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7700000008

第8章 广交英才,提携后辈(4)

曾国藩有一个固定的习惯,在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召集幕僚们在一起吃,没有人敢违背曾国藩所制定的规矩。一天,戚某吃饭时发现饭中有颗稻粒,就把稻粒扔了出去。曾国藩看在眼里,心中有些不满,但当时也没有说什么。吃过饭后,曾国藩让幕府支出“应备银”二十两,赠给戚某做回家的川资。戚某得知后非常不解。无奈之下,询问曾国藩的表弟彭杰南,希望彭杰南为自己讲情。曾国藩对彭杰南说:“这个老乡不地道,庄稼人吃饭时连一颗稻粒都扔掉,不应该啊,自己不是豪富之家出身,从庄稼地里来到军营不过一个多月,就变成这个样子!我恐怕他贪图享乐、富贵忘本,也吃不了军营的苦,还会为我带来麻烦。”彭杰南说:“这件事情算不上大的过错,也许他是怕人笑话,您可以再找些事情给他做,再试试他。”

曾国藩喜欢吃新鲜的蔬菜,自己有一个菜园。于是,曾国藩就让戚某主管菜园。戚某经过上次的事情后变得勤勉自励,每天和佣耕的人一起辛勤劳动,从早到晚不得片刻的闲暇。曾国藩通过一年多的暗中观察,发现他和别人通力合作,而且始终不渝。曾国藩对他的看法改变了,把他召了回来并让他担任更加重要的任务。戚某感恩戴德,更加勤勉公事、恪尽职守。最终由一个乡下的农夫扶摇直上,官至观察使,加布政使衔。这件小事足可以反映曾国藩对属下要求之严。

曾国藩出生在一个大的家族,人丁兴旺,子侄甚多。加上曾国藩科举出身,中举人,中进士,点翰林,又外放做过主考官,同年同窗、门生故吏众多。但曾国藩始终坚持甄选人才,量才录用。有才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使用,没有才能的人遣送回家。不仅如此,曾国藩还经常教育其弟曾国荃等人要学习识别人才,善于使用人才。

据说当年曾国藩进京赶考时,盘缠拮据。幸亏曾国藩的五舅变卖家产,为曾国藩凑足盘缠。曾国藩对此十分感激,一直念念不忘五舅的恩德。曾国藩在朝中做官后,每年都要寄回银两接济依然贫困的五舅,报答当年的恩德。

1861年,曾国藩打下安庆后,特地把五舅接到安庆住了一段时间。当五舅过世后,五舅的独生儿子前来投奔已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曾国藩自然要给予照顾。然而这位表弟既没有才学又懒惰散漫,交办的事情几乎无一成功,还总爱以总督的表弟自居,有些狂妄傲慢。曾国藩认定这位表弟属于不堪造就之才,尽管五舅生前对自己有恩,还是委婉而坚决地劝说表弟还乡。

曾国藩选拔人才的观点是“深识之士不愿牛骥同槽。阳鲚得意,而贤者反掉头去矣”。因而,对有真才实学的人,量才使用,提供发展的机会和舞台;对平庸无能之人,坚决不予收留。因此,曾国藩的幕府和军帐内确实汇集了一群文武干练的人才。

曾国藩常常这样告诫自己,不能因为自己而埋没了人才,也不能选出华而不实或碌碌无为的人,这样都会贻误将来的事业。选拔人才是有难度的事情,曾国藩也叹道:“人不易知,知人不易。谁是卑鄙猥琐不堪重用的人?谁是才华卓越不同流俗的人?”也许只有通过观察和任用才能辨别,而且要长时间的观察。居官者绝不能任人唯亲,只有量才录用,任人唯贤,才能长保居官不败。

7.培养有为才俊,严惩害群之马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培养志向远大、有资质潜力的青年才俊,于家于国都有利。然而,对于有才无德的所谓才俊也不可姑息纵容,必要时要予以严惩,以防止效尤的风气形成,危害整体的事业。

曾国藩这样说过:“人才何常,褒之则若甘雨之兴苗,贬之则若严霜之凋物。”“称许不绝于口,揄扬不停于笔,人谁不欣欣向荣!”但曾国藩并不主张不分是非、互相吹捧的官场庸俗气氛,他只是擅长利用鼓励和表扬激发下属的积极性。曾国藩在吏政和治军上对部下要求都十分严格,更多的进行表扬和鼓励,批评部下的缺点错误时也会选择适当的场合,照顾对方的自尊心。

