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2400000028

第28章 打开情绪的瓶塞(4)

谁是模仿大师 模仿是人的天性。互相观察、互相模仿,当与别人一致后,我们便能从中获得一种归属感以及被认可、被接纳的喜悦。所以,这个模仿并非可有可无,它是自然赋予我们的一种本能,就在这种本能中宝贝逐渐学会了发声、手势、表情……但是,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和树立榜样呢?

宝宝的模仿之旅

初生的宝贝没有语言,除了哭,唯一能和你“聊天”的方式就是模仿你。模仿看似简单却很有效,可以一下子抓住你的心、你的目光,让他愿意一试再试,意犹未尽……这是上天赋予他的又一个特殊的本领,凭借着它,宝贝才得以一点一点地学会了一切。而我们也在这被模仿中渐渐学会了为人父母。

当你喂小宝宝吃饭时,把小勺递到他面前,宝宝自然地张开了嘴,等着品尝美味。而你看着看着,嘴也不由得张开,你们到底是谁在模仿谁?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艾普·迪叶特斯特辉解释说:“在五分之四的情况下,是孩子看到伸过来的勺子后先张嘴,然后父母才模仿孩子的动作;余下五分之一的情况是父母先演示,孩子再模仿。”这个简单的喂饭的例子说明,模仿不是单向的,模仿其实就是父母和宝贝之间最初的一种交流方式。

不仅如此,艾普教授还告诉我们:“如同水中的鱼群居群嬉一样,人也时时参照周边的人们,互相观察、互相模仿。当与别人一致后,我们便能从中获得一种归属感以及被认可、被接纳的喜悦。所以,模仿并非可有可无,它是自然赋予我们的一种本能,就在这种本能中,宝贝逐渐学会了发声、手势、表情……”

其实,早在诞生的那一刻,宝贝的模仿之旅就已开始了。一位儿科老专家就曾在一名刚刚出生8小时的小女婴身上验证过。首先,老专家和小婴儿互相注视,随后,老专家慢慢地伸出他的舌头,稍候片刻,小婴儿也伸出了她的舌头。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大夫和护士们都感到很惊奇。有人建议,让这个新生儿一个一个地、面对面地和所有的工作人员见面,包括老专家,但有一条规定——和小女婴见面者切勿伸出自己的舌头。结果,只有见到老专家时,不管老专家的面部表现如何,她都会伸出她的舌头。多么有趣的一个场面,不是吗?

而到了2~3周之后,宝贝开始能够挥动着小手指,学习你的手势了。第6周至5个月的这一阶段,宝贝会跟着大人发出声音,你对他笑,他也会以笑脸回报;你张开双臂,他也会张开双臂了。

在模仿中,宝贝与大人们交流着;在模仿中,宝贝知道了肢体该如何运动;在模仿中,宝贝渐渐意识到自己有着与大人一样的脸;在模仿中,宝贝明白了不同的心情应该用不同的表情来表现。自己很高兴时,他知道应该用一个微笑来告诉大人们,之后,他便会看到一张同样的笑脸。因为,笑是会传染的。

4~6个月的时候,宝贝的协调能力渐渐增强,他们开始学习像大人那样摆弄物件。

到了8~12个月,宝贝已经完全掌握了我们逗他时的所有本事,比如他会把小脸藏在毛毯后面,同你开玩笑;还想学你的样,做你正在做的事。

宝贝1岁的时候,学到的一个最重要的动作是用食指来指方向。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经常在爸爸妈妈的手指指引下发现有趣的东西,现在他也会用手指引导大人的视线了,让爸爸妈妈陪他一起看那些他觉得有趣、兴奋和害怕的东西。

当然,宝宝的本意不是要我们注意某样东西,而是期望大人多多关注他。宝宝开电视机,摆弄遥控器,如果大人不搭理他,他会一直玩下去。

12~18个月的时候,宝宝会使用调羹了,什么都想自己试试,想跟妈妈一样自己从碗里舀东西,想自己倒牛奶。宝贝可能把餐桌弄得一团糟,但是千万别因为杂乱无序而责备他又在调皮捣蛋,他的的确确是在学习。想想你自己学开车时是否也是手忙脚乱的呢?

