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邦前脚离开,袁世凯后脚就将给李鸿章的电报发走。电报先介绍了一下朝鲜目前的形势和朝鲜朝廷的请求,同时讲了一下日本的态度。电报原文是:“韩归华保护,其内乱不能自了,求华代戡。自为上国体面,未便固却。顷已嘱如必须华兵,可由政府具文来,即代转电请宪核办。如不允,他国必有乐为之者,将置华于何地?”电报又说,“日译员郑永邦以其使令来询匪情,并谓匪久扰大损商务,诸多可虑,韩人必不能了,愈久愈难办,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凯答韩廷亦有此请,我政府冀其习战自强,尚未核准,并探询以乙酉约,我如派兵应有何处知照?郑答由总署北洋均可,我政府必无他意。”
李鸿章收到电报后,并没有急于上奏。他把自己关进签押房,前前后后想了几天,又和身边的幕僚详细议了议。李鸿章为什么这么谨慎呢?因为他最担心的不是东学党能不能闹大,能闹到多大,而是日本人。日本在同治十三年,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突然出兵将台湾占领,这件事给李鸿章留的印象太深刻了。这件事平息后,在总理衙门恭王、文祥,以及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坚持下,大清国加强了海防建设。不仅组建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还从国外花巨资,购买了一批比较先进的军舰。大清国如此劳民伤财,为了什么?就是为了防备日本。收到袁世凯的电报后,李鸿章一直在想,这是不是日本人设计好的一个圈套?日本觊觎朝鲜,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但他又不能把朝鲜发生暴乱的事,永远压在自己手里,他必须得通报给总理衙门。当日急电总理衙门,决定派北洋海军济远、扬威两艘军舰,迅速赶往仁川保护在朝经商的华人,另调直隶提督叶志超率领太原镇总兵聂士成麾下淮军一千五百人,分坐招商局轮船随后跟进。
总署收到这份十万火急的电报后,并没有马上答复,因为在前三天,总署的领班大臣奕劻,不知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竟然拉起了肚子。李鸿章电报到时,奕劻的肚子虽然好了,但因为看病的郎中有话,不躺够七天,千万不能起床,否则容易抻断肠子。李鸿章不知道这里面的玄机,还以为总署已经把电报递进了宫里,事情耽搁在了光绪皇帝的手上。哪知一等就是好几天。李鸿章急得两眼冒火,恨不能长出一对翅膀,飞进宫里去问个究竟。
还有一个人比李鸿章还急,都快急疯了,他就是日本驻朝鲜代理公使杉村。郑永邦回去后,把袁世凯的话对杉村一讲,杉村乐坏了,以为中国出兵代戡这件事是板上钉钉了,哪知一等就是五天,中国竟然毫无出兵迹象。
杉村坐不住板凳了,坐车便来到中国驻朝商务公署,决定实地打探一下。
袁世凯和杉村在接待大厅见了面。相互施礼,差官又沏了一杯热茶,袁世凯这才说道:“不知杉村先生匆匆赶来,是要办理何事?莫非大鸟公使回任了?”
杉村说:“匪乱日炽,商务受阻,各地日商频频告急,不知贵国戡乱之兵何时赶到?”
袁世凯长叹一口气:“电报已经发走几日,想来这一二天该有消息。”
杉村问:“韩王的求援国书发走了吗?”
袁世凯:“好像还未发走。否则,总署不可能至今未回音。”
杉村试探性地问:“就算收到韩王的求援国书,贵总理衙门也要上呈朝廷。”
袁世凯很肯定地答:“只要韩王请援,我国肯定派兵船过来戡乱。但未收到国书,朝廷不便派兵前来。”
杉村很焦急地说:“鄙人就怕,韩王迟疑不决,党匪扑犯公州,真到那时,汉城可就危险了。眼下的局势,很让人担心啊!”
