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是要求你喜欢面对困难和不幸,但聪明的人把它当作成长的机会。有自信的人欢迎这种挑战,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发展性格最好的方法。他们了解这些困难有助于建立勇气和恢宏的气度。如果我们不经过练习,生活好像置身“玫瑰床”中,那我们就会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儿。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就是对成功与否进行考验的时候。自信心是战胜考验的关键,正如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引用过的一首诗中所说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被打败,
那你就被打败了;
如果你认为自己并没有被打败,
那么你就并未被打败。
如果你想象获胜,
但又认为自己办不到,
那么,你必然不会获胜;
如果你认为你将失败,
那你已经失败。
实际上,自信的力量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的过程中,相信自己始终伴随着我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在我们跨出第一步时,我们就相信自己会走;在我们说出第一句话之前,我们就相信自己会说。因为我们先相信,所以我们会去完成它。反之,如果我们根本不相信,那我们就不会去行动,许多机会便是这样从身边悄悄溜走的。
环境本身并不能使某个人快乐或者不快乐,只有一个人对环境的反应才能决定他的感觉是好是坏。
某些特定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勇气忍受灾难和悲剧,而且我们还会战胜它们。也许你会认为自己办不到,但是每个人内在的力量却相当惊人。只要我们加以利用,就可以帮助我们战胜一切困难。
任尔东西南北风
许多失败者最大的弱点是:在很大程度上迷失自我,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世界,去看自己。结果什么也没看清,他们只看到世界的五彩缤纷,没有注意到世界的残酷无情;只看到了别人成功的喜悦,没有看到成功者背后辛勤的汗水,对自己只看到了不行的一面,没有发现自己还有亮点,总认为成功是属于别人;失败,倒霉才会光顾自己。说到底,他们在乎了别人,低估了自己,看贬了自己,搞垮了自己。
美国总统林肯曾在自己的一封信中说过这样一件事。
“我父亲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西雅图的一处农场,地上有很多石头。有一天,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原来的农场主早就搬走了,也不会把地卖给我们了,那些石头都是一座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进城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石头搬走。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小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
这个故事很有启迪性。它告诉大家,有的人之所以不去做或做不成一些事,不是因为他没这个能力,也不是客观条件限制,而是他内心的自我想象首先限制了他,是他自己打败了自己。一些成功学研究大师分析许多人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天时地利,也不是因为能力不济,而是因为自我心虚,自己成为自己成功的最大障碍。有的人缺乏自重感,总觉得自己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对自己的身材、容貌不能自我接受,时常在人面前感到紧张、尴尬,一味地顺从他人,事情不成功总觉得自己笨,自我责备,自我嫌弃。有的人缺乏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有的人缺乏安全感,疑心太重;对他人的各种行动充满戒备,有的人缺乏胜任感,工作中缺乏担当主角的气魄,甘心当配角;也有的人反其道而行之,为掩饰自己的缺点或短处,夸张地表现自己的长处或优点……这些人们真正的敌人正是他们自己。
有些人的问题就在于太喜欢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了。其实,你就是你自己,压根儿不需要拿自己和任何其他人比较。你不比任何人差,也不比任何人好。造物主在造人的时候,使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与任何其他人雷同的。你不必拿自己和其他人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成功。应该是拿自己的成就和能力来决定自己是否成功。
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如果你能够尽力而为,尽情而活,你就是“第—名!”生活,事业都是为自己而设计的,只有坚定自我。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不为他人的成绩而贬低自己,那么你将拥有生活,拥有事业,拥有自我。
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一心不能两用。做任何事只要用心去做了,认真去做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即使是做得不好,失败了,也不后悔。做事,有成功,也有失败。没有失败,怎能体现出成功的价值?这一次的失败,是下一次成功的开始。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会出现很多的压力和困难,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困难才有不一样的人生。做事是一步一步做出来的,不可能一步登天,先确认一下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认清自己有什么样的本事,能做什么样的事,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了解自己的含金度有几斤几两,再来走自己的人生路。在走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就看自己怎样去克服,最重要的是克服自己的弱点,人最大的敌人怡是自己。战胜自己也就战胜了一切。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怀特,在其发人深省的著作《进步中的生命:有关个性自然成长的研究》中提到,现今有一种观念极为流行,就是“人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周遭环境的各种压力。”怀特博士指出,这个观念是基于一种理想,也就是认为,“人能毫无问题地去适应各种狭窄的管理、单调的例行公事、强制性的规定及完成各种任务的种种压力等。但其采取的行动是否成功,则须看其是否具有帮助成长或是改进角色的能力;并且要能创造、表现出积极的力量一换句话说,就是在其成长过程当中,要具有创意性的方针和态度。”
