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3200000010

第10章 攻战计(2)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完,潸然泪下。其母卞氏,也从殿后出来说道:“兄逼弟为何太急?”曹丕慌忙离座答道:“国法不可废。”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曹植拜辞而去。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文:等待自然条件对敌人不利时再去围困敌人,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敌人,向前进攻有危险,那就想办法让敌人反过来攻我。

计名探源:

调虎离山,此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谍略。它的核心在一“调”字。虎,指敌方。山,指敌方占据的有利地势。如果敌方占据了有利地势,并且兵力众多,防范严密,此时,我方不可硬攻。正确的方法是设计相诱,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者把敌人诱入对我军有利的地区,这样做才可以取胜。

孙策用计取卢江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准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了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量薄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子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十分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上方谷司马氏中计

蜀后主建兴12年(公元234年),诸葛亮领兵三十四万伐魏,以姜维、魏延为先锋,分五路进军,六出祁山。

魏明帝曹睿闻报,命司马懿为大都督,凡将士量才委用,各处兵马皆听调遣,领兵四十万至渭水之滨迎战。曹睿仍不放心,又手诏赐司马懿曰:卿到谓滨,宜坚壁固守,勿与交锋。蜀兵不得志,必诈退诱敌,卿慎勿追。待彼粮尽,必将自走,然后乘虚攻之,则取胜不难,亦免军马疲劳之苦。计莫善于此也。

诸葛亮与司马懿是沙场老对手,双方都知道对方兵法娴熟,足智多谋,不好对付。所以战前各自都作了周密部署,严阵以待。诸葛亮在祁山选择有利地形,分设左、右、前后、中五个大营,并从斜谷到剑阁一线接连扎下十四个大营,分屯军马,前后接应,以防不测。司马懿则在大军于渭水之北,同时在水上架起九座浮桥,命先锋夏侯霸、夏侯威领兵五万渡河至渭水南岸扎营,又在大营后方的东原,筑城驻军,进可攻,退可守,稳扎稳打,务使魏军立于不败之地。

双方经过两次规模不大的交锋,互有胜负。司马懿决定以攻为守,并且,在离开许都时,魏王有诏书在先,要求司马懿与蜀军打持久战。所以魏军便深沟高垒,坚守不出。由于蜀军事师远来,粮草供应颇为困难,因而利于速战;而魏军以逸待劳,利于坚守。因而诸葛亮的主要策略目标,就是要诱敌出战,调虎离山,速战速决。然而司马懿老谋深算,素以沉着、谨慎、稳重著称,加上有魏明帝临行手诏,也不必担心那些急于求功的部将鼓噪进攻。在这种情况下,要调动司马懿这只“老虎”离山,谈何容易!原来廖化再追杀司马懿时,得了司马懿的头盔,诸葛亮便派魏延拿着司马懿头盔前来讨战。魏军将士皆怒,俱欲出战。司马懿却笑着说:“圣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请勿出战,坚守为上。”可是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猎手。司马懿这只善于谋略,经验丰富的“深山之虎”,最终被诸葛亮调出来了,还险些丢了性命。那么,诸葛亮究竟使了什么样的招数,使司马懿这只“深山之虎”出的山呢?

诸葛亮深知,蜀军此次远征的弱点是远离后方,粮草供应困难。同时,他也深知司马懿正是看准了自己这一弱点,并在这一弱点做文章,设法使蜀军断粮自乱,然后乘机取胜。于是,诸葛亮决定将计就计,也在粮草供应上做文章、设诱饵,引司马懿这只“虎”离山。

首先,诸葛亮分兵屯田,与当地老百姓结合耕种,就地生产粮食,以供军需,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姿态。这就等于告诉司马懿:你不急,我也不急;若是我不急,看你急不急。果然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沉不住气了,对其父司马懿说:“现在蜀兵以屯田作持久战的打算,如此下去,如何是好?何不与蜀军大战一场,以决胜负!”司马懿却说:“我等奉旨坚守,不可妄动。”司马懿口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比谁都着急。