说完这话,杉村忧心忡忡地站起身,对着袁世凯施了个礼,便告辞而去。袁世凯送走杉村,马上给李鸿章发电,把杉村的话重复了一遍。为了打消李鸿章的顾虑,袁世凯特意在电报中说了这样一句:“杉与凯旧好,察其语意,重在商民似无他意。”
李鸿章收到袁世凯的第二封电报,马上把日本驻天津领事请到衙门,探询日本对中国出兵替朝鲜戡乱一事的态度,哪知道领事的态度与杉村基本一致。李鸿章放下心来,二次急电总理衙门转呈朝廷,请定议。奕劻的肚子这时已经好了,本打算第二天再去衙门办理公事。但章京怕误事,打发人把两封电报直接送进王府了。奕劻一看,激灵灵便打个冷战,揣上电报就奔了皇宫。很快,帝师翁同龢被传进皇宫议事,随后又有其他大臣进宫。
圣旨连夜下到天津,命李鸿章迅速调兵入朝。圣旨这样写道:“本日奉旨,李鸿章电奏已悉。此次朝鲜乱匪聚党甚众,中朝派兵助剿,地势敌情均非素习,必须谋出万全,务操必胜之势,不可意存轻视,稍涉疏虞。派出兵练千五百名是否足敷剿办,如需厚集兵力即著酌量添调,克期续发,以期一鼓荡平,用慰绥靖藩服至意。钦此。”
圣旨在手,李鸿章不敢怠慢,马上饬命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遣派济远、威远两艘军舰迅速开赴朝鲜汉城,令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统率官兵两千为前队,由大沽登陆,进驻朝鲜汉城以南的牙山港;给山海关叶志超发电,命其迅速整队,俟招商局轮船到后,立即登船开赴朝鲜,与聂士成部会合。
想了想,李鸿章又给中国驻日公使汪风藻发电一封,通报中国出兵之事,请其知照日本外部,一俟抄剿完成,即将部队撤回国内,以符前约。做完这一切,李鸿章长出一口大气。
得知李鸿章已经派兵前来,袁世凯马上把情况通报给朝鲜朝廷和驻日公使馆。杉村一连道出三个好来,然后便没了下文。
但汪凤藻从日本发来的一封电报,却把李鸿章吓了一跳:“韩寇警急,日令大鸟带捕二十名立赴韩,并添调一舰护商。”
李鸿章马上给日驻天津领事馆发函,询问日本派舰是否属实。
领事马上来到北洋大臣公署,面谒李鸿章,把国内外务部来电出示给李鸿章看,并解释说:“国内派舰赴韩,也是出于无奈。韩国党匪猖獗,危及商旅,我国不能不派兵保护。”
李鸿章抚须说:“袁道来电称,汉城、仁川、釜山各口俱很安静。我国出兵,是替朝鲜剿办党匪,并不到汉城及通商各口,贵国没必要派兵啊。”领事说道:“敝领事前来,就是向贵大臣通报一声,我国已经派兵赴韩。我国也是按乙酉约所定办理。”
李鸿章沉吟许久,只得说道:“贵国既已派兵,本部堂自无话说。但本部堂不能不强调,贵国出兵,非韩所请,断不可入内地,否则华兵与日兵相遇,极易生事,如何了得。”
日领事马上说:“中堂所言甚为有理,敝领事回署,就把中堂的话电告我国外署与伊藤首相。”
李鸿章点头说:“如此甚好。”
送走日领事,李鸿章马上致电总理衙门:“驻津日领事持外署电来谒,谓韩事多警,日本已派兵往保护使署及商民。鸿告以汉城仁釜各口现俱安静。中国派兵专剿内地土匪,并不至汉及通商各口,汝国似不必派兵,致人惊扰。该领谓兵已派,未言多少。鸿谓如已派保护,官商断不可多,且非韩请派,断不可入内地,致华日兵相遇生衅,该领允即转电外署与伊藤。”
其实,李鸿章的话转不转给伊藤都无所谓,因为为了这一天,日本已经暗中准备了好多年,只是保密工作做得好,不被人知罢了。
同清初一样,日本原本也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自从1854年美国用武力打开了它的门户以后,德川幕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促使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德川幕府又称江户幕府,是1603年由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东京(当时称江户)所建。德川幕府总共经历了十五代将军,1867年才还政睦仁天皇,整整统治了日本265年。睦仁天皇接手政权,改元明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大肆推行****,疯狂对外扩张,并制定了一个针对中国和朝鲜的“大陆计划”。为了实施这个计划,从1869年开始,日本政府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到1894年,不仅建成了一支武器和装备都很先进的陆战部队,总兵力达到二十四万零六百一十六人,还建成了拥有大小军舰三十一艘、鱼雷艇三十七艘、排水量达五万九千八百九十八吨的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近代海军。以后的几年里,日本进行了无数次海上军演,假想敌都是中国以及属国朝鲜。尽管这样,日本还不敢轻易对中国以及中国的属国朝鲜下手。1894年4月,朝鲜东学党还没有闹太大,奉朝廷旨意,李鸿章主持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北洋海军大校阅,邀请各国驻天津领事观阅。经过这次校阅日本发现,貌似强大的北洋海军,经过几年的建设,不仅全无新舰,而且炮弹也不充分。电报发到首相伊藤博文的手上,伊藤不相信,急电在华间谍核实。这些间谍,有的打着旅游的幌子,有的打着经商的幌子,顷刻间行动起来,很快把情况搞清楚,竟然与领事看到的情形大致相同。
伊藤于是放下心来,认为实施大陆计划的火候到了。清政府和李鸿章本人,始终被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