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5900000008

第8章 进入红区(3)

陈云此名,是他的本名。前已述及,因他从小过继给舅舅,而舅舅姓廖,所以改叫“廖陈云”,又写作“廖程云”。

1929年,陈云在中共江苏省委工作期间,用“廖仲仁”为化名,党内简称为“廖”,这便源于舅姓。

此后,1935年,当陈云到了苏联之后,曾用笔名“廉臣”。

1936年12月,陈云受共产国际特派,准备前往新疆时,化名“施平”。

1937年4月,陈云从苏联回国后,负责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工作,化名“史平”。

显然,这“史平”是“施平”的谐音。他曾以“史平”为笔名,发表过散文《一个深晚》。

此外,陈云还用过许多化名,诸如“陈明”、“成云”、“金生”、“廖陈氏”,等等,总共十几个。

陈云手稿弄清遵义会议之谜

长征途中,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中共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的“左”倾军事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史称“遵义会议”。

红军占领遵义期间,刘伯承任遵义警备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

陈云化名“廉臣”所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中,有这么一段记述遵义的情景:

我以驻军有暇,曾步游遵义全城。遵义地处黔北要冲,有汽车路北通川边之松坎场。自遵义向南,越乌江而直达贵阳。遵义为黔省通川重庆之要埠,因地处川边,故风俗习惯及商业情形,均与川省有密切关系。遵义城有新旧两城,新城为商业集中之区,旧城为官署与住宅区域。两城之间有小河,中贯以石桥。城中官署庙宇,当时悉被赤军驻满。据闻黔军柏辉章师长之公馆(在旧城)驻有赤军总司令部,毛泽东、朱德即驻于此。遵义全城有男女中学校五六所,赤军对于学校机关不驻兵,以示维护教育,但各校均未上课。惟赤军对于青年学生曾特殊注意,派人组织抗日救国会及赤军之友社,等等。

所以赤军进城之第一日即有几十男女学生,大部为中等学校学生,执旗上街演讲,为赤军演说。当我步至县立三中时,见操场上有该校学生之篮球队与赤军篮球队正在比赛。赤军球艺甚精,因平日提倡体育甚力。赤军想尽方法鼓动青年学子,由此亦可见赤军对于青年学子之注意焉。

尤有一事可记者,当赤军在遵义成立革命委员会时,有一女学生名叫李小侠者,年约20,同情赤军,在大会上演讲,后被举为革命委员之一,为当地学生中之长于交际者。

当赤军退出遵义时,李小侠亦随赤军而去。

当我步行遵义全城时,只见三种店铺门庭若市:一为洋货铺,套鞋、面巾莫不售卖一空;二为书店,遵义城有书店三家,间有上海、南京之杂志出售,此三家书店之新旧书籍、铅笔、抄簿,均售卖一空;三为酒肆,全城面馆、酒楼,莫不利市三倍。遵义城酒肆中颇饶川菜滋味,我亦同二三人去过一次,回锅肉、辣子鸡及各种泡菜,均饶川味,且价极廉。

陈云提及的中学生李小侠,笔者曾于1991年5月26日在遵义采访她,当时她已是一白发苍苍的老妪了……

随着毛泽东的影响日益扩大、政治地位日益提高,对于长征途中所召开的遵义会议的研究也就日益深入。然而,由于在档案中没有找到遵义会议的记录,关于遵义会议的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例如,遵义会议究竟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出席者有谁……

一份关于遵义会议的手稿的发现,一下子解决了许多历史难题,引起广泛注意。

这份手稿,是1956年中共“八大”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前往莫斯科,从苏联运回的一批中共档案中的一件。手稿用蓝墨水直行书写,标题便是“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共8页4000余字。一看内容,便可知是当年传达遵义会议情况的提纲,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遵义会议的重要而前所未闻的史实。

可是,这份手稿显得不完整,首页上标明(乙),显然还有(甲)。(甲)是什么?不得而知。再则,这份手稿是谁写的,没有署名,也不得而知。因此,这份手稿在未得到正式确认之前,无法公开发表。

