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6900000013

第13章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3)

暴露的人群尚处在潜伏期时间内,随着时间的延续病人会继续增加(曲线表现为随着时间继续延伸),如果在平均潜伏期之前,随着时间的延续病人不但会增加而且会呈现单位时间内的增长现象(曲线表现为随着时间增长);如果在平均潜伏期之后随着时间的延续病人虽会增加,但单位时间内病人将会出现下降趋势(曲线表现为随着时间下降)。如果采取措施有效,病情得到控制,曲线将随着时间明显下降。如果末例病人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产生本次事故就已经终止。

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污染食品多次暴露或尚未结束暴露时,X对事故发展趋势的判断,要有一个时间的延续,不能盲目决断。

(2)描述暴露模式类型。

通过流行曲线的形状特点,分析事故的暴露模式特征、疾病的传播方式和可能的原因。

A.点源暴露。危险因素一次性暴露。是食品安全事故中最常见的形式,特别是聚餐时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其原因大多为a.食品在制作过程被一次性污染后,污染因素消失;.污染食品被一次性使用(食用)完毕;c.新的食品原料或食品第一次使(食)用等。

点源暴露流行曲线表现为发病时间高度集中,曲线快速上升后快速下降(或拖尾状缓慢下降),高峰持续时间较短。首例与末例间隔的时间间隔小于疾病的最长潜伏期与最短潜伏期之差的1.5倍(<1.5倍平均潜伏期)。

小于平均潜伏期(最长潜伏期.最短潜伏期)的1.5倍。

B.持续同源暴露。同一危险因素持续暴露。常见于流通领域的食品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或流水席或连续聚餐时引发的及集体食堂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等。其原因大多为:.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使食品污染的因素在一个阶段长期存在,使食品连续不断遭到污染(如带菌者污染,食品制作、储存环境污染);.被污染的食品原料或食品连续使(食)用等。持续同源暴露流行曲线也显示曲线快速上升,但高峰后伴随的是高峰平台,且高峰平台期的持续时间取决于暴露的持续时间,首例与末例间隔的时间间隔超过疾病的最长潜伏期与最短潜伏期之差的1.5倍(>1.5倍平均高峰持续时间短暂发病数。

发病时间大于平均潜伏期(最长潜伏期.最短潜伏期)的1.5倍。

C.间歇同源暴露。同一危险因素暴露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暴露。常见的事故形式基本同除流水席外的持续同源暴露。其原因也基本同持续同源暴露,只不过污染因素暴露不是连续性的,而是出现暂时消失后再度出现。间歇同源暴露流行曲线与持续同源暴露相似,但可能因暴露的暂时性消除而下降,随暴露再度出现而上升,高峰间隔时间取决于暴露出现的时间间隔。

D.人一人接触感染疾病。健康易感者与病人在一起生活、工作、学习、居住时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疾病。常见于传染性疾病。人一人接触传播流行曲线,往往也表现为连续传播,流行曲线显示缓慢上升,可出现一系列不规则的峰,提示传播的代数,前几代病例两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均相等,约等于疾病的平均潜伏期。

E.混合暴露。上述暴露之间的可能混合暴露。常见于暴发性食源性病毒疾病(如甲型肝炎、诺如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暴发性食源性寄生虫病(如隐孢子虫病),有些细菌性食物中毒也可出现混合暴露(如志贺菌食物中毒)。混合暴露流行曲线表现为在点源暴露或持续同源暴露的高峰出现后,间隔大约一个平均潜伏期后,出现另一个发病小高峰。

在当日分别为:史安好14:00;史父17:00;史母17:20;史哥16:0;史嫂16:0;史妹17:00;史妹夫18:0;史儿子17:0;调查时间为当日的19:00,截止调查时同餐的史侄子和史妻尚未发病。

初步调查结束后制作发病曲线图。观察曲线图,判断事故所处阶段、推断事故可能发展趋势、判断事故形成暴露模式、推断事故可能原因。

1.列表。

2.制作流行曲线。

3.判断。

通过观察曲线可见:作图时事故尚不能判定终止,随着时间延续病人数有可能增加,但不会出现单位时间上升现象,事故形成可能为点源一次性暴露;成因为聚餐时某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所致。

判断:此次事故已经终止,事故形成为点源一次性暴露,成因为:如这80人有共同就餐史,应为某餐中的某种或几种食品所致;如这80人无共同一起就餐,应为在极相近时间内食用了同一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所致。

