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800000094

第94章 雨水里的秘密——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故事

第四篇第三章雨水里的秘密——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故事

一滴普通的雨水放到显微镜下,就呈现出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这里有成千上万的“小居

民"(微生物)生活着。第一个揭开这个神奇世界秘密的是来自荷兰的一位看门人。

看门人是

不受人重视的社会群体,他们每天开门、关门,来客登记,有的兼任打扫卫生的工作,在每

天的大部分时光中,他们只是坐在接待室里的椅子上,看着进进出出的人们。然而我们现在

要提到的这位看门人却不是等闲之辈,他后来当上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被授予巴黎科学

院院士头衔,英国女王访问荷兰时,还专程到小镇去拜访过他,他就是荷兰的著名科学家列

文虎克。

列文虎克1632年生于荷兰的代尔夫特,他的父亲是制造篮子的手工艺人,母亲来自酿酒

艺人家庭。6岁时列文虎克的父亲就去世了。小时候列文虎克还是接受了一点基础教育,16

岁时他就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布店当学徒。六年的学徒生活结

束后,列文虎克回到家乡,凭自己的手艺开了一家布店。不过他的生意可能并不成功,因为

他很快就转行担任代尔夫特市政厅的看门人。

到此时,怎么看列文虎克都不像是科学家的料,出身于手工艺人家庭而非科学世家,没

有充足的家财,没有受过高等教育,除了荷兰语外,其他语言一窍不通,尤其是当时科学家

必备的拉丁文,列文虎克同样大字不识一个。有多少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平庸下去,同时,我

们也可以在任何一种岗位上发现奋发向上、最终成功的人。列文虎克属于后一类人。

由于看门工作比较轻松,时间充裕,列文虎克经常可以接触各行各业的人。在一个偶然的机

会里,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在首都阿姆斯特丹有许多眼镜店,除磨制镜片外,也磨制放

大镜。朋友告诉列文虎克,放大镜是一种很奇妙的新玩意,可以将很微小的东西放大,使观

察者可以清清楚楚地观看。列文虎克出身于手工艺人家庭,自己也当过学徒,手工活做得不

错,

看了眼镜店的人磨镜片的过程,自己便默记在心,回去后找来玻璃材料,利用自己充裕的时

间,耐心地磨起了镜片。早期的显微镜做得都很粗糙,不是放大倍数不够,就是镜面不够光

滑,成像模糊。心灵手巧的列文虎克磨出的镜片虽然很小,但是质量却是当时最好的。他给

自己的透镜制作了一个架子,并在透镜下面放置了一块铜板,在铜板上钻一个小孔,让光线

从底下向上透过来,照亮被观察的物体。

列文虎克没有受过系统的自然科学教育,但他对生物学非常感兴趣,喜欢大自然中的一

草一木、花鸟虫鱼。他觉得生物世界奥妙无穷,有一种巨大的魅力让他着迷。  1665年,

列文虎克研制出了一台显微镜,对他来说,这无异于如虎添翼,仿佛有了一张走向微观世界

的通行证。 有了自己的显微镜后,列文虎克兴致勃勃地将能够想到的小东西一个接一个地

放在镜下,观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显微镜下蜜蜂腿上的短毛,竟然如缝衣针一样地竖立着

,让人有点害怕。随后,列文虎克又观察了蜜蜂的螫针、蚊子的长嘴和一种甲虫的腿。好奇

心得到满足后,列文虎克又开始制造更大倍数的显微镜,他想看清楚更小的物体。微观世界

的精彩令他兴奋不已,他不停地观察,不停地记录。

1673年,他将观察记录材料整理成《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

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一文,寄给英国皇家学会。这篇文章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承认。许

多人对文章的内容抱怀疑态度,因为文中所述的微观世界谁也没有见过。

列文虎克对学术界的态度感到遗憾,但他并不气馁。他想只有更有力的证据,才能扫除

权威们的偏见。他继续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动植物。

1675年的一天,天空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狭小的实验室又黑又闷,列文虎克无法再工