曾国藩对李鸿章言传身教,将自己治军理政的方法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李鸿章,更令李鸿章感激的是,曾国藩在适当的时候多次鼓励李鸿章积极谋求自身的发展——组建淮军。

曾国藩十分注重对李鸿章的提拔和培养。李鸿章招募的淮勇到达安庆后,曾国藩亲自制定了淮勇的规章制度,确定了军队的饷银数量,并按照湘军的训练方法加以训练。

1862年,李鸿章在安庆北门城外正式组建淮军,曾国藩亲自前往祝贺。李鸿章知道淮勇人数不多,饷银也不充足,实在是实力单薄,难以担当重任。他说:“敝部除张遇春一营外,均系新勇,战守难恃,出征异地,若无精兵宿将,立有覆败之虞。”

因此,李鸿章多次恳请曾国藩调拨湘军部队加强战斗力。曾国藩害怕淮勇软弱不堪一击,准备以湘军为榜样,将淮军培养成湘军那样的军队,因而满足了李鸿章的要求,陆续调拨湘勇八营以充实淮军的力量。

这八营湘勇实力较强,其中有曾国藩的新兵两营充任李鸿章的亲兵;开字两营,由程学启统带,其部下多籍隶两淮;林字两营,由滕嗣林、滕嗣武统带,这两营由江苏巡抚薛焕使在湖南招募而来,曾国藩选择精壮的士兵近千人编入了淮军;熊字营由陈飞熊统带,坦字营由马先槐统带,多是曾国藩在湖南招募的湘勇,原由湘军部将陈士杰率领,也拨归淮军。所有这些淮军初创时期的骨干队伍共计13营,总共6500人。

三月四日,李鸿章陪同曾国藩检阅铭、鼎、树、庆和程学启、滕嗣林的军营,这标志着淮军的正式建立。曾国藩认为湘、淮本是一家,淮军由湘军而派生,两家关系密不可分。

李鸿章从曾国藩那里学到了许多打仗的要领和官场的经验。曾国藩死后,李鸿章非常悲痛,作挽联哀悼恩师: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方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这副对联的上联充分写出了李鸿章从恩师曾国藩处学习军事政治才能的事实。实际上,李鸿章在曾国藩处学习锻炼对他一生的事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以后的拜相封侯做了铺垫。在李鸿章成名之后,朝野上下舆论也称他“果毅坚贞,克绍曾门衣钵”;确实,李鸿章极力保持谨守师法的形象。

曾国藩对于人才的提携和培养是不遗余力的,但对于离经叛道、朝秦暮楚的政治野心家的打击也是毫不留情的。他具体解释说,要想做大事业,必须有人才,需要放权,让人才有自主的发展空间。但是什么时候让手下的人另谋发展是很有讲究的。

曾国藩认为:在局面小时,要坚决维护团结统一,不准许部下的人有分裂单干的想法,对企图另立门户的人要坚决予以打击,因为在这时自立门户是分裂队伍,从而瓦解了自己;当事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为了壮大队伍,一定要积极鼓励手下人另谋发展。

这就是所谓“利己利人”,“达己达人”的道理,也是自己事业做大的前提。因为自己的部下另谋发展后,依然是自己的属下,归自己节制;即使处于半独立的状态,也还可以互相间有所照应。

在实际中,任何一个团体在发展中都会遇到自立门户的问题,即从团体中剥离出去的事情,这种事情很难处理。一般而言,当一个团体处于低潮时,如果内部的分配机制又不尽合理,那么优秀的人才很容易跳槽另立门户。如果仅仅是一般人员的出走,不会危及到事业的发展和团体的前途,但如果决策层或核心层的人员出走,其隐患就不能等闲视之。

在曾国藩驻军衡阳、编练湘军的时候,出现过这样一件事情。王本是曾国藩非常赏识和信任的一名将领,一直受到曾国藩的重用。为了招募更多的湘军,也出于锻炼培养王的需要,曾国藩命王回湖南招募湘勇。王回到湖南后太过张扬,出入都要敲锣打鼓讲究排场,湖南当地的士绅对此有所不满,后来王又将湘勇招至3000人,远远超过规定的人数。更令曾国藩气愤的是,王竟然带着三千湘勇赶到长沙,与湖南巡抚骆秉章关系密切起来,很显然有不再听曾国藩指挥、希望自立门户的倾向。