(3)计算潜伏期。

A.有关概念。

I.潜伏期一一从暴露(摄人致病食品)到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时所间隔的时间。

II.最短(最长)潜伏期..次事故中,距危险因素暴露(摄入至致病食品)后,出现临床症状病例时的最短时间(最长时间)。

1.平均潜伏期一一指一次事故中,潜伏期的集中位置(集中趋势),可以是一个具体数值,也可以是一个数值区间范围。在卫生领域常用的表示平均潜伏期的指标有3个,即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在实际工作中,食品安全事故的平均潜伏期一般用中位数来表示。只有当观察值变化范围极大(跨越多个数量级),且为了进一步研究的需要,才用几何均数。算术均数因受偏离数值影响较大一般不用。中位数适合于表述各种分布定量资料的集中趋势,特别是观察值大部分较集中,仅有少数或个别观察值偏差较大的正态或偏态分布。

B.影响个体潜伏期的因素。

人体的抵抗力、摄入致病食品的量、致病物质在食品中的不均匀性。

C.事故最短(最长)潜伏期和疾病的潜伏期范围的计算方法。最短(最长)潜伏期:根据事故最短(最长)潜伏期定义进行计算(注意分散就餐和集中就餐计算时的区别)。

潜伏期范围:最长潜伏期减去最短潜伏期。

D.平均潜伏期(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I.直接计算法(适用于发病人数较少时,10例左右,一般不超过20例)。中位数的直接计算法比较简单,将各个病例的潜伏期数值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按顺序排列。如果病例数为奇数时,位秩居中的那个数值就是此起事故发病潜伏期的中位数。如果病例数为偶数时,位秩居中的2个数值的平均值即为事故潜伏期的中位数。计算公式为:M=Z[(+1)/2]。

计算公式:M=X[(n+1)/2]n:位秩总数(病例总数)X:中位秩M:中位数。

例1:某起食物中毒发病9人,其个人发病潜伏期分别为:小时1人;11小时2人;12小时3人;14小时2人;16小时1人。

计算其平均潜伏期(本次事故潜伏期中位数)。

方法:第一步:将每个人的潜伏期按数值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91111121212141416。

第二步:判断潜伏期位秩数(病例数)为奇或偶数n=9位秩数为奇数第三步:确定中位秩尤=(n+1)/2=(9+1)/2=5。

第四步:确定中位数。中位秩所对应的数值即是本次事故潜伏期中位数M=X5=12(小时)

例2:某起食物中毒发病6人,潜伏期分别为:310206811,计算其平均潜伏期(本次事故潜伏期中位数)。

方法:第一步:将每个人的潜伏期按数值大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368101120。

第二步:判断潜伏期位秩数(病例数)为奇或偶数n=6位秩数为偶数第三步:确定中位秩尤=(n+1)/2=(6+1)/2=3.5第四步:确定中位数。位秩为第3、第4上的数值之和平均值即为本次事故潜伏期中位数。

II.频数计算法(适用于已知每个病人的潜伏期且发病人数较多时,一般超过20例)。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列出计算其潜伏期中位数的频数表,将有关数据代入计算其潜伏期中位数的公式:(见下式)计算出中位数。

公式中:M:中位数;L:中位数(或所对应的中位秩)所在组段的下限(累计频率略大于n/2所对应的潜伏期组段下限)设定组距(组段);n:累计频数;/5。中位数所在组段频数(L所在组段频数);lf.L小于L组段的累计频数。

或列出计算其潜伏期中位数的频数表后,确定其的中位秩X=(n+1)/2,中位秩所对应的数值在同一组段,该组段所对应的时间段即为中位数所在时间段。如果中位秩所对应的数值在两个组段,

这两个组段所对应的平均时间段即为中位数所在的时间段。

例1:某起食物中毒发病22人,最短潜伏期为3h,最长为7h。个案潜伏期调查如下表……(略),计算其平均潜伏期。

方法1:公式计算法

第一步:设定组距,确定组段数。

组距一般才艮据首末病例发病的时间间隔(如为点源暴露时略等于平均潜伏期)来设定,常小于1/4间隔时间段(有时需设计多个组距,绘制出其不同曲线图,从中选择最适组距)。本例潜伏期间隔时间:.3=4小时;组距设定:应小于潜伏期间隔时间+4,本例4/4=1小时,选择0.5小时为组距;组段数:潜伏期间隔时间与1个组距之和除以组距(4+0.5)/0.5=9。

第二步:根据所调查资料和设定组距列出频数表,并计算出中位数所在的组段(即与中位数相对应的中位秩所在组段)。

第三步:计算出公式M=L+}(n/2.%fL)所对应的各变量。

第四步:计算中位数,将以上数值代入公式。

方法2:(中位秩图表推断法)

