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00000032

第32章 西方文学思潮——现实主义

第2章第16节 西方文学思潮——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的产生

现实主义是继浪漫主义之后,并作为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抗而走上历史舞台的

。它的形成有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

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

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

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终于不得不

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共产党宣言》)。此外,19世纪自

然科学发展和唯物主义在反对宗教与唯心主义斗争中的胜利,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广泛

传播,也都促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转而用比较客观的眼光来观察

世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在这样的历史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作家不满于浪漫主义文学耽溺

于主观幻想和个人叛逆精神而忽视客观社会现实的主观主义创作方法。他们继承和发展文艺

复兴、特别是启蒙运动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主张冷静地观察和评价资产阶级统治带来的种

种弊病和矛盾,如实地客观地描写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日常生活,从剖析人物性格和社会环

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造成种种社会罪恶和弊病的根源。这样,以如实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

判社会黑暗为其特征的现实主义文学,就逐步代替浪漫主义,成为在欧洲占主导地位的文学

思潮。  

现实主义的特征

19世纪的现实主义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现实主义作家偏重于描绘客观现实生活的精确的图画,而不是直接

抒发自己的主观理想和情感。他们反对突出作者的“自我”,主张作家要像镜子那样如实地

反映现实,他们的社会理想和道德激情往往是通过对生活的具体的、历史的真实描绘而自然

地流露出来的。这种描绘的历史具体性 涂凸坌哉窍质抵饕逦囊盏幕咎卣髦弧S捎谧·

产阶级的乐观幻想开始破灭,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更专注于冷静地观察、研究社会会黑暗现象如实揭露出来。这就使他们特别注重细节描

写的真实性,甚至要求文

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

第二,现实主义扩大了文艺题材的范围,要求全面地反映客观现实,特别注重描绘社会的黑

暗现象,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他们反对浪漫主义逃避现实、偏爱用历史题材或异域

情调来寄托主观理想的做法,主张文学抛弃专写伟大人物和伟大事迹、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

的俗套,有意识地描写社会下层人物和日常生活习俗。

第三,现实主义注重在深入细致地观察、体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加以典型化,

强调从人物和环境的联系中塑造典型性格。18世纪以来,欧洲美学思想在文艺的典型问题上

越来越强调人物的“个性特征”,反对古典主义的类型说。现实主义作家不满于浪漫主义派

把人物性格过分理想化而忽视客观环境影响的主观主义创作方法,强调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主张从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斗争情势中刻画人物性格,真实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本

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第四,现实主义的一项重大成就在于创造了广泛概括生活的社会小说,扩大了小说这一文学

体裁的容量,使它成为综合反映整个时代各阶层的生活风尚和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广阔社

会画面。19世纪生产的不断变革,社会关系的不断动荡以及自然科学、历史科学的发达,使

现实主义作家比起过去各流派的作家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更为深刻和自

觉的历史主义。

第五,在艺术手法上,现实主义文学继承和发展了18世纪英国小说、法国启蒙运动文学和俄

国讽刺文学的传统,同时也借鉴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某些艺术经验,但又有很大的革新

。在人物刻画方面,现实主义作家不但善于通过环境和生活细节的具体描写来烘托、突出人

物的性格特征,而且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力求深入细致地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现

实主义的另一艺术特色,是充分运用讽刺手法,以加强批判揭露的力量。狄更斯、萨克雷、

莫泊桑、果戈理、谢德林、契诃夫等都是讽刺艺术的大师。他们不但善于从地主官僚和资产

阶级的日常生活中揭露其丑恶本质,而且充分运用虚构、夸张、对比甚至怪诞的讽刺艺术手

法,嘲笑这个“黑暗王国”的昏聩荒唐和卑鄙无耻。 

第六,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文艺复兴时代以来的人道主义理

想,要求尊重人的尊严,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肢解。19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在

政治立场上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用人道主义观点来看待一切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要求文

学“在人民中间唤醒几世纪来埋没在污泥和尘芥里面的人类尊严”(别林斯基)。因此,他

们在作品中谴责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悲惨境遇,要求革除社会弊端,改善人民生活

。但是,由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他们在揭露和批判社会丑恶现象时,却无法指出资本主

义社会种种罪恶的根源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正确途径。在现实主义文学中,塑造得比较成功的

形象大多是富于揭露性、讽刺性的反面人物,或是作者寄予同情的“小人物”、“多余的人

”的形象,而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则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或成为某种抽象道德说教的传

声筒。

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法国和英国出现了巴尔扎克、狄更斯,俄国出

现了以果戈理为代表的一批“自然派”作家,在理论上也形成了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

