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7100000004

第4章 行吟(1)

冯俊科《多情的凉头河》

凉头河是少数民族村寨,坐落在云南与贵州交界的一条山坳里,居住着苗族、侗族、布依族和汉族等二百户人家。这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旧社会人无三文银”。但湿润的空气,温和的气候,茂盛的树木,常艳的野花,又使它像人间仙境。从山头往下看,有多条小路像姑娘藕节般的胳膊从沟底的寨中伸出,搭上通往云南沾益的公路。寨中的房子大多用木头构架,上边用片石封顶,错落有致地盖着,别具匠心,在屋里能看见天空,但却遇雨不漏。墙是用木板做的。堂屋是全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两边喂着家畜。常常是人正在吃饭,牛从木栅栏里伸出头来,朝人“哞哞”高叫,猪在另一边的圈子里也“哼哼”有声,这种人畜同居的状况使初来乍到的人颇觉新奇。每当做饭时间,散发出硫磺气味的淡蓝色的煤烟,漂浮在寨子的上空,给人一种神秘静谧的感觉。

师部直属营就驻扎在凉头河西边的一条山谷里。山谷呈长条形,中间一条大路用鹅卵石铺成,高低不平地伸向谷底。一进谷口,南边高坡上是营部,接着是三连、一连、二连、四连顺序地排到谷底。凉头河与直属驻地相距不到一里地,一条公路相连。节假日期间,三三两两的兵们走出谷口,或在公路上散步,或爬上山坡观景。也有个别不安分的机灵者悄悄溜进凉头河,与寨中的姑娘调情。这里的姑娘漂亮水灵,也很开朗,特别是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年代里,对军人更充满喜爱之情。走在路上,不时会听见远处山头上的姑娘“喔——喔——”地高喊着,同你打招呼。迎头碰上,不管认不认识,姑娘的脸上都会露出野桃花般的笑容,问道:“啷咯去?到家里玩玩唦?”这种热情使不少兵们浮想联翩,神不守舍,欲火直往上窜,有的竟玩到了姑娘的床上。经常会有一些兵因与寨中的姑娘搞出事来而受到处分。

二连长汪有福,大概是受处分者中官职最高的。一个周末晚上,全营紧急集合,点名时发现二连长由副连长带队,汪连长不在。营长命令寻找汪有福。他后来被从凉头河一老乡家中找了出来。知情的老兵们都知道,那个老乡家里有一个长得如花似玉的姑娘。罗副营长气得在全营官兵面前大骂汪连长没出息,一生中没见过女人,见了女人眼滴血、裤带松、走不动。半年后,汪连长被处理转业,与他在凉头河相好的姑娘结了婚,落户当地,当了公社副书记。最惨的要数三连的排长黄平。我们新兵训练时,此人当过十二班班长,湖北人,工作积极能干,连里刚提拔他当了排长。黄平人长得一般,中等个儿,方脸盘,厚嘴唇,说话像吵架,不知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和凉头河供销社的女售货员好上了。那位售货员长得娇小俏丽,说话柔和清亮。兵们盛传他们两人之间的风流韵事,但一直没抓到把柄。一年春节,黄平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未婚妻来队结婚,新婚当天后半夜,新娘醒来,发现新郎不见了,急忙报告连里。连里像炸了窝,四处派人寻找,最后在供销社女售货员的床上找到了黄平。营里立即将黄平处理退伍,新婚的妻子也同他离了婚。那个女售货员也没跟他回湖北老家,后来听说又同四川渠县的一个兵好上了。

初到连队时,老兵们茶余饭后,经常用这些事例教育我们这些新兵。一天晚上散步,班长王衡宣严肃地告诫我:“你们这批兵文化程度高,家住平原地区,凉头河的姑娘们向往大山外面的生活,热情风流,小心别栽跟头。更可怕的是姑娘们手中有一种药,偷偷泡在水里劝你喝下,如果你将来不和她结婚,几年后药力发作,肠子一节一节烂掉,很快就会死去。如果你和她结了婚,她又会用一种解药偷偷让你喝下,就没事了。汪连长为啥非和那个女的结婚?黄平为啥会在新婚之夜跑到售货员那儿睡?就是怕的这个。”王班长是贵州省黔西县人,苗族,人很好,世道懂得很深。听了他的话,我不禁毛骨悚然,认真地点了点头。然而没过多久,和我一起当兵的原哲竟栽进了凉头河。原哲是高中毕业生,写得一手好字。新兵训练一结束,当我们被分配到工地扛石头、抬钢管劳动锻炼时,他就被选调到营部技术室当了缮写员。大概他觉得自己刚到部队就比我们高出一头,将来发展前景肯定不错,因此见了我们总是昂首朝天,目不斜视,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原哲在技术室听到老兵们谈当地有“十八怪”,什么“三块石头当锅台、斗笠当锅盖、萝卜当成水果卖、老太太爬树比猴快、赶马车的站起来”,等等。原哲对“姑娘背着小孩谈恋爱”这一怪最感兴趣。老兵们对他讲了其中的内涵以后,这个目空一切又涉世不深的毛头小伙激动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原哲到凉头河喝酒时认识了一个姑娘,两人频频往来,不久竟使女方怀孕。原哲受到警告处分,当兵不到两年,就被提前处理退伍。那个女的倒还钟情,充满希望地跟着泪流满面的原哲回到了他的老家。