曾国藩实在无法容忍,于是断然要求王立即将军队带回驻地,并明确地说除一营由王统带外,新招的湘勇只保留二营和三营,并且营官由曾国藩直接任命,军队按照统一的营制编练。但湖南巡抚骆秉章暗中支持王,主张保留军队,并命令加紧军队的操练,听候调遣。在这种情况下,王有恃无恐,公开抗拒命令,最终导致曾国藩和王的彻底决裂。从此以后,王自行制定规章制度,自己选派营官,目的是在组织上、制度上完全独立于曾国藩的湘军之外。

面对关系到自己和湘军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时,曾国藩绝不妥协。于是,1853年12月,曾国藩给王发去一封最后通牒式的信函,明确提出王必须在遵守湘军的营伍制度与脱离湘军系统之间做出一个明确的选择:

特书与足下约,计必从鄙意而不可更改者五条,听足下自为屈伸者三条。能如吾之约,则一一照办,破釜沉舟,以图一举;若必不肯从吾之约,则足下自成一军,今后吾将不与足下事,吾并将另募数营勇丁以替足下之位置。

曾国藩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要求王立即回到驻地,自己统带一营士兵,其他各营由曾国藩委派营官统带,各营的勇丁必须遵守湘军统一的营制,不得随意裁减、增加人数更不得各行其是。并明确提出新招募的勇丁必须经过统一的两个月的训练后,才能开赴战场。简而言之,王必须听从自己的指挥,否则就将王逐出师门。

王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以为自己追随湖南巡抚骆秉章比追随曾国藩更有发展前途,于是对曾国藩的警告丝毫不予理睬。骆秉章为了拉拢王,表示湘军可以继续驻扎在省城长沙,所统带的三千勇丁可以不裁撤。于是,王和曾国藩彻底决裂了。

不言而喻,王式的决裂将对湘军、对曾国藩本人都产生恶劣的影响。为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曾国藩断绝了和王的一切关系;且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对王大加攻击,使王军失去一切发展的机会。再加上湖南省内财政发生困难,军饷不足,因此不得不将王所率的三千湘勇裁减一千。王的事件对可能出现的效法者起了警戒的作用。同时,曾国藩刻意讲求笼络和控制部属,利用同乡、师生、亲朋等关系结成一个湘军官僚集团,内部组织严密,相互监督,坚决杜绝再次出现王式的人物。

随着曾国藩实力的壮大,他在属下自立门户问题上政策日益开明,适时鼓励属下独立自主地发展,湘军的力量发展速度很快,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政治集团,但对外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统一性,同样以曾国藩为共同的精神领袖。这使得曾国藩的实力更加迅速扩大,10年后,湘军集团中出现了大量的督抚大帅,与曾国藩地位相当的就有二十余人。这些督抚们相互协调、互相配合,使得曾国藩的声望如日中天。

8.推功让贤使事业发扬光大

成就一番事业需要众人的合作努力。固然不能否定个人的作用,但决不能独占大功,贬低其他人的作用。只有把功劳让给贤才能人和有为后辈,才能获得众人的敬仰,树立自己的威望,同时凝聚人心,促进事业发展。这也是曾国藩成大事的重要原因。

有难同当,有功独享,是事业的大忌。曾国藩提出“有难先由己当,有功先让人享”的做人学问,认为“此乃事业之基”。他还说,与别人分享功劳当做减祸之道,是加福添寿之药方。

曾国荃围攻金陵久攻不下,曾国藩就以此开导曾老九:

近日来非常担心老弟的病,十一日收到初七日弟交差官带来的信以及给纪泽、纪鸿两儿的信,字迹有精神、有光泽,又有安静之气,言语之间也不显得急迫匆促,由此预测荃弟病体一定会痊愈,因此感到很宽慰。只是金陵城相持时间很久却还没有攻下,按我兄弟平日里的性情,恐怕肝病会越来越重。我和昌歧长谈,得知李少荃实际上有和我兄弟互相亲近、互相卫护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上奏朝廷请求准许少荃亲自带领开花炮队、洋枪队前来金陵城会同剿灭敌军。等到弟对我这封信的回信(不过十八九日回信就能到),我就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给少荃去咨文一道,请他立即来金陵。

但李鸿章不愿做摘桃子的人,他要保全老师的脸面。这时朝廷又下令李鸿章速率军助攻金陵。李的麾下也跃跃欲试,认为这是一个立大功、加官晋爵、封荫子孙的机会。有的说:“湘军百战之绩,垂成之功,岂甘为人夺?若往,鲍军遇于东坝必战。”