到了宝贝18个月的时候,他一边继续着模仿之旅,一边渐渐明白了大人也不是想做什么事都能做成功。他看到妈妈无法搬动那个大箱子,爸爸打不开那把生锈的锁。他们开始模仿在电视中看到的人物,学他们的样子跳舞、唱歌、做事。这个阶段的孩子隐约知道电视里的人和真实生活中的人是不一样的,但他们还是急于把从电视中、小伙伴和周遭的大人那里学来的东西表达出来。

到快2岁的时候,宝贝简直迷上了大人的日常行为,想学你洗碗、扫地、吸尘。看到爸爸在墙上钉东西,他也找来小锤子,往墙上敲。

有位妈妈发现2岁的女儿同3岁的表姐在玩游戏,她要表姐睡觉,拍拍她的头,在她脸上吻了一下,就像平时她临睡前妈妈为她做的一样。妈妈感动不已,想不到自己平时的行为这样深印在女儿心中。

宝贝3岁了,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于是他会把鞋子当做一辆车,把铅笔当成妈妈烧菜的勺子。他喜欢跟妈妈在厨房里玩,真希望自己马上就成为一个大人!

细说模仿

模仿——你们能做的,我也会做啦!

“每当我看见爸爸妈妈可以那么自如地拿取某个东西的时候,我真是羡慕极了!幸好,我6个月大的时候也能玩这种抓起放下的游戏了,那可真是好玩呢。攥紧,松手扔掉,再拿住,再扔掉,一次又一次,呵呵,我的小手终于能听从我的指挥了,我可高兴了。除了这些,我还能趁妈妈不注意把她洗好的葡萄拿来捏,只要我的手一用力,就会流出好多水,看我很有本事吧。昨天,爸爸居然能把那么一大张纸揉成个小球球,我也得试一试。

呵,看,好容易嘛,而且,这个纸的声音还很好听呢。这些可都是我自己亲自制造出来的,现在我觉得自己真的很能干呢。我相信,到我15个月大的时候,一定还能拿起梳子,就像妈妈那样一下一下地给自己梳头发。到那时,凡是爸爸妈妈能做的,我也一定能学会!”

科学真相

德国慕尼黑马普研究所研究认知和行为发展小组成员艾儿丝纳博士说:“婴儿在9个月到12个月大时达到模仿的高潮阶段,此时他们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而且有了‘行为导致结果’的意识。也就是说,我们成年人会知道其他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进了厨房,就会推测他去那儿是有目的的。而孩子呢?他虽然还不清楚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但已经开始把事物与目的结合起来。”

艾儿丝纳博士和同事一起研究2岁的孩子是否同成人一样思考。最初的结果表明,孩子对模仿事物的意义有自己的理解:“大人若是像孩子一样把玩具塞到嘴里的话,孩子先是很吃惊,但他们并不去模仿。”知道了这一点,下次你逗孩子玩时可别被那聪明的小脑袋瓜取笑哦。

总之,模仿带给宝贝一个个重大的发现:哦,原来生活是这个样子的!

模仿——妈妈快乐了我才能快乐

“谁都有不高兴的时候,虽然我还是个小婴儿,可是也会有不顺心的时候。不过,每到这个时候,只要妈妈冲我甜甜一笑,我的那点不开心就一下子都被赶跑了。妈妈可会变换脸上的表情了,我总是忍不住要跟着学:她哈哈大笑,我也赶紧跟着大笑;她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我也尽量让自己的小眼睛睁得圆一些。除了这些面部表情之外,妈妈的情绪我也能模仿,她惊讶我就跟着惊讶,她紧张我也害怕,她生气的时候我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去……一句话:模仿,能让我感受到妈妈的心情。”

科学真相

在人们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时,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

英国学者的一项最新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发现4个月大的婴儿就能识别人们的面部表情,他们在会说话前已经懂得他人的非语言交际信号,比如友好的微笑。

来自英国大脑和认知力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伦敦大学的学者们组成的研究小组对一些4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测试,一种情况是让人与他们相互注视,另一种情况是转移注视他们的目光,两种情况后都作出抬高眉毛微笑的表情。与此同时,研究人员检测婴儿们的大脑血氧水平,并使用近红外线扫描婴儿的脑部并拍照,以及观察他们的脑电波。

