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郑亚旗,1983生,《童话大王》作者郑渊洁之子,皮皮鲁讲堂的校长。
只上过六年小学的郑亚旗,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他先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报社的技术部主任,其后运营老爸的童话杂志,建成皮皮鲁讲堂,将老爸的教育进行包装,并成立了科技文化公司,创办“Z星球”。他的教育注重在娱乐中增加知识,让孩子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奋斗感言:我只想自由奋斗。
【主持人简介】
阿丘:中央电视台着名主持人,主持风格亦庄亦邪。
【观察员简介】
王东华:华东交大母亲教育研究所的所长。
许丽霞:心理学专家。
主持人:欢迎郑亚旗。亚旗剃了个光头,是为了跟爸爸一样吗?
郑亚旗:不,我先剃的。剃完了以后他可能看着还行,就跟着剃了。
主持人:等于说是爸爸模仿儿子,少见,来来来,给点掌声。亚旗现在的身份是什么?
郑亚旗:身份是单身。
主持人:这是一个,单身。工作呢?
郑亚旗:职业是皮皮鲁讲堂的校长,然后自己还做了一个摄影工作室。
主持人:有很多人都羡慕你能幸福地生活在童话王国里,而且现在自己也是一个童话王国的CEO。
郑亚旗:有一次郑渊洁跟我说,他在30年前实际上是种了两棵树,一棵树就是整个皮皮鲁和鲁西西故事品牌形象。另外一棵树就是我,我这棵树现在返回来让皮皮鲁和鲁西西这颗品牌树发扬光大。
郑亚旗只读过小学,之后由父亲在家实施教育。然而在家上学并非容易的事情,郑渊洁询问了许多人的意见,并且自己钻研,编制了一套教材单独教育儿子。可以说,在家上学这件事经过郑渊洁慎重地思考,并由他谨慎地安排,这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模仿的。
主持人:你现在最高学历是小学吧,为什么会落到这样一个“田地”?
郑亚旗:郑渊洁之前对我进行的所有学龄前教育都是告诉我要与人为善,对花花草草、动物、人,都应该尊重。但是我上学的第一天,就被吓得不行了。有一个女生因为没带语文书,老师就把她叫起来了,骂了20分钟,女孩一直哭。我心想,怎么能这么对一个人呢?所以从上小学第一天开始,我就和郑渊洁密谋,是不是可以不上学。我对教育体制和学习内容都没有什么意见,就是对在这样得不到尊重的环境下学习,无法接受。密谋归密谋,第二天还是去了学校。之后有一次,学校布置了一篇作文。我不想写,郑渊洁就说他帮我写,他写完之后,我说你写的这篇文章分数肯定不高。他说不可能,这就是范文,老师会表扬你,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你。作文交上去,老师说这不行,零分,回去重新写。回家之后保姆帮我写了一篇,写完交给老师就成了范文,我就被表扬了。然后保姆说这是额外的工作,得付她加班费。
主持人:还记得当时的作文题目是什么?
郑亚旗:好像是《我的玩具》,反正就是类似的。郑渊洁是这么写的:冬天来了,外头飘着很大的雪,我把橱柜里的衣服、被子全拿出来,然后把玩具放到了柜子里,把门关上了。在门关上的那一瞬间,玩具和玩具之间开始讲话了……他的故事就这样开始。
主持人:看得出来郑渊洁为了教育孩子,其实费了特别大的功夫,听说还为你编教材?
郑亚旗:对,他给我编了10本教材。编第一本教材的由来是这样的,当时郑渊洁去少管所讲课,在那里他问其中一个小孩,你是怎么来这里的。小孩说他过16岁生日的时候偷了500块钱。郑渊洁说那应该把你的父母关进来,因为你的父母没告诉你,你不知道这事儿是犯罪,不是你的错。然后小孩说了一句话,吓得郑渊洁出了一身冷汗。那小孩问,那你告诉你儿子了么?然后郑渊洁就去书店买了各种版本的刑法,拿回来一摞,自己先看,看完就给我看,我当然看不下去,因为太复杂。当时中国刑法里有419个罪名,为了让我能看进去,他就把刑法编成了一个叫《皮皮鲁和419宗罪》的童话故事,这样我就看下去了。
主持人:你就是通过郑渊洁的“家庭教材”学习的?