也有的说:“湘军之中疾疫大作,鲍军十病六七,岂能当我巨炮?”李鸿章终不为所动。

但李鸿章如果抗旨不出兵也不行,于是他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是上奏朝廷,说曾国藩完全能够平此大乱,金陵即日可克。二是请派他的弟弟携大炮到曾国藩处听其指挥、助攻。金陵城终于攻下。

据说,大功告成之日,李鸿章亲往祝贺,曾国藩带曾国荃迎于下关,亲执李鸿章之手,说:“曾家兄弟的脸面薄,全赖你了!”李鸿章自然谦逊一番。

红旗报捷时,曾国藩一再声称,大功之成,实赖朝廷的指挥和诸官将的同心协力,至于他们曾家兄弟是仰赖天恩,得享其名,实是侥幸而来,只字不提一个“功”字。对李鸿章当然要多多美言。

曾国藩谈到收复安庆的事,总是归功于胡林翼的筹谋划策,多隆阿的艰苦战斗。谈到后来攻下金陵,则又归功于各位将领,而没一句话提及他弟弟曾国荃。谈到僧格林沁进攻捻军的时候,赞扬他能吃苦耐劳,说自己比不上他的十分之一二;谈到李鸿章、左宗棠,称他们是一代名流,不是说自愧不如,就是说谋略莫及。

曾国藩认为,中国人向来以“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作为友道至高学问,但实际上,不但“富贵不相忘者”极少,而且能够“同患难”的更是少而又少。曾国藩在湘军中灌输一种灵魂,就是“生死不弃”,这也是湘军这个团体能够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9.交友要交谏友

人生在世,朋友多种多样,有朴直方正的朋友,有聪明伶俐的朋友,有博学多才的朋友,有热心助人的朋友,但最有益的朋友应该是当面敢批评的谏友。谏友提出的意见切中要害,入木三分,更有利于我们看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和境界。一代名臣曾国藩爱交谏友,也得益于谏友。

中国人的传统是讲交情,对于同年、老乡感到格外的亲切,交往自然就会多一些。但朋友、老乡多了,难免良莠不齐,有不少阿谀奉承的朋友,因此曾国藩提倡交敢于提出谏言的朋友。在曾国藩的同年进士中,有一位同乡陈源衮堪称他的谏友。

早在1838年曾国藩会试京城中进士后,就与陈源兖成了亲密的朋友。1840至1845年间,曾国藩和陈源兖来往更多了,俩人尽情畅谈古今天下大事,探讨学问、人生等诸多问题。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曾国藩和陈源兖相互帮助,坦诚相见,经常毫不客气地直言提出对方的缺点、毛病。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

同类推荐
  • 晚清有个曾国藩

    晚清有个曾国藩

    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写他的困兽犹斗,中兴勋臣,写他的忍辱负重,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写他的韬略智慧,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无奈苍凉,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湖湘大儒。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内心圆满
  • 对话周有光

    对话周有光

    是什么样的家世、教育、交游背景铸就了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优秀学者?周有光与张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爱情与婚姻传奇?是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让周有光渡尽劫灰?109岁的老人有何长寿与养生秘诀?汉语拼音与语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笔下变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问题?而这些思考为什么让他声誉渐隆?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曹操十讲

    曹操十讲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既有世家大族,也有草莽豪杰。但是,最后独霸天下的却是曹操。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军阀们有如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过;有的偏居一隅苟且偷生,为什么只有这位乱世枭雄能够越战越强?他是怎样九死一生,又是怎样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呢? 拼杀一生的他,既没有像昔日贵族一样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像无赖一样做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垂涎欲滴相,而是默默地走完了他一个汉室“臣子”的人生旅程;他生命的结束,同样意味着一个新王朝开始。但为什么在他手上却不能让那个没落帝国“寿终正寝”,而硬要让儿子演出“禅让”的荒唐剧?
热门推荐
  • 平安夜

