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5300000004

第4章 经世致用才是真学问(4)

一听这话,吴兆有登时愣住了,说:“局面变成这样,如何向傅相交代?”袁世凯很肯定地说:“事已至此,已不容我等从容计议。为今之计,兵发王宫,救出韩王与闵妃,把事态平息下去,方为上上之策。”吴兆有犹豫着说道:“我们只有一千五百人,还要留五百人守大营。区区千人进宫戡乱,一旦战败,如之奈何?”这时有人来禀,说右议政沈禹泽避难到了大营。袁世凯一听这话,双眼马上为之一亮,连称快请。沈禹泽很狼狈地走进来,请求暂在军营避难。吴兆有顾不得客套,马上向沈打探政变的详细情况。沈禹泽于是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捡自己所知道的说了一遍。袁世凯问:“沈大人,你是怎么想的?且说说看。”沈禹泽说:“鄙人仅是下国一名小议政,下职怎么想顶什么用?”袁世凯说:“现在只有你逃了出来。你可以代表朝廷,给我们写一信函,把事变因由说一遍,请求中国出兵戡乱。这样,我们出兵就名正言顺了。”沈禹泽说:“我身上既没带公文纸,也未带印信啊。”袁世凯说:“本官现在就派兵护送你回府,你意如何?”沈禹泽此时哪有什么主意,袁世凯怎么说,他便怎么做,分明方寸大乱。沈禹泽回府的当晚,又秘密联络户曹参判南廷哲、各营中军申奭熙等,各写密书二封乞请中国驻防军救援。第二天一早,沈禹泽盖有印信的求援照会连同南廷哲、申奭熙的密信,一同抵达中国驻防军大营。照会曰:“本月十七日夜,奸臣金玉均等托言宫中有乱,密召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带兵入卫,逼王移宫,禁止出入,内外隔绝,至今三日,声息莫通。今闻宰臣六人、中官一人,无故屠杀。我王囚辱万端,祸将不测,在外臣民痛恨号泣,莫省所措。乞三营大人袁司马、吴统领、张总兵火速派兵,前来保护,庶见天日复明,结草为期。”南廷哲、申奭熙的求援密信,内容与沈的照会大同小异。照会与密信到手,袁世凯与吴兆有、总兵张光前联名致书竹添,表明进兵的理由:“敝军与贵部驻此,同系保护国王。日昨朝鲜内乱,杀害大臣八九人。现王城内外军民不服,举有入宫环攻贵部之说。弟等既恐国王复惊,又恐贵部受困,用敢率队进宫,一以保护国王,一以援护贵部,别无他意,务请放心。”把给竹添的信发走,为稳妥起见,袁世凯又派人把替开化派把守王城的两营营官金钟吕、申泰熙密召至大营,讲明利害,劝其配合中国驻防军进宫勤王。袁世凯知道朝鲜防军很苦,经常拖欠饷银,便又当场赏给每营银子六百两,约定加入翌日攻击战。见到银子,金、泰二人满脸堆笑,答应按袁世凯说的办。金、泰二人走后,袁世凯和吴兆有这才开始布置兵力:袁自率一队进攻敦化门,吴兆有率一队由宣仁门向昌德宫进军,张光前所部为预备队,在后策应。与日本兵共同把守王城的朝鲜兵,除金、泰二营外,另有金玉均的一营,朴泳孝的一营,战斗力都不是很强。三军约定下午同时动手。袁世凯把进攻的时间定在下午,其实是在等竹添的消息。外交无小事,袁世凯、吴兆有、张光前三人最怕给日本人留下把柄。你猜不出日本人何时发疯咬人,何时摇尾乞怜。但直到开始进攻,竹添进一郎都没有片纸回复。这无疑是对中国人的最大蔑视。吴兆有最先到达昌庆宫、宣仁门一带。金、泰率领的两营朝鲜防军一见中国军赶到,当先把昌庆宫和宣仁门占领。吴军于是顺利由后墙进入,从后面对金玉均一军发起攻击。几乎与此同时,袁世凯率军赶到敦化门,并由前门向观物轩攻击,对金玉均形成夹击之势。金玉均很快溃不成军。袁世凯当即给把守里面的竹添进一郎书函一封,派随员陈长庆送了进去,劝日军尽快撤出内宫,避免交火。丧心病狂的竹添进一郎当着陈长庆的面把信撕碎,口里大叫:“不怕死的尽管来,本公使成全他!”话毕,下令日军向中国军开枪。袁世凯大怒,随口骂出一句:“狗日的倭寇,你还来能耐了!我要不动真格的,你是不知马王爷几只眼啊!”说罢,亲自带队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直把日军打得连连后退,鬼哭狼嚎成一片,一直退到后苑林中的演庆堂。