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800000004

第4章

第1篇第1章第2节不宣而战的能源局部战争 (2)

17日,全体阿拉伯产油国的代表还做出了向公开支持以色列的美国、荷兰、葡萄牙、南非等国家禁运供应原油和成品油的决定。为实施对这些国家的禁运,还禁止向美国转口石油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特立尼达多巴哥、巴哈马、荷属安德列斯群岛、加拿大、波多黎各、巴林、关岛和新加坡)出口石油。此外,对向美国市场供应成品油的炼油厂(包括设在意大利、希腊和法国南部的)削减原油供应,对中立或半禁运国家(日本和比利时)减少石油供应量。而伊拉克不仅对美国和荷兰实行全面石油禁运,而且在10月7日把巴土拉石油公司中美国两大石油公司(埃克森和莫比尔)的股权收归国有;把伊拉克石油公司中的英荷壳牌公司的股份国有化。阿拉伯产油国采取了一整套措施,保证减产和石油禁运的实施。

10月25日前线停火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要求沙特阿拉伯取消禁运,遭到拒绝。到1973年10月26日,阿拉伯产油国的石油日产量比上个月减少400万桶,相当于世界石油贸易量减少12%。1973年11月4~5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开会,各成员国在沙特阿拉伯的倡议下,决定把日产量减少率从5%增加到25%。

石油禁运一直到1974年3月8日,持续了整整5个月之久。这次行动,阿拉伯人的矛头直接指向美国和荷兰(荷兰公然为以色列招募志愿兵),但是,受打击最为严重的却是西欧和日本。因为当年石油在西欧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高达64%,平均每天消费石油1500万桶(7.5亿吨/年),其中约2/3来自中东阿拉伯国家。日本石油几乎完全从中东进口,因此,禁运也使日本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西欧国家中荷兰受石油禁运的打击最重,也间接地影响到西欧其他国家。荷兰的鹿特丹是世界第一大港和欧洲最大的石油转运站,也是欧洲最大的炼油区和贸易中心。鹿特丹的石油大约2/3来自阿拉伯产油国。虽然美国对阿拉伯石油的依赖度并不高,但这次禁运和提价的影响远比第三次中东战争要大。1973年美国日消费石油1730万桶,其中180万桶来自中东阿拉伯国家,相当于消费量的10%。石油禁运造成美国工厂倒闭,失业增加,燃料紧缺,加油站前汽车排起长龙。1973年11月7日,尼克松总统发表讲话,承认“我们正在走向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能源短缺时期。我们必须减少能源用量——减少热量,减少电力,减少汽油”。

禁运的严重后果除了减少石油供应,还体现在油价高涨。1973年10月16日,即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的第10天,OPEC把原油价格提高了70%,从平均2.95美元/桶增加到5.11美元/桶。1974年1月1日,正当西方国家陷入石油荒的混乱中时,OPEC再次把油价提高128%,达到每桶11.65美元。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说:“阿拉伯产油国家削减产量的事态逐渐表明:由于产油国卡特尔(OPEC)控制着石油产量,因而它可以专横地决定油价,战后的历史开始了新的一页。”基辛格的此番表白在告诉世人,“石油七姊妹”左右世界石油市场的廉价石油时代已经结束。石油涨价,使开始陷入经济危机的美、欧、日经济雪上加霜,社会经济活动陷入一片混乱。这场战争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场能源危机。

第五次中东战争

第五次中东战争发生在OPEC成员国的伊拉克和伊朗之间,打了8年之久。

伊拉克和伊朗是唇齿相依的邻邦,但一系列的纠纷使它们成了仇人。两伊之间有1280公里的共同边界,全长204公里的阿拉伯河下游105公里是两国的界河,双方为河的划界问题发生过多次冲突。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调停下,双方签订了阿尔及利亚协定,规定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线为国界。作为补偿,伊朗把一块4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同时,伊朗不再支持伊拉克的库尔德人游击队。但伊朗一直没有兑现划归土地的诺言,因为这一块土地可能蕴藏着石油天然气。而伊拉克把阿拉伯河作为唯一出海通道,一直希望控制阿拉伯河。特别是伊朗的主要产油区,几个大油田就位于阿拉伯河的两侧。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对伊朗发动突然袭击,用飞机空袭伊朗的油田和石油城镇,尤其是轰炸伊朗主要炼油基地阿巴丹炼油厂和出口油港,意在使伊朗的经济瘫痪。伊朗在抵抗中也反击伊拉克的石油设施,封闭了伊拉克的石油出海通道,还策动叙利亚关闭了伊拉克输往地中海的输油管线。战争头两年,伊拉克占据主动。但是从第三年起,战局发生逆转,伊朗收复了被占领土,战火烧到了伊拉克领土上。在关键时刻,伊拉克得到了美国和中东阿拉伯国家的支持。美国直接、间接地向伊拉克供应武器,提供军事情报,甚至提供伊拉克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阿拉伯国家则提供经济援助,借给伊拉克大量资金,帮助建成了通过沙特阿拉伯的输油管道。