作,便站在屋檐下的窗口,眺望从天飞落的雨水。忽然,他萌生了一个念头:用显微

镜来看看雨水里有什么东西。于是,他跑到屋檐边上,用吸管在水塘里取了一管雨水,滴了

一滴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雨水怎么会活?"列文虎克不禁大叫起来。原来,他看到雨水里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小东

在蠕动。他认为是自己眼睛过于疲劳而造成错觉,便揉了揉发涩的眼皮再看,结果仍与刚才

一样,他感到十分惊骇,连忙大声呼唤自己的女儿,女儿听到父亲的喊叫声,以为实验室里

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直奔实验室。

“我给你看个东西。"列文虎克指了指显微镜。女儿凑到显微镜跟前一看,惊奇地叫道:

“哎呀,这是什么东西啊?跟童话里的‘小人国’一样。" 

“这是雨水里的世界。"

“那真是太奇怪了。" 

“是啊,确实太不可思议了。"列文虎克陷入了沉思,“这些‘小人国'里的‘居民'是

从天上来的吗?" 

为了验证这个问题,列文虎克叫女儿用干净的杯子到外面接了半杯雨水,然后取出一滴

,放在显微镜下,结果没有看到什么东西。可是,过了几天再观察,杯子里的雨水又有“小

居民"了。结论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小居民"不是来自天上。

雨水里有“小居民",那么其他东西里有没有呢?他将牙齿缝中的牙垢取下来,用刚取的

雨水稀释之后,放在显微镜下,结果看到了“小居民";他又将泥土取来,用刚取的雨水搅

后,取一点放在显微镜下,结果也看到了“小居民"。列文虎克将这些实验记录,写成实验

报告,寄给英国皇家学会。

面对一个陌生的“学者”和一篇名字拗口的学术文章,学会的专家们带着轻视的态度开始阅

读观察记录。列文虎克的这篇实验报告无异于向英国学术界投掷了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一

片哗然。 

“雨水里怎么会有生物,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

“这恐怕是在跟我们开玩笑。”

“看这报告的格式、文法,就可想而知文章的真实性。" 

令他们惊奇的是,这篇文章记录的内容是从未有人深入研究的微观世界,作者对显微镜下的

活体的描写生动有趣:“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小居民’……它们活动相当

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啊!看来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

成果。”学会专家们开始重视起来。文章最后的结论惊呆了各位专家,作者宣称“一个

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小居民’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

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270多万个‘小居民’”。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绝大多数的科学家持怀疑的态度。幸亏英国皇家学会具有严格的收验科技成果的法规,

这些法规不允许草率地将这篇文章束之高阁。在英国皇家学会组织下,由12名学术权

威组成的考察团乘船渡过北海,来到列文虎克的家乡——荷兰的代尔夫特。在列文虎

克家,科学家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水中的“小居民"。他们激动万分,纷纷称赞列文虎

克的发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考察结束后,他们向英国皇家学会提交了书面报告,报告

称:“列文虎克在他的小实验室里创造了奇迹!"

列文虎克发现的“小居民"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细菌。他的这一发现,打开了微观世界

一扇窗口。透过这扇窗口,人们看到了一个神奇的微观世界。1680年,列文虎克被选为英国

皇家学会会员。这是对他20年来刻苦钻研的最好褒奖。

列文虎克被看成是微生物学的开山鼻祖,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

管他缺少正规的科学训练,但他对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细致观察、精确描述和众多的惊

人发现,对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细菌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他根据用

简单显微镜所看到的微生物而绘制的图像,今天看来依然是正确的。

一个普通的看门人,用自己持久的好奇心、执著勤奋的精神和微薄的收入,开辟出一片

崭新的科学研究天地,他的故事永远值得后辈人牢记在心,仔细回味。

同类推荐
  • 丛林学校:小矮人的秘密

    丛林学校:小矮人的秘密

    2012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强势出击,推出原创儿童文学《丛林学校》系列。《丛林学校》系列想象丰富、情节紧凑,人物描写深入人心。同时,它能激发孩子见义勇为、与人为善、珍视亲情、刻苦学习的优良品德。《小矮人的秘密》为整个系列的第一部,所有的故事,即将拉开序幕……
  • 协作(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协作(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的十种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精编成《诚信》、《自信》、《创新》、《道德》、《协作》、《细节》、《独立》、《责任》、《节俭》、《执著》共十本故事集。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书中故事娓娓道来,插图生动有趣,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知识。《协作(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为丛书之一。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1·上册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1·上册