李熙也恰被金玉均、朴泳孝挟持到此。见到竹添进一郎后,惊慌失措的金玉均主张“虽协陪,宜向仁川”,但竹添进一郎不予赞同,竟然率兵撤回公使馆。李熙于是又被别支部队挟持到关帝庙,闵妃等人也正好在此避难。得知李熙、闵妃等人的下落后,袁世凯当机立断,决定由吴兆有、张光前率部救驾,自己带队追击日军并清剿金、朴残部。竹添进一郎撤回使馆不久,便遭到朝鲜防军的攻击。竹添进一郎见势不妙,慌忙命人放火烧馆,然后,登船撤到仁川。很快,金玉均、朴泳孝等开化派首脑也相继逃到国外。政变至此宣告彻底失败。李熙、闵妃回宫,吴兆有、袁世凯二人考虑到中日交兵,必然牵扯到外交问题,于是由吴兆有出面,请国王李熙召集各国使节,说明情况。哪知李熙并不听劝,反怪中国多事。吴兆有无奈,只好把李熙的态度告诉袁世凯。袁世凯一听这话,一蹦三尺高,口里大骂道:“这个李熙,你不日他娘,他是不管你叫爹呀!”带人就走进宫里,笑着把吴兆有说过的话重复了一遍,然后掏出随身佩刀把玩。李熙一见那刀寒光逼人,浑身登时打起冷战,磕磕巴巴地说:“司马所言甚是,下国照办就是。请司马还是把刀收起来吧。”通过这件事,袁世凯感到中国在朝鲜设立监国的必要性。袁世凯在事后给李鸿章的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此时为朝鲜计,或战或和,在中国不难即了。然泰西方盛,不数年必有异谋,则中国尤难防御。莫如趁此民心尚知感服中朝,即派大员,设立监国,统率重兵,内治外交,均代为理,则此机不可失也。至日本缮卒治兵,欲趁法人多事,觅衅中国。此时日本必不甘心,唯朝鲜非琉球、安南可比,如资他人,中原焉能安枕。”中国驻朝防军顺利平定政变的消息传到北洋,这让位高权重的李鸿章对袁世凯又有了重新的认识。李鸿章决定找个机会好好奖赏一下袁世凯,但吴长庆的一封来信,却打乱了李鸿章的计划:吴长庆病重,请求给假休养。吴长庆跟了李鸿章多年,虽算不上爱将,但也属嫡系。李鸿章急忙上折为其告假。朝廷倒也皇恩浩荡,折子上去不足十日,圣旨颁下:赏假一月,著在营安心调理。吴长庆其实是被袁世凯气病的。刚把吴长庆的事办明白,在朝鲜风头正劲的袁世凯却惹上了大麻烦。政变被顺利解决,除了靠中国军队作战勇猛之外,主要还是取决于袁世凯的机敏与果敢。一时之间,袁世凯不仅受到朝鲜上下的歌颂,而且被李熙请进宫里指导政府决策,“诸臣环绕左右,听其指挥”。袁世凯在朝鲜的威望倍增,成了不是监国的监国。吴兆有、张光前对此很是不满,认为袁夸大了自己的能力;各国使节也颇多流言、毁谤,尤其是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在向国内汇报此事时,竟然把袁世凯说成是“突起衅端,有意与日本为难”,还谎报死亡人数。日本驻华公使伊藤博文于是向总理衙门发出照会,指责中国驻朝防军突起衅端,欲与日本开衅。伊藤博文是想借中法战争之机,扩大本国的在朝利益,也想报复一下中国驻朝军队查扣日本向朝鲜走私军火、鸦片的事。浑水摸鱼是日本人最拿手的好戏。中国正与法国打得难解难分,日本突然插进一杠子,这让总理衙门很是惊慌。替代恭王主持外交的庆王奕劻按着慈禧太后的吩咐,急忙给李鸿章发了一函,询问朝鲜政变的事。李鸿章不敢隐瞒,据实回奏称:“据袁世凯电告:朝鲜又有内乱,似由日人播弄主持,拟请派员查办。”看过李鸿章的回奏后,为了尽快查明真相,给日本人一个说法,总理衙门经奏请慈禧太后同意,决定派李鸿章与三品卿衔帮办北洋防务的吴大澄,会同规划一切事宜。说穿了,就是要打发吴大澄亲自去一趟朝鲜。圣旨这样写道:“吴大澄接奉此旨,即著酌带数营驰赴朝鲜边界察看情形,或径至该国都城查办,或会商庆裕筹划边防,由该京卿迅速定议。”庆裕是满洲正白旗人,由河东河道总督迁盛京将军。法越构衅,法国远东舰队扑犯中国江海防线,上命庆裕负责没沟营、旅顺口、大连湾防线。朝廷命庆裕随同吴大澄赴朝,并且会商一切,多少含有加强朝鲜防务的意思在里面,只是不能明说罢了,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样一来,袁世凯难过的日子可就到了。