第一步:设定组距,确定组段数。

第二步:根据所调查资料和设定组距列出频数表。

第三步:确定中位秩:X=(n+1)/2=(22+1)/2=11.5第四步:确定中位数的时间段。

X=11.5中位秩落在11~12两个数之间,11和12同在一个组段内,所对应的时间段为4~4.5小时。

答:该起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4~4.5小时。

方法3:(中位秩曲线推断法)

第一步:作出曲线图,并标出观察值(病人)的数量。

第二步:确定中位秩:X=(n+1)/2=(22+1)/2=11.5第三步:确定中位数的时间段。

例2:某次食物中毒60人,最短潜伏期为6小时,最长潜伏期为30小时,个案潜伏期调查情况如下……(略/,求平均潜伏期。方法1:(应用中位秩曲线推断法)

第一步:作出曲线图,并标出观察值(病人)的数量。

第二步:确定中位秩:X=(n+1/2=(60+1/2=30.5第三步:确定中位数的时间段。

X=30.5中位秩跌落在30~31两个数之间,30和31同在一个组段内,所对应的时间段为12.15小时。

答:该起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12~15小时。

(4)推算可能暴露时间(判断进食致病食品时间或致病餐次)。

A.在餐饮饮食商业性服务和非会议住宿接待性质服务中或家庭聚餐时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病例一次集中就餐前处于分散就餐形式),一般可通过就餐人员的就餐史直接判断出食用致病食品的时间(致病餐次)。

B.在集体食堂或餐饮服务业会议住宿接待性质服务中或旅游团体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病例长期或某一个阶段处于集中就餐形式),根据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可通过下列分析判断进食致病食品时间(致病餐次)。

I.采用对比分析法。适用于集体就餐环境,特别是封闭性的集体生活就餐环境,努力从其具有共同生活史的人群中,搜索出具有对比意义的特异性人群。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可能进食致病食品时间(致病餐次)。

如:搜索通常在一起就餐,而某餐恰巧外出,未就餐也未发病的特异人群和(或)某段时间外出未共同就餐回来后共同就餐而发病的特异人群,与普通就餐人群发病和未发病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可能进食致病食品时间(致病餐次)。

II.采用罹患率比较法。适用于集体就餐环境,特别是适用于集体食堂和住宿性会议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知为点源暴露,计算首例病人发病前可能致病餐次时间段内的所有餐次就餐人群的罹患率,并比较分析,推断最可能造成事故发生的危险餐次。

最可能引起事故发生的危险餐次应具备3个条件:a.食用该餐次的人员中罹患率较(最)高;b.未食用该食品人员罹患率较(最)低;.食用该餐次的病例能对绝大多数或全部病例给出合理解释。必要时应进行分析性研究。必要时:a.没有获得流行病学、实验室或食品卫生学调查资料的强有力支持;.结果解释似是而非或不明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能同时满足在a.某餐就餐的人群中患病率较(最)高;b.没在该餐就餐的人群中患病率较(最)低;c.在该餐就餐发病的病例占所有病例的大多数,这3个条件的致病餐次是27日的晚餐。

如事故为同源持续暴露,采用罹患率比较法推断事故可能致病餐次时,方法同前,但分析的可能致病餐次时间段要比点源暴露更长一些,一般要以首例和末例病人发病前可能致病餐次时间段内的所有餐次均为分析点。

III.采用潜伏期回推法。

致病因子已知而流行曲线提示点源暴露时,可根据疾病的理论最短、最长和平均潜伏期,分别或综合推算可能暴露时间(应用此种方法所推断的暴露时间是一个估算,实际应用时,应在推断的暴露餐次上、下各延伸一个餐次,都列入可能暴露时间中予以分析)。

已知为点源暴露,且已知致病因子和首发病例发病时间(或末发病例发病时间或病例发病的集中时间),推算该起事故的可能暴露时间(进食致病食品时间)。查阅资料得知致病因子所致疾病的最短潜伏期(或最长潜伏期或平均潜伏期),在确定的首发病例发病时间(或末发病例的发病时间或病例发病的集中时间)回推一个最短潜伏期(或最长或平均潜伏期),所指的时间即可能是此起事故暴露时间。用最短或平均潜伏期推算该起事故的可能暴露时间,也适用于事故发病尚未终止且集中趋势已过的事故中推断可能暴露时间。