结果显示,婴儿们能意识到别人的注视,当他们看到自己被人注视时,大脑皮层会受到刺激,而他们所使用的大脑区域和成人被注视时一样。研究人员表示,这一能力是社会交际能力的基础,对社交能力的发展非常关键。

而神经生理学者则进一步发现,大脑具有使人拥有模仿能力的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元。它不仅仅在做动作,如用手抓拨浪鼓时活跃,而且在观察别人如何拿起拨浪鼓时也变得活跃。大脑会模仿该动作,同时会设想他人大脑中的意图:他想拿起拨浪鼓晃动发出声响。镜像神经元能让人通过模仿推己及人,从而更加体谅他人。再简单一点说,通过对周围人表情的模仿,宝宝学会了善解人意。

镜像神经元是脑神经学研究者于1992年发现的。在恒河猴的脑内,发现有一群神经元,不只在猴子自己做动作时会活化,在猴子只是看到别的猴子或别人做动作时也会活化。之后证实在人类大脑里也有镜像神经元。

它主要是在脑中投射别人的行为或动作,让我们可以解读别人的感受或情感意图。

有学者认为,自闭症儿童之所以无法和别人沟通、分享想法和情绪,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镜像神经元功能受损。

模仿——你说一句,我跟一句

我们在和小宝贝说话时会不自觉地用上“妈妈腔”,讲话的节奏长而缓慢,几乎像唱歌一般,而且经常要把自己所说的和所做的重复几遍。对于这样的交流方式,宝贝会做何反应呢?仔细观察一下他的反应就会发现,宝贝原来一直在“密切注视”并“回答”着我们。尽管他可能还不会说话,但已经能学着我们的口形做出一种要说话的pose(姿势)了。

指导小手册

在宝贝的小世界里,能让他时时关注的人并不多,于是爸爸妈妈便成为他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凭着一颗细致的心,宝贝以全方位的扫描之势模仿着、学习着。渐渐地,其模仿能力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提升。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模仿环境”和“模仿榜样”。

模仿与反模仿

我们是宝贝的模仿对象,这似乎是件极为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偶尔反其道而为之,其效果也许会令我们惊叹不已。那就尝试着模仿一下宝贝的行为吧,实际上这也是向他传递了一种肢体语言,是表扬和认可宝贝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当我们模仿孩子的时候,他会感到自己得到了爸爸妈妈的尊重和认可,会变得更积极更自信。所以一旦宝贝有了好的举动,比如用自己的小手给娃娃洗脸,如果你看见了他这么有模有样的动作,请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过来模仿着他的样子做一做吧,宝贝会从中获得一种被认可被肯定的成就感。而当宝宝模仿了我们的一些不错的行为,比如捡起地上的废纸扔进垃圾箱,你的微笑、拥抱和夸奖则是对他最好的鼓励,能激励他继续努力做得更好。

扩展式模仿宝贝从模仿中逐渐获得丰富的想象力及认知力,但是只有我们这一个模仿对象还是不够的。所以,当宝贝拿着香蕉当话筒模仿着电视上的歌星唱歌的时候,他俨然成了一位歌唱家;而当他学着动画片里的英勇人物去帮助别的小朋友时,他将在模仿中培养出自己的同情心与正义感。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及时的鼓励和恰到好处的指导,比如说清楚歌词或给出具体的帮助小朋友的方法。

无论如何要相信这一点:宝宝对正确的事物模仿越多,积累的经验就越丰富,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也就越开阔,创造的灵感随之越活跃。

把缺点藏好了才能做榜样

许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身边的那个小家伙其实还是个摄像机,会把我们的许多行为举止依样拍下来,用他们自己的身体演映出来。而对于这些行为举止,我们自己大概还有些不自知呢。比如性格,许多人都以为性格是遗传而来的,可其实呢,遗传只在其中占50%的成分,另外的50%便全部由环境及身边人的影响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做事态度、待人行为等等,都会让宝贝模仿去。简单地说,当一个一岁的小孩每天早上都看到父母在佛龛前双手合十,他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跟在他们的身后合上自己小小的双手。渐渐地,孩子也有了信仰,一走到佛龛跟前,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叩拜起来。这就是说,无论好坏行为,宝贝都会来者不拒地全盘接受,因为他还没有判断力。所以,就连我们同爱人吵架的样子都会在宝贝心中划下印迹,因为粗暴的形象一刹那就能在宝贝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这会导致他们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或心情不好的时候,最先“反射”到大脑的解决方式就是以同样粗暴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因此,古语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再比如,宝贝某一天突然用那小胖手夹着一支笔做出个吸烟的样子,当下引得众人哈哈大笑,一时兴奋还禁不住拍拍他的头夸奖说“真聪明,学啥像啥”。如果我们真这样说了做了,那将是对宝贝的一种误导!因为我们这种关注与表扬会让宝贝模仿得更起劲,日后就可能从爸爸的香烟盒里拿支烟小试一番。