身陷囹圄

续昌先带着五营防军同着吴大澄入朝,打着的旗号是“切实调查防军入宫与日军交火的实在情形”。因为法国舰队自打摧毁福建水师后,非常猖狂,致使沿江海各码头防务吃紧。庆裕刚到朝鲜便接到圣旨,命其迅速回国配合李鸿章筹备北洋防务。庆裕回国,朝廷只好改派续昌入朝办案。吴大澄是个清流,做事很有雷厉风行的劲头。他一到朝鲜,为了显示查案的决心和公正,先把三营驻朝防军接管过来。然后便把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请进大营,会同马建忠、陈树棠、吴兆有、袁世凯一起,动问事发当天的实在情形,以及到底是谁开的第一枪。一见吴大澄软的形同一摊烂泥,竹添进一郎马上便换了一副极其凶狠的中山狼面目,大声说道:“鄙人带兵进宫是受韩王邀请,贵国军队为什么要向我们开枪?”袁世凯拍案而起,厉声喝问:“竹添公使,你说你进宫是受韩王邀请,你能拿出证据吗?——据我所知,你是受金玉均等开化派的蛊惑,才带兵进宫的。”竹添冷笑一声站起身来,命同来的使馆参赞打开护书,拿出一张纸来。竹添把纸递给吴大澄,说:“这是韩王与王妃当天写给本公使的照会,你们看看吧。我们此次一共死了二十名军兵,应该怎么办,鄙人等着你们的正式答复。”袁世凯用鼻子“哼”一声说道:“据本人掌握的情况,贵军一共才死了两名士兵,怎么到你嘴里,竟然变成了二十名?”竹添大叫道:“两名和二十名有什么区别?不都是人命吗?人命关天,贵国必须明确答复!”吴大澄至此才看清了日本人的真实面目,是想借机生些事端出来。至于满嘴胡言乱语的竹添,简直就是个无赖!事情已经非常清楚,但吴大澄仍不想就此收手,继续往下查案。这样一来,不费周折就查出了袁世凯私扣军火的事。按着这个思路再往下查,马上又查出袁世凯克扣饷额、吸食鸦片、往军营招妓等事。越查,吴大澄的脸子拉得越长,袁世凯心里的怨气越大。闹了半天,朝廷打发吴大澄入朝,不是为了调查中日交火的事,原来是为了查我袁某人:我冒死替韩王戡乱,不仅无功,反成罪人了?去你娘的蛋吧,袁某人不干了!主意打定,当天就收拾行装,然后打发人向吴大澄告了个假,乘便船就回了国。时间是光绪十年年底(1885年初),袁世凯虚岁二十六岁,实际才二十五岁。吴大澄急忙把袁世凯告假和日本人的态度用电报的形式报告给李鸿章。李鸿章经过与幕僚商量,马上向吴大澄明确了四点办案步骤:1、原则上以查办“乱党”为主,不与日本人闹僵,亦不与日本开衅;2、由袁保龄负责调动方正祥(庆军正营参将)一营赴韩,驻守马山浦;3、由丁汝昌率超勇、扬威两快船,驶往马山浦,支援陆军;4、由丁传谕袁世凯、吴兆有等,不得妄动,等候查办。李鸿章这么做,不过是怕法日联手,共同对付中国。日本也很看重日中有关朝鲜的这次交涉,当时日本国内群情激昂,大家都对竹添公使的失策感到不满。有人甚至向外务省长官井上馨提出把竹添免职的要求,希望能利用这次机会与法国联手,狠狠教训一下大辫子中国。美国与英国、法国的驻日公使一看机会难得,也马上纷纷行动,怂恿日本对中国开战,还说必胜无疑。一时间,对中国开战的论调响彻云霄。日本的情形,都被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通过各种形式报告给了李鸿章。当时中法战事正酣,李鸿章可不能上日本人的当。伊藤博文此时已回国出任内阁首相,外相由井上馨担任。他二人此时是何种心态呢?他们此时已经达成一致:不管美、英等国是何种态度,只要中国“保障朝鲜国独立”,他们就尽力避免与中国作正面冲突,愿意和平解决。这时,太政官大书记官伊东已代治又进言:暂且不论变乱曲直或竹添的责任,先派大员赴韩处理善后问题。伊藤博文于是把一切都放下,先打发井上馨赴韩,辅佐竹添开展对华、对韩的交涉谈判工作。吴大澄直到现在也没有真正看穿日本人的心思,仍日夜担心日法联手共同对付中国。吴大澄要对袁世凯下手,其实是想讨好竹添,因为竹添此时最恨袁世凯。吴大澄甚至天真地想:只要袁世凯倒了,竹添肯定就高兴了;竹添一高兴,估计就不会再对中国开衅了。