1985年以后,战争呈胶着状态。双方继续轰炸、炮击对方的石油设施。伊拉克重点打击伊朗的出口基地哈格港,打击前去装载伊朗原油的外国油轮。伊朗则封锁伊拉克的出海口。1986年,伊朗开始打击伊拉克的盟友科威特,不仅袭击来往科威特的船只,而且直接向科威特发射导弹。美国军舰开始在波斯湾为有关船只护航。1988年春,伊拉克靠化学武器扭转了颓势。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双方两败俱伤,于1988年8月20日停火,结束了这场石油战争。两国死伤数万人,边境城镇化为焦土。

战争使伊朗的石油产量从1978年的2.65亿吨锐减至1980~1982年间的6500~9800万吨,炼油能力损失一半。伊朗官方宣布,战争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4400亿美元,间接损失4900亿美元,其中石油工业的直接损失1050亿美元,间接损失1900亿美元。

伊拉克也未能幸免于难。伊拉克遭受的损失估计为1200~4500亿美元之间。战前伊拉克有外汇储备370亿美元,战后接近枯竭,还欠下了700多亿美元的沉重债务。

第六次中东战争(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因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而起,爆发于1990年8月2日。据有关资料显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主要是看上了科威特丰富的石油资源,妄图据为己有,而且两国一直有领土争端。

科威特是中东阿拉伯的一个小国,但是科威特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探明储量达108亿吨,年产量为9100万吨,可开采118年。而伊拉克的石油探明储量为60亿吨,年产量1.42亿吨,照此速度仅可开采42年。科威特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油田盆地中心,经多年开采而产量不减。而伊拉克北部油田处于盆地边沿,为此伊拉克对科威特在靠伊边境地区采油横加指责,要求科威特赔偿“损失”,遭到拒绝。另外,科属布比延岛和沃尔拜岛,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伊对该两岛提出主权要求,也遭到科的拒绝。再者,伊拉克要求勾销其在两伊战争中欠科威特的200亿美元债务,科未同意。种种原因使伊拉克产生了要吞并科威特,进而控制其石油资源、打开波斯湾石油出口通道、控制整个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左右世界石油市场的野心。

为了给开战寻找借口,伊拉克首先大造舆论,一方面称科威特不顾OPEC的限额,超量生产和出口石油,造成世界市场油价下降,使伊拉克损失640亿美元;另一方面指责科威特偷采伊拉克南部(局部延伸到科威特)的鲁迈拉大油田的石油,使伊拉克蒙受了24亿美元的损失。1990年8月1日,双方代表在沙特阿拉伯举行会谈,结果谈判破裂。第二天海湾战争爆发了。

8月2日凌晨2时,10万伊拉克军队大举进攻,当天占领科威特全境。8日,伊拉克宣布,科威特并入伊拉克,成为伊拉克的一个省。17日,伊拉克宣布没收科威特埃米尔萨医巴赫家族的财产。9月24日,伊拉克宣布取消科威特货币基纳尔。8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军撤出科威特。9日,安理会宣布伊、科合并无效。18日,安理会通过664号决议,25日通过665号决议,10月29日通过674号决议,伊拉克均置之不理。而此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则已经开始准备军事干涉。由于美国、西欧和日本石油进口的23%、39%和63%来自海湾,因此,能否控制海湾石油资源,直接影响到西方世界的经济发展。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于伊拉克吞并科威特、觊觎沙特阿拉伯等国的石油资源,自然不会袖手旁观。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于1990年11月阐述美出兵海湾原因时指出,“伊拉克使美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不能允许伊拉克“搞经济讹诈”。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惜耗巨资,采取军事行动来“解放”科威特。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下达最后通牒,限令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撤出科威特。1991年1月17日,由联合国授权,以美军为主体的62万多国部队(其中美军40万人),3500辆坦克,1400架飞机,245艘舰艇,发动了“沙漠风暴”战役。多国部队轮番出动飞机轰炸和从海上发射巡航导弹,摧毁伊拉克的通讯和防御体系。1月26日,伊拉克宣布一天内从科威特撤退,科威特不再是伊拉克的第19个省。1月27日,伊拉克宣布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各项决议。4月11日,海湾战争结束。