    2008年5月12日,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夺去了许许多多含苞待放的小生命,灾难固然难于避免,但如果懂得更多的安全避险知识,预防救助措施得当,就有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 恐怖迷影(走进科学)

    恐怖迷影(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千家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家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 影响深远的儿童普及读物。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而“千家诗 ”这个书名更是广被采用,例如清代有《国朝干家诗》、民国间有《醒世千家诗》,当代又出现《官厅湖畔千家诗》、《岭南千家诗》 、《外国千家诗》等,不一而足,蔚为大观,足见“千家诗”的影响。 《千家诗(双色注音版)》为“国学启蒙书系列”中的一册。 在《千家诗(双色注音版)》一书中,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 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 轻松快乐地亲近《千家诗》,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千家诗》的魅力,在阅 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热门推荐
  •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本书通过寓言故事,引出经济学中的内在秘密,并加以幽默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经济学的世界,看透经济现象的本质,为你的生活增添无限精彩。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红色童话书

    红色童话书

    《红色童话书》是一本26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小金帽的故事》《十二个跳舞的小公主》《小偷布莱克和峡谷爵士》《白陆国的三位公主》……那些美丽动人的想像伴随多少人走过他们的童年?那些扬善避恶、催人进取的情节是多少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集子中安德鲁·兰先生将为我们展现他的彩色神奇世界。
  • 用智慧改变自己

    用智慧改变自己

    本书通过精彩故事和永恒的哲理,告诉人们一个简单但又内蕴丰富的道理:智慧改写命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宫斗之谋妃无情

    宫斗之谋妃无情

    尘世之中她因一根白玉菊花簪跨世而来,命运多踹却从未言弃,当他们历经磨难后终携手并肩,却不想抵不过的却是命运的捉弄。“博尔济吉特.叶洛,朕从未想过你如此狠毒!”他的目光里闪现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痛心疾首。“皇上没有听过最毒妇人心吗。”她一脸的决绝,冷冷的开口。他眸中是深深一痛,为什么?为什么到如今她都不肯低头,难道她不知,只要她愿意低头解释,不管真相如何,他都愿意冒天下大不护她一生吗?“你走,朕再也不想见到你。”一切繁华逝去,而她终究没能等到那年最美的菊花开。叶洛曾说:悲剧于她而言是另一种完美。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
  • 再见,我的总裁大人

    再见,我的总裁大人

    (全文完结)城市那端,是他盛世繁华的订婚礼。城市这端,是她拖着孱弱的身体走上悬崖。庄晟天,我用四年时光换此生再无瓜葛,这场爱情虽然艰难,我却再无遗憾。庄晟天,再见。再也不见。(黎绯绯)——————在一起四年,她只是他身边一个不能见光的女人。即使他已有心爱的富家千金,还是执意将她桎梏在身边。她不求能有被爱的希望,只等着终有放开的一天。只是这样的委曲求全,也只是等来一个又一个算计,一场又一场阴谋。当揭开血淋淋的真相,当失去所有珍贵的,当腹中生命悄然流逝,她终于万念俱灰,让人生凄凉谢幕。。。。。——————绯绯,过了很久,我才发现自己早已失了心在你那,爱得竟是比你还早。只是现在才察觉是否已经太晚。。。绯绯,你在哪。。。。那个穿着白衣的纤细女子会是你吗。。。。。。(庄晟天)
  •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本选题献给想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们,献给看不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按成人的想法生活和学习的父母们,献给不想让孩子变成冤家的父母们,本丛书是帮助父母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把握系统爱育方法的通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