其次,诸葛亮自绘图样,令工匠造木牛流马,长途运粮,据三国演义上说这东西很好使,“宛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岭,各尽其便。”蜀营粮草由木牛流马源源不断从剑阁运抵祁山大寨。司马懿闻报大惊说道:“吾所以坚守不出者,为彼粮草不能接济,欲待其自毙耳。今用此法,必为久远之计,不思退矣。如之奈何?”此时司马懿已经暴露出破坏蜀军屯田、运粮、屯粮计划的心情。

第三,诸葛亮开始了他的第三部计划,引司马懿上钩。具体办法是:一方面在营外造木栅,营内挖深坑,堆干柴,在营外周围的山上虚搭窝铺草营造成蜀兵分散结营,与百姓共同屯田屯粮,而大营空虚的假象,一次引诱魏军前来劫营;另一方面在上方谷内两边的山坡上虚置许多屯粮草屋,内设伏兵,同时让军士驱动木牛流马,伪装往来谷口运粮。而诸葛亮自己则离开大营,引一支军马在上方谷附近安营,以引诱司马懿亲领精兵来上方谷烧粮。诸葛亮把这些布置完毕,专等司马懿这只老虎前来送死。

司马懿呢?也没闲着,正在琢磨蜀军的动静。他见诸葛亮如此安排,就想劫烧蜀军的粮草,虽然心切,却又极为谨慎小心,深恐中了诸葛亮调虎离山的诡计。于是便也使了个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来对付诸葛亮。他亲领魏兵去劫蜀兵祁山大营。但却一反过去每战必让主攻部队走在前面的惯例,让手下的部将领兵前往,直扑蜀营,自己反而在后引援军接应。他这样做,一是担心蜀营有准备,怕中了埋伏;二是他指挥魏军劫蜀军大营本属佯攻,目的是调动蜀军各营主力,甚至诸葛亮本人领军前来营救,而他却自领精力奇袭上方谷,烧掉蜀方的粮草。然而,司马懿的这个调虎离山计,却未能骗过诸葛亮。诸葛亮早料到司马懿这一着。因而当魏军直扑蜀军大营时,诸葛亮只是事先安排蜀军四处奔走呐喊,故作声势,装作各路兵马都齐来援救的态势,而诸葛亮却趁司马懿这只“虎”已离山之机,另派精兵去夺了渭水南岸的魏营,而自己却在上方谷等待司马懿来“烧粮”,以便“瓮中捉鳖”。司马懿父子果然中计,见四处蜀军都急急忙忙奔回大营救援,便趁机率亲兵杀奔上方谷来。蜀将魏延依诸葛亮的安排,用诈败的方法将司马懿父子诱进谷中,诸葛亮早有安排,早已派兵截断谷口。一声令下,山谷两旁火箭齐发,地雷突起,草房内干柴全都着火,烈焰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下马抱着二子大哭曰:“想不到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司马氏父子眼看就将葬身火海,忽然狂风大作,黑云弥漫,一场倾盆大雨浇灭了大火,救了司马氏父子的性命。

司马懿原本拿定了深沟高垒、坚守不出的策略,结果却仍被诸葛亮调下了山。他原想用“调虎离山”之计烧掉蜀军的粮草,想不到却反而中了诸葛亮的“调虎离山”之计,还险些丧命。看来两军对垒,不光是军事实力的较量,更是心机与意志力的较量。真是计中有计,人外有人。

下邳城调虎离山屯土山三事降曹

刘备与马腾、董承、王子服等人共同谋划曹操,不料事泄。刘备被曹操杀得大败,只身投奔袁绍,张飞不知去向,关羽保着刘备得家小困守下邳。曹操急唤众谋士议取下邳。荀彧说:“云长保护刘备妻小,死守此城。若不速取。恐为袁绍所窃。”曹操说:“吾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收为己用,不如派人说之使其来降。”郭嘉说:“云长义气深重,必不肯降。若使人说之,恐被其害。”这时,帐下大将张辽说道:“我与关羽有一面之交,愿往说之来降。”程昱说:“文远虽与云长有旧,我观云长非言词可以说服。我有一计,使云长进退无路,然后派文远说服,定能归降丞相。”

