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只有专注才能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李彦宏在创业之初,搜索行业被看做是没有前景的行业。那时,网络游戏和短信平台纷纷强势登场,不少人捷足先登,赚得盆满钵满。而李彦宏说他只在做一件事:搜索。在他眼里,搜索领域还有很深的潜力可以挖掘,自己要做的事是专注于搜索领域,并将这个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不断翻新。
一心一意做搜索
李彦宏曾把个人成功的核心理念概括为三大法则。第一法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第二法则: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第三法则:专注到底。
专注,是李彦宏在业界最为人称道,但有时也是最受质疑的特点。很多人认为,“百度采用单一的运营模式可能具有一定的风险”,对于这种质疑,李彦宏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单一的运营模式是有前途的,安全的,并能成为自己的最大优势。
“在人生选择道路上,每个人都时时刻刻面临着一些选择,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我相信搜索将对网络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我的理想是‘为人类提供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至今未变。”李彦宏如是说。
“搜索是我的本行,也是百度的专长所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是我的人生格言。”李彦宏说。李彦宏早在创业之初就已经被誉为搜索引擎领域的前三甲。因而,在李彦宏看来,搜索引擎既然是自己的优势,就要坚持。对于李彦宏而言,与其花大力气在一个并不擅长的领域和别的强大对手竞争,还不如在自己精通的领域集中精力保持领先地位。
李彦宏专注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看到了做搜索引擎的巨大潜力,他一直在澄清百度多样化的传言,“我们不准备进入其他领域,原因就是现在搜索引擎的市场太具有吸引力了,它的潜力太大了,在这上面如果能够做好的话已经能够成就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企业了。所以我觉得百度今后的思路肯定还是大规模地在搜索技术上进行投入,并一直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争取能够给网民提供最好的搜索体验,让他们形成一种认识-到百度来能够很快地找到他想找的东西,只有做到这一点,一个搜索引擎公司才能发展,才能够壮大,才能够获利更多。”
百度作为主流的搜索引擎,有着自己固有的盈利模式,百度业绩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这些都足以给李彦宏充足的信心。
为了确保百度坚持做搜索的核心目标不动摇,李彦宏给公司的资源分配定下“721”的原则:
“70%的资源都投向网页搜索,20%投入到与搜索相关的业务,如MP3、贴吧,10%投入到新兴业务。”
对于百度始终靠一个简单的对话框走到今天的运作模式,很多人感到不解,在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各大门户网站都纷纷走向多样化的今天,为什么百度还要如此“从一而终”呢?
“对手都很强大,如果因为自己的多样化而分散力量,最后反而丢掉了自己的地盘,那才是得不偿失的。”对这个问题,李彦宏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知道,百度的最大优势就是技术,而技术的变化太快,没有专注的保障和巨大的投入,百度的领先地位就极易动摇。
百度的成功来自于“专注”,专注于搜索,专注于技术。专注应学会拒绝诱惑。李彦宏回忆说:“在百度上市之前,百度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中文搜索。在创业初期,搜索在美国硅谷并不是炙手可热的。当时很热的是门户概念,电子商务以及后来在中国火起来的无线、网游,等等。百度在招第一批员工的时候,碰到了一位特别希望加盟的人,他技术很好,可惜他对我说,如果我们不做电子商务,他就不来了。
2001年,曾经有一位百度的工程师找到我,很认真地说他想做网上购物,结果被我拒绝了,他因此离开了百度。百度上市后,也有一些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先后离开了百度去尝试其他的业务。”
因为百度的文化比较宽松,每个人都有很多想法,作为的李彦宏,为了保持对搜索引擎的专注,他的工作大多是在idea(否定提议),就是员工把十个想法拿过来,他会对九个说NO。之所以说NO,是因为这些提案跟搜索没什么关系。
这个世界太大,可以做的东西太多,无论是人还是企业都必须找到自己的定位,贪多的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真理,但是要做到却很难。“人一生中可以完成的事情是有限的,只有专注才能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所以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是李彦宏在2008年北大毕业生典礼上给学弟学妹们的一条忠告。
