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宏观现象3
公地悲剧:都是“公地”惹的祸
【公地悲剧】如果一种资源没有排他性的所有权,就会导致这种资源的过度使用。
【适用场景】政府人员——对社会集体资源的配置,社会个体——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以及对公共资源的利用
红红的樱桃不仅样子可爱,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然成了不少人的喜爱之物。婺州公园的樱桃一熟,就被大家“追捧”。网友“毛虫妖精”在论坛发帖称:“今天早上和家人一起到公园玩,发现那里的一片樱桃熟了,很多人都在摘。有折树枝的,有爬上树的,还有人竟然搬来梯子,一起动手,可热闹了。看了半天都弄不懂了,这样子怎么就没人管呢?是不是谁都可以摘啊?”
专门种植樱桃的农户到了收获时节才采摘樱桃,所以,超市里的樱桃都是到了成熟期才上架的。然而,长在公园里的樱桃,总是在尚未成熟、味道还酸的时候就被人摘下吃了。这是因为,公园的樱桃是一种公共物品。人们知道,对公共物品而言,你不从中获得收益,他人也会从中获得收益,最后损失的是大家的利益。所以人们只期望从公共物品中捞取收益,但是没有人关心公共物品本身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才最终酿成“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最初由美国人哈定于1968年提出,因此公地悲剧也被称为哈定悲剧。哈定说:“在共享公有物的社会中,每个人,也就是所有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这就是悲剧的所在。每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牲畜的制度中。毁灭是所有人都奔向的目的地。因为在信奉公有物自由的社会当中,每个人均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公有物自由给所有人带来了毁灭。” 他提出了一个公地悲剧的模型。
一群牧民在共同的一块公共草场放牧。其中,有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头牛,因为多养一头牛增加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是有利润的。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牛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牛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但对他自己来说,增加一头牛是有利的,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可以由大家负担。于是,他增加了一头牛。当然,聪明人并不止这一个牧民,其他的牧民都认识到了这一点,都增加了一头牛。人人都增加了一头牛,整个牧场多了n头牛,结果草地被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于是,牛群数目开始大量减少。所有聪明牧民的如意算盘都落空了,大家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英国解决公地悲剧的办法是“圈地运动”。一些贵族通过暴力手段非法获得土地,开始用围栏将公共用地圈起来,据为己有。由于土地产权确立,土地由公地变为私人领地,拥有者对土地的管理更高效了。为了长远利益,土地所有者会尽力保持草场的质量。同时,土地兼并后以户为单位的生产单元演化为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劳动效率大为提高。
草地属于公有产权,零成本使用,而且排斥他人使用的成本很高,这样就导致了牧民的过度放牧。我们当然不能再采用简单的“圈地运动”来解决公地悲剧,我们可以将“公地”作为公共财产保留,但准许进入,这种准许可以以多种方式来进行。比如有两家石油或天然气生产商的油井钻到了同一片地下油田,两家都有提高自己的开采速度、抢先夺取更大份额的激励。如果两家都这么做,过度开采会减少它们可以从这片油田收获的数量。在实践中,两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达成分享产量的协议,使从一片油田的所有油井开采出来的总数量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有人可能说,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就必须不断减少“公地”。但是,让“公地”完全消失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政府制定严格的制度加以约束,将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这样,在“公地”里过度“放牧”的人才会收敛自己的行为,才会在政府干预下合理“放牧”。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规制和市场机制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公地悲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