曹操忙问何计,程昱说:“云长有万夫不当之勇,非智谋不能取之。现今可派刘备手下投降之兵,入下邳城见关羽,只说是逃回的,伏于城中做内应。另派人引关羽出战,诈败佯输,诱入他处,以精兵截其归路,然后再说其归降。”曹操大喜,即令徐州降兵数十,去下邳城投奔关羽。关羽以为旧兵,留而不疑。

次日,曹操派夏侯惇为先锋,领兵五千来搦战。关羽不出战,夏侯惇派人于城下辱骂。关羽大怒,引三千人马出城与夏侯惇交战。约战十余台,不分胜负,夏侯惇拨马回走。关羽赶来,夏侯惇且战且走,关羽追赶约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听得一声炮响,左有徐晃,右有许褚,两支人马截住去路,关公夺路而走,两边伏兵排下硬弩,箭如飞蝗。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厮杀。关羽战至傍晚,无家可归,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头,权且少歇。曹兵团团将土山围住。关公于山上遥望下邳城中火光冲天,原来,曹操已取了下邳,只教士兵举火以惑关羽之心。关羽见下邳火起,心中惊惶,连夜几番冲下山来,皆被乱箭射回。

其实这就是程昱的调虎离山之计,此时关羽情知中计,却也无奈。挨到天亮,再欲整顿下山冲突,忽见一人跑马上山来,原来是张辽。张辽上山来劝关羽投降曹操,关羽宁死不降,张辽晓以利害,关羽约三誓:一者,关羽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请曹操给刘备二位夫人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不许到门骚扰;三者,一旦知道刘备去向,不论何处,便当辞去。

后曹操应允,于是关羽投降了曹操。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原文:副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文:如果把敌人逼得太紧,它就会拼命反扑。让敌人逃跑则可以消减它的气势。对逃跑之敌要紧紧跟随,但不能过于逼迫,借以消耗其体力,瓦解其斗志。等到敌人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时再去捕获它,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牺牲。总之,不进逼敌人,并让其相信这一点,就能赢得光明的战争结局。

计名探源: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种矛盾,在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竭尽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

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的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蜀军,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游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将其释放。以后孟获又用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他六次被擒,六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孟获终于感动了,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诸葛亮七擒孟获

公元225年(蜀后主建兴三年),南蛮王孟获起兵十万反蜀,建宁郡太守雍闾,梓婀郡太守朱褒,越瞠郡太守高定相继投降,声势甚大。蜀丞相诸葛亮奉旨起兵五十万南征。在智破三郡叛军之后,大军继续向泸水(川滇边境)挺进。适逢马谡奉后主之命前来劳军。诸葛亮久闻马谡才智超群,便虚心问计。马谡曰:“属下有几句话要说,希望丞相能听我一言。南蛮所依仗的是这里的地远山险,心生二心很久了。虽然今天打败他们,等到我大军一撤,他们还会反叛。丞相大军到这里,必然很快平定叛乱;但班师之日,还要北伐曹魏;蛮兵若知国内空虚,会再次反叛。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希望丞相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使其心悦诚服。”诸葛亮很赞同马谡的见解,更坚定了心服孟获的决心。

第一次两军对阵,孟获战败,被蜀将魏延活捉。诸葛亮问他是否心服?孟获说:“山僻路狭,误遭埋伏,如何肯服?你若放我回去,整军再战,若再被擒,我便肯服。”诸葛亮当即下令放了他,并给他衣服、鞍马、酒食,派人送他上路。

第二次诸葛亮派马岱夜渡泸水,断了蛮军粮道,孟获被部将董荼那、阿会喃等缚送蜀营。诸葛亮对孟获说:“你前次说,若再被擒,便肯降服。今日如何?”孟获说:“这次是我手下人反叛,以至如此,如何肯服?”诸葛亮又将他放了,并领他参观蜀军大寨。亲自送至泸水边,派船将其送回。”