专注的结果就是百度在搜索领域越做越好。华为内部有句名言:“简单的事情反复做,你就是专家;反复的事情认真做,你就是赢家。”搜索技术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但是,能够连续年都做这个“简单”技术的人并不多。
自上市以后,百度就开始源源不断地开发搜索领域的新产品,其特定产品的种类远远超过其他搜索网站。如今,这些产品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垂直搜索矩阵,涵盖社区、购物、软件等领域,而且各种新细分领域的检索服务还在源源不断地涌现进来。这一切,都让百度将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走过痛苦的互联网寒冬
2000年李彦宏创建百度时,国内的几大网站都是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市场完全空白,当时的中国根本就没有人掌握这种面向大众的搜索引擎技术。几家大门户网站最初使用的搜索引擎主要由美国公司或我国台湾公司提供,搜狐用的是美国欧姆龙公司的“Verity”,网易用的是美国的“Altavista”,新浪用的是台湾的“Openfind”,263用的是台湾的“龙卷风”,中华网用的也是“龙卷风”。但搜索引擎并不是门户网站的主要业务,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免费搜索引擎服务,只是当做提高访问量的招数,一次性花大价钱购买一套搜索引擎在经济上毕竟不划算。李彦宏于是看中了这个商机。按照李彦宏最初创业的思路,百度要做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技术提供商。
2000年5月,百度在风险投资商Peninsular Capital的帮助下卖出第一套搜索服务,每年8万美元服务费,买主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IT门户网站之一的硅谷动力,这家公司一直致力于IT信息与商务服务。
Peninsular Capital是这两家公司共同的风险投资商。
百度的第一个客户很顺利地到手了,有了第一个客户样板,接下来百度凭借号称全球最大、最快、最新的中文搜索引擎技术,势若破竹地拿下了大多数重量级客户:
2000年8月,开始为搜狐(Sohu.com)提供服务;10月,为新浪(Sina.com)提供服务;2001年1月,为263提供服务;2月,为Tom.Com提供服务。
在此期间,中国所有提供搜索引擎的门户网站中,80%以上都由百度提供搜索引擎技术服务。可以说,早期的百度用搜索引擎技术已经达到了“垄断”市场的目的。如果按李彦宏“技术改变世界”的理想,应该说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在当时,百度即便是在“垄断”市场的情况下却还没有盈利。
百度怎么会在“垄断”市场的情况下还不能盈利呢?
原来,在当时,即便是新浪、搜狐这些大的门户网站,他们一年上缴给百度的搜索技术服务费用只有几十万美元,这样算下来,百度提供技术服务一年的总收入不过700万至800万美元,这个收入水平还不够人力资源和办公、管理费用开支,达不到盈亏平衡。
随着搜索引擎为门户网站带来越来越大的流量,来自门户网站用户的搜索请求量越来越大,为此百度的带宽和服务器都要不断升级。新生的百度更是被不断增加的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来。
雪上加霜的是,在2000年年底,纳斯达克股市突然崩盘,一直虚火旺盛的网络经济也在一夜间破裂。就在这一年,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都曾相继奔赴纳斯达克。然而紧随其后的互联网低潮,让他们陷入困境,财务状况不尽如人意,几大门户网站纷纷苦苦寻求新的盈利模式。
进入2001年,互联网业界又发生了太多惨烈的事情,大批的网站纷纷倒闭,各大网站都陷入了生存危机。搜狐股价跌至1美元以下,一度面临退市的危险,网易因误报合同事件被纳斯达克正式通知停牌。
在这种情况下,各大门户网站关心的不是如何购买到更优秀的网络技术,而是如何购买更便宜的网络技术。他们一个个都找到李彦宏,“你看,现在日子不好过啊,服务费能不能给打个折?”
百度从这些门户网站的身上已经不能收到更多的钱,连维持其研发力量的资金也收不到,李彦宏感到了这种商业模式的危机。
李彦宏是放弃Inforseek价值几十万美金的期权回国创业的,他想创办的并不是一个平庸的小公司,而是一个在社会上能够产生一定影响力的公司。因而,他不得不考虑进行业务转型的问题。
关于百度的商业模式,李彦宏首先想到了面向终端网民服务的竞价排名。
但在当时,几乎所有的董事都是反对采用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的,包括李彦宏的创业伙伴徐勇。采取竞价排名商业模式,意味着百度放弃已经实现的“垄断”市场的战绩。在互联网刚在中国初冒嫩芽的2000年,这样的成绩是历经艰难取得的。放弃已经做成熟的市场,并且将所有的合作对象都变成竞争对手,这是很冒风险的。
“我们这样干,肯定会影响搜索技术的销售。”董事们几乎是站在徐勇一边一致反对李彦宏:
“Robin(注:李彦宏的英文名为Robin)!我们当时投资可不是让你做竞价排名!”吵了3个小时,李彦宏怒了。“我不做了,大家也都别做了,把公司关闭了拉倒!”