采用首末病例发病时间间隔回推法。已知为点源暴露,且已知首发病例时间、末发病例时间、病例发病集中时间,推算此起事故可能暴露时间(进食致病食品时间)。计算出首发和末发病例的时间间隔(约为一个平均潜伏期),在确定的发病集中时间回推一个时间间隔段,所指时间可能是此起事故暴露时间。用此种方法推断的事故暴露时间也是一个估算,实际工作中常常视为推断的是一个可能暴露时间段,在分析事故暴露餐次时,应在推断的餐次上、下各延伸一个餐次都列入可能暴露餐次来作为事故暴露时间分析考虑。此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致病因子未知的食品安全事故。

首末发病时间间隔!平均潜伏期

C.如是流通领域食品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病例处于分散就餐形式),一般致病食品指向比较明确’可根据致病食品的食用情况分析暴露时间。

D.如是ABC三种情况交叉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病例处于分散和集中就餐交叉形式),致病食品指向更加比较明确,可根据致病食品的食用情况分析暴露时间。

4.地区分布。

将事故所造成疾病按地区或地点的不同进行描述,观察事故分布的特点’推断事故中病人聚集性的可能成因。

同类推荐
  •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医院药事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医院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开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用药安全,这些内容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必须把药事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
  • 医道还元注疏

    医道还元注疏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思可以多熏理解:既可以理解为在“注”上作“疏”,又可以理解为有“注”有“疏”。
  •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怎样保养你的肾

    怎样保养你的肾

    本书为“健康快易通系列”丛书之《怎样保养你的肾》分册,由王元松、陈志强等主编。全书分两篇,第一篇为基础知识,第二篇介绍肾病的病因、症状、检查方法、治疗措施及调养技巧等,旨在身边没有医生时,家庭成员也能懂得如何观察患者和正确进行一般性的处理。为了增强本书书的可读性、实用性,本书尽量做到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实用,内容充实全面,希望对广大读者保持健康的身体有所帮助。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阐述结缔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免疫学基础理论及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技术,使读者对结缔组织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临床诊治疾病打下基础。郑虹,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主治医师,2013年1月 辩证副型从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CN42-1340/R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校草制霸录

    校草制霸录

    少年的制霸班级、布武校园之路!读者群:211099249
  • 犀利农家俏娘亲

    犀利农家俏娘亲

    一朝穿越到异世,破烂不堪亮瞎眼。四面土墙泥坯砖,两张木桌一摞碗。地上坑洼站不稳,四只椅腿一只短。小脚婆婆绷着脸,黑脸公公不待见。贪婪大哥不让步,假面大嫂好刁钻。木头二哥死心眼,腹黑二嫂坏心肝。傲娇大姑能扯嫌,沉闷小姑不发言。可怜自己男人憨,只会塌心种农田。左手儿子小可怜,右手女儿眼泪转。一狠心,一咬牙,一瞪眼,站不起来就得趴着走,为了夫妻的幸福生活,为了女儿的美好将来,她叶晓萱不努力谁管?一鼓气,一跺脚,一握拳,银子不挣还能掉下来啊?就算真的下起银子雨,没有金刚盔,谁敢去外面捡?一个现代高级建筑师兼完美美食家兼上市公司人事总监助理,还玩不转这些个古董劳什子?加油,叶晓萱!
  • 重生之契约新娘

    重生之契约新娘

    如果上帝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平白无故给你三百万,“赐予”你一个万人迷的老公,你会要不要?当然要!眼看着快要奔三的蔡梦君,没钱没青春,每天被家人逼着去跟形形色,色的男人相亲。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回到七年前,她从一个大龄剩女摇身变成一个年轻美少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宝玉瞳

    宝玉瞳

    典当行的小职员偶然之下得到对宝石和古董去粗存精、查漏补缺的神奇功能,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别人在赌石的时候,他已经找到最璀璨的宝玉;别人在捡漏的时候,他已经修复最顶级的国宝。
  • 防病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防病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本书希望给您带来心灵上的启迪。从现在做起,改掉我们的不良习惯,提前预把疾病赶出我们的身体。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成大事者必知的100个人生哲理

    成大事者必知的100个人生哲理

    本书主要引用名人成功的故事,来为在成功路上努力奋斗却遭受挫折而失意的人们鼓舞士气、指引方向。它告诉我们大家:要成为成大事者,需要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要主动培养自己成大事的良好习惯、健康的心态、全方位的优点和优质的品行,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深刻道理,并且善用人才为自己冲锋陷阵,同时深谙处世之道,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这些都成为成大事者必备的成功要素。而众多的成功者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为大家阐述了成功的哲理,祛除人们心中的杂念和疑虑;使失意者重整旗鼓,帮助他们找对成功的方向,从而用不懈的努力来换取成功。
  • 解密中国大案(三)

    解密中国大案(三)

    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历史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