孟获第二次被放回后,首先将部将董荼那、阿会喃杀了,然后与其弟孟优商议以假降方式夜袭蜀营,孟优引百余蛮兵,搬载金珠、宝贝、象牙、犀角之类,渡过泸水,径投蜀军大寨而来。诸葛亮闻报,很快识破蛮兵诡计,决定将计就计再擒孟获。于是,吩咐赵云、魏延、王平、马忠、关索依计而行,各人领命而去,诸葛亮方才召孟优进帐,然后设酒款待。孟获在帐中听候消息,忽然有了消息:诸葛亮收了礼物大喜,将随行之人,皆唤入帐中,杀牛宰羊,设宴款待。二王(孟优)命我回话,今夜二更,里应外合,可成大事。孟获哪里知道,孟优已被诸葛亮控制,兴冲冲领兵前来,又中诸葛亮之计,第三次被活捉。但孟获仍然不服,他说:“这是因为我弟弟贪杯,误吃了你们的毒酒,并非我没有能耐,如何肯服?如果你放我兄弟回去,我们收拾兵马和你大战一场,若再被擒,方肯死心塌地归降。”诸葛亮第三次又将他放了。

同类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之常规武器

    世界军事百科之常规武器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AK-47枪王之王

    AK-47枪王之王

    《AK-47枪王之王》讲述了枪王之王——AK-47突击步枪的传奇故事。AK-47是前苏联草根天才卡拉什尼科夫在26岁时设计的突击步枪,到2012年,AK-47产量超过1.5亿支,地球上平均每五个人就有一把AK-47。本书从AK-47诞生的战争背景入手,介绍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数十场重大战争,进而引出AK-47枪系的发展、演变,并进一步挖掘AK-47战争内涵:它是民族之枪,是正义之枪,是自由之枪……
  • 喋血四平

    喋血四平

    946年4月至5月间,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地区展开了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防御战役。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役名闻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此战中东北民主联军歼敌1万余人,迟滞了国民党军向北满的进攻,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 正说孙子兵法(大众阅读系列)

    正说孙子兵法(大众阅读系列)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兵学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百世谈兵之祖”。它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始终是我们在从事各项工作时所必须遵循的认识路线和指导原则。本书完整介绍《孙子兵法》的兵学理论体系,揭示《孙子兵法》的重大学术价值,同时考察《孙子兵法》的历史文化渊源,认识《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方法和卓越的领导艺术,并对《孙子兵法》在当今社会活动中的启迪潜鉴意义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兵家文化的成就和影响,理解和运用兵家领导艺术和管理智慧,在人生竞争中牢牢立于不败之地。
  • 三十六计(中华文化书系)

    三十六计(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等。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防备得周全严密,往往容易大意,常见的事情就不会引起怀疑。机密往往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极大公开的事物里有极大的机密。
热门推荐
  • 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

    乐府诗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感情强烈外露,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在《陌上花开》中,安意如以诗为线索,以史为素材,以独特的感性文字,将古意盎然的乐府诗词完美解码,复原了那些哀乐缠绵的故事、丰神俊逸的人物、婉曲难测的情怀。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五代。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
  • 一生一世:妖孽王戏盗墓妃

    一生一世:妖孽王戏盗墓妃

    :我有喜了。:你是男人,哦不,你连男人都不是,一个宦官有什么喜?宦官确实有喜了,不过这孩子是谁的?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皇子,总有一个是他爹吧?当所有的阴谋退去,所谓的怀疑,不过是自卑与逃避,曾经以为,坚守与否,自己只是路过这一场盛世繁华,最后谁与谁君临天下,锦衣华发,都与她无关,可是待她看清一切,却已天人两隔……
  • 这小妞真靓【全本+番外】