同类推荐
  • 曹操全传

    曹操全传

    曹操,字孟德,公元155年生,沛国谯县(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曹操一生有诸多作品,为众人称道的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很多诗文表现了他指点江山、壮怀:激烈的高远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将通过爱因斯坦的自述和其书信。真实地反映他的生活经历、事业理想、喜怒哀乐、特立独行及其辉煌的一生。,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和独特风格的德语写作家、音乐爱好者、哲人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传奇人物,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丈夫、父亲、儿子、情人、良师、益友、犹太人、世界公民、社会良心、和平主义者、业余小提琴手、统一场理论的独行侠……总而言之,是“生活在他自己世界里的个古怪天才”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张海新编著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人生。 《京剧大师梅兰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作家,一个建筑学者。她是林徽因,一个传奇。作者笔下生花,将一代才女林徽因刻画得淋漓尽致。品读本书,我们将在享受文字中读懂林徽因。
  •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作为一名集团老总,我很认同这本书的观点,即: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在工作中,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这时候,有的人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有的人则去寻找借口,逃避责任。于是,前者成为了成功者,后者沦落为失败者。同样,我也经常对我的学员和客户说:成功必有方法,失败必有原因。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武帝身边的美女御医:女国医

    武帝身边的美女御医:女国医

    欢迎读者朋友登陆百度文泉杰吧《女国医》交流专区或加入本书qq二群11062259与大家一起讨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御医义妁的传奇人生一部全面揭露神秘中医文化史诗般小说!一部可以治病的小说!一部让你灵魂震撼的小说!一部可以改变你命运的小说一部让你在绝望中产生希望的小说汉武帝时期,义妁父母遭到太医院最高长官太医令丞崔府志的陷害,双双身亡,刚刚出世不久的孤女义妁被父亲生前好友民间大夫许善友抱走领养。义妁天资聪敏,对医术情有独钟,立志成为一名大夫。无奈生为女子,又加之养父的坚决阻挠,只得偷学医术。养父在瘟疫中献身,临终前告诉了她的身世。悲痛中更加坚定了她做一名德行高尚的大夫的决心。此后拜长安第一名医郑无空为师,苦学医术,悬壶济世,一时间被誉为女中扁鹊。为学习更高的医术,进入宫廷,几经倾轧与迫害,几经牢狱之苦,不卑不亢,先后做过乳医、女医、女侍医,最终被汉武帝册封为西汉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医。欢迎读者朋友登陆百度文泉杰吧《女国医》交流专区或加入本书qq群14921679与大家一起讨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谈判说服力

    谈判说服力

    这是一本告诉你最有效的谈判智慧与技巧的书。商务无处不谈判,谈判最终追求绝对说服。谈判需要强大的气场,更需要对人性的非凡领悟。谈判训练专家李力刚集数十年实战经验,从国学和人性层面妙语解读谈判智慧,并从势、道、法、术、器等角度深入阐述决定谈判气场的因素,在谈判者如何修身,谈判中如何开局、进攻、防守、回旋变通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系统性的指导建议。全书旁征博引,却又通俗晓畅;幽默生动,而又一语中的,于轻松明快间指点迷津,可谓企业家个人和团队领悟谈判智慧、提升商务技能的不二教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