1976年冬天,部队调防到东北。过了一段时间,人们惊讶地发现,二连长、黄排长和原哲之流太笨,营里有很多当年隐藏很深的“地下工作者”,后来竟然都成了凉头河的乘龙快婿。其中有连级干部、排级干部,也有头脑精明的兵们,更使人们吃惊的是其中还有那位骂汪连长“见了女人眼滴血、裤带松、走不动”的罗副营长。

永恒的苍天

——成吉思汗与世界

席慕蓉

我几乎大部分的主题都在蒙古的高原上,蒙古的文化,包括我所见到的人,我所听到的事,我所感觉到的种种的悲伤也好、欢喜也好,或者愤怒也好,现在好像是蒙古文化成了我的诗的最主要的内容了。

如果要问是什么影响了我?我会回答:是土地,还有这块土地上的人,还有土地上的文化。我在第一次回到自己的故乡,回到草原的时候,在走到土地上的那一刻,流出了激动的眼泪。我想那是一种长久的等待、长久的渴望、长久的梦想,而想不到有一天梦想可以成真。我想大概就是这样。

我曾经为一首歌写过歌词,名字叫作《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那是我最敬爱的内蒙古的歌唱家德德玛女士命令我写的。我写了以后,回到台湾,第一次打电话给她,她说太长;第二次打电话给她,她说太乱,我就再乖乖地去改。第三次她说可以了。这就是这首歌词产生的原因跟经历。

《永恒的苍天——成吉思汗与世界》这个题目大得不得了。我先从一件事情讲起,2005年的6月28日,我记在我的日记本上了,我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当然我们前面还要加一个伊克昭盟。早上,我跟着朋友到成吉思汗的陵寝去磕了头,下午,这几位朋友带我去拜访一位达尔扈特,他的名字叫恩克巴英先生。

“达尔扈特”在蒙文的字义里面是什么?就是神圣的人的意思。它是指什么?专指一个族群,这个族群里面的人都叫“达尔扈特”。它做什么?它是七百多年来,专门只负责祭祀成吉思汗的陵寝,保护成吉思汗陵寝。这是一个世袭的职务,就是说从窝阔台时代就开始,然后到忽必烈汗的时候定了很细的规则。

有的人负责祭祀,有的人负责管理,有的甚至只是负责打扫。七百多年来,他们就是这样守着,在伊金霍洛的成陵。守着这个成陵,不分昼夜、不分四季。

那天下午我到恩克巴英先生家里的时候,我是想问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文革”的时候毁了很多东西,包括成陵也毁了很多东西,可是也有几件东西剩下来了。我就想问他们,你们是怎么藏的,怎么收的?说有一位叫包日登扎布的先生,他是专门管洗马、喂马的一个马夫,是做粗工的人。那个时候因为太紧急了,这些红卫兵们一进来,管祭祀的达尔扈特就跟他说,你去把马鞍藏起来,是我们圣祖成吉思汗可汗用过的马鞍,你快藏起来。这个人就很镇定地把这个马鞍藏起来了。

十年时间里面他很安静地洗马、喂马,十年之后,把这个镏金的马鞍,完整无缺地还给当初托他去藏的这位达尔扈特的手上。那个时候我听了心里很感动。十年里面,那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我想各位都知道,十年里一个洗马、喂马的达尔扈特,他能够那么安静的、不动声色的,在心里面藏着一个这么大的秘密,在大家的眼前走来走去,圣祖的马鞍就藏在那个里面。那种感觉,我觉得,是什么东西会让他这样?什么东西会让他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忠诚?