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学和文艺批评。后期从60、70年代,特别是1871年巴黎公社以后到20

世纪初,是现实主义由繁荣逐渐趋于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西欧现实主义者虽然创作了一

些优秀作品,但他们的批判力量已有所削弱,改良主义思想和悲观情绪更加严重,自然主义

、客观主义倾向日益明显。而在俄国,由于反专制农奴制度的人民解放运动的蓬勃开展,现

实主义文学继续有很大发展,产生了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

基和契诃夫。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现实主义文学在欧洲各国的发展

也参差不齐,并各具特色。  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在宪章运动蓬勃开展的19世纪30、40年代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至40、

0年代达到高潮,而与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并驾齐驱。以狄更斯、萨克雷为代表的英国前期现

主义主要反映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后的英国社会生活,描写日趋尖锐的劳资矛盾,揭露了资本

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和资产阶级的伪善。70、80年代英国进入帝国主义时期以后

,陆续出现了哈代、伯纳·萧、高尔斯华绥等一批后期现实主义作家。他们运用社会心理小

说和社会讽刺戏剧等形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道德、宗教和文化等方面作了淋漓尽致

的揭露和批判。但由于费边社改良主义的影响,在他们的作品中,悲观情绪和宿命论观点也

有所增长。  

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以海涅为代表的早期现实主义文学把批判的锋芒主要指向

君主专制和诸侯割据。普法战争以后,德国实现了统一,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现实主

义文学才繁荣起来,出现了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等作家。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德国从自由

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辛辣地讽刺了大资产阶级及其帮凶的贪婪无耻。这

一时期,在北欧以易卜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却大放异彩。易卜生创作的一系列“社会问

题剧”,尖锐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的虚伪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市侩主义,

达到了思想深度和戏剧性的有机统一,对当时欧洲戏剧的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整个发展过程始终与俄国蓬勃开展的人民解放

运动紧密联系。由于俄国封建主义势力特别顽强,资本主义发展比较缓慢,与西欧相比,俄

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锋芒主要是针对封建农奴制及其残余。普希金在创作上完成了俄罗

斯文学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40年代以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的崛起,加强了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力量,使农民、城市贫民、小公务员等受苦受难的“小人物”成为

文学注意的中心。50、60年代,在革命民主派和自由派围绕着废除农奴制而开展的政治思想

斗争中,现实主义文学从不同侧面敏锐地反映了时代的重大社会问题。直到70、80年代,当

西欧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已经削弱,自然主义日渐明显的时候,俄国现实主义仍在发展和深

化。列夫·托尔斯泰后期的创作表现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契诃夫、柯罗连科的创作表

现了俄国民主阶层迫切变革现实的愿望和对美好的“新生活”的追求。他们在思想艺术上的

探索和革新,使俄国现实主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现实主义文艺和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是同无产

阶级的革命运动,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联系在一起的。高

尔基的《母亲》等作品继承和发展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传统,真实地描写了俄国无产

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群众的觉醒过程,第一次塑造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并通过

这些典型形象用无产阶级的革命理想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群众。这标志着在无产阶级文学中

开始形成一种新型的创作方法。

在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两种基本创作方法,并不是互相排斥、各不相容的,

而是经常联系和结合在一起的。一切真正的艺术都必然既要反映客观现实,又要表现主观理

想。在这个意义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艺术在本质上都不可缺少的因素。

同类推荐
  • 俄罗斯童话18篇(世界传世童话宝库)

    俄罗斯童话18篇(世界传世童话宝库)

    茂霍蚤的森林、潺潺的溪水、可爱的小动物……俄罗斯童话弥漫着大自然的味道。在这里,人们可以听到大自然的喃喃细语,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总之,人的内心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了。这种独特气质,使得俄罗斯童话具有坚忍、包容、和谐的特点。
  • 它们怎么来的

    它们怎么来的

    本书所讲述的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中事物的诞生和科学道理。
  • 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老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老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老故事》(作者任宪宝)是“少儿故事馆丛书”之一,收录了《墨子制止了一场战争》、《邹忌和齐王的故事》、《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张衡和他的地动仪》等故事。经典的故事,一生的智慧,开启孩子认识世界的天窗,让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 灰熊王

