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1700000024

第24章 中国大趋势(2)

地方缺乏主体税种,单个地方税种的收入规模和其占整个税收收入的比重都比较小,导致地方自己的财源小而且很不稳定,对预算外和制度外资金、土地财政和负债依赖程度较高。下面这则新闻可以对此予以佐证:

北京市“精心计划”上半年GDP增速倒数第一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京上半年GDP增8%,低于平均增速,成了全国倒数第一。但是这次垫底是北京市主动占位,精心计划的结果。

为了这个倒数第一,北京市加大调控房地产行业力度,搬走了首钢,限制了汽车购买,北京为何“舍得”?为了什么?

8%,这是北京上半年GDP的增长速度。这数字低于往年同期,也低于全国GDP增速1.6个百分点。从1991年开始,北京的GDP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何以今年上半年会低于9%?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说,这是北京市着眼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动选择。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特征,是北京市主动实施了加大调控的力度,主动舍弃了一些曾经的经济增长支柱。

房地产,多年来占据着北京市投资的半壁江山,相关税收占地方财政20%左右,但为了落实国家调控政策、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北京市采取了国内最严格的调控措施;,汽车,作为全市消费的最大支柱,贡献率曾达到60%以上,但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北京推行了限购政策;首钢,这面首都工业发展史上的旗帜,曾是全市重工业最为重要的引擎,但为了缓解资源环境矛盾,促进产业升级,北京实施了首钢搬迁调整,主流程全面停产。这些,都是北京市在城市综合发展进程中的“舍”,舍掉了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百姓居住条件改善,以及市民出行效率提升不相适应的经济的盲目增长点。

房地产去支柱化就会引起GDP增速减慢,北京一城一时显然是可以的,但如果全国都是如此,那么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显然是接受不了的。根据人保部研究的结果来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体带动80万~100万人的就业。而房地产产业能够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很长,这对于促进经济短期增长有立竿见影的功效。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可见的是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事实上都需要房地产业、都依赖于房地产。

土地制度改革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的许成钢教授指出,“土地问题源于分权式威权制,源于宪法不保护民众的土地所有权。”而这种分权式威权的源头又在于哪里呢?许教授认为这种体制的根源还在于中国古老的、世界独一无二的、由农耕文明所孕育而历时2000年的皇权帝制。这种体制在“文革”后绝大多数人们要求推进市场改革的时候,也曾有效地调动了各级政府推进市场改革的积极性。但“尽管其自身也朝着适应市场化方向有一些进步,其基本特点却从未有过变化。当中国大量的社会经济问题超出了GDP范围的时候,这个体制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房地产业去支柱化倒逼土地制度改革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之所以被支柱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这也决定了,政府对于土地征收和转让享用绝对的垄断权。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赋予了它这种权利——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也就为土地财政奠定了法律基础。

土地问题是决定内需、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社会创新,乃至社会稳定的关键要素。所以土地问题在未来将直接决定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

但我们更倾向或者乐观地认为,随着房地产业的去支柱化政策的实施,土地财政这一制约要素被解除,将为土地制度改革奠定了经济上的基础。

随着土地制度改革,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如下几种积极趋势。

国内市场的扩大

在现有的土地承包制的基础上,将农村土地跟城市土地平权化,会明显地加剧小生产者破产——去农民化的可能。但所谓的“去农民化”,并不是“农业的终结”或“乡村生活的终结”,而是“小农的终结”。

现在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是,如果不限制,农民就会随意处置自己的土地,比如卖了或抵押给银行或他人,最终成为流民,而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诚如陈志武所指出的那样:“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的制度。”

特定于当前的中国,在国外市场日益萎缩的时候,中国必须从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向以建立国内市场转型。现在真正困扰中国的问题或许更在于国内市场建立的路径选择上,特别是在于社会分工和土地政策关系的内在联系上。

我们当前的这种政策,虽说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农民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这种政策也确实使得小农经济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但这种制度无疑是在延续甚至强化了几千年来的小农制度,也就是马克思所指的“小土地私有制度”,这种制度的缺陷就在于——小土地所有制实质上排斥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排斥劳动的社会形式,排斥资本的社会集中,排斥大规模的畜牧业,排斥科学的日益广泛采用。

虽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基于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考虑的,但社会规律却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因为“生产资料无止境地零散化,生产者本身分散化,人力大量消耗。生产条件日趋恶化和生产资料日益昂贵是小块土地所有制的规律。”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将证明给我们看:小农制度破产是必然。

在学界一直有一种论调,固执地认为,将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平权化,不仅会让整个社会为之动荡,更可怕的是,如此也会让整个并不太大的国内市场,因为农民的失地破产而进一步萎缩。

对于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而言,他们显然忘记了如下一些事实,那就是当一部分生产者从生产资料中解放出来,也就意味着必须以这些生产资料转入他人手中、变成资本为前提;即:这些生产资料的新占有者以商品形式生产那些原先归生产者本人消费的产品,就是说扩大国内市场;这些新的占有者在扩大自己的生产时,向市场提出对新工具、原材料、运输工具等的需求,以及对消费品的需求(这些新占有者日益富有,他们的消费就自然增多)。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里这样论述道“一部分农村居民的被剥夺和被驱逐,不仅为工业资本家解放出工人及其生活资料和劳动材料,而且也建立了国内市场”。他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列宁的认同,他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里,与马克思的这一观点予以呼应:“从抽象的理论观点来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正在发展的社会中,小生产者破产所表明的情况……表明国内市场在建立而不是在缩小”。