后来我发现到,我感觉到,这里面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许诺,而且也是一种深藏在心里面的美德。关于草原文化,我们内蒙古有一位学者,孟驰北先生,他在书里说过一段话,他说我们一般的人在衡量一个文化的时候,我们看到都是所谓的看得见的东西。就是说,是累积起来的房子,或者是累积起来的书本。可是我们从来不重视从心里面累积起来的一个人类心里面的各种变化。他说这种变化,如果相对于我们所看见的建筑跟房屋这些显性的文明来说,这个深藏在心里面的美德,是一种隐性的文明,隐性的文化。这个东西怎么说?对这个东西,在我们原始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是一片空白的,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走,就像我们不知道该怎么盖房子一样。但是,因为跟大自然相处了,跟万物相处了,跟你旁边的人相处了,于是你慢慢地在心里,你就有了什么东西。你有勇敢、进取、冒险、合作,然后互相信任,守信用,还有忠诚。这种种的诚实、宽容,这些美德,是人类几十万年的时间在心里慢慢累积起来的一种文明。

这个文明其实也是我们大家都有的,不是说只是蒙古人才有。但是问题是,在蒙古人游牧文化里,它表现在草原人身上特别鲜明。

大家所认为的蒙古人、蒙古民族,或者游牧文化、草原文化,从哪一年开始?

从1206年,应该说是从铁木真统一所有住在毡房里的百姓开始的。这是在《蒙古秘史》上说的。

1206—2006年刚好八百年,所以我很高兴地跟大家说,2006年刚好是成吉思汗登基的八百周年。登基八百周年在文化上、历史上,有什么意义?意义就是,这是一个德国学者告诉我的一句话,他的意思是说,就是在这一年,这一天,这一个时刻,是一个有标志性的时刻。因为这是世界各国学者所公认的,它是部落社会的终点,是蒙古人的起点。我觉得这个听起来好像诗句一样,一位德国学者说这样的话,我觉得很感动。

我们所谓的游牧文化也好,草原文化也好,他的代表人,我们说的是蒙古族、蒙古人,是要从成吉思汗登基的那一刻才变得特别清楚,特别明白。

当然,关于成吉思汗出生的年代好像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不过我们现在所说的,是说他是1162年出生的。假如说1162年出生的话,1206年是44岁,我们蒙古人说是虚岁45岁。我心里一直在想,45岁的成吉思汗是个什么样子的?就好像有一首蒙古歌里面唱的,我们在想象您的面容,可是我们无法得见。我自己的感觉,我心里常常是在想,因为现在世界上有三张成吉思汗的肖像,有两张是公布的,有一张还没公布。第一张是韩国的,韩国在李朝的时候流传下来的,是成吉思汗戎装的像。帽子上还戴着穗子的戎装的像。另外一张就是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在1278年,由元朝的宫廷画家刘贯道,他以忽必烈汗的画像为基础,然后听从忽必烈汗的说法,根据他记忆中的祖父的模样所画出来的成吉思汗的画像。第三张是1980年在伊朗发现的。发现以后,旁边有一些附属的资料可以证明,这个是跟可汗的画像有关。那个时候伊朗的学者就说,我们来研究,研究以后我们再公布。不过从1980到2006年,还没有公布。世界上只有这样的几张画像。

我读《蒙古秘史》的时候,我也希望各位如果有空的话,也去读一下这本《蒙古秘史》,它的形容,它里面是一种史学上的记录,但是也是一种文学上的描述。比如说成吉思汗在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也速该勇士,就带他说:该去找一个未来的媳妇了。你的母亲是希望你去到我的家乡去找,我的媳妇该从我的家乡来的。所以也速该勇士就带着9岁的成吉思汗走在路上,准备去找一个未来的亲家。

结果在路上就被一位先生给拦了下来,是另外一族的。这位先生的名字叫作德薛禅。他拦住了,他当然也认得也速该勇士。他说:真是太巧了,你的儿子是眼中有火、脸上有光的孩子。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就梦见白海青——白海青是一个猛禽,就是海东青——我梦见白海青,抓着太阳跟月亮来到我的手臂上。这就是征兆。你应该带着孩子到我的家来,我家也有漂亮女儿。我来做也速该的亲家——他已经开始叫亲家了,说请你到我家来娶我的女儿。当说你眼中有火的时候,表现你的目光有神,你专注地看着你的世界,你的脸上有光的时候,你是容光焕发的。容光焕发,然后对外在的世界,对前面眼前的一切这么热情,是这么一个专注的孩子。他怎么能够不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呢?所以这时我想,我们不能看到可汗年轻时候的画像,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根据《蒙古秘史》里面的描写去描绘,他是一个眼中有火、脸上有光的男孩子。

过了很多年以后,他回去娶了那个他9岁的时候就定了亲的孛儿帖夫人。孛儿帖夫人比他大一岁,10岁,然后终于历经千辛万苦,自己也有了一点家业,就去把孛儿帖夫人迎娶回来,迎娶回来日子也过得算是很幸福了。但如果就这么下去的话,可能不会有今天的成吉思汗。

但是有人过来报仇、复仇了,要把铁木真的夫人孛儿帖抢走。面对夫人被抢,年轻的成吉思汗又如何应对?

