……狭小的世界局限于正在改变的、可能正在消失的资产阶级……局限于一种宗教,或更确切地说局限于一种今天几乎没有剩下什么的宗教气息”。由于他的深入和锋利(无情),他让这些空间狭窄的家庭故事上升到了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人类问题。莫里亚克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生活的真实境况:隔绝。而正是由于隔绝的存在,才有了莫里亚克小说中令人难忘的神秘场景和残酷事件。因此,莫利亚克笔下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总是尖锐的无法调和的。如《爱的荒漠》中的父子关系,这对为了一个寡妇而成为情敌的父子生活在相互的猜忌和折磨之中;又如《苔蕾丝·德斯盖鲁》中的夫妻关系,小说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示了作为新婚妻子的苔蕾丝不光要承受肉体的压迫(当夫妻间的身体最为接近的时候,苔蕾丝发现她的灵魂正在逃离这具压着她的肉体),更有思想的压迫(苔蕾丝发现她不能同丈夫说出她真实的思想,因为她一旦说出,丈夫就会用古怪的眼神看着她,或认为她在开玩笑)。后来苔蕾丝厌恶了这种生活,她试图毒死丈夫。当苔蕾丝把毒药投到丈夫的食品中时,莫里亚克实际上针对的是家庭内部的虚伪和专制,实际上是对摧残个性的家庭气氛的反抗。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事发后,丈夫为了顾全家族的体面,竟作伪证证明苔蕾丝无罪。莫里亚克将家庭比作囚人的牢房、孤独的深渊、漆黑的隧道、苦役船、荒漠。莫里亚克通过小说人物说:“我们和他人之间没有其他道路相通,只有触摸、拥抱……总之,是肉体的享受。”

莫里亚克在揭示人性丑恶的主题的时候,伴随着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主题:反省。这可能是莫里亚克写作的动机。莫里亚克是一个天主教徒,因此宗教色彩是他作品的一个明显的标记。但莫里亚克从不向我们展示宗教的光辉,他向我们讲述的人类内心的“荒漠”,是人性中无边无际的黑暗,是难以摆脱的孤寂,是不能沟通的痛苦。莫里亚克就是用这种展示他所认为的人性恶的方法来促使人们走上反省的道路,他把自己的这种方法称为“用火把去照亮我们的深渊”。“这个小小的乡镇天地……为的是在上帝那无限的纯真面前验证人类根深蒂固的罪孽感。”当莫里亚克用这种悲观的目光注视着人类时,这位自称“从不对技巧考虑过多的”有着古典情怀的写作者实际上成了一位现代主义作家。

十、分裂的话语

我把《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这部小说概括为一部关于“话语压迫”的小说。作为一个锋利的作家,伯尔对来自世俗和宗教的权力而引起的不公平有着兔子般的警觉。在这部小说里,海因里希·伯尔探讨了话语权力对私生活的粗暴介入,这种介入导致了被介入者生活的全面失控:勃罗姆因愤怒而杀人,勃罗姆的母亲被气死,帮助勃罗姆的律师和朋友都遭到了程度不同的麻烦,有的失业有的生活尴尬。

小说的主人公勃罗姆是个富有道德感、行为检点、头脑冷静、做事有条不紊的女管家。一天,勃罗姆在一个舞会上和一个叫戈顿的男子一见钟情。而这个叫戈顿的人是警察一直在追踪着的嫌疑犯(据说他曾抢过银行)。勃罗姆把他带到自己的住所。这一切当然逃不过警察的眼睛,警察把这屋子团团围住。第二天一早,警察冲进屋子时,屋里却只有勃罗姆。于是警察就把勃罗姆带走,开始审讯她。这一切被一家《日报》知道了,于是一场关于“强盗的情人被抓”为主题的大规模的报道展开了。《日报》“像发了疯一样地大做文章”,勃罗姆的家庭,她的父母兄弟,她的前夫都成了《日报》的报道内容。勃罗姆的私人生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在这些报道里,话语开始露出它狰狞的面目。勃罗姆的身世很快就意识形态化了:她的早逝的父亲被说成是“一个隐瞒身份的共产党员”;她的母亲则成了一个“偷窃教堂里的弥撒酒,和她的情夫在圣器室里胡作非为”的人;她的令人讨厌的前夫则成了她这个“冷酷女人”的牺牲品和受害者。话语远离了事实,把事物的影子说成是事物本身,并且听上去是那么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对词语的敏感在小说一开始就显露出来了。同样的事实,总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在小说的开头,勃罗姆在接受审讯时和检察官之间发生了“一场真正的有关词义的舌战”。比如,她的东家布洛纳先生对她很“仁爱”,审讯记录上却把“仁爱”写成“亲切”。又比如有人对她一味地“纠缠”,记录上却用了“体贴”这个词。勃罗姆很敏锐地指出“词之间的区别对她具有决定性意义”。正是她这种对词语的求真态度才导致了她对《日报》的做法无法忍受而最终杀了那个记者。