对付宝贝这种不良模仿的最好办法就是“将问题冷冻起来”——得不到回应,他自然也就失去了再次尝试的热情。

发现自己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随着孩子的成长,其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强,成长的烦恼会随之而来——孩子开始越来越多地冲你说“不”。那么,父母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这种自我意识?如何陪伴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个成长期?

我是谁如果你问一个2岁的小姑娘她是谁,她的回答将是五花八门的。也许她会告诉你她的姓名,或者回答说自己是个女孩而不是男孩。如果你问她是大人还是孩子,她也许会说:“我还小!爸爸是大人。”或者她会说:“我是大孩子了!”因为她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婴儿了。这些对自我的了解看似零零碎碎,但拼凑起来却表明宝贝身上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宝贝的头脑中已开始慢慢形成了一幅图画,这幅图画向她展示了自己是谁!这种对自我的认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应该说,婴儿对自己的关注是由他们的天性决定的。

科学真相

加拿大安大略省约克大学的玛利亚·莱格斯特及其同事做了一个实验,来测试婴儿是否对观看自己的图像、别的婴儿的图像及其他物体的图像有不同偏好。莱格斯特向一组5~8个月的婴儿分别展示了他们自己的照片、其他婴儿的照片或一个物体的照片,然后记录了婴儿们看不同照片的时间长度。

最后,她发现5个月大的孩子花在看自己照片上的时间最多,而8个月大的孩子则花在看别的婴儿照片上的时间最长。似乎越小的婴儿越偏爱看自己,婴儿长至8个月时,开始明白无须再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他们关注别人,也就意味着他们开始明白自己与别人是不同的。

同类推荐
  • 与孩子沟通其实很简单

    与孩子沟通其实很简单

    从父母的改变开始!放弃那些对孩子没有帮助的说话方式,不再对孩子大声嚎叫和训斥,恰当地运用沟通艺术。父母与孩子最有效的沟通。让亲子沟通变得更简单、更有效
  •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从父母的修养、处世、学问、智慧、威信、意志、心态、习惯、方法以及理解孩子等方面,全面总结了父母应该怎样“修”自己的“身正”,辅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让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真正行之有效。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镜子,你总能够在他的身亡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孩子是看着你的背影长大的。所以,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千万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在家又是一个样。父母先做到,再要求孩子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差,却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 有责任心的孩子才有未来

    有责任心的孩子才有未来

    提升孩子责任心,培养未来精英的最佳读本。让孩子在责任的担当中感悟人生的意义,从优美的文字中汲取至深的哲理。教会每一位青少年勇担责任,把握自己的未来。
  • 养胎保胎胎教全书

    养胎保胎胎教全书

    每一位女性,在她宣告怀孕后,周围的人无不好心劝其滋补以养胎。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仅仅是养胎这一生育观念早已落伍。作为现代的准父母,应该有更科学的生育观念。本书从优生篇、养胎篇、保胎篇、胎教篇、祛病篇五个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十月怀胎过程中一些切实有效的、科学的养胎、保胎、胎教方法,以助初为人母者顺利度过妊娠期,使胎儿健康茁壮地成长。本书以实现优生为目的,科学全面地就养胎、保胎、胎教方面对初为人父母者进行指导,使每一位孕妇都能正确养胎,避开一切不利于胎儿的不良因素,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胎内环境和胎外环境。同时,在不同孕期选用不同的胎教方法对其实施科学胎教,从而孕育出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
  • 爸妈助考不添乱