这时候,一个在草原上的人,当他自己的所有被抢夺走的时候,他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她再抢回来。他就去求他的两位盟友,一位是王汗,一位是扎木合,然后大家一直帮助他。他赢了这一场战役,他把敌人打败了,然后他在逃难的人群里,去找他自己心爱的妻子。《蒙古秘史》里面描绘得很美,那夜月光明亮……我们想象一下,在旷野里,在奔逃的人群里,铁木真骑着马叫孛儿帖、孛儿帖,一直在叫,你在哪里?那个时候孛儿帖,听到了铁木真的声音,因为那夜月光明亮,她看到了铁木真,看到了他的马,他的鞍配。就过去抓住了那匹马,然后铁木真就拥抱了他的妻子。在《蒙古秘史》上是这样写的。那夜月光明亮,我们想一想,年轻的铁木真,是怎么样把自己心爱的、失而复得的妻子拥抱到怀里的。

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我们即使是没有成吉思汗的画像,我们从《蒙古秘史》里面,也能够一段一段看到他是怎么样奋斗过来的。看了这一段以后,我很得意地跑去问一位学者,我说这不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嘛,铁木真承受着种种的预先准备好的辛苦的待遇。我说因为成吉思汗是这样的一个从小备受艰苦、艰苦备尝的人,所以才培育了他将来成功的基础。

同类推荐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在人类生活中,爱的出现,或爱的信仰的出现,带来的不一定都是绚丽的色彩和悦耳的声音。在很多时候,爱情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忧伤、孤单、仇恨,甚至毁灭的前夜。
  •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汉诗就像一朵暗自芬芳的兰草,朴实无华却最写尽人生百态。再没有哪个朝代的女人,会如汉时的女子那般敢爱敢恨,刚烈痴情。也再找不到那野性未褪,却温柔多情的汉子。用今朝的笔写汉时的情,迎面而来的,除了浓浓的烟火气息,还有那些让你心动的爱恨情痴。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宋词是一朵情花2

    宋词是一朵情花2

    最经典的宋词读本,最唯美的诗词解读。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严谨,唯美,更动人。以诗词会古人,以古人读心灵,以心灵悟人生。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是因为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热门推荐
  • 不为帝王姬:君心我独宠

    不为帝王姬:君心我独宠

    她原本是北国高高在上的篱姬公主,原是北国第一美人,却被那个冷酷的男人毁掉了家园;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而却成了他肆意欺负的工具,是他毁了她的一切,她要复仇,为了所有的亲人和惨死在南风手中的子民,柔弱的篱姬为了复仇成为了南风身边的女人。
  • 母亲

    母亲

    小说的主人公原本是个逆来顺受的普通劳动妇女,在从事革命事业的儿子巴威尔的影响下,思想迅速成熟,逐渐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这部小说第次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群众革命斗争,反映了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过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古龙文集:天涯·明月·刀(下)

    古龙文集:天涯·明月·刀(下)

    本书接续《小李飞刀2:边城浪子》的故事。此时,傅红雪已成为天下知名的大侠。他与雁南飞约定一年后在凤凰集了结恩怨,没想到雁南飞却碰到凶险诡异之事。为了破解名震江湖的公子羽之追杀,为了忠实于好友的托孤,为了战胜自己内心的欲望和软弱,傅红雪又重新踏上了波涛诡秘的江湖厮杀之旅……
  • 闲散王爷妖精妃