农村不会萎缩只会更繁荣

土地的制度改革也不会导致农村的萎缩,事实上它只会促进农业的繁荣和发展。美国是地多人少,人均拥有大面积的土地。而中国的情况恰好相反,是人多地少。对于这点土地,农民会为此而投入几百万去搞现代化吗?显然不会。同样,对于那些城市里有着大量闲置资金的人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那土地的产权不明晰不确权,政府要征就征,想收就收,投资没有保证。而如果一旦土地制度改革了,也就是说土地一旦确定权力义务,这种情况将得到改变。首先由于有了相对确定的预期,农民自然会比先时更肯投入,因为即使他的土地被人买走,他的投入也会体现到销售价格上的。同样,那些城里的、有着大量闲置资金或投资渠道有钱的人,也敢于投资了,因为至少他能够确定那一亩三分地是谁的。

此外,随着土地制度改革,一部分有本事、有能力的农民将会卖掉自己的土地,拿着这笔钱作为创业资金,跑到城市里去创业。土地可以集中到某些种粮大户那里。当种粮大户手头的土地集中到一定程度,他会在这些土地上做大量投入。随着他手中的筹码增多,他也就有了引入城里的大资金的条件了。

或许是另一种可能出现的局面,那就是以土地入股而组成农业合作公司。张家3亩地、韩家2亩地、向家6亩地……一个村的人将这土地评估作价,然后根据这个价来组成一家农业公司。在公司内部,根据各自的能力、兴趣及公司的要求予以分工,有管理能力的做经理,有市场拓展能力的做市场,有技术能力的搞技术,而对农业生产已没兴趣的也可只做股东,继续在城市里发展。如果这公司的人有远见也务实,这时还可以向城里的闲置资金定向增发搞增资扩股。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将城里的资金、管理、技术和市场都引回来了。

随着农村组织的创新和城里的资金、管理、技术及市场的配合,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农村不仅不会因为土地制度改革而萎缩,反倒会因为小农意识的破产、现代农业的引入、公司组织的出现、竞争的加剧而为之繁荣。农业产业化的必然又将形成这样的结果:更多的非农人才的回流,包括资金在内的更多的资源要素被投入到农业上。我们的农业只会越来越现代化,农村只会越来越繁荣,我们的粮食安全也将得到更多的保证。

对流中国

我们当前的体系是一个完全遵循行政等级的产物。行政级别越高,相应获得的资源也就越多。个人是如此,机构是如此,连区域也是如此,面对公众的公共资源的分配也是如此。也正是这种制度分割,导致了城市与农村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资源分配的差距,而资源分配的差距也直接导致了城市和农村、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这种制度的分割,更造成了社会流向的扭曲。

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医疗资源、更好的信息资源、更好的资金资源……就必然要朝着行政级别的高层移动。这样就造成了包括人才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向上流动。更重要的是,这种流动是单向的,它只遵循行政等级,然后按照这个等级由下而上地流动。处于最上端的城市,本来就具有更多的资源,而这种流动则更进一步地将资源向其集中。人们一般不会选择回流,结果是县乡村彻底的空心化。

但随着土地制度改革的进展,这种情况将得到明显地改善。首先一线城市的居民在生存压力下,不得不向下一级城市或其所在城市的周边农村移动,以此来减少生活的负担。

同类推荐
  • 经济知识全知道

    经济知识全知道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追求快、新、奇的生活方式。多数人都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些晦涩的经济理论、经济术语,但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早已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现象也随处可见,经济学的力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无法想象的影响力。《经济知识全知道》把那些实用的经济学常识用一种简洁、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你在娱乐中尽情领略经济学的魅力。
  • 如何读懂国家经济政策

    如何读懂国家经济政策

    地方官员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争取国家政策扶持,首先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只有把国家政策弄懂弄透了,把国家政策支持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搞明白了,才能紧紧抓住一系列稍纵即逝的机遇,打开争取项目工作的好局面。企业人士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做到合法经营就必须读懂国家经济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只有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才能够创造条件享受各级政府乃至国家的各项鼓励和优惠;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与调整往往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特点,因此只有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才能够制定适当的企业发展战略。投资界人士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无论是金融投资、实业投资还是风险投资,读懂国家的政策环境都是成功的前提之一。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 未来装饰生存法则

    未来装饰生存法则

    《未来装饰生存法则》主要着重点是研究和分析装饰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全面而深入的透析经营管理中的奥秘,并以独特的角度来阐述生意场的经验理论,促进读者有效的整合装饰装修思维,挑战行业竞争,实现自我价值。
  •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热门推荐
  • 丑女选夫记