海湾战争的结束,一方面使伊拉克受到联合国对其实施的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经济制裁,另一方面使美国成了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借此在海湾地区驻扎了军队,控制了波斯湾的石油,既保证了美国石油进口的来源,也以此为手段控制了依赖中东石油的西欧和日本。

第七次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

第七次中东战争就是众所周知的发生在21世纪初的美伊战争。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拉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伊拉克战争就此拉开序幕。战争中,美英联军出动了30万大军,6个航母战斗群,数千架战机,两万多辆坦克。战争中,伊军不堪一击,战争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宣布结束,萨达姆政权被推翻,萨达姆本人也成了小布什的阶下囚。

萨达姆政权倒台后,美国控制了世界石油资源排名前四位的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联酋和科威特。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2000年,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联酋和科威特分别占世界原油储量的24.9%、10.7%、9.3%和9.2%,其总量占到了世界总储量的54.1%。至此,美国至少对54.1%的世界石油资源拥有了影响力。

布什政府为了长期控制海湾石油资源不惜发动战争的做法,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至今,伊拉克战争虽已结束几年,但美国仍深陷伊战泥潭而不得自拔。布什主义日益式微,美国的处境今非昔比。那些曾经在对伊拉克战前很早就精心谋划的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以及前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等强硬人物均已转任或去职,布什为了石油而不惜开战的战略失误,导致美国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均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美国民众对布什的支持率直线下降,中东局势的发展已经不会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

事实似乎在提醒人们,在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为油开战不合时宜,借战霸油终难实现。

阿富汗战争:名为反恐,意在能源

阿富汗的地理位置近于亚洲大陆的中心,东部和东南部与中国、巴基斯坦为邻,西部同伊朗接壤,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塔吉克斯3个中亚伊斯兰国家相连。

阿富汗有着连接欧洲和南亚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控制了阿富汗就可以居高临下地控制波斯湾和里海两大世界产油区,并可以包围俄罗斯,威胁中国,控制日本。阿富汗在未来开发里海及中亚地区石油资源及世界战略格局形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20世纪70年代,苏联正是看中了阿富汗这一特殊的战略地位而出兵,并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以此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区和迂回包围欧洲。美国对此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把武器和金钱大把大把地撒向阿富汗,扶持反苏亲美势力。塔利班和本?拉登都是美国在那时培养的根苗,并在以后逐渐地羽翼丰满。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美国世界贸易中心,造成数千人失去生命。“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指责与塔利班关系密切的本·拉登策划了此次事件,并发誓不抓住本·拉登决不罢休。

同类推荐
  •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从现代政治学、现代政党文明的视角。全方位、体地展示和解读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的思想发展及其政治实践,剖析李大利政党观总结其建党理念,揭示李大钊在矢志于中华民旌解放事业的道路上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耐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
  •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入党前固然要端正入党动机,入党后更要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端正入党动机需要每个共产党员一生的不懈努力。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端正入党动机是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首要问题;正确入党动机是成为合格党员的第一个关口;错误入党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现阶段影响入党动机的环境因素分析。等等。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新老共产党员以及党的各级干部。本书有助于大家思考“我为什么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应当做什么、如何做”这些问题,也就是说,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合格党员。
  •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样的一个政党革命、改革与建设的历史,堪称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宝库,它传递出的智慧与感悟必将是厚重而深刻的。白云涛编著的这本《中共党史珍闻录》完整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历史,全书主要包括:中共中央从上海秘迁瑞金始末;瞿秋白与《多余的话》风波;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争夺人才的较量;中共“理论家”陈伯达政治沉浮记等内容。《中共党史珍闻录》从框架结构设计到内容材料选取再到语言表达,群众都竭力突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是当前鲜见的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的最基本、最权威的党史读物。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黑道贵妇