    闲散王爷妖精妃

    徐希雨,一个二十一世纪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在与朋友登山散心之际竟被一个似神似仙的老头儿悲催的发配到一个千年以前被历史架空了的王朝——北周。身穿异世,女扮男装的她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遇到了他——她初到异世所见的第一人。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的希雨,怎知会正好碰到他旧疾复发,于是伸出援手救了他。为此希雨还不惜发下重誓:若在自己怀里他失去生命,那么她来生宁受阿鼻地狱之苦,也要化身为魔,跟老天爷斗上一斗。令希雨没有想到的是,她救的人竟是北周的“闲散王”慕容紫轩。成了轩王殿下救命恩人的希雨被邀进了轩王府。让希雨倍感疑惑的是,偌大的一个王府包括家丁在内,人头儿都没超过十个手指头去。更别提慕容紫轩的妻妾了,一个没见不说,就连个丫鬟都没有,只有两个跟随自己丈夫进来做事的老妈子。慕容紫轩是那方面有瘾疾还是有断袖之癖,oh,mygod..对于希雨来说,哪一种都可惜至极。这个如谪仙般的男子怎会怎会------希雨一声长叹:‘哎-------”明明是个闲散王却比谁都忙,身怀绝世武功,行踪诡秘无常,。而初涉异世,对这陌生的世界一无所知的希雨,只能感叹:哎!既来之则安之吧?天塌下来砸大家。不管外边怎么样,我且在王府过我的简单,平凡,自在的小日子吧!可她哪里想的到,自己会失心于轩王府。初入王府他曾经郑重许诺:“如果你愿意,我愿做一根水草,将你这片小小的浮萍紧紧地拥住,做你最坚固的依附。”可这还没到俩月,却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她“整日无所事事,不学无术。”并以此把她赶出了王府。可她已爱他到无法自拔。她无辜入狱,派人找他去救她。可他只冷冷的扔了一句“他既不是轩王府的人,本王何以帮他。再说他既然敢做就要敢当。”她万万没有想到他会如此的绝情。她不解,她怨恨,她的骄傲不允许被他看轻,她要与他比肩齐。于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她开客栈,创书局,混的是风生水起。她苦练功夫,研制防身武器,在恩公的帮助下,不断地提升自己。然后拿着当时与他白纸黑字签订的契约再次入府欲洗旧耻-------精彩片段一希雨:“唉!王爷,您说说,咱俩人儿要是穿着现在这身同款同色的锦袍在大街上这么一溜达,人家看到会说咱俩像什么?”慕容紫轩:“那还用说,像父子俩呗,一大一小多像。”希雨:“王爷!您害不害臊!”慕容紫轩:“该死的徐希雨——”,一贯俊雅温润的轩王殿下满脸猪血色的大声咆哮。
  • 难忘初恋:温暖留在左心房

    难忘初恋:温暖留在左心房

    四年前,盛夏在一场晚宴上将顾映宁错认为失踪的初恋许亦晖;四年后,盛夏在婚礼前夕又与许亦晖狭路相逢。两张相似的面孔,两种迥异的气度,究竟是梦境,还是陷阱?若不是被卷入莫名的纷争,盛夏不会知道顾映宁竟会那般在乎她;若不是被许亦晖蓄意报复,顾映宁不会知道盛夏竟会那般害怕失去他;若不是亲眼目睹,许亦晖不会知道有一天盛夏竟会那般厌恶他。原来,最珍贵的不是记忆,而是眼下手心里暖暖的温度。
  • 松下幸之助全传

    松下幸之助全传

    松下幸之助是“经营之神”!他是“日本式管理之父”!他是重振日本精神的著名企业家!他以富有人情味的管理赢得了合作伙伴和员工的交口称赞!松下幸之助全传》从一个平民的角度,向读者深度剖析一个最真实的松下幸之助。作者从回忆松下幸之助的童年开始,讲述了他如何从学徒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家的完整过程
  • 女人的魅力与资本(全集)

    女人的魅力与资本(全集)

    对绝大多数女人而言,她们并非缺乏实现幸福的能力和机遇,而是没有掌握成功的方法和途径。如果女人打造出自身独特的魅力,培植和利用好自己重要的资本,也能在这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获得成功。本书阐述了成为成功女性的各种方法和秘诀,帮助女性迅速提升个人魅力、打造成功资本,收获美满幸福的人生。
  •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徐志摩与林徽茵的一段传奇姻缘,作别西天的云彩。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河畔的金柳,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为人所深思。而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早已超越了文字的局限,你一种有灵性的尤物,轻轻的我走了,历经生活的洗礼,蜕变为一首永恒的歌谣,世代相传。他的歌谣有一点迷幻,我轻轻的招手,有一点彻悟,有一点执著,还有一点不可知的气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的歌谣让干燥的空气变得温润,正如我轻轻的来,让我们无望的生活变得生动,也让我们沉睡的心灵从此苏醒
  • 听礼仪专家讲故事

    听礼仪专家讲故事

    礼仪举止,在人们眼中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人品格优劣的标准。礼仪举止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外在体现,不了解你的人往往会通过你表现的礼貌举止来评判你的人格。虽然说礼仪举止并不完全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心善良与否,可是现实中大家只能看到你的举止,无法透视到你的内心。即使这是十分不公平的一件事情,你也必须学会接受,并且把培养自己良好的礼仪举止当作你重要的一课来学习。本书将给你具体场合的具体礼仪指导,不仅可以作为你检视自身修养举止的标尺,也可以作为一本实用的工具书,让你在不知所措的社交场合中找到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