伯尔在一篇叫《语言是自由的庇护所》的演讲里说:“语言释放着具有双重性的东西:一些人为之欣慰,可以使另一些人受到致命伤害。”这里,伯尔提出了语言的良知问题。因为伯尔明白,语言可以揭示真相,也可以掩盖真相,我们可以把“杀戮”说成是“解脱灵魂”,把“侵略”说成是“解放”。“语言一旦被丧尽良心的煽动者、权术十足的人和机会主义者所利用,便可能置千万人于死地……可以像机枪喷射子弹一样喷射出语言……任何一类公民都可能因为语言而遭毁灭。”伯尔接着说,语言的裁判所只能是每一个写作者的良知。

同类推荐
  • 虚构(中篇)

    虚构(中篇)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何建明先生是江苏苏州人。197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至1988年,历任团、师、军、兵种新闻干事,报社记者。1989年至1992年转业到中央某机关报社当记者、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编审,文学和哲学专业研究生。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书为其纪实文学小说本《台州农民革命风暴(改写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史)》。
  • 美丽时光走丢了

    美丽时光走丢了

    新概念作文人气新星+90后主力青春作家,集体书写生命之初那些最美最真令人动容的友谊与爱情。
  • 花季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花季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妙语连珠(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妙语连珠(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更是深奥莫测。语言是有温度的,或是冰冷,或是温暖;语言是有性格的,或是活泼,或是沉郁;语言是有颜色的,或是明快,或是深暗。本书通过名胜古迹妙联、喜庆妙联、无情妙联等精彩妙联故事帮助你驾驭掌控语言的脾性,让你妙语连珠,语出惊人。
  • 独家婚爱,权少惹不得

    独家婚爱,权少惹不得

    【已结局,放心入坑,番外进行中————】推荐茗宝新文【豪门阔少,慢下来爱】推荐已完结文【限时婚爱,阔少请止步】戳其他作品栏里有,坑品保证,欢迎跳坑!!!她投怀送抱,他乐见其成!清醒过来的舒然离开时记住了他云淡风轻的温言:“别忘记了吃药!”她莞尔一笑,潇洒离开。******再见,他是上市公司的多金权少,她是教书育人的大学教师。慈善晚宴上,当前任喜笑颜开地宣布喜讯,当她狼狈不堪地跌入水池中,他将她抱起,温文尔雅地笑谈:“舒然,是你招惹我的!”********舒然没想过会这辈子会跟尚卿文这种人有交集,而且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真的这么倒霉地栽在他手里。【遇见一个人,需要不快一分钟不慢一分钟的运气,只是当我回首时,是你,恰好留在了那里。】*********其实这是一个温暖的文,不过有虐也一定会有宠,茗香不当后妈好多年,嘎嘎噶!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剑痕

    剑痕

    人有情,剑有情。人无情,剑伤人。泪痕之下,人多憔悴。剑痕之下,凄凉无比。他不会笑,只因为他太冷漠。他不敢爱,只因为他太无奈。剑痕,到底讲述着一段怎样的凄凉故事呢?敬请关注!!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人人都能当老板

    人人都能当老板

    为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当老板?一个决定将改变你的一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要想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就必须拥有胆识和魄力。本书展示打开财富之门的创业历程,为你解密从打工仔到当老板的成功诀窍,它是创业者的指南,成功路上的帮手,助你早日实现老板梦。
  • 雍正的智慧

    雍正的智慧

    公元1678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伴随着几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婴诞生在皇宫中。康熙皇帝给他的这第十一个儿子取名叫“胤禛”,在这名字里面“胤”字代表他们兄弟的排行。而这“禛”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面的解释是“以真受福”,康熙希望这个儿子对上天和祖宗真诚,并以此得到福祉。同时也希望这个儿子能健康成长,因为虽然之前康熙皇帝有十个儿子,但不幸的是这些男孩中有不少幼年夭折,活下来的也就只有胤裎、允礽和胤祁三人,所以这样算下来,这个婴儿就成了康熙的第四个皇子。它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雍正,一个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的皇帝。
  • 要么适应公司,要么离开公司

    要么适应公司,要么离开公司

    《要么适应公司,要么离开公司》这是一本职场励志书。公司好比一艘船,有既定的航程与目的地;员工好比船员,各司其职,保驾护航。理想的状态是——每个人忠于职守,并与大家收获一路的风景;糟糕的状态则是——有人嫌这嫌那、整天抱怨,既拖累团队,也看不见风景。如果是前者,公司这艘船,一定能乘风破浪,顺利驶达彼岸;如果是后者,请停止抱怨,主动下船——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解放自己去找寻理想的船。请记住:瞎混日子、怨天尤人,是最不可取的。
  • 技术性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性人力资源管理

    2008年是作者进入高校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在进入高校前,他先后在两家企业工作十多年,担任过驻外分公司经理、特大型企业集团的办公室副主任和人力资源部经理等职。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经历,使他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书中内容大多都出自亲自操作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学习心得。
  • 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多种解释路径。人们固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克什米尔问题,但对其来龙去脉进行详细考查之后可以发现,它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无不受亚洲地缘政治的影响。《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1947-1974)》将运用地缘政治理论来对它进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