我们很少人有勇气独树一格,或很清楚明了自己究竟拥护什么主张。我们的行为通常受社交或经济族群的影响,如衣、食、住或思考的方式,大概都是与邻居差不多。假如周遭环境与我们的个性格格不入,我们会变得神经质或不快乐,会感到失落或迷惑——会不喜欢我们自己。
为了学习喜欢自己,我们必须培养出面对自己缺点的耐心,这并不意味我们必须降低水准,变得懒惰、糊涂或不再尽力。这是表明我们必须了解一个事实:没有人——包括我们自己——能永远达到100%的成功率。期待别人完美是不公正的,期待自己完美更是愚蠢和荒唐的。
要求自己时时保持完美是一种残酷的自我主义。它表示:我们不能仅表现得和别人一样好,而且要超越其他人,要像明星一样闪闪发亮。我们的重点不是自我发挥,不是为了把事情弄好:我们注重的是胜过别人,使自己达到傲视他人的地位。
身为一个人,完美主义者也如同一般人一样会犯错,会失败,但他们不愿忍受这样的状况,因此会变得痛恨自己,不喜欢自己。
千万别这样苛待自己。有时候,我们要练习自我放松,取笑自己的某些错误,要学习喜欢自己。
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得到每个人的赞许;但是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得不到赞许时便不会感到沮丧。你将把反对意见视为一种自然现实,因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对世事有自己的看法。
环顾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会十分明显地感到这一点,要想使每个人都对你满意,这是十分困难而且不大可能的。实际上,如果有50%的人对你感到满意,这就算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了。要知道,在你周围,至少有一半人会对你说的一半以上的话提出不同意见。只要看看西方的政治竞选就够了;即使获胜者的选票占压倒多数,但也还有40%之多的人投了反对票。人们有时会陷入怨天尤人的境地,更多的原因是自我恐惧——和自己过不去。
当有人向日本教官宫本武藏请教如何练剑术时,他会让对方先站在榻榻米交叠之处。然后他问对方:“如果有桥宽度只有边线这么宽,距离地面有一间房子的高度,你能否渡过?”这时,对方一定会说没办法。“假如宽度变为三尺宽,高度仍是一样昵?”“那没问题,很简单啊!”“是吗?如果这座桥是搭在两座高耸的山上,那你不过去吗?那实在困难。”“为什么昵?不是同样那么宽吗?”“可是……”
当对方无言以对时,宫本武藏才开始解释剑法修习的要诀。照道理是很简单的事,为什么实际却做不到昵?主要是因为你和自己过不去。
为了你的成功,你决不能和自己过不去。
当自己对自己做出积极肯定时,就会产生一个更强大的自我形象,这种肯定将加强自信心和自我安全感,并赋予一种更加关心他人的内在基础。
美国超级富翁楚普是一位个性十足,自我感觉极好的人,有时甚至表现出极度的傲慢。
楚普在回答众多采访者中的一位记者提问时,问他的太太玛拉:“亲爱的,我对自己什么地方不满意昵?”然后,由于两个人同时在想答案,现场出现了沉默。
当楚普抨击纽约市房地产业时,他说:“我并不仅仅满足于赚钱,我希望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他评价楚普大楼:“它是全美国建造得最成功的公寓大楼。”
楚普最大的特点是他的言行如一。无论事情是好还是坏,他从来没有显示出窘迫的怯弱,相反他始终都极度自信,奋发向上。在他写的书《楚普:超越巅峰》中,他写道:“我的强悍作风声名远扬,我想这对于我是公正的。当一些颇有影响的人评论你的王朝来了或者结束了;当你的婚姻破裂了;当你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的时候?…?你必须坚强起来。在我看来,坚强的一种特质,是由力量、智慧和自尊共同组合成的特质……有时,这种坚强的作风也会应用到旧式的管理方法中。例如,我有时会随意地拨叫我的某个旎店的电话,只是想看一下我的员工要多长时间才来接电话。如果我等了五六声还没人接电话,我就会告诉最后来接电话的员工我是谁,并问是谁接的电话。然后我会问他们的工作有什么问题,丝毫不掩饰我的不满之情……我佩服那些作风强悍的人,比如鲁佩特·莫道、史蒂夫·罗斯、朗·派罗曼、马帝·戴维斯等等。他们都是创造成功奇迹的天才,他们也深知守成更难。但是当事情真正受阻之时,他们又不会轻易泄气,他们会坦然接受愤怒,更令我倒胃口。”读了这些,你就会明白是该支持他还是反对他了。
楚普显然不是讲究自我谦虚信条的信奉者。但是,没有人能怀疑他的能力。他可以在遭受挫折后,迅速恢复元气,东山再起,完成数目惊人的交易,一次又一次地取得成功。他就像那个著名的电池商业广告中的兔子,不断地进取、进取、再进取。
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要苛求完美,但必须要学会做好自己有能力做好的事情,让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命运的强者。要学会利用自己的强项,拓展个性的活动空间,在奋斗和进取中,成就事业,把握未来。
是强者就要敢于做大
麻将牌酷似生意场,有的人善于做大牌,风险大,获利大;有的人善于做小牌,风险小,薄利多销。敢于做大,是一种胆量,也是一种自信。
这里有两个故事,很能说明自信对于胜败的重要作用。
—个是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
尼克松是我们极为熟悉的美国总统,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却因为一个缺乏自信的错误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却很不自信,他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导致惨败。
另一个是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和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对我们无疑是很有启示的。许多不幸都是从看不起自己、不相信自己开始的。
莎士比亚说得对:“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即是其失败的原因。”
—则寓言故事讲到: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而另一块石头却受到别人的睡骂。这块石头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曾经在三年前,我们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产生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里特别痛苦。”另一块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曾经在三年前,来了一个雕刻家,你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他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不在乎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所以产生了今天的不同。”
两者的差别何在:一个是关注想要的,一个是关注惧怕的。过去的几年里,也许同是儿时的伙伴、同在一所学校念书、同在一个部队服役、同在一家单位工作,几年后,发现儿时的伙伴、同学、战友、同事都变了,有的人变成了“佛像”石头,而有的人变成了另外一块无用石头。
你期望自己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