郑亚旗:对,从10岁到18岁我学完了整套教材。其实写这些教材特别辛苦。他研究很多很多教材。数理化,他并不擅长,得去参考学校的教材编,那几年他一直在编教材。
主持人:其实学校里,很多孩子并不对学习感兴趣,而是喜欢那种群体感,让我觉得有朋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一旦离开小学了,离开群体,会不会觉得寂寞孤独呢?
郑亚旗:这我可能跟郑渊洁的遗传有关。我上学的时候,也不跟人玩。同学都看什么甲A联赛,然后追星,我根本就不知道。我关注的都是电影。那时候我接触什么都行,郑渊洁没有限制。我没上学的时候,就开始看《终结者》。他带着我去租录像带,当时我个子矮,到租录像带的店里去,我都看不见柜台里面坐着的人。人家就问郑渊洁,你租什么?郑渊洁说你问他,他租。我跟那边人说,租《异形》。
主持人:离开那一拨人,你根本就没觉得有什么失落感?
郑亚旗:对。最关键的是,郑渊洁对我在家上学这件事非常慎重,问了好多人。我记得当时他连鼓励他当掏粪工的班主任都问了,但是所有人都不敢说你可以在家教,因为他们负不了那责。只有父亲,生我的人,能做决定。当时他们的疑问是,孩子怎么接触人,会不会变成自闭症了。当然,谁也没有料到后来有互联网了。我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就上网了。
主持人:那大概是哪一年?
郑亚旗:1993年。
主持人:那很早了。
郑亚旗:对,互联网刚刚出来,当时我印象特深,上一小时网大概要花五十元钱。当时,我们家是电话拨号上网,每个月的上网费大约是七千元。
主持人:他当时供得起?
郑亚旗:他那个时候每个月的版税都七八万呢。
主持人:两位老师,这样一种模式、一种身教,到现在已经出效果了,你们怎么看?
王东华:我觉得亚旗跟着父亲后面,事实上不是在读一般的书,而是做父亲的研究生。像老郑这样一个高智商、高阅历的父亲,带一个孩子,这不是一般的老师能达到的。我们中国有“富二代”的问题,甚至全世界都有。但中国非常糟糕的是什么呀,往往父亲干文学,觉得文学不好干,让自己的孩子去搞医学,其实把最好的养分没有吸收下来,所以我觉得亚旗的家族事实上是一个非常肥沃的土壤。
许丽霞:老郑很多的时候都是逆向思维。现在很多的父母亲,没有像我们郑老师,把孩子当成一回事儿,我的孩子有什么长处,哪地方是有优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8岁,郑亚旗开始了独立生活,他从社会底层开始做起,哪怕自降身价。他放着郑渊洁的资源不用,自己另闯一条路出来。是金子总会发光,他的才能很快得到领导的认可。独到的眼光、敏锐的头脑,促使他将郑渊洁的童话进行商业包装,树立了皮皮鲁和鲁西西品牌。终于,他从父亲的翅膀下长大,开始替父亲出谋划策。
主持人:亚旗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郑亚旗:我喜欢摄影,最喜欢做的事儿是到非洲拍真正的野兽,不是森林公园这样的,真正没人管的;还喜欢去太平洋、印度洋拍鲨鱼。
主持人:潜水下去?
郑亚旗:对,先学的潜水,拿了执照以后才去。郑渊洁很担心我,我就骗他,说那些鲨鱼都是拔了牙的。
主持人:郑渊洁没有阻止过你吗?
郑亚旗:18岁以后,他什么都不管我了。郑渊洁向来说话算话的,他说18岁之前要什么给什么,18岁之后要什么就不给什么。所以18岁以后我就自力更生,而且我又是一个特别想得开的人,即便遇到困难,我也不会太在意,因为我对自己是有信心的,心里是有底的。
主持人:18岁之后,你都做了什么?
郑亚旗:18岁之后就出去挣钱了。我记得当时找工作,把简历一递,他们就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文化水平太低,才小学毕业,所以都不愿意雇我。有一次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看了我很久,然后走过来摸我的腿说,兄弟你是不是义肢啊,你是不是因为残疾没进学校啊?因为北京户口小学毕业的人太少了。面试完,那面试官还说,我这雇佣残疾人可以免税,你要是个残疾人,我就雇你了。
主持人: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