    丑女选夫记

    当她是丑女的时候,他就爱上了她,凤凰涅槃,复仇之后……是昔日情人,还是妖媚的鱼族王子?是生死相依的微服君王,还是双眸剪水的宗主?是绚烂缤纷的护卫,还是纵横天下的魔法师……她的爱何去何从……
  • 绝世小帝师

    绝世小帝师

    她是世间最平凡的女子,也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她有着无与伦比的睿智和卓然脱俗的气质,谈笑间的低眉浅笑,抵过了世间所有的女子。她,保留了前世的部分记忆,有着无人可及的阅历六岁为太子太傅,手持先帝御赐的戒尺,亲手为天宇王朝培养了两代盛世明君。帝王、神相、才子、名臣……最为出色的男子都在为之魂牵梦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抹生命的延续不知道像谁,典型的魔神转世,天纵奇才,年仅三岁,已经超过母亲当年的风范,世间所有的毒物和动物都对他心生恐惧,人称小小“鬼见愁”为了维护自己的母亲,不惜一切代价,立于巅峰,睥睨万物。当最初和至今相碰撞,该做怎样的抉择?天流:无论上天入地,我也要追到你,并不是为了索要情债,而是,为了能够留你在世间多过一日,即使短暂,也能让我回忆永恒!引用某位读者的书评,看得相得透彻呢:每一个独立人的内心是孤独的,能够坐享百年孤独的人确是最需要理解的人。若是有绝世风采,那更得耐得住寂寞。小小帝师的奇遇需要承载几多忧愁,几多责任。小小身躯蕴涵的能量非常人能及,也就是这样的先天优势带来的困扰。真的只有一颗执着之心吗?毕竟是韶华之时,恐怕如此的通透之人也会被蒙蔽。我所看到的是一颗玲珑心啊!有时睿智,有时恍惚,有时灵动,有时彷徨,有时执着,这才是一个鲜活的人,一个真实的人。少年的才华传递的是风采,很难抵御啊!。。。。————————————————————————本文和月儿的《爱上花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当成是续篇来看,也可以独立,并不矛盾:)这是我的圈子,可以来看看http://m.pgsk.com/1752644
  • 世纪末最后的舞步

    世纪末最后的舞步

    可记得19世纪的英国社会黑暗,社会动乱,道德败坏,可我却在那时穿越时空遇见了你?可记得那时的我相对你来说,从未步入社会,愚昧无知,但我却恋上了这段时空,迷上了这段历史,爱上了你?(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少年时期,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制度转换的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塑造着一个叛逆的性格;时代大潮的激荡,则玉成了一个弄潮儿的辉煌。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
  • 摩根家书

    摩根家书

    《摩根家书》是美国财富巨擘摩根家庭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的信,是父子之间交流感情和工作的私人信件。这些信件是摩根家族的至宝,信札“透露了摩根强大、富有的秘籍……”
  • 嫡妃不好惹

    嫡妃不好惹

    满怀欣喜赴约,没等到心上人,却等来一场精心安排的刺杀。银月国女扮男装的太子上官青染,伤心绝望之际,被心爱之人毫不留情的挥掌打落万丈深渊。再次睁眼,悲伤退去,眸底寒光乍现,让人望而生畏,她已非原来的她……纷争不断的皇宫,阴谋重重,负心男子虚情假意,无情利用,后宫嫔妃挑衅、嘲讽,设计陷害,无人知晓,她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漫不经心的弹指一挥间,掀起阵阵血雨腥风:欠我债的人,我让你们拿命来抵,欠我情的人,我让你用一辈子的痛苦来还!本文女强+宫斗+宅斗,总之一个字‘斗’。斗斗更健康,越斗越销魂,外带斗倒所有敌人!推荐自己的文文:《重生之侯府嫡女》:《洛王妃》:《罂粟妃》:《狂妄邪妃》:《冷心弃妃》:推荐好友女强文:宁儿:《楚王妃》
  • 神偷盗妃:王妃逆袭霸王府

    神偷盗妃:王妃逆袭霸王府

    “啊啊啊!你要是再咬我,小心我带着娃离家出走。”作为一名逆袭的神偷王妃,她看着身上的一个个牙印,浑身颤抖着指控某人。她夫君皱着英挺的眉,凤眸凌厉地扫过她,说:“我让你再去偷东西,你偷了我的心还不够,还要招惹别人。”神偷王妃对这样的表白表示很羞射,主动伸了一只手凑上去道:“那你多咬几口吧,我不会把心还给你的。”于是乎,怎么可能只咬手……
  • 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

    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使未来的人生充满挫折,只要他能够保持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够以健康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从而排除人生中的各种艰难困苦,走向成功。青少年朋友,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好地发展我们的人格。愿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能记住一点:好习惯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
  • 老爸像魔鬼

    老爸像魔鬼

    韩梅迎春来自偏僻小镇,父亲对她寄预厚望,盼着她有一天能一鸣惊人。因此,还在读四年级的韩梅迎春遵从父亲的意愿,提前参加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在初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这成为部分同学妒忌她的理由。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韩梅迎春决意放弃参加复赛,于是,恼怒的父亲对她大打出手……
  • 密码之谜

    密码之谜

    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干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