笔者在查阅有关档案时,只在1959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档案部的一份公函中,见到引用过这份手稿中部分内容,注明那是“一件未署名的文件”。

那份公函表明,早在1959年,当时的中共中央档案部已经注意到这份未署名的手稿。

岁月飞逝,1985年1月,遵义会议50周年纪念日快到了。为了使遵义会议研究深入一步,确定这份手稿的“身份”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于是,中共中央档案馆派人把手稿送到遵义会议出席者手中辨认,以弄清是谁写的。

手稿送到了在北京的邓小平、聂荣臻、杨尚昆那里,都认不出是谁的笔迹。

陈云是遵义会议的出席者,而且当年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不过,此次辨认手稿时,他正在杭州。所以,当在北京的邓小平、聂荣臻、杨尚昆认不出是谁的笔迹之后,这份手稿被送往杭州。

笔者访问了当时担任陈云秘书的朱佳木。

朱佳木回忆道:

“我收到手稿原件,交给了陈云同志。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他叫我,我进了他的办公室。

“他说:‘这是我写的!’

“他的话,使我又惊又喜。

“他的夫人于若木同志看了手稿,也说是陈云同志写的字。

“据陈云同志说,这是遵义会议结束不久,他向部队传达遵义会议决议时写的传达提纲……”

这下子,手稿的来历查清了:又是出自陈云笔下!

这份手稿,是在遵义会议后,陈云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各军团干部会上传达遵义会议决议的传达提纲。这份手稿,成了关于遵义会议的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

经胡乔木对这份手稿进行考证,认为这份手稿是在遵义会议后不久从云南省威信县到贵州省仁怀县鸭溪镇的行军途中写成的,因此写作时间应为1935年2月11日至3月11日之内。

陈云看了胡乔木就这一问题写给他的信说:“具体时间我记不清了,但我同意你们考证的时间。”

这样,这份提及许多前所未知的关键性史实的手稿,署名陈云,先在《中共党史资料》第6辑上发表,接着,在遵义会议50周年纪念日——1985年1月17日——又全文公开发表于《人民日报》。

陈云手稿的发表,一下子澄清了许多关于遵义会议争执不休的疑案……

陈云手稿指出:

遵义会议“经过三天,完成了自己的决议”。由于从周恩来的一份电报中已查明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15日开始的,“经过三天”,也就是1月17日结束。这样,遵义会议的日期查明了。

陈云手稿指出:

参加这个会议的同志除政治局正式及候补委员外,一、3军团的军团长与政治委员林、聂、彭、杨及5军团的政治委员李卓然、李总政主任及刘参谋长都参加了。

这一段话,给历史学家们帮了大忙。历史学家们把那些当时不在遵义的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排除在外,一下子就确定了遵义会议出席者名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6人,即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博古。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即王稼祥、邓发、***、凯丰。

陈云提及的“林、聂、彭、杨”,即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

再加上陈云提及的李卓然,“李总政主任”(李富春),“刘参谋长”(刘伯承)。

此外,再加上李德和翻译伍修权,还有中共中央秘书长邓小平,总共20位出席者。

陈云手稿如实地记录了遵义会议的主要精神,指出:

扩大会议指出军事上领导错误的是A、博、周三同志,而A、博二同志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A,也就是李德;博,即博古;周,是周恩来。长征时,他们三人组成“三人团”,是中共最高领导机构。

陈云在会上和周恩来、张闻天等一起支持毛泽东,批判博古、李德。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原为政治局委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

陈云曾经回忆说,他是在1933年进入江西中央苏区才认识毛泽东的,最初对毛泽东并不了解。到了遵义会议时,陈云对毛泽东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了解。陈云称毛泽东“非但聪敏,且有才能”,“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才”。正因为这样,陈云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单人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自传,以生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独家披露其成长经历、追梦历程、环球故事和航海日志。他曾是一名被哮喘折磨的儿童,苦苦与疾病斗争寻找自信;他曾是影视圈中成功的广告制作人,与众多明星合作,制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广告片;他曾是艺术圈内的知名画家,在法国、新西兰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 绝代佳人:西施