    灰熊王

    一部描写北美荒原动物的小说。小说根据作者真实经历创作。故事中,灰熊托尔是加拿大北部山谷中的王者,后来它遇到并接纳了一只失去母亲的小熊,一大一小两只熊相依为命。猎人兰登和布鲁斯来到山谷,小熊被猎人活捉。在追杀与逃避中,托尔与猎人兰登相遇了,咆哮着恐吓兰登,但最终却饶恕了这个看起来苍白弱小的人类。兰登幸存下来后顿悟生命,放弃了猎杀,将小熊放生。这种态度转变在《灰熊王》的前言中得到了最好的表达:“最激动人心的,不是猎杀,而是放生。”“自然是我的信仰,我的愿望,我的志向;我想达到的最大目的,是让读者随我一起走进大自然的腹地。”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本书是意大利著名作家德·亚米契斯一部取材于儿童生活的作品。它以日记体的形式和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口吻叙写了主人公一年之中的所历、所闻、所见和所感,抒发了乡国之感、师生之谊、亲子之爱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之情,通过一个个平常又满蕴人情味的生活事件,把爱和美注入读者的心田。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每个人都在问,这世界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们生存的盛世,让我们感觉迷惘、不安和焦虑?郭宇宽带着自己先锋媒体人的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累积,给国人提供了观看当今世界的富有同理心的视角,在他笔下,所有的歧视、崇拜、误解与敌意都化作深刻的“理解”。
  • 凡尔纳科幻小说精选1

    凡尔纳科幻小说精选1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科幻小说大师,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他的作品卷帙洁繁,包罗万象。本套书精选了凡尔纳的许多名篇,充分表现了凡尔纳的独特艺术思维,阅读这些科幻故事,有助于启发人类智慧和激发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从而全面提高我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 格上寻真

    格上寻真

    在艺术上他孜孜以求,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五言诗古朴自然,清畅空灵,不加雕饰。而主攻方向是长短句,讲究押韵、对仗、平仄,有大体一致的格式,呈现出一种格律美;追求明显的节奏、段落、行数、音节,有一定规律,呈现出一种整齐美;或者句式长短不一,间隔有序,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参差美。这种长短句比词自由,近似元人小令。修辞上注意词性组合、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明快,白话、俚语信手拈来,时有警句。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混世奸妃:皇妃太无耻

    混世奸妃:皇妃太无耻

    “我要你心甘情愿当我的皇妃。”“心甘情愿?北宫玥你滚远点,你不一定被后宫多少女人用过了,我嫌你脏。”谁不知道后宫是一个暗害、争斗的地方,她脑抽了才跳进去。北宫皇帝不怒反笑,“要怎样你才肯入宫?”“我不会跟其他女人共侍一夫,除非老娘独宠后宫!”(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爱情三十六记

    爱情三十六记

    《爱情三十六记》:分手快乐、恨不相逢读书时、你的清纯我做主、我最爱的人、你又何苦一网情深、她比我先到、错在太年轻、不要问我他是谁、你爱我像谁、因为是女子、信仰、美杜沙之泪、爱是一瞬间的事、爱上同一人、你就像个小孩、爱爱爱爱到要吐、此事古难全……
  • 净土

    净土

    小说以近百年前的武汉为背景,讲述古琴世家的莫氏三兄妹失散多年,流落市井,分别为弘扬佛法,传承琴技而引发的两代人的爱恨情仇。小说塑造了两代弄琴人的丰满形象,将他们刻骨铭心的爱、哀怨悲切的情以及日军铁蹄践踏下的国仇家恨,与博大深宏的佛法融汇成一曲沧桑的时代悲歌。以武汉为缩影,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整个中华大地的命运与抗争。小说文笔优美,情节感人。
  • 暖暖

    暖暖

    台湾男孩凉凉和东北女孩暖暖相识于北京,他们相约不管现实如何,都要努力生活。重逢时,他们已经分别在台湾和北京工作,默契还在、感觉依旧,却不敢用力去给对方感情,因为彼此知道,此时感情越多越弥补不了再次分别带来的伤感。相隔台湾海峡,是被现实距离冲散到看不见彼此,还是鼓足勇气不顾一切相依相守?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男女情感,有些东西,与是否爱无关,与爱多少无关。
  • 打入公司主流圈

    打入公司主流圈

    这是一场站上中层的游戏,游戏中的每个人都削尖脑袋、挖空心思、极度悲催地渴望挤入这个圈子,成为制定游戏规则的人。也许你并不这么想,但你内心很期待。在这个竞争无所不在、出头之日遥遥无期,又恐别人不理解但内心极度渴望站位的时代,谁都不想浪费青春,那么又如何在这短暂的时间内站上中层主流圈呢?《打入公司主流圈》详解如何发现主流圈,如何唤起主流圈的关注,如何在主流圈展示自己的才华,如何不紧不慢站上中层,触摸主流圈的天花板……