    这小妞真靓【全本+番外】

    世间风情万种,兜兜转转,你追我不看,你退我不让,你再怎么会折腾,心依旧只为你流转!所以,苏小小,你怎么可以再坐视不管!【简介转折抢先看】:或许还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爱,所以即使如被甩了无数次的苏小小,依然可以屹立不倒,反正有个小破孩供她欺负!都说酒后就会出意外,所有人貌似都难幸免。这不,当一脚被刚醒的苏小小踹出了家门,裴小孩只能摸了摸脑袋,他其实很想说,要是我说昨晚我什么都没做,你会相信么?他没说,原因一,就是说了,“聪明”如苏小小也一定不信,外加铁定还会再来一脚;二么,就是没有必要了,既然有人都自己认为生米煮成了熟饭,他何不来个顺水推船呢。【于是便有了以下小白一幕】:“不是吧,就这样,我就成了家庭妇女了!”苏小小糊里糊涂的走出来民政局,手里多了个小红本本,满脸痛苦加不甘。“小小,你可不能做家庭妇女啊!”裴子寒笑的那叫一个灿烂,连掩饰一下都觉得浪费:“现在怎么说也是你的人了,你可得努力挣钱养家糊口的!”然后,你就会在人来人往的政府大门外,看见一个斜睨着双眸,“啧啧”摇着头,自以为看透一切事实真相的女子,轻轻弹了弹红本,还好没有发挥她的狮吼功,“裴小孩,姐姐我就是让你养着一辈子了!怎么了!?”*****轻松搞笑小言文,期间不乏某些煽情小情节,不为博取眼泪,只因每段情,都该被珍惜;每个人,都是被上帝轻吻过的天使,坠落凡间,等待爱!小妞群号108298168(景色如风),敲门砖:书中人名~风景恭候大家,么么~~~===========风尚阁书评:爱情借据http://m.pgsk.com/diary/view/m.pgsk.com?id=1004248************小小自荐下:某妞第一篇古典架空穿越文《倾城色:慵懒王妃》http://m.pgsk.com/a/207185/希望大家多去捧捧场~~~~O(∩_∩)O~
  • 崩溃

    崩溃

    李莉在某天晚上发现自己的小狗被人割断了喉咙,她开始寻找杀死小狗的凶手,这个家庭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是疑凶,在黑夜里举着匕首的丈夫,心怀鬼胎的婆婆,变异的儿子,惊恐的小保姆……家庭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们各自的表情都和自己受伤的心灵有关,都有无法向别人言说的故事,也最终使这个家庭中的每个人走向绝望的境地……
  • 辛巴达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辛巴达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以后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即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文学。这一时期除带有深刻宗教色彩的诗歌外,还有大量骑士文学及反映民族及人生的理性文化,包括富有哲理的脍炙人口的寓言或童话,如《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及《辛巴达历险记》等。本书中主人物辛巴达一夜间沦为乞丐。他不甘清贫,决定出海远航创造财富。他七次出海,大船都半途沉没。他逃生到赛马岛被人追求;他落滩到蛇雕岛遭受猿人王和巨人攻击;他登上吃人岛又被恶人咬伤;他落难生死岛被海盗打伤;他每七次出海,大船卷进神秘漩涡,他被卷到海底王宫,被九头蛟捉住……
  • 出门

    出门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做人左右逢源 办事游刃有余

    做人左右逢源 办事游刃有余

    做人左右逢源,我们要学会用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方法去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办事游刃有余,要求我们学会巧办事、办巧事。办事游刃有余首先还是要做人左右逢源,先学会做人,后才能学会做事,有了人脉,才能做好事、做大事。
  • 水吻涟漪(大结局)

    水吻涟漪(大结局)

    真是笑死人啦!连自己的老爸和自己的老哥都拿自己没有办法,他——算个屁啊?以为给他做助理就什么都要听他的吗?未免有点太简单了点吧……这个家伙不怕死啊.一个是任性贪玩总被惩罚的她.一个是外表英俊冷酷的工作霸王,女人心中梦想的白马王子..当“他”的车撞倒了身份百变的“她”,并把她送到她的爸爸的阳光海湾大厦的那一刻……接下来会发生怎样让人捧腹大笑的事情呢?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妩媚则天

    妩媚则天

    本书写武则天从幼年到入宫一步一步成为昭仪的故事。全书以第一人称抒写,缠绵悱恻。内容大多真实,但也有不少虚构。更有穿越的元素在内——武则天的母亲风明就是穿越的人物。情节跌宕起伏,注重心理刻画,深刻剖析了古代一个原本天真纯洁的女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