    绝代佳人:西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在深入挖掘和整理绝代佳人西施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本书共分为三卷,该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
  • 中国古代高僧传

    中国古代高僧传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在富饶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数千年来,曾经涌现出了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岁月的流逝,冲刷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的兴废,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业绩。他们中间,有雄才大略、举贤任能的国君;有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的名相;有横刀立马、席卷千军的将帅;有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谋士;有忧国忧民、忠言直谏的贤臣……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重生之闲妻不闲

    重生之闲妻不闲

    前世,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程诺,忽略了除工作以外的所有一切。然而,工作遭遇不顺,婚姻走到尽头,家庭发生巨变。重生后,程诺痛下决心:家庭为主,工作为辅,做一枚闲情逸致的闲妻吧。却不料,闲妻不闲,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陆续登场——阴险伪闺蜜,傲娇小三,极品亲戚,纷纷来袭。离婚墙头草丈夫变成了忠犬,重遇万人迷妇产科教授陆哲彦。总之,逗比来袭,女主冷静!真爱是后盾!
  • 斩痕破

    斩痕破

    斩痕一出,锋芒毕露!斩痕再出,谁与争锋!斩痕三出,傲视苍穹!
  • 颤栗世界

    颤栗世界

    一道眩目的闪电过后,传来了一阵轰隆隆震耳欲聋的雷声,天空下起了血雨。《颤栗世界》游戏一开服就出了问题,几十万玩家被困在了游戏之中。这是最真实的噩梦,这是最绝望的颤栗。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只有活下去才能找出真相。所以,先努力活下去吧!
  • 猫空爱情故事

    猫空爱情故事

    对于政大,我有一种似乎永远都抛不开的眷恋。别人问我,为什么对政大有这么深的喜爱?其实说真的,我不太清楚,但我惟一有印象的原因有两个。1、从小就喜欢张雨生,所以爱屋及乌。2、你应该听说过一句话:“得不到的,在心里永远是好的。”如果你一定要问出一个所以然,那我只能告诉你,政大之于我,就像皮卡丘之于小朋友一样。因为在猫空发迹,所以似乎有很多人认为我是政大的学生。对于各位会有这样的误会,我只能说抱歉。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省钱就是赚钱

    省钱就是赚钱

    一个人会挣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省钱。不懂节省的人赚得再多也许还是个身无分文的“月光族”;会省钱懂节约的人即使挣钱不多,也会月月有积蓄,年年有收获。本书汇集了节约开支的小窍门,展现了聪明省钱的大智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庭理财宝典!
  • 笔墨人寰

    笔墨人寰

    尽管收入的文章都是近20年的,也不能说作品就有多么成熟。原因在于,我一直想保持青涩的风貌。我以为作品的成熟和果实的成熟不乏同理,成熟了不是糜烂,就是坠落,惟有青涩才能永葆生机。因之,近年来我不断谋求散文的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贴近要表现的客体对象的形和神。这等于说,写质朴的物事,用质朴的语言;写绚丽的物事,用绚丽的语言。这个愿望,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很难。难就难在,一个作家的成熟,往往是语言的成熟,成熟即风格,形成风格后基本就固定不变了。所以,大凡阅读名家的作品,不看名字也知道出自谁的手笔。我这样要求自己未免苛刻,然而,如不这样就是跻身文坛也没价值。于是,下定决心这么做了。
  • 那五

    那五

    邓友梅的创作风格可用刚健、平实四个字归纳。而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京味儿”小说是《那五》《烟壶》等。这批“京味儿”小说,大都取材于旗人的故事。作家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出今日读者不大熟悉的旗人的生活画卷,给人以历史的感悟和现实的启示。收入本集的有其代表作《烟壶》《那五》等,这几篇小说表现了邓友梅丰富的“民俗学”知识,也显示了他非凡的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