    平安夜

    2009年平安夜,青阳城里突然之间却变得一片混乱:任意最为看重的一我少年犯逃走了,并为他申诉他所蒙受的巨大的冤屈……,任意还有负责看管少年犯的郑菩萨顿时慌了神,他们接下来该怎么办……令任小小大为意外的是,任小小则留在房子负责照料自己的“老哥”爸爸,任小小。“老哥”任意这个时候却突然之间“长大”了,八岁男孩任小小的80后爸爸任意是一个职业博客写手,终日“宅”在家里,自得其乐。任小小的妈妈忍受不了任意颠三倒四的生活,在一个雨天拉着箱子走了,他自去找那名少年犯,两人的生活独特而浪漫。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任意成为了青阳城少管所的作文老师,作用才情和不羁的做派,成为那个特殊空间里少年的偶像
  • 藏地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藏地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布瓜博士、乐乐淘和小猴,他们乘坐着阿拉丁的神奇飞毯着陆藏地,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但也充满着危险。他们能够一起克服各种的困难,最终以美好的团圆结束了这场探险旅途吗…书中还介绍了关于藏地的常识,本书读者对象是针对5~16岁的儿童,在奇幻与冒险的故事中,激发他们探索与学习的兴趣。
  •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独立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内涵,更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成功的一种必备条件。本书以此为出发点,告诉家长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相信看过本书一定会让读者豁然开朗。在社会竞争压力如此大的今天,正确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无疑是将来成才的必备条件,也是孩子成才的关键。本书将给家长提供专家们的权威指导,同时本书也可作为青少年自主阅读的读物。
  • 别惹废物二小姐

    别惹废物二小姐

    穿越重生,却被父亲当做礼物送到他的面前,供他一夜消遣!为的,却是换回颜家独子的性命!儿子的命是命,女儿的命就是草么?行,那姐换上男装做男人行了吧?不就是坑了那什么天下首富几千万两金子么,至于追在她屁股后跑吗?姐坑你银子,那是看得起你!不就是一不小心炸了那什么最黑的黑道的一个老窝吗?至于你们门主亲自出马找上们来,还说什么人情债肉偿?奶奶的,姐这一如花似玉温柔娴淑品性纯良的小女纸,是坚决不会入黑道的!不就是眼睛不听话观摩了一下皇上大战十二妃的精彩戏码,还顺带评价了一句“姿势不对”吗?至于你一个堂堂一国之君咬牙切齿非让她穷尽一生教教他御女之术?(镜头一)颜千秋:知道吗,我昨天晚上梦见你了。岳无渊:哦?颜千秋:我们俩相互依偎在小河边,你看着我,我望着你。忽然,你抬起头,深情地对我说了三个字。岳无渊(深情凝视,满脸期待)颜千秋:(奸笑摇头)你说……汪,汪,汪。(镜头二)凤嵩凌披上长袍,却并不系衣带,而是踏出温泉走到颜千秋的面前,故意将正面对着她,而且还恬不知耻的将他下面那根长得和香肠很像,却又比香肠肥了一圈儿的东西在颜千秋面前抖了抖。凤嵩凌:你刚才的意思是我这方面不行?”颜千秋:“没错,阁下的东西嘛……哎……和被打肿的牙签有得一拼啊!虽然我还不知道大哥你的身份,可是可以猜得出大哥你不是王爷也是公侯,你身边的女人为了讨好你,自然是要叫得万般妖娆的,可是作为男人,你真的很失败!连女人哪些地方敏感都不知道,难道你爹以前就从来没教过你吗?”!!!!!!!!!!!!!!!!!!。<汗,实在是不太会写简介,亲们多包涵>推荐友文:《养女成妃》:《憨憨老婆,别走》:《御龙》(完本哦):
  • 难以释怀的思念

    难以释怀的思念

    ,一切闪光的人生,古往今来。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沙僧日记

    沙僧日记

    自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无厘头搞笑方式风靡后,后现代小说开始向传统文化取经,自网上火爆起来的《悟空传》后,又一部搞笑文学作品《沙僧日记》出现,并被众多的读者封为史上最暴笑最无厘头的文学作品!此书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师徒一群去西经路上搞笑片段。本书文字轻松搞笑,插图诙谐有趣。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你是一次漫长的短时旅行

    你是一次漫长的短时旅行

    青春就像是一次为期最短的漫长旅行,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风景。“你”是青春,“你”也是你——我最年轻时爱过的人。
  • 给老公健康一生的枕边书

    给老公健康一生的枕边书

    这是一本专为已婚男人带来健康、幸福的书;一本指引男人永葆健康的书,书中的健康知识和生活细节是男人经常忽略的。对于妻子而言,无疑送给老公这样一本书比千万句关心的话更有价值。它旨在帮助你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了解合理的营养、健康的运动和正确的习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教你如何做一个健康的男人。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