    爸妈助考不添乱

    每年的高考不仅仅承载着莘莘学子们的梦想,也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终日为营养食谱犯愁,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而失眠,奔走呼号于各大高考招生咨询会之间……真的,身为家长,总是希望能够在孩子面临人生第一次大挑战时,尽自己全部所能助其一臂之力。这种心情我非常理解。但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也患上“高考综合征”,盲目地着急,过分地担忧,导致手足无措,这只能也必将给孩子带来许多额外的困扰。这也正是作者把《爸妈助考不添乱》这本书奉献给大家的原因。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宠妻之婚色可餐

    宠妻之婚色可餐

    然而,仿若一道狂肆的闪电,猛然戳破了她的人生,最先回答她的,却不知是福是祸。是孽,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并不……,使她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抑或是缘。“爸,天黑了吗?为什么不开灯呀?我这是在哪儿?”而且,看到四周黑漆漆的一片的第一反应这样的变化,还是如此突如其来。这是苏沛柔醒来之后,苏沛柔从来都没有想过,如此狗血的事情居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 盛世宫妃

    盛世宫妃

    初时,他看着她,充满了渴求,她却说∶“请不要忘记对姐姐的承诺。”他黯然,多年的尊重、隐忍,换不来她的感情;爱人的离世,让她绝望,面对他的关切,是自甘认命,还是情难自禁?得知真相,才知道不过是欺骗,他的残忍让她恐惧;向往平静的她,终于决定离开,可家族的荣辱,让她不得不回到他身边;后宫颠簸,忍辱负重,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然而,得到的却是他的怀疑,“告诉朕,你这次回来,到底是因为朕,还是别有目的?”看着她,目光如炬。也许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是坦然面对,还是奋起反抗;本性善良的她,后宫之路,曲折血腥,是试图逃避,还是迎难而上;命运之路,给她的,到底是什么。
  •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山水诗,作为诗歌领域中诸多品类的一种,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它篇目繁富,内容广泛,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本书从中收集的诗歌多为精品。每篇作品都有【注释】和【鉴赏】,以供读者参考。本书在编选过程中,曾参阅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多所受益,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水平所限,资料不足,疏漏缺失之处,在所难免,热切期望专家与读者不吝指教。
  • 宫倾

    宫倾

    温柔少年,朦胧月光。转瞬已成追忆,那日偶遇,谈笑相对。一刻便是一生,远赴疆场,生死交付。难断彼人心肠,与君携手看天下,百般柔情已成殇~
  • 鬼子来了

    鬼子来了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纯情妖王耍无赖:狼女暴走

    纯情妖王耍无赖:狼女暴走

    【本故事纯属虚构】不要用你那大眼睛温情的看着我,不要用你那迷人的笑容迷惑我,没用的!风流过后不认账,门儿都没有!焰修抱着唯一的证据——儿子,看着气急败坏的灵蓉:“孩子他妈,做狼要厚道,把我吃干抹尽就得负责!”神马,该死的焰修,竟敢倒打一耙,在人界将她吃干抹尽不说,回到狼界居然还抱着贼溜溜的小娃要她负责,可恶!可恶!本文乃是《(完)六宫粉黛无颜色:狼女玩转天下》的下部,上部为【人间卷】,下部是【狼界卷】引用一个亲的评论:“老子和宝宝都很腹黑,不过他们虽然腹黑,但是他们都挺可爱的,两个人都想绝对的占有女主,老子想占女主,那是因为女主是他最爱的女人。宝宝还想娶女主娘亲,,真搞笑。不过本书就是因为这对搞笑又腹黑的父子俩才更有意思。”
  •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中编为“观照文艺学学术史”,对美学界、哲学界、文艺界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主要关注并深刻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美学学术史等前沿问题。这是当前文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它要追问的是当下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会不会消亡的问题。下编为“美学的沉思”,这实际上是百年美学学术史的缩写,本书正是在关注和研究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前沿问题的基础上,是在总结以往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价值美学的构想
  • 匪王传奇

    匪王传奇

    威望是杀出来的,抢掠行动胡子四梁八柱冲锋在前,危险时刻方显英雄本色。生死换来荣誉、成就、地位、板力,流贼草寇论功行封,前打后别,立功要用鲜血换。小胡子的话令她震撼:不死几回当得上大爷?她竟然爱上了匪首,警察局长逼婚不成害死铁匠铺掌柜,在嫁给土匪头子和警察局长的选择上,不然不配做四粱八柱,她毅然决定做压寨夫人,后做上土匿大当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