    黑道贵妇

    他欺她,骗她,次次伤害她;她疑他,防他,处处针对他。离婚时,他依旧不忘嘲讽,“其实我一直都介意,你的第一次给了谁。”她反唇相讥,“其实我更介意,在我之前之中,你的那些红粉知己。”分开五年,她以为她会将那个男人彻底忘掉,哪知却在得到他的消息后,带人杀到国外,搅散了他的婚礼……掌控黑道的她和神秘身份的他,到底会产生怎样的爱恨纠缠,请看花雨新坑【黑道贵妇】。本文女主渐强,花雨第一次写现代文,多有不足,欢迎亲们多多指点。潇湘十年经典作品评选,感谢亲们将本文也推荐进了前一百名,花雨厚着老脸再吆喝一声,帮我投几票吧,要求不高,真的不高,只要在八十名左右就成,千万别垫底,关于投票的事,亲们需要用v会员的读者账户投票才行,每天可以投票一次的,谢谢亲们了。投票地址请点潇湘首页中间横幅广告,或者复点击下面的地址均可:http://m.pgsk.com/huodong/20110909/m.pgsk.com?show=0&sorder=1#begin◆◆◆◆推荐《引凤阁》精彩好文◆◆◆◆【邪瞳】北棠【破日】李筝【傲风】风行烈【离婚】风中雀【凰权】天下归元【简随云】草木多多【朕本红妆】央央【庶女无敌】雁无痕【候门嫡女】素素雪【军火皇后】潇湘冬儿【黑道贵妇】漫天花雨【祸水皇后-】枫飘雪【侯门正妻】沐榕雪潇【皇家小尤物】北宗殿下【君爱美人妾爱钱】夜纤雪【娘子,不安于室】静海深蓝
  • 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

    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员工就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一个企业要想发展,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要有一群卓越的员工为之而奋斗。然而,在绝大部分的企业里,员工的素质良莠不齐,有高有低,有好有差。众所周知,一只木桶的容量不是由那块最长的木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龙啸霸九天

    龙啸霸九天

    出身卑微的少年,得逆天机缘,破武道桎梏,神魔双修,逆天崛起!武道之路,没有公平,也没有尊重,一切只看实力!实力低微,背景微弱的少年,如何在这个武道为尊的世界成为制定规则的人。如何在无数势力之间嬉笑穿梭,踏着白骨站立巅峰!铸造一段不朽传奇!
  • 青瞳之大容天下

    青瞳之大容天下

    这个男人,因为面容太清秀,每次带兵都会戴上面具;为了娶她,大战狼群,浑身上下伤痕交错;为了偷走她,不惜率兵奇袭她的国家;面对凶恶苍鹰,第一念头就是舍命护她周全……然而,互相伤害太重、错过了太多的两个人,牵手抑或放开,哪一个才是他们最好的结局呢?
  •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茫茫乱世,英雄逐鹿。纷纷义族,几易其主。在名将如星河般的隋末唐初,为什么他能历事三朝,出将入相,屡经变故屹立不倒,最终成就不朽事功?
  • 御凤天女:公主要二嫁

    御凤天女:公主要二嫁

    亡国了,她死里逃生,变成了只能颠沛流离的亡国公主。她为复国愿意倾尽一切,那名美若天仙的男人说,嫁给我,我能实现你一个愿望。跟随这个男人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原来,她才是那个能够平复三界大乱的真命天女——(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最受欢迎的哈佛心理课

    最受欢迎的哈佛心理课

    哈佛大学汇聚世界上最优秀的心理学家,让哈佛学子的心灵得到了丰富的滋养,并孕育出一批又一批享誉全球的精英人才。《最受欢迎的哈佛心理课》由牧之编著,集众家之长,将哈佛心理课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个人素质、生活心态、职场心理、社交心理等方方面面,让读者能够全方位地领悟哈佛心理学的智慧和魅力。《最受欢迎的哈佛心理课》汇聚心理学经典理论,浓缩哈佛人智慧精华,有效地激发心灵能量,帮助我们提升心理认知境界,提升心智水平,提高生活品位。通过心理素质锻炼等十多堂心理课,让我们学会重塑自我,掌控情绪,提高情商,平衡心态,从而在未来的道路上无往不胜,百毒不侵,做最强大、最幸福快乐的人。
  • 把他送回家

    把他送回家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