李彦宏猛地将手机朝桌上摔去。
据说,李彦宏的这个越洋电话,花了500多元的电话费。李彦宏一直在同这些董事进行据理力争。事实上,那天,李彦宏并没有说服董事会。但董事会最终答应他尝试一下。正是李彦宏的专注与执着,让那些远在美国的投资人更愿意把赌注压在他身上。
2001年8月,Baidu.com Beta版上线。
2001年9月20日,开始竞价排名业务。竞价排名这种模式尽管在随后的运营过程中饱受质疑和诟病,但不可否认,依靠盈利模式的转变,百度走过了痛苦的互联网寒冬。此后的8年时间,百度的收入主要依靠排名竞价获得。
同时,由于公司业务的转型,百度开始直接面对终端用户,从此成为独立的搜索引擎公司,结束了给各大门户网站打工的日子。
“中国不打折”
1999年10月,李彦宏作为优秀华人代表受邀参加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庆典,这次归国,让他看到在中国发展互联网的机会,坚定了他回北京创业的决心。时光荏苒,一晃10年过去,此时的李彦宏已经不是当初那位在外企打工的工程师,而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企业家。这一年,李彦宏应邀前往美国出席中美经贸论坛,会见美国政要,并在几所美国知名大学进行了激情澎湃的演讲。媒体称:这次美国之行,有“技术偶像”之称的李彦宏,在最具技术创新魅力的美国掀起了一股强有力的“中国旋风”,让美国甚至全世界开始对中国青年一代企业家刮目相看。
李彦宏如此受欢迎,自然和他所经营的百度的成功有关,与他对百度的经营之道有关。李彦宏的理念,就是要让他创办的公司得到中国乃至世界的承认,他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在计算机方面的高水平的技术。同时,也希望百度给更多的人不仅带来生活上的便捷,更能带来财富。
在百度上市前,已经有许多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因为那时美国股市融资的能力很强。对于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百度来说,当然希望通过上市能够带来公司发展需要的真金白银。
百度在上市的过程中,在股票发行的价格问题上,李彦宏同投资者一直处于争执状态。承销商一开始给的定价是17~19美元,后来又调至23美元,李彦宏觉得定价还可以再上调,否则百度的真正价值体现不出来。他说服投资人,百度现在是一个青苹果,现在还没熟,你现在拥有它,未来成熟了,它就会更漂亮,就更有魅力,更诱人。尽管有的投资者已经在抱怨,太高的发行价格会让投资人失去兴趣,但在李彦宏的坚持下,百度股价后来又调到25美元。等到上市的前一天晚上,李彦宏坚持将发行价定在美元。
这是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前所未有的高价,几年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将近20家,但美国人对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似乎仍然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在他们的观念中,中国货就是便宜货,中国公司就是治理不规范的代名词,中国公司股票的发行价肯定要比同类型美国公司便宜很多。
李彦宏就不相信这个潜规则,他认为中国市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市场,中国公司没有理由比美国差,因此,他在百度IPO的时候,喊出的口号就是“中国不打折”!
纽约时间2005年8月5日上午10时,百度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上市。交易开始时,交易员第一次报出美元,此时大概有几十万股的需求,但是一股都没有人卖。大厅里先是一片沉寂,继而响起了掌声,所有人都知道成功了。交易员把报价提高到了38美元,同样还是没人卖。接着,又把价格提到了39、40美元,还是没有人愿意出售。没过多久,交易员又报出了42美元、45美元……报价还在不断上涨,那个交易员吓坏了,人在发抖,声音在颤抖,手也在发抖。最终在11点40分,第一笔交易完成,人们在交易大厅看到开盘出去的价格是72美元。掌声和欢呼真正释放出来,所有的人拥抱在一起。
专注执着的决策者而百度的成功还在延续,当天下午2点40分,百度股价超过了100美元。然后一路狂飙,最高曾达到150美元的价格。到交易首日收盘时,百度股价定格为122.54美元,市值达到39.58亿美元,股价涨幅达到了疯狂的353.85%!百度在一夜之间惊人地变成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而上市当日股价超过100美元的优秀业绩,也只有头一年Google上市时曾经做到过。
在纽约曼哈顿43街街口,纳斯达克交易大楼临街的大显示屏前,围了不少纽约市民和游客。显示屏交替显示不断攀升的百度股价、百度Logo和此时此刻中国网民在百度上搜索的关键词。“我知道会上涨,但没想到会涨那么高。当时没太多感想,后来得知破那么多纪录,真高兴,实在是给中国人争了光。”这是一次超出所有人想象的成功上市,当天纳斯达克收盘之后,李彦宏拨通了百度公司第一位员工-时任百度技术副总裁刘建国的手机,只说了一句“We did it(我